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海豚与声呐 教学设计(表格式)-苏教版(2017)科学五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海豚与声呐 教学设计(表格式)-苏教版(2017)科学五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 学期 春季
课题 海豚与声呐
教科书 书 名:苏教版教材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什么是超声波; 了解超声波回声定位原理。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和分析,发现海豚、潜艇的声呐、B超、雷达相似的工作原理。 通过水波模拟超声波的实验,分析海豚的回声定位本领。 探究实践 能通过阅读材料的方式,了解海豚探路的原理。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 态度责任 分工合作,提升合作学习的意识。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海豚奥秘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通过阅读材料的方式,了解海豚探路的原理。 通过对比和分析,发现海豚、潜艇的声呐、B超、雷达相似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水波模拟超声波的实验,分析海豚回声定位的本领。 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好奇心 通过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进行导入,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播放海豚在水下灵活游泳、捕食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海豚能在水下灵活捕食、游泳的原因? [设计意图:利用“刻舟求剑”的成语典故进行导入,通过问题串再结合视频引导学生聚焦到海豚灵活游泳、捕食的秘密上,通过充分的交流挖掘学生的前概念,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阅读资料,认识海豚的回声定位 (出示阅读资料)阅读资料,了解海豚的回声定位原理。 资料一: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水池里插上36根金属棒,每排6根,然后把海豚放进去。只见海豚在棒中间游来游去,而绝不会碰到金属棒。即使把它的眼睛蒙上,它也照样畅游无阻。如果偷偷地在水池里放进一条小鱼,它就会立刻游过去进行捕捉。 资料二: 20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诺里斯发现,蒙住海豚的双眼,它的活动丝毫不受影响,可把海豚的前额蒙住,它在水下就像瞎子一样,到处乱撞。显然,海豚是用前额发出声波来测定方向的。 资料三: 海豚不同于须鲸,它只有一个鼻孔,另一个鼻孔是封闭的,埋于皮下。声波就是靠这个封闭的鼻孔发生震动产生的。发声时,声波通过头部额隆,这个额隆就像凸透镜一样可以聚焦放大声波。海豚接收声波是通过下颌的骨骼组织,将分散的声波集中传送至位于下颌后部的内部耳朵,从而感知声波。 交流从资料中获得的信息,总结海豚能在水下灵活游泳、捕食的秘密是海豚具有回声定位的本领。 补充:人们发现,海豚的音域比较宽广,可以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是人耳可以听见的声音,一种是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科学家研究发现,海豚是利用超声波获知水中的鱼饵或物体的存在。超声波是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兹)的声波,是人耳不能听到的声音。 [设计意图:因学生对海豚回声定位的本领并不清晰,因此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了解海豚。] 三、动手实验,用水波模拟超声波 提问:超声波以什么形式传播?为什么海豚通过分析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就可以判断物体的特点? 做模拟超声波的实验,用水滴模拟海豚发出的超声波,用不同形状的物体模拟海洋中的障碍物,用水波模拟超声波的传播轨迹,分析海豚的回声定位原理。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实验盘中装水,保持水面平静。②用滴管将水滴滴到实验盘中,观察水波的变化情况。③放入不同形状的物体,滴水观察水波遇到不同物体时,水波的情况。④同一障碍物,在距离不同的位置滴水,观察水波的情况。 记录实验中水波的变化情况。 交流发现:水波遇到物体会返回来。物体离波源的距离不一样,水波返回来的时间也不一样。遇到不同的物体后水波返回来的波形不一样。 [设计意图:借助可视的水波模拟海豚发出的超声波,将看不见的现象转化为直观现象,让学生在实验中形象化地感受海豚的回声定位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对比分析,认识海豚探路的应用与发明 结合实验发现,分析海豚回声定位的原理。 小结:海豚的前额(鼻孔)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物体返回,进入到海豚的耳朵,海豚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从而知道前方有没有物体,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就能灵活的游行和捕食了。这样的探路方式称为回声定位。 了解人类根据海豚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声呐、B超诊断仪、雷达等。 对比分析声呐、B超诊断仪、雷达的工作原理,了解声呐和B超诊断仪是通过发出超声波工作的,雷达是通过发出电磁波工作的。 尝试画出声呐、B超诊断仪、雷达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设计意图:了解海豚给人类带来的仿生学启示,将雷达、声纳、B超、海豚探路等零散的认知,通过比较分析,找出相似之处,进一步加深对仿生事例两者之间关系的认知。] 五、课后作业,小小发明家 我们知道海豚的回声定位本领已经运用到许多领域,人们也还在做各种尝试。课后,运用海豚的回声定位本领尝试设计一个物品,帮助“刻舟求剑”故事的主人公寻找宝剑。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呼吁学生课后尝试设计与发明,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践行科学、热爱科学的品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