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3.3 比热容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3.3 比热容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13.3比热容》
一、教材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 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 的理解。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能力。并在引导学生在解释一些生活和自然中的相关实例的过程中,获得科学技术应用于实 际生产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
本人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了,总是感觉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许多困难,特别是在八年级学生,本人在所教年级的学生中,经过调查发现, 有一大批学生物理成绩较差,或相比其它学科较差,究其原因,除极少数确属厌学以外, 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都很好,但为什么有好的学习欲望却没有好的结果呢 本人认为这首先与物理学语言特点有关。物理语言特点是言简意赅,含义明确,准确精练, 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经过调查,很多学生反映,挺好听挺有意思的,而且感觉也不太难,
但一到独立完成作业时便感到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根本瞧不明白题意或不完全理解题目所考 察的物理内容。可是,当教师分析题意后,他们就能很快理解并解决问题。而物理概念、 规律及解题方法在课堂上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并且也进行了解题训练,可为什么还有那么 多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对物理语言 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科学思维: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科学探究:亲身经历参与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 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有 趣且重要的概念——比热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在阳光下暴晒,为什 么海边的沙子很热,而海水却相对凉爽呢 或者, 为什么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为冷却液 这些问题 的答案,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热容有着密切的 关系。 一、复习旧知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知识。同学 们,还记得什么是内能吗 对,物体内部所有分子 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就叫做物 体的内能。那么,同一物体在相同的状态下,温度 越高,内能会怎么变化呢 对,温度越高,内能越 大。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求知 欲。
式。是哪两种呢 对,是热传递和做功。热传递是 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而做功则是其他形 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引入新课 好,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比热容。首 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物体的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 的温度的乘积之比,就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 热容用字母c表示,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 号为J/(kg · ℃)。
课内探究 三、深入讲解 1.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物质吸热 或放热的能力。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比热容来粗略鉴别物质。比如,水的 比热容较大,而沙石的比热容较小。 2. 比热容的特点 比热容的大小只取决于物质本身及状态,与质 量大小、温度高低、吸放热量多少无关。物质的比 热容越大,其温度越不容易改变。这也是为什么海 水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温度变化比沙子要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生活经验中 得出物体吸热多少与质量和升高温 度的关系,并结合海水和沙滩的温度 差异进行合理猜想,提出探究课题。)
小的原因。 3. 热量的计算 在计算热量时,我们常用的公式是Q=cm△T, 其中Q是热量,c是比热容,m是物质的质量,△T 是温度的变化量。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 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四、实验探究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更直观地理解比 热容的概念。实验名称是“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 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会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 热器对等质量的水和煤油进行加热,观察并记录它 们的温度变化。通过实验,我们会发现,在吸收相 同热量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升高得比煤油慢,这说 明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 五、知识应用 比热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为冷却液,就是因为水 的比热容大,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而自身温度不会 升得太高。再比如,在调节气候方面,我们可以利 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建立城市生态水系,从而缓 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思维延伸 六、课堂总结 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我们学 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更有利于激
习了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特点以及热量的计 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 释生活中的一些现 象 。 七、课后作业 最后,我给大家布置一些课后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尝试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沿海地区的 气候相对温和而内陆地区的气候温差较大。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 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 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六 、教学反思
通过课内观察和课后学生反映,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三维目标达成度高,掌握了 焦耳定率的内容,并能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较好地纠正了概念上一些理解 的偏差,初步具备了一定物理学科特点的思维方式方法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尤其成 功的地方,是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课上小组进行探究试验,在实验的基础上 交流与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主性,采用转化的方法降低了学习难度,对用电器产 生的热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的有用价值。为学生把握和深 入领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效果符合老师心理预期。达 到了很好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