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2024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语文 四年级 上册3*刘大白(1880—1932年),现代诗人、文学史家。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等。边读课文边圈画本课生词,随文提示容易写错的字词。初读课文归巢芦苇cháowěi翘舌音鸟巢剪秋罗luó霸占bàzhàn学认字变换偏旁来识记围伟违秋晚的江上季节地点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时间互动课堂反复朗读下面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反复朗读 圈画景物 想象画面朗读《秋晚的江上》,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在文中圈画出来。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呢?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画面: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鸟儿要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鸟儿是什么样的?你看过的夕阳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一下,在美丽的夕阳映照下,有些疲倦的鸟儿飞翔的样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第1小节!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读得低沉轻柔些,表现出疲倦之感。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画面: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夕阳好像是从鸟的翅膀上掉下来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头白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红颜夕阳落山,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憨厚的大地也披上了一身红纱衣。活泼的溪水也羞红了清澈的容颜。抓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总结学习方法花牛歌点击图片,播放朗读视频读完了这首诗歌,我们觉得这是一只 的花牛。淘气可爱俏皮无拘无束悠闲小组合作,组内成员轮流读诗,每人读一小节,根据我们学习《秋晚的江上》时运用的学习方法,填写下面的自学单。小组合作小节 景物 想象到的画面第1小节第2小节第3小节第4小节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花牛、草地、剪秋罗花牛、草地、白云、天花牛、草地花牛、草地、太阳、青峰花牛“坐”是动景花牛“眠”是静景花牛“走”是动景花牛“做梦”是静景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做什么呢?画面:花牛在草地里休息,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花牛、绿草地、剪秋罗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无拘无束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画面:花牛在草地里睡觉,身上的白花和白云融为一体。白云“霸占”与白云“飘”有什么不同?飘:被动,白云随风走。霸占:主动,白云主动布满半个天空。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画面:花牛甩着尾巴走在草地里。想一想:花牛走路时是什么样子的?“滴溜溜”是什么意思?可以用来形容哪些事物?顽皮、悠闲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画面:夕阳西下,花牛在草地上睡觉。梦里可以见到很多东西,使我们对花牛的梦产生了无限的想象。“偷渡”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太阳慢慢落山的样子。 读出花牛睡觉做梦时的悠闲。朗读指导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花牛在草地里还能做什么?用上拟人的修辞写一写吧!花牛在草地里 ,。歌唱歌声随彩霞飘荡小练笔读完这首诗,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散漫,自由自在。随着它的行动,我们看到了: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朗读这两首诗歌,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吧!课文小结《秋晚的江上》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尽染的绚丽美景,而《花牛歌》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A.鸟巢(cáo) 睡眠(mián)B.芦苇(wěi) 学霸( bà )C.罗列( ló ) 压扁(biǎn)D.占领(zàn) 斜阳(xié)B一、标红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课堂演练二、“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句诗写的是白色的芦苇花被夕阳染成红色的画面。三、“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这句诗中的“偷渡”本来是什么意思 在诗中又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偷渡”本指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在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指太阳落山了。 课下搜集一两首你喜欢的现代诗读一读,并与同学分享。课后作业课 题 3* 现代诗二首 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味,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语言运用: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会认“巢、苇”等生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丰富语言经验。思维能力:通过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审美创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本课选择了两首现代诗:《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第一首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第二首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两位诗人通过优美的文字、独特的意境,带给我们生动的画面和美的感受,也给读者在文字中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关注语言:《秋晚的江上》,行文巧妙。全文未用“秋”“晚”任何一字,就在诗歌中做出了回应:“秋”字呼应诗中“头白的芦苇”,点出了季节;“晚”字呼应诗中的“归鸟”“斜阳”,点出了时间。《花牛歌》每一节寥寥数语,却都是一幅画: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诗中四幅画面动与静交替变化,呈现了一种律动之美,也展现了一头可爱俏皮、悠闲自在的花牛。诗歌一节一韵,云随情生,朗朗上口,将花牛自由、俏皮、悠闲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关注插图:文中的插图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等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出示课件2)1.观察课本插图,激发学习兴趣。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两幅插图,说说这两幅图上是什么动物。引导:它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首现代诗的主角。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刘大白(1880—1932年),现代诗人、文学史家。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出示课件4)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等。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出示课件5)自由朗读,提出要求:边读课文边圈画本课生词,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2.指名读诗,重点关注以下二类字(出示课件6)归巢 芦苇 剪秋罗 霸占点拨:“巢”是翘舌音,可组成词语“鸟巢”;“苇”可变换偏旁,通过辨析“围、伟、违”理解;“霸、占”可在词语“霸占”中识记。3.理解词语。(出示课件7、8)出示芦苇、剪秋罗图片,理解“芦苇”“剪秋罗”。通过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理解“霸占”。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偷渡”。4.识字游戏,巩固字词。(出示课件9)三、指导阅读《秋江的晚上》,想象画面1.(板书诗题:秋晚的江上)读诗题,说说你通过诗题知道了哪些信息?(出示课件10)季节:秋天;时间:晚上;地点:江上。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教师播放范读视频。(出示课件11)2.出示课本“阅读提示”:(出示课件12)反复朗读下面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点拨:“阅读提示”要求我们先反复朗读,再圈画景物,最后想象画面。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朗读《秋晚的江上》,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在文中圈画出来。(出示课件13)预设:鸟儿、斜阳、江上、芦苇。(出示课件14)提问: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大家在小组中朗读诗歌,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描述给同学听。(设计意图: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提问,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小组学习,描述画面。3.阅读第一小节。(出示课件15)(1)引导学生齐读第一小节,说一说: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预设: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鸟儿要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板书:驮着斜阳)(2)引导交流:大家看原文,谁来说说这“鸟儿”是什么样的呢?预设:要飞回家的,疲倦的。(板书:鸟儿归巢)(3)引导交流:你们都看过夕阳吧,谁来说说夕阳的样子?预设:傍晚,太阳沉沉落下,柔和的阳光洒满天空,红红的美极了。(出示课件16)(4)点拨:第一小节写了鸟儿回家。可以叫做“鸟归图”。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在这样美的夕阳映照下一群有些疲倦的鸟儿飞翔的样子。请大家跟我一起再读第一小节。(出示课件17)4.阅读第二小节,感受一瞬间的江上美景(出示课件18)(1)指名读第二小节,说一说: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画面?预设: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夕阳好像是从鸟的翅膀上掉下来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头的芦苇也变成红色的了。(板书:双翅一翻——妆成红颜)(2)点拨:芦苇平时的样子还记得吗?出示“白头的芦苇”图片,再出示“芦苇被夕阳染红”的图片,想象画面。第二小节写了夕阳西下,可以叫“夕阳图”。这是多么美的画面啊!(板书:绚丽美景)(3)拓展想象:夕阳落山,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仿照诗歌说一说。(出示课件19) 预设1:憨厚的大地也披上了一身红纱衣。预设2:活泼的溪水也羞红了清澈的容颜。(4)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出示课件20)学生齐读。5.总结学习方法。(出示课件21)点拨:通过抓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四、指导学习《花牛歌》(出示课件22)1.(板书诗题:花牛歌)教师播放范读视频,学生跟着范读读诗歌,读完说说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花牛。(出示课件23)预设:淘气可爱、俏皮、悠闲、无拘无束……2.小组合作。(出示课件24)小组合作,组内成员轮流读诗,每人读一小节,根据我们学习《秋晚的江上》时运用的学习方法,填写下面的自学单。(出示课件25)(1)四人一组,轮流读诗,每人一小节。(2)勾画出诗中的景物,填写自学单并分享。教师板书:在草地里坐 在草地里眠 在草地里走 在草地里做梦相机指导:第1、3小节花牛“坐”和“走”是动景,第2、4小节花牛“眠”和“做梦”是静景。3.小组分享合作成果,教师相机指导。(1)(出示课件26)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点拨:请大家想象一只花牛卧在草地上,压扁了剪秋罗的样子。描述你想象到的画面。预设:花牛在草地里休息,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花牛、绿草地、剪秋罗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点拨:从“压扁了剪秋罗”可以看出花牛的什么?预设:无拘无束。指导朗读:可重读动词“坐、压扁”感受花牛的无拘无束;后半句可读得稍重些,慢些,表现花牛的沉重,以及作者对花牛压扁剪秋罗的些许惋惜。(出示课件27)(2)(出示课件28)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指名描述想象到的画面。预设:花牛在草地里睡觉,身上的白花和白云融为一体。点拨:花牛在草地上睡觉,白云“霸占”着半个天和白云飘在天空中有什么不同?预设:“飘”给人的感觉是随风走,而“霸占”给人的感觉是白云是主动的,主动布满半个天空。指导朗读:朗读时可在“霸占、半个天”处加快语速,表现出白云的调皮,以及蓝天白云下的美好。(出示课件29)(3)(出示课件30)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点拨:花牛甩着尾巴走在草地里,“小尾巴甩得滴溜溜”可以看出花牛的什么?预设:顽皮悠闲。指导朗读:“滴溜溜”读得要快一点儿。读得轻快俏皮些。(出示课件31)(4)(出示课件32)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点拨:夕阳西下,花牛在草地上睡觉。“做梦”和“偷渡”是拟人修辞,梦里可以见到很多东西,花牛会梦到什么呢?“偷渡”指太阳悄悄地落山了。这两处拟人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指导朗读:朗读时引导学生轻轻读出花牛睡觉做梦的那份悠闲。(出示课件33)(5)仿写诗歌。(出示课件34)小练笔:花牛在草地里还能做什么?用上拟人的修辞写一写吧!花牛在草地里 , 。预设:花牛在草地里歌唱,歌声随彩霞飘荡。(出示课件35)过渡:读完这首诗,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散漫,自由自在。(板书:悠闲自在)随着它的行动,我们看到了: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五、总结概括,课堂演练1.齐声朗读两首诗歌,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出示课件36)(出示课件37)总结:《秋晚的江上》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尽染的绚丽美景,而《花牛歌》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读着这两首诗,我们仿佛看见倦鸟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或坐或走或卧,却悠闲散漫,自由自在。无论是哪一首诗,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那颗敏感的心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2.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8-40)3.布置作业。(出示课件41)课下搜集一两首你喜欢的现代诗读一读,并与同学分享。【板书设计】3 现代诗二首 鸟儿归巢——驮着斜阳秋晚的江上 绚丽美景 双翅一翻——妆成红颜 草地里坐 草地里眠 花牛歌 草地里走 悠闲自在 草地里做梦【教学反思】诗歌这种形式具有诗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现代诗,读起来似乎通俗易懂,但是有这样一句话“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学习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不是单纯的画面,也不是单纯的语境,而是学生熟读课文后脑中呈现出的“情景再现”。无论是《秋江的晚上》还是《花牛歌》,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如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诗歌?这是本节课我所做出的尝试。 (1)用直观形象的课本插图导入,引起学生思索。简单的诗,简单的画,却能够引人入胜。学生对图片充满好奇,由兴趣引入,提高学生注意力。 (2)咬文嚼字学诗歌。一个“驮”字表达的是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用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深入诗歌,体会诗歌主旨。 (3)所谓“无诵不成诗”,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可千万不能忽视了阅读教学。“在朗读中的体会能达到用语言难以言传的心灵触动。”朗读是学生同文本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诗歌的方式。不足之处:如果能够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时代背景,学生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课前多搜集资料就好了。(共26张PPT)现代诗二首3语文 四年级 上册*任务:赏秋江晚景观花牛休闲归鸟、斜阳、江水,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只花牛悠闲在草地上坐着、走着、睡着,这样的画面是不是生动有趣?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两幅画吧!储备鉴赏知识刘大白(1880—1932),现代诗人、文学史家。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知识 知作者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等。1归巢 芦苇剪秋罗 霸 占知识 识生字cháowěiluóbàzhàn2词语我会认知识 解画语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剪秋罗:石竹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60cm。3展开美图欣赏品鉴秋晚的江上季节地点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时间步骤一:解读题目赏秋江晚景步骤二:朗读诗歌,寻找景物朗读《秋晚的江上》,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在文中圈画出来。点击图片,播放视频步骤三:分析内容,想象画面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驮着”把“倦鸟”与“斜阳”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既赋予画面动感,又让画面充满情意,给人想象的空间。我仿佛看到: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鸟儿要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归鸟图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读诗句,想画面读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为大家读一读:……傍晚,太阳沉沉落下,柔和的余晖洒满天空,红红的,美极了。疲倦的鸟儿,要飞回家了。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我仿佛看到: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夕阳好像是从鸟的翅膀上掉下来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日落图步骤一:朗读诗歌,寻找景物,想象画面观花牛休闲读《花牛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在文中画出来。思考:这些景物构成了哪些画面?点击图片,播放视频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剪秋罗。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步骤二:分析内容,解读画面这首诗歌描绘了四幅画面,将它们连起来进行想象,思考:花牛是怎样的形象?花牛“坐”是动景;花牛“眠”是静景;花牛“走”是动景;花牛“做梦”是静景。四幅画面动与静的交替变化,呈现了一种律动之美,将花牛的顽皮、可爱、悠闲、自在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花牛在草地里还能做什么?用拟人的修辞写一写吧!花牛在草地里 ,。歌唱歌声随彩霞飘荡步骤三:理解画意,发挥想象读诗歌,想画面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我来为大家读一读:……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散漫,自由自在。随着它的行动,我看到了: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总结鉴赏收获我们赏析了诗歌,下面加入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并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画意,感受意境《秋晚的江上》读“归巢的鸟儿”,要低沉轻柔些,表现出疲倦之感;读“双翅一翻”语速稍快些,体现归鸟动作的利落;读“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声音可稍高些,语速稍快些,表现出诗人见到夕阳映红芦苇的惊奇、喜悦。朗读指导《花牛歌》 读第1小节时,重读“坐、压扁”,体现出花牛的无拘无束;后半句可读得稍重些,慢些,表现花牛的沉重,以及作者对花牛压扁剪秋罗的些许惋惜。读第2小节时,读“霸占、半个天”应加快语速,表现出白云的调皮,以及蓝天白云下的美好。读第3小节时,读得轻快俏皮些,表现出花牛的顽皮、悠闲。读第4小节时,读出花牛睡觉做梦时的悠闲。《秋晚的江上》描写了的绚丽美景,而《花牛歌》描绘了的生活图景。赏析美图,总结图意秋江傍晚,余晖尽染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小动物回家鸟巢马厩蚁穴眼观世界牛棚羊圈兔窟练一练一、照样子,写词语。1.一瞬(形容时间短暂的词语):2.滴溜溜(ABB式词语):霎时片刻转眼间水灵灵圆滚滚胖乎乎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改为“把”字句)2.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仿写拟人句)花牛在草地里坐,把一穗剪秋罗压扁了。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共41张PPT)2024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语文 四年级 上册3*刘大白(1880—1932年),现代诗人、文学史家。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等。边读课文边圈画本课生词,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初读课文归巢芦苇cháowěi翘舌音鸟巢剪秋罗luó霸占bàzhàn学认字变换偏旁来识记围伟违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霸占:指仗势占为己有。这个线团是我的啦!词语解释剪秋罗:石竹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60cm。偷渡:1. 秘密地渡过某一水域。2. 偷越关隘或国境。本课指太阳悄悄地落山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芦苇一棵棵剪秋罗芦苇霸占归巢识字游戏秋晚的江上季节地点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时间互动课堂点击图片,播放朗读视频反复朗读下面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反复朗读 圈画景物 想象画面朗读《秋晚的江上》,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在文中圈画出来。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呢?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画面: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鸟儿要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鸟儿是什么样的?你看过的夕阳是什么样子的?要飞回家的,疲倦的鸟儿。傍晚,太阳沉沉落下,柔和的余晖洒满天空,红红的,美极了。想象一下,在美丽的夕阳映照下,有些疲倦的鸟儿飞翔的样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第1小节!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读得低沉轻柔些,表现出疲倦之感。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画面: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夕阳好像是从鸟的翅膀上掉下来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头白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红颜夕阳落山,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憨厚的大地也披上了一身红纱衣。活泼的溪水也羞红了清澈的容颜。 “双翅一翻”语速稍快些,体现归鸟动作的利落;“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声音可稍高些,语速稍快些,表现出诗人见到夕阳映红芦苇的惊奇、喜悦。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朗读指导抓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总结学习方法花牛歌点击图片,播放朗读视频读完了这首诗歌,我们觉得这是一只 的花牛。淘气可爱俏皮无拘无束悠闲小组合作,组内成员轮流读诗,每人读一小节,根据我们学习《秋晚的江上》时运用的学习方法,填写下面的自学单。小组合作小节 景物 想象到的画面第1小节第2小节第3小节第4小节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花牛、草地、剪秋罗花牛、草地、白云、天花牛、草地花牛、草地、太阳、青峰花牛“坐”是动景花牛“眠”是静景花牛“走”是动景花牛“做梦”是静景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做什么呢?画面:花牛在草地里休息,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花牛、绿草地、剪秋罗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无拘无束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重读“坐、压扁”,体现出花牛的无拘无束;后半句可读得稍重些,慢些,表现花牛的沉重,以及作者对花牛压扁剪秋罗的些许惋惜。朗读指导···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画面:花牛在草地里睡觉,身上的白花和白云融为一体。白云“霸占”与白云“飘” 有什么不同?飘:被动,白云随风走。霸占:主动,白云主动布满半个天空。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读“霸占、半个天”时加快语速,表现出白云的调皮,以及蓝天白云下的美好。朗读指导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画面:花牛甩着尾巴走在草地里。想一想:花牛走路时是什么样子的?“滴溜溜”是什么意思?可以用来形容哪些事物?顽皮、悠闲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读得轻快俏皮些,表现出花牛的顽皮、悠闲。朗读指导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画面:夕阳西下,花牛在草地上睡觉。梦里可以见到很多东西,使我们对花牛的梦产生了无限的想象。“偷渡”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太阳慢慢落山的样子。 读出花牛睡觉做梦时的悠闲。朗读指导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花牛在草地里还能做什么?用上拟人的修辞写一写吧!花牛在草地里 ,。歌唱歌声随彩霞飘荡小练笔读完这首诗,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散漫,自由自在。随着它的行动,我们看到了: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朗读这两首诗歌,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吧!课文小结《秋晚的江上》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尽染的绚丽美景,而《花牛歌》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A.鸟巢(cáo) 睡眠(mián)B.芦苇(wěi) 学霸( bà )C.罗列( ló ) 压扁(biǎn)D.占领(zàn) 斜阳(xié)B一、标红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课堂演练二、“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句诗写的是白色的芦苇花被夕阳染成红色的画面。三、“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这句诗中的“偷渡”本来是什么意思 在诗中又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偷渡”本指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在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指太阳落山了。 课下搜集一两首你喜欢的现代诗读一读,并与同学分享。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 现代诗二首【优质版】.pptx 3 现代诗二首【教案】.doc 3 现代诗二首【新课标版】.pptx 3 现代诗二首【精华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