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鱼 类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鱼,了解鱼类的共同特征。 2.认识到鳍和鳃是鱼类特有的的器官。 科学思维目标 1.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鱼,经过讨论和思考,能正确描述鱼类的共同特征。 2.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方法,得知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进而理解鱼的呼吸作用。 探究实践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鱼在水中游动的情况,描述鱼鳍的作用。 2.学生通过探究水进出鱼身体情况,知道鱼鳃的作用以及呼吸的原理。 态度责任目标 1.能在教师指导下对鱼类鱼鳍和鱼鳃作用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生活和学习中愿意与同学们合作,相互交流,具有研究鱼类和其他动物的兴趣,以及珍爱生命,爱护身边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归纳概括鱼类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鱼的游动和呼吸,认识鳍和鳃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激发兴趣 1.用视频将学生引入当地“开海节”隆重,热闹的氛围中,体验当地传统海文化的同时,从而引出“鱼类”这一课题。 设计意图:用当地海文化“开海节”进行导入课题,同时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怀。 二、观察探究,认识新知 (一)通过观看各种鱼的图片、现场观察石斑鱼和黑鱼,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鱼类的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能够识别某一动物类别的前提是认识这一动物类别的共同特征。所以,本课首先引导学生在观察几种常见鱼的基础的上,发现这些鱼的共同点,进而归纳鱼类的共同特征,为认识一些外形比较奇特的鱼打下基础。 (二)活动一:认识鱼鳃和鱼鳍 要求:把鱼平放在桌上,认真进行观察用镊子轻轻夹开鱼鳃进行观察。 学生观察并描述鱼鳍和鱼鳃。 设计意图:鳃和鳍是鱼类重要的器官,鳍和鳃是鱼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先学习鳍和鳃的位置。 (三)活动二:观察鱼的游动 要求:观察鱼身体各部分鱼鳍的运动,前进时哪些鱼鳍在动? 拐弯时哪些鱼鳍在动? 设计意图:认识和了解鳍和鳃的基础上,再通过“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认识鳍的作用。 (四)活动三: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 1.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2.在一个小烧杯里装在清水,用蓝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蓝色液体。 3.用滴管吸取少量蓝色液体,并滴在鱼嘴前方。 4.观察蓝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5.学生实验、观察、汇报、小结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解鳃的基础生,通过实验探究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认识鱼鳃的作用,从而了解鱼的呼吸。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拓展延伸——鱼类的重要贡献。 用潜水艇和仿生深海狮子鱼软体机器人为例,说明鱼类的贡献。 设计意图:在学习全部内容基础上,去延伸学习鱼类的贡献,激发探究更多鱼类的兴趣,升华对鱼类的情感。 四、知识梳理,课堂回顾。 设计意图:本课要点的回顾,便于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创意作业 巩固深化 “海洋的呼唤”海洋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在开发利用海里、海上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请同学们就怎么保护海洋,如何正确对待海洋和人类的关系等问题,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研究吧。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跨学科项目式作业让学生带着更多好奇去研究,从而引起同学们关注鱼类和环境的问题,正确对待鱼类和环境的关系。 六、全面检测 多元评价 从“积极参与”、“知识技能”、“团队协作”进行自评、他评和师评。 设计意图: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勋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通过形式多样的全面评价获得的多源反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文化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