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冷热与温度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科学思维:在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猜想、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科学思维。 3.探究实践: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图表,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4.态度责任:了解身边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并知晓其对应的用途,感悟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 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观察一些生活场景,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明确:夏季气温高时,我们会感觉炎热,冬季气温低时,我们会感觉寒冷。 二、提出温度的概念 人类能明显感觉物体的冷热,冰凉的冷饮,滚烫的开水,我们很容易分辨他们的冷热。为了更加准确客观地表示物体的冷热,科学中引入了温度这个词语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与冷热的关系:越冷,温度越低;越热,温度越高。 3.思考:我们仅凭感觉能准确判断出冷和热吗?(学生可能猜想能或者不能) 4.小实验:这里有三杯水,分别是一杯热水、一杯温水和一杯冷水,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后再同时放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网] 提出问题: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你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吗?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解释。(先放入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到热;先放入热水中,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到冷。) 思考:用手只能感觉到冷热,如何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呢? 教师讲解:我们用手直接感知、比较不同水温,有时会存在误差,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三、生活中的温度计 生活中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展示图片资料) ①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 ②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③温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④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四、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 1.结合已学过的气温计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并发现气温计和水温计构造相似,使用方法也相似。 2.实验室温度计的构造:液泡、刻度和液柱,温度计单位为摄氏度(℃), 3.练习温度计的读数 思考:想一想在使用温度计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播放视频资料) 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思考:不同材质的水杯保温效果相同吗?谁的保温效果最好? 五、探究实验: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 提出猜想: 猜想1:纸杯的保温效果最好 猜想2:塑料杯保温效果最好 猜想3:玻璃杯的保温效果最好 验证猜想:(展示实验视频资料)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质水杯的保温效果。 实验原理:分别用不同材质的水杯装入相同温度的热水,由于不同材质的导热系数不同,所以导致散热程度也不同。静置三分钟后,利用温度计测量各个水杯中的温度。温度前后相差越大,该材质的保温效果越差;温度前后相差越小,该材质的保温效果越好。 实验材料:铁架台、温度计、三种不同材质的水杯:纸杯、塑料杯、玻璃杯 实验步骤:①安装好测温装置。 ②同时往杯里倒入100毫升的热水(注意倒热水时,高度不要太高,以防热量散失,而使各个杯子里的初始温度不同。)测量各个杯子中的初始温度。 ③静置3分钟后同时测量它们的水温。 ④及时记录。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是什么?实验结论与你的假设一致吗?) a纸杯的保温效果最好,玻璃杯散热最快。 六、温度计的发明发展史 了解伽利略发明第一支气体温度计的过程,以及工作原理。华伦海特、摄耳修斯都在温度计的发明和发展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七、课堂测试 1.物体冷热程度叫做 温度 。 2.我们常用 温度计 来测量物体温度。 3、温度计是由 液泡 和 刻度 、 液柱 几部分组成的。 4、热水变冷规律是 温度下降得先快后慢 ,最后与 室温 的温度相同。 八、课堂总结 一只小小的温度计,竟然也有如此漫长的进化史。凝结着多位科学家多年来的努力,有伽利略的坚持不懈,华伦海特的严谨认真,还有摄尔修斯的精益求精,生活中我们也要像科学家们一样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相信下一个伟大的发明创造就属于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