3.1 维护秩序表格式 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维护秩序表格式 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 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本单元承接第一单元对社会生活的总体介绍,专题探讨社会规则,对初中生进行规则教育。社会规 则对初中生来说并不陌生。本单元设计了三课,分别为“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讲道德”“做 守法公民”。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主要包括道德、纪律、法律等,它们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本单元以“遵守社会规则”为主题,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规则的意义和价值,认识社会规则的主要内容, 知道如何遵守社会规则,学习和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首先,帮助学 生从规则的产生、运行、修订等角度深度认识规则,以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规则。其次,从尊重的含义 和功能,从文明有礼的培养,从诚信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等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几类 主要道德规范。最后。引导学生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树立“法不可违”的信念。增强规则意识和法 治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反省自身行为,远离不良行为,积极预防犯罪;帮助学生 认识法律救济的相关知识,增强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意识。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核心素养 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自由的实质就是个人与社会、个人的独立与社会的统一、个人的存在与发展 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关系。因而也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个人的生存发展总是需 要社会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个人又是社会的一部分,他的自由总要受社会规律和规则的制约。这就 导致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的矛盾,以及对这一矛盾进行合理调节的必要性。我们应该把个人与社会、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社会规则,确定自由的范围,保障自由的实现。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 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等)
(
社会生活有秩序
维护秩序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自觉遵守规则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尊重从我做起





做文明有礼的人
诚信无价
践行诚信
违法无小事
法不可违
第 五

做 守

公民
加强自我防范































了解罪与罚
















第 四





讲道他
预防犯罪




遵守规则
遵守社《规则
以礼待人
)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框维护秩序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 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包括“维护秩序”“遵守规则”两个框题。 第一框“维护秩序”包括“社会生活有秩序”“维护秩序靠规则”两目。第一目主要引导学生感受 生活与秩序的关系,即感悟社会秩序的存在及社会秩序的意义。要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都存在秩序,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有序化状态;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 业的保障。第二目主要引导学生感受秩序与规则的关系,了解什么是社会规则、社会有哪些形式的规 则、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要使学生认识到,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步 达成的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调节行为的规则,如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 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 需求、发展路径等) 从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来看,他们正处在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发展过程中,既能明白社会规则对自 我和他人的约束作用,又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出现言行不一现象。弄清学生在规则问题上的疑 惑点,澄清规则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增强学生规则意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可能会呈现一定程度 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对道德规范、规则持消极态度,甚至通过违反道德规则来显示自己的存在。这 种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意识和态度,需要我们加强示范和引导,从尊重道德规范的深层原因、社 会价值和意义角度,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克服和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在学生道德规范形成的关键 时期加强引导。同时,由于中学生涉世不深,缺少社会经验,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么忍 气吞声,要么私自报复。学生亟须了解运用法律武器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3. 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 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①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实例,感受生活与秩序的关系,感悟社会秩序的存在及社会秩序的意义。 ②通过博物馆旅游热和法国骚乱事件等案例,感受秩序与规则的关系,了解什么是社会规则、社会有 哪些形式的规则、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4.学习重点难点 难点:理解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重点:理解秩序与规则的关系
5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分享引入 分享老师的假期生活,在社会生活中所见所闻 中感受社会秩序 课堂新授 环节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问题: 分享老师的经历,分析其中包含的社会秩序的 种类 总结: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环节二:社会秩序的作用 对比:故宫博物院和法国巴黎卢浮宫 资料:法国骚乱导致城市秩序受损 探究与思考: (1)持续骚乱会造成哪些影响 (2)结合事件,说一说“为什么要维护社会秩 序” 总结: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 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环节三:维护秩序靠规则 资料:暑期故宫快速通道方案,维护游览秩序 探究与思考: 故宫依靠哪些举措保障良好的游览秩序 这些举措有何不同 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 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理解个人离不开社会,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 确定。规则包括法律、纪律、道德、习惯、风 俗等。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问题并感受 学生分享 学生分享 学生理解并思考
情景分析:如果遭遇破坏游览秩序的游客 (1)作为游客的你深受其害,你会如何劝导他 们 (2)如果你的劝导不管用,怎么办 总结: 社会规则的作用: 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环节四:课堂小结与练习
6.板书设计
(
社会秩序的含义和种类
是什么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的作用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为什么
社会规则的含义和种类




的 作 用
怎么办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维护秩序



社会生活
有秩序




)
7.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