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3.9《这些是大家的》 教学设计(共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3.9《这些是大家的》 教学设计(共2课时)

资源简介

《这些是大家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学校里的各种公物,并清楚地说出它们的作用。
掌握爱护学校公物的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和保护学校公物。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学校公物的重要性和爱护方法。
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学校公物的爱护之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学校里的公物,明确它们的作用。
引导学生掌握爱护学校公物的方法,并在实际行动中践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觉爱护公物的意识,使其能够持之以恒地养成爱护学校公物的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调查法
讨论法
实践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学校公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准备一些破损的公物,如图书、桌椅等,用于课堂教学。
设计调查问卷和实践活动方案。
学生准备
提前观察学校里的公物,了解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情况。
准备彩笔、纸张等文具,用于课堂活动。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学校公物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出谜语:“一块木板四条腿,累了可以靠着背。只要大家爱护它,相信一定能猜对。” 让学生猜谜语,引出学校公物 —— 椅子。
教师提问:“为什么椅子是学校的公物呢?” 引导学生思考学校公物的定义和特点。
(二)观察图片,认识公物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校里各种公物的图片,如桌椅、黑板、投影仪、图书、体育器材等。
教师依次展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公物名称,并简单描述它们的作用。例如,展示桌椅的图片时,学生回答:“这是桌椅,是我们上课和学习用的。”
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大家都可以使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公物。”
(三)校园寻宝,寻找公物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张校园地图和一份公物清单。
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里寻找清单上的公物,并记录下它们的位置和作用。”
学生们在校园里进行寻宝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回到教室,汇报自己小组的寻宝成果。教师将各小组的汇报结果进行汇总,展示在黑板上。
(四)分享交流,感受公物的重要性
教师提问:“在刚才的寻宝活动中,你们找到了哪些公物?这些公物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小组的发现和感受。例如,有的小组可能会说:“我们找到了图书馆里的图书,这些图书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 有的小组可能会说:“我们找到了操场上的体育器材,这些器材可以让我们锻炼身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这些公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公物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学校里的公物无处不在,它们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这些公物,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校公物的重要性和认识公物的方法。
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自己家里有哪些公物,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并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爱护家里的公物。”
第二课时:了解公物的使用情况
(一)复习导入,巩固知识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学校里的哪些公物?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展示一些学校公物的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展示调查结果,引发思考
教师展示课前学生们进行的学校公物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调查内容包括:学校公物的种类、数量、使用频率、损坏情况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调查结果,提问:“从调查结果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们发现有些桌椅被损坏了,可能是同学们在使用的时候不小心造成的。”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有些体育器材丢失了,可能是同学们没有及时归还。”
(三)倾听公物的心声,体会公物的期盼
教师播放一段音频,内容是学校公物的 “心声”。音频中,各种公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自己的遭遇和期盼,如桌椅被乱涂乱画、图书被损坏等。
教师提问:“听了公物的心声,你们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公物不再受到伤害呢?”
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发言。例如,有的小组可能会说:“我们应该爱护公物,不要在桌椅上乱涂乱画。” 有的小组可能会说:“我们应该及时归还体育器材,不要让它们丢失。”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公物,说出自己的心声和期盼。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公物的感受,增强爱护公物的意识。
(四)学习《中小学生守则》,明确爱护公物的责任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关于爱护公共财物的内容。
教师提问:“为什么《中小学生守则》中要强调爱护公共财物呢?我们应该如何遵守这一规定呢?”
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强调爱护公物是每个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爱护公物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制作一份爱护公物的倡议书,呼吁全校同学一起爱护学校公物。”
第三课时:爱护学校公物
(一)展示倡议书,激发行动
教师展示学生们制作的爱护公物倡议书,挑选几份优秀的倡议书进行展示和点评。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倡议书,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应该如何将倡议书中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呢?”
(二)讨论爱护公物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话题为 “我们应该如何爱护学校公物”。
学生们在小组内积极发言,提出各种爱护公物的方法。例如,有的小组可能会说:“我们应该轻拿轻放桌椅,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 有的小组可能会说:“我们应该爱护图书,不要损坏它们。”
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将学生们的发言进行汇总,整理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爱护公物的方法。
(三)实践活动,修复破损公物
教师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破损的公物,如图书、桌椅等。
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我们准备的工具,尝试修复这些破损的公物。”
学生们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修复工作。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展示自己修复的公物,并分享修复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四)评选爱护公物小卫士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选活动,评选出本班的 “爱护公物小卫士”。
评选标准包括:平时爱护公物的表现、参与修复公物的积极性、提出的爱护公物方法的可行性等。
学生们进行投票评选,教师统计票数,确定 “爱护公物小卫士” 的名单。
教师为 “爱护公物小卫士” 颁发奖状,鼓励他们继续发挥榜样作用,带动更多的同学爱护公物。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爱护公物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教师拓展延伸:“爱护公物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我们在社会上也应该爱护公共财物。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社会上应该如何爱护公共财物呢?”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做一个有责任感和公德意识的好学生。
七、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表现,如发言次数、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等。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作业评估
认真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如观察家里公物的作业、制作倡议书的作业等,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活动评估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修复破损公物的方法和效果、团队协作能力等。
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参考。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学校公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爱护公物的方法,增强了爱护公物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公物的重要性和爱护公物的意义。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