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微生物的“功”与“过” 教学设计(表格式)-苏教版(2017)科学五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微生物的“功”与“过” 教学设计(表格式)-苏教版(2017)科学五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微生物的“功”与“过”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与要求】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5~6年级: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病毒),举例说出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通过阅读资料和事例分析,知道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利,也有害。 2. 科学思维:通过集中信息,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 3. 探究实践:在自制酸奶的过程中,体验微生物的利与害。 4. 态度责任:认识到对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造福人类;在科学史学习时,能意识到科学家所具有的善于发现、大胆求证、坚持不懈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能认识到微生物对人类生活有“功”也有“过”,并能举例阐述。
2. 了解人们利用微生物有益的一面、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的一些方法。
教学难点: 1. 能认识到应当辨证看待微生物的“功”与“过”。
教学过程
一、微生物与我们 1.教师讲述:中午时,小明同学突然感觉肠胃很不舒服,并伴有腹痛,妈妈赶紧带小明去了医院,大夫怀疑问题出在了“吃”上,让小明回忆都吃了些什么,小明回忆:早餐在家里吃了热牛奶和烤面包,体育课下课后,出了大量的汗,于是用自来水胡乱抹了把脸,顺便用手捧水喝了两口。回教室后,吃了一个洗干净的苹果和一小盒酸奶。 教师提问:同学们,到底谁是“元凶”?大家能不能来帮忙分析一下呢? 学生推测:有些同学猜测问题在于自来水,依据是没有烧开的自来水中可能有致病菌;还有同学猜测问题在于小明同学没有洗干净的手,吃苹果时致病菌随着苹果一起进入身体内。 教师小结:大家分析得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微生物无处不在,其中一部分细菌、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教师提问: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呢? 补充提问:(出示霉变的食物图片)这些现象你们熟悉吗?仔细观察,这些食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食物都发霉了。 没错!这些食物都发霉了。这些青绿色、黑色的、黄色的霉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质或产生毒素,而且霉菌繁殖能力强,极容易污染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和人类长期共生的微生物到底会对人类产生的什么样的影响呢?它们对人类来说都是有害的吗?有没有好处呢?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苹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是谁在起作用?(播放苹果腐烂的视频)。 是的,苹果发生了腐烂,长出了白毛,并逐渐缩小直到消失,苹果最后变成了什么?嗯,最后苹果会消溶于泥土里,形成腐殖质,为土壤增肥。整个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的分解作用。 二、初探:微生物的功与过 由于微生物的分解,苹果最终形成腐殖质对我们的影响是功还是过呢? 预设:从收获果实的角度看,微生物有过;从增加土壤肥力的角度看,微生物有功,能给土壤中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养料。 教师小结:因此,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合理评判微生物的功与过。 三、微生物的价值 从苹果的腐烂过程,不难看出微生物对环境也产生着有益的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的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进而影响土壤的质量和作物的生长。此外,有些水中的微生物还可以净化水质呢! 教师提问:微生物对人类有功的事可不止这几件,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预设:人们利用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制作酒类、面包、馒头等食品,微生物可以用来生产调味品,参与水资源的净化,而且在生物制药方面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出示抗生素图片)同学们,这种药你们是不是很熟悉!那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发明的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播放视频) 英国的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可以杀死细菌,从而发明了青霉素,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可以说,青霉菌对人类来说是有功的。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现在,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抗生素已经研发出了多个种类,被广泛应用。虽然抗生素具有不可否认的价值,但我们也不能滥用。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对于病毒感染有没有作用呢? 答案是否定的!比如,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来说,使用抗生素是起不到作用的,因此,科学家们正在研发更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来攻克它。 人类不仅限于对有功的微生物的进行研究和充分利用,而对于有危害的微生物,比如致病细菌、病毒等,我们最好要尽量消除杀灭它们。相信经历过疫情的你们,一定知道好多杀菌方法吧?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杀菌防疫小能手!我们可以通过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涂碘酒以及阳光暴晒等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来杀菌。另外,阻断病菌的传播途径也是另一个重要方法,比如同学们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以及环境卫生等。 四、自制酸奶 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功有过,但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扬功抑过。老师想到一个贴近大家生活的应用,就是利用微生物对食物进行转化,例如酸奶的制作。那你们知道酸奶是怎么样做成的吗?有些同学猜测像面粉发酵一样,也有一种微生物使牛奶发酵成了酸奶。是不是这样呢? 那让我们来仔细观察酸奶是如何做成的吧!(播放视频) 提问:同学们,通过视频我们发现8-10小时后牛奶就变成了酸奶。仔细观察的同学可能发现,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我们要往鲜牛奶中加酸奶并保温,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酸奶中含有一种叫做乳酸菌的微生物,在通常情况下,温度控制在37摄氏度左右更有利于乳酸菌的存活和繁殖,也正是因为乳酸菌的大量繁殖,才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追加提问: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用消毒过的容器装加热过的鲜牛奶呢? 预设:没有消毒的容器和没有加热的鲜牛奶中有可能有其它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其它微生物同样会大量繁殖,不仅会影响酸奶的口感,甚至还会导致牛奶变质,因此在做酸奶的过程中,我们要用消过毒的容器装加热过的鲜牛奶。 布置实践作业: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尝到自己动手做的酸奶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试着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一做酸奶,相信自制的酸奶吃起来会更可口、更健康。 总结:本节课我们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测,并通过事例分析以及阅读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并归纳,知道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亦有过,也了解到人类充分利用微生物有功的一面,尽量消除微生物有害的一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