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两主六步”教学设计《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3.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难点:融情于景的写法。【教学方法】以练笔为教学主线,以“读——研——练——评——改——展”为活动方式,自主学习,辅以合作探究,引领学生逐个掌握写作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前准备】教师的准备工作:1.拍摄校园图片,制作课件;2.打印学习单;3.给学生分组;4.倒计时器。学生的准备工作:双色笔教具使用:PPT;多媒体展台;学习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图片)师:同学们,今天是我第二次来到咱们攸县二中。第一次来呢,是一个月前。刚进校门,我就惊呆了,正对大门的居然是一个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坛。迷蒙的细雨中,我看到了——修剪整齐的柏树、肆意张扬的苏铁、蓊郁葱翠的凤尾竹、缀满水珠泛着晶莹的檵木,以及静静地漂浮于水面的荷花。还有一种植物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就是——生:桂花树。师:就在今天早上,我又见到了它们。老师拍的这张照片你们喜欢吗?生回答。师:如果能够给这张照片配上优美的写景文字,那可谓是锦上添花了。怎么写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描写景物。(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带领大家漫步校园,欣赏校园美景,一是为了拉近师生距离;二是为了调动学生对生活的感情和认识。叶圣陶先生说:“虽是教师临时出的,而积蓄却是学生原来的。这样的写作,与著作家、文学家的写作并无二致,不自然便近于自然了。”设计给照片配写景文字的活动,目的是使写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产生写作的需要与冲动。二、学1.阅读写法指导《学习描写景物》,边读边思考:文中介绍了哪些描写景物的方法?在文中圈划好。2.归纳方法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教师板书:(1)运用修辞,突出特征(2)调动感官,身临其境(3)有序描写,立体展示(4)结合心境,融入感情【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让学生独立阅读短文,正是实践这一标准。三、研1.质疑:短文一共介绍了四种方法。这四种方法,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2.讨论,教师相机点拨。【重难点突破】联系课内所学课文片段,理解写作技法(1)运用修辞,突出特征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怎么写修辞特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拟人花的数量繁多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比喻、排比花的颜色鲜艳美丽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拟人蜜蜂采蜜的场景非常热闹;花香馥郁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明写野花的繁杂,暗写风和阳光(2)调动感官,身临其境片段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怎么写感官“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嗅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视觉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听觉片段二: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怎么写感官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触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听觉(3)有序描写,立体展示片段一: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作顺序表明顺序的词句表明顺序的词句写作顺序时间顺序至于夏水襄陵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视空间顺序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仰视每至晴初霜旦片段二: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全段分为两个层次,“不必说……也不必说……”写的是百草园的整体,“单是……就有……”则写的是百草园的局部。由整体到局部,这是一种逻辑顺序。写整体时先由低到高写菜畦、石井栏、皂荚树和桑椹等静景,后写鸣蝉、黄蜂和叫天子等动景;写局部时先写油蛉、蟋蟀、蜈蚣、斑蝥等动景,后写何首乌藤和木莲、覆盆子等静景。本段动静结合,层次分明,画面清晰。(4)结合心境,融入感情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景物描写怎么融入情感?第一,直接夸赞。比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句“最妙的”直接赞美。第二,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比如“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作者将小山人格化,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设计意图】我们的学生阅读、学习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但是一到写作就卡壳。究其原因,就是写作训练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准确把握教材所选课文的精髓。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质疑、讨论及教师的点拨中,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四、练1.播放桂花图片,学生仔细观察。2.写前准备①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完成下表。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碰到的联想到的回忆到的有什么怎么样像什么②确定写作顺序、情感。3.学生独立写作,限时5分钟。开启计时器。3.教师巡视,了解学情。【设计意图】写作技法如果不去运用,只会永远停留在理论层面。本环节动笔之前先观察图片,后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进行梳理与思考,避免了学生胡写乱写或无从下笔的现象,让学生有话可说,也是便于学生抓住桂花树的特点有序地进行描写。五、改1.教师提供批改的标准【设计意图】教师提供批改的标准,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而学生则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运用写作知识,形成能力。六、议1.选择一篇习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2.小组展示修改稿,并阐述修改理由。3.教师小结该习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更多地体验相互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七、展1.学生依据修改意见和听讲的启发,修改自己的文章。2.学生展示自己修改的作文,体验成功的喜悦。①组内交流。出示课件:1.小组成员轮流读自己的习作;2.组内推举出一份佳作。3.准备班级展示。作者读自己的习作,组内派代表陈述推荐理由。②小组推举代表展示。教师进行点拨。3.课后在公布栏展示佳作。【设计意图】小组交流,旨在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在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中提升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展示活动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自身写作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