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2. 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其平淡自然而又饶有趣味的特点。3. 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4. 通过比较阅读,感受汪曾祺散文的风格、特点。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赞美和怀念之情。 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把握课文的线索,体会形散神聚的特点。2.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深入感受汪曾祺散文的风格。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雨是大自然的精灵,它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当雨从天而降时,你是欣喜地在雨 中漫步,还是为冷雨敲窗而晦暗了心呢 今天,我们将跟随汪曾祺先生的脚步,走进他笔下的 《昆明的雨》,去感受那里的雨和雨中的岁月。(二)作者介绍汪曾祺(1920—1997),作家,江苏高邮人。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小说《受 戒》《大淖纪事》等,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 士大夫”。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在昆明生活了7年。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对 这里有着深厚的情结。(三)读一读字音1. 展示以下词语,让学生朗读:青头菌 (jùn) 辟邪 (bì xié) 孟夏 (mèng) 八卦 (guà)篱笆 (lí ba)蒜 (suàn) 晕倒(yūn) 黄焖鸡 (mèn) 蟹腿 (xiè) 缅甸 (miǎn) 一 碟 (dié) 鲜腴 (yú)饱涨 (zhǎng)2. 明确:注意“辟邪”“晕倒”等词语的读音。(四)初读感受1. 自由诵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把握作者的感情。2. 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贯穿全文表达了对昆明的雨的喜爱、赞美和怀念之情。例如:“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带 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 味。”“我想念昆明的雨。”(五)跳读思考1. 提问:文题是“昆明的雨”,那本文只是在写雨,表达对雨的感情吗 明确:非也,本文所写颇多。2. 提问:作者还写了什么 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还写了赠友人的画、仙人掌、各种菌子、苗族女孩子叫卖杨梅、缅桂花、“我”与 同学在小酒店久坐等。本文选材的特点是所叙景、事、物等较多,但都围绕“昆明的雨”的 话题娓娓道来,追溯岁月流逝之后留下的珍贵记忆,表达对过往人生的珍爱,形散而神聚。(六)精读品味1. 展示句子:“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提问: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明确:“滑,嫩,鲜,香,很好吃”这几个词语很贴近日常生活,如大白话一般,直白平淡之 中有一种拉家常的风格。2. 展示句子:“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 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提问: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好在哪里 明确:“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白色的花、细碎 的绿叶被雨水淋得湿透,语言简洁却引人联想和想象,恬淡而悠远,让人感受到昆明雨的诗情画意。3. 展示句子:“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提问: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富有特色的缅桂花,带着雨珠,让作者心生柔情,感受到邻居的友善,令人体味到人情 之美。但作者并不直接抒情,“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七)总结本文语言特点明确:本文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赋予生活气息。第二课时(一)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二)比较阅读拓展延伸1. 展示散文片段:《秋葵 ·凤仙花 ·秋海棠》:秋葵叶似鸡脚,又名鸡脚葵、鸡爪葵。花淡黄色,淡若无质, 花瓣内侧近蒂处有檀色晕斑,花心浅白,柱头深紫。秋葵不是名花,然而风致楚楚。古人诗说 秋葵似女道士,我觉得很像,虽然我从未见过一个女道士。凤仙花有单瓣、复瓣。单瓣者多为 水红色。复瓣者为深红、浅红、白色。复瓣者花似小牡丹,只是看不见花蕊。花谢,结小房如 玉搔头。凤仙花极易活,子熟,花房裂破,子实落在泥土、砖缝里,第二年就会长出一棵一棵 的凤仙花,不烦栽种。凤仙花可染指甲。凤仙花捣烂,少加矶,用花叶包于指尖,历一夜,第 二天指甲就成了浅浅的红颜色。北京人即谓凤仙为“指甲花”。现在大概没有用凤仙花染指 甲的了,除非偏远山区的女孩子。《端午的鸭蛋》: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 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 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 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 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 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 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 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梧桐》: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 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 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 了,可以写字了而已。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用梧桐叶柄来磨墨,好像这样磨出的墨写出字来特别 的好。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 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 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 是“俺们的秋天”。2. 提问:结合课文讨论,你感受到汪曾祺的散文有什么显著的特色 明确:汪曾祺的散文具有以下显著特色: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如秋葵、凤仙花、梧桐叶、鸭蛋等,娓娓道来,蕴含着对生 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关注。语言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如“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 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 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直白的语言中透露出对家乡鸭蛋的自豪。情感真挚,通过对平凡事物的描写,传达出对家乡、对生活的深厚情感。形散神聚,看似随意地描写各种事物,但都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如《昆明的雨》围绕“昆 明的雨”,展现了昆明的风土人情和作者的情感。(三)品味语言1. 展示句子:“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 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 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提问:这个句子体现了作者语言的什么特点 明确:这个句子有如大白话一般,没有任何秀丽华彩之处,但是直白平淡之中有一种拉家常的 风格,让人感到亲切,這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语言风格。2. 展示句子:“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与“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进行对比。 提问: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一个句子“滑,嫩,鲜,香,很好吃”一字一顿,突出了牛肝菌的味道好,表现出 作者对牛肝菌的喜爱;第二个句子简洁地概括了牛肝菌的特点;第三个句子通过标点的停顿, 也强调了牛肝菌的美味。3. 展示句子:“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 种东西也能吃 !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 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 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提问: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乱七八糟”中所蕴含的感情强烈,强化了干巴菌的不堪直视;“张目结舌”从侧面写 出了干巴菌的味道之好;“这东西这么好吃”这样的直接议论,照应了上文,突出了干巴菌 “中吃不中看”。4. 展示句子:“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枞,他 跳下去把鸡枞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 也说明鸡枞随处可见。”提问: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个句子通过一个笑话,生动地说明了鸡枞的常见,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5.展示句子:“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 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提问:这个句子描写了苗族女孩子的什么 明确:这个句子描写了苗族女孩子的外貌和吆喝声,展现了她们的可爱和昆明的风情。6. 展示句子:“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 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提问: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房东的感激和对缅桂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 温暖和美好。7. 展示句子:“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 道鲜浓,无可方比。”提问:这个句子是如何描写菌子的 明确:这个句子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这种菌子的格调高,以及鸡枞味道的鲜浓。8.展示句子:“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提问:这个句子描绘了昆明雨季的什么特点 明确:这个句子描绘了昆明雨季明亮、丰满、动人的特点,同时引用诗句,增添了文学韵味。9. 展示句子:“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我想 念昆明的雨。”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的怀念之情,以及对那段时光的眷恋。(四)体会形散神聚的特点1. 提问:课文是如何体现形散神聚的特点的 明确:课文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开来,如肥大仙人掌、好 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 东的母女、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等,文笔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似散乱。然而,这 其中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作者用这样一条线将零散的素材聚 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五)总结写作手法与语言风格1. 提问: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明确:本文运用了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作者通过对昆明雨季的景、物、事的描写, 抒发了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对一些平凡事物的描写,如菌子、杨梅、缅桂花 等,展现了昆明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的美好,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点。2. 提问:本文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 明确:本文的语言风格平淡自然、简洁明快、富有韵味。作者运用质朴的语言,如拉家常般地 讲述昆明的故事,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同时,通过简洁的描写和生动的细节,使文章富有 感染力;此外,文章中还运用了一些富有诗意的语句,增添了文学韵味。(六)拓展抒我情请同学们以“听一场家乡的雨,品味家乡的情”为主题,写一段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将 其介绍给大家。明确:同学们可以回忆自己家乡下雨时的情景,描写雨中的景色、人物、事物等,表达自己对 家乡的赞美。(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汪曾祺散文的独特魅力。他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昆明 雨季的景、物、人,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情。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以及作者对昆明的深深眷恋之情。(八)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2. 阅读汪曾祺的其他散文作品,如《四方食事》《人间草木》等,进一步感受他的散文风 格。3. 仿照《昆明的雨》的写法,以《家乡的雨》为题,写一篇短文,描绘家乡雨中的景色 和自己的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