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鲜明意象探象征,纯美缩影赞青春——《哦,香雪》的象征手法与诗化语言(《哦,香雪》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对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与探究,解读小说主旨。2、通过对文中意境的营造和诗化语言的赏析,理解诗化小说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学习探究象征手法背后的深层内涵,准确把握主旨,理解诗化小说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对意象的深层内涵的挖掘、纯美意境与诗化语言的赏析。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既有课堂上短篇小说的精读体验,又有课外整本书阅读的读书经历,具备一定的鉴赏小说的能力。2、学生在以往的小说和诗歌学习中,对象征手法的运用有初步的了解,虽然对诗化小说的接触不多,但可以借鉴诗歌及散文的赏析方法对意象、意境及诗化语言进行初步的理解与赏析,从而理解诗化小说的特点及写法。教学流程:一、 导入著名作家曹雪芹曾说:“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最原始的多种美德!”。铁凝的《哦,香雪》把“香雪们”质朴、纯真而又渴望文明的情感,似淡实浓地充溢在诗情画意的氛围里,她用清丽、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火车到站一分钟里所闪烁的“鲜亮的一环”,展现出了改革开放初期女孩子们心中至美的青春印记。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思考作业,作为 21 世纪新时代青年,如果穿越回到八十年代初的台儿沟,要送给香雪一个礼物,你会送什么?是精致的发卡?绚丽的丝巾?漂亮的连衣裙?小羊羔皮鞋?新版书本?笔记本电脑?皮书包?还是自动铅笔盒?我想你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穿越到香雪的时代,看看你选的礼物是香雪最想得到的吗?二、 作者与背景【写作背景】铁凝的小说《哦,香雪》创作于改革开放初期,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并塑造了淳朴善良的“香雪们”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美好新生活的追求。小说借封闭落后的台儿沟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作者介绍】铁凝,1957 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玫瑰门》《永远有多远》《大浴女》,中篇小说《麦秸垛》《棉花垛》《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等。她的作品曾 6 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另有小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学奖 10 余项。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 41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清新柔美。她有着女作家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使作品意蕴深厚,语言清朗睿智,质朴优美。《哦,香雪》这篇小说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 年第五期,并获得 1982 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铁凝眼中的《哦,香雪》】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我写她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她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三、理解与思考:鲜明意象探象征活动任务一:请从文中找出姑娘们在火车停站一分钟时所交换的物品,对比香雪和其他姑娘交换物品的不同,思考“铅笔盒”这个主要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完成下列表格:主要人物 交换物品 分类 象征意义姑娘们 挂面、火柴、香皂、尼龙袜 花棉袄、玻璃发卡、夹丝橡皮筋、彩色纱巾 生活用品 物质追求 审美意识的觉醒香雪 自动铅笔盒 学习用品 知识文化 现代文明【明确】铅笔盒对于香雪这种改革开放初期山区里的女孩子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由于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接受了知识的洗礼,也具有着高度的自尊心,在受到了公社同学嘲笑的不公待遇后,“自动铅笔盒”就成为了香雪对现代文明的追求,它像黑暗中的明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前行,反映了香雪智慧的觉醒。【思考拓展】文中除铅笔盒这个主要意象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意象,请大家仔细寻找,思考其象征意义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明确】关于火车的文段:“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火车——象征着开放与现代关于大山的文段:“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大山——象征着封闭与传统活动任务二:请你在“火车”“到站一分钟”“铅笔盒”“大山”这些意象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改写《哦,香雪》这篇小说的一部分,改写时请注意各个意象背后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思考提示】在本单元前一课《百合花》中,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百合花”、 “中秋月”、“枪筒里的野菊花”等,要理解各种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需要掌握探究象征 意义的方法。方法指导:探究诗化小说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必须结合三个要素:第一,小说的写作背景与特殊环境;第二,诗化小说的语言特点;第三,文章主旨。“百合花”在战火纷飞的背景下,蕴含着青春美和人性美,更象征了纯洁的军民鱼水情。“中秋月”蕴含着小通讯员为了更多人的团圆,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体现出舍己为人的精神。“枪筒里的野菊花”象征着通讯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法。【小结】《哦,香雪》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使小说中的重点意象具有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能够与文章主题达到形神融通的写作境界,这与诗歌中独特的意象意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铁凝小说中意象的丰富内蕴、委婉清丽的语言和诗情画意的意境一起组合成了诗化小说的重要特征。活动任务三:文章的标题没有像《百合花》一样选择用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而是用了“哦,香雪”这样的一个句子,请思考“哦”字应该读第几声?这是谁发出的呢?蕴含了怎样的情感?【明确】“哦”读第二声,第一种理解:文章结尾处由寻找香雪的姐妹们发出的,表达找到香雪时的欣喜和释然,蕴含着淳朴浓厚的姐妹情。第二种理解:由读者发出的,表达读到文章最后的惊喜和惊奇之情。“哦,香雪,原来你是这样一个纯真善良的女孩子!”“哦”读第四声,由读者发出,表达一种领会、醒悟和赞叹“哦,香雪,你真是一个勇敢执着的女孩子啊!”这样一句“哦,香雪”在结尾处与题目遥相呼应,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明确】小说主题:1982 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四年,结合这一时代背景与台儿沟这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这一的特定环境,小说《哦,香雪》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不仅展现了台儿沟姑娘们的自尊自爱和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最纯朴善良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也表达了台儿沟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想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迫切心情。在这些年轻的“香雪们”身上也折射出现代文明冲击下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写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和进步的方向和历程。由此,文章的深刻时代主题也可见一斑了。【过渡】当代评论家陈思和在评论《哦,香雪》时曾说:“80 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产生了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但敏锐的作家铁凝却对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美轮美奂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纵观全文,同学们不难发现,铁凝这种深渊的意蕴不仅可以把主人公香雪描写得如油画般富有诗意,在语言上也追求一种诗的境界。这也是诗化小说的美妙之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作家铁凝所营造的诗一般的语境中,体会诗化语言之美。四、 探究与品赏:纯美缩影赞青春活动任务四:品读以下几个文段中的划线部分,赏析诗化小说的语言特点。(一)多种意象的组合,营造如诗如画的意境“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第 1 段)“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第 3 段)“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第 4 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第 5 段)“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 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第 74 段)“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第 76 段)“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第 81 段)“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第 81 段)——大山是有着“深深皱褶的”“温存和粗暴的”“严峻而又温厚的”——台儿沟是“贫弱的”“宁静的”“小得叫人心疼的”——月亮是“满月”“明净的”“圣洁的”“泛着清淡的光”——山谷是“寂静的”、小路是“灰白的”树干是“粗糙的”——荆棘、怪石、漫山遍野的树、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像金铃铛的核桃叶……【赏析】小说中多种和谐宁静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了如诗如画的意境。铁凝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景物,描绘出富有人性、人情的画面,用中国传统诗歌创造意境的手法,使意境有了空灵、淡远、含蓄之美。(二)生动而鲜活的语言,情景交融营造氛围“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第 2 段)“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第 5 段)“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第 73 段)“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第 82 段)【赏析】作者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全文的景物描写中一以贯之。使得“大山”“火车” “山风”“小溪”等景物都带上了作者所体悟到的独特情感,仿佛与香雪的感情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使整篇小说充斥着浓郁的散文诗般的感情,巧妙地将人、物、景中的和谐淳朴的氛围营造得恰到好处,达到了诗歌当中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从而使语言更加具有诗的韵味。【小结】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视角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同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淌过读者心间,其中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散文诗化的语言,宁静淳爱的意境,还是对香雪和姑娘们细腻如油画般的描摹,都展现出改革开放初期青春中国的时代印记,让人感受到如沐春风、身临其境的美妙。【拓展作业】学校正在举办以“时代青春”为主题的现代诗歌创作比赛,请你在第一单元的《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中任选一篇,改写成一首现代诗,向学校校刊编辑部投稿。【答疑】[问题 1]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也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与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你更赞同哪种观点 请你说一说理由。 [明确]方法:结合意象的象征意义思考。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因此,铅笔盒并不是虚荣心的表现,恰恰是强烈的自尊心的体现。正因为香雪身上的质朴和纯真,才让她无法忍受同学的嘲讽,强烈的自尊自强驱使香雪冒着“危险”在车上换铅笔盒,这恰恰是现代文明和乡村文化的一种不可抗拒的交融。也正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问题 2]火车开进台儿沟,对台儿沟的姑娘们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呢?[明确]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大家可以结合小说内容以及“火车”的象征意义,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下面的内容仅供参考:火车来了,让她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虽然姑娘们对更好的生活的理解不一样,但焕发着同样的勇于追求的活力和生命力。 倘若不是象征着现代文明的火车开来,打开了姑娘们的眼界,她们可能就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简单而单调地活下去,那种兴奋的感觉、那种热望的经历就不会产生,这些优秀的品质、这些美好的性格也不会养成。正是在这种山里和山外的碰撞中,姑娘们展示出了更多的优美可爱之处,就如同石子在小溪里激起了美丽的浪花。所以她们是幸运的,她们应该感谢火车,是火车带来了文明和进步。火车来了,她们也不得不面临改变。外面的世界是繁华的、五光十色的,但其中也有一些浮华和虚荣。而这些单纯的姑娘们并不了解,她们只是像虔诚的向日葵一样对着外面的世界仰起了面庞,不知道自己将如何改变。她们当中也许有的人开始盲目的羡慕和追随,在走向开放的道路中渐渐迷失,也有的人将自己质朴的品质和追赶文明的脚步完美融合,使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火车给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带来了现代文明的冲击,该保留什么,该改变什么,取决于每个人内心的选择。香雪的改变让人欣喜,也令人担忧。她曾被公社的同学歧视和嘲讽。所以她渴望得到一个自动铅笔盒,在她们面前也自豪一次,以为这样可以挽回自尊。香雪对尊严的维护让人感动和怜惜,但这种方式却令人忧虑。她没办法获得真正的尊严,因为这次是铅笔盒,下次可能是书包。她的伤害将越积越多,从这个角度看也许有不幸的一面。【小结】火车开进台儿沟,带来了现代和文明,台儿沟的姑娘们默默地发生着改变,时代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台儿沟的姑娘们终将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勇敢追求的“香雪们”拥有着质朴纯真的人性美,这美好的品质也终将指引她们走向光明的新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