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安市高陵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Li-7 C-12 N-14 O-16 Na-23 Al-27 Cl-35.5 Mg-24 Cu-64 Zn-65 Br-80第I卷 (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不正确的是A. 甲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B. 氮气的电子式:C. 乙烯的结构式: D. 丙烷的结构简式:2. 下列对各组物质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石墨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B. 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系物C. 、、互为同位素D. 和 互为同分异构体3. 下列装置可以用于相应实验的是A B C D提纯乙烷 验证和的热稳定性 除去NO中的 制取漂白粉A. A B. B C. C D. D4. W、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X的内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的一半,Z与M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M的原子序数等于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Y的常见化合价有-1、-2 B. 原子半径:X<Y<ZC. Y、Z、M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 D. W和X只能形成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5.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乙图与丙图中锌片减轻的质量相等,则两装置中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32B. 乙图中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 丙图中Zn片上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的向铜电极移动D. 甲图中锌片质量减轻,铜片上有气体产生6.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铜与稀硝酸反应:B. 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C. 溶液中通入:D. 向中加入足量氢碘酸:7. 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氧化为b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 B.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分解的方法制备aC. 自然界中可实现b到c的转化 D. 物质a极易溶于水,所以它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8.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A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新制悬浊液并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B 将乙烯通入溴水中,溶液分层并褪色 乙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C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盐溶液中含有D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不变 该食盐属于无碘盐A. A B. B C. C D. D9. 下列一些诗句、成语、谚语等包含吸热反应过程的是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⑥死灰复燃;⑦凿壁借光。A. ②③⑤ B. ③④⑤ C. ①⑥⑦ D. 只有③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能量不同,因此只有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B.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D. 因为石墨变成金刚石吸热,所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11. 已知:25℃、101kPa时,1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B.C.D.12. 已知:,若反应速率分别用、、、表示,则正确关系式是A. B.C. D.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当碰撞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和适当的取向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②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③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④活化分子间每次碰撞都发生化学反应⑤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必须具有相当高的能量A. ①④ B. ③④ C. ④⑤ D. ②⑤14. 反应C(s)十H2O(g)CO(g)十H2(g)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能使反应速率减小的是A. 减少C的量 B. 容积不变,增加水蒸气的量C. 升温 D. 压强不变,充入Ne15.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x kJ·mol-1已知碳燃烧热ΔH1=a kJ·mol-1S(s)+2K(s)=K2S(s) ΔH2=b kJ·mol-12K(s)+N2(g)+3O2(g)=2KNO3(s) ΔH3=c kJ·mol-1则x为A. 3a+b-c B. c+3a-b C. a+b-c D. c+a-b16. 常温下,将铁片置于稀硫酸中发生反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生成速率的是A. 将铁片换成铁粉 B. 加入少量固体C. 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 D. 适当升高温度17. 反应A+B→C(放热)分两步进行①A+B→X(吸热);②X→C(放热)。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共49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9分。18.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用字母标出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填标号);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2)A分别与G、H、I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3)B、C形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填化学式)。(4)用电子式表示J与C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5)请写出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19.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在中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2)在中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写出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在载人航天器中,可以利用与的反应,将航天员呼出的转化为等,然后通过电解得到,从而实现的再生。已知:①②请写出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下表中的数据表示气态分子中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即键能)。化学键键能 a b c d根据键能数据计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 ___________。(5)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发生反应:。温度分别为和时,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由图像可得出___________(填“>”“<”或“=”)20. 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可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甲醇燃烧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B. 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C. 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 D. 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2)300℃时,向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使之发生反应:,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①由图可知,曲线___________(填“a”、“b”或“c”)表示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内,___________。②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填字母)。a.降低温度b.增大压强c.恒容时充入气d.恒压时充入气e.及时分离③下列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_(填字母)。A.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容器中不再发生变化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D.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同时生成21. A、B、C、D、E均为有机物,其中A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B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的产物名称为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Ⅰ_______;反应Ⅱ_______。(3)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E:①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②仪器b的作用是冷凝、_______。③c溶液是_______。22. 价类二维图是学习研究元素性质的重要工具,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部分转换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写出指定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 ,B. _______(2)根据价类二维图推测,SO3是一种_______氧化物;SO3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3)若C是MgSO4,试写出由稀H2SO4 →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西安市高陵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第I卷 (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A【16题答案】【答案】C【17题答案】【答案】D第II卷(非选择题,共49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9分。【18题答案】【答案】(1) ①. E ②. Ar(2)HF (3)KOH>NaOH(4) (5)2Al+2NaOH+6H2O=2Na[Al(OH)4]+3H2↑【19题答案】【答案】(1)C2H2(g)+O2(g)→2CO2(g)+H2O(l)△H= -1299.6 kJ/mol(2)C2H5OH(l)+3O2(g)=2CO2(g)+3H2O(l) △H=-1366.8kJ mol-1(3)(4)(5)<【20题答案】【答案】(1)A (2) ①. a ②. ③. b ④. BC【21题答案】【答案】(1) ①. ②. 羟基 ③. 聚乙烯(2) ① ②.(3) ①. ②.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③. 防倒吸 ④. 饱和溶液【22题答案】【答案】 ①. SO2 ②. H2S ③. 酸性 ④. 氧化性 ⑤. H2SO4+ Mg(OH)2=MgSO4+2H2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