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第04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元素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 单质 形式存在的状态。②化合态:元素以 化合物 形式存在的状态。(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①宏观上,物质由 元素 组成。②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2.同素异形体(1)概念: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2)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4.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定义:把事物按照 事先设定的标准 进行归类分组的一种方法。(2)物质的分类方法①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②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③氧化物的分类5.分散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分散质:分散系中 被分散 的物质;分散剂:分散系中 容纳分散质 的物质。(2)分类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固液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3)理清三种分散系的差异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 nm 1-100 nm 大于100 nm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 子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 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的 分子集合体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6.胶体(1)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一、几个常见误区误区1 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由 12C和 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2)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C2H4与C3H6最简式相同,但前者为乙烯,后者为丙烯或环丙烷。误区2 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1)NaHSO4、CuSO4、NH4Cl溶液呈酸性,这些物质均属盐。(2)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这些物质均属盐。误区3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相对应(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Fe3O4不属于碱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都不能与水反应。(5)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不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二、酸、碱、盐、氧化物的含义酸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按不同的分类角度可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 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按不同的分类角度可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盐 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按不同的分类角度可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按不同的分类角度可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等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2CO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标准。2.正确理解“一定”“不一定”,规避概念失分点④液氯、液氨、冰水混合物、胆矾、明矾等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⑥确定某酸是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 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4.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④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5.常见的气体混合物水煤 气 爆鸣 气 天然 气 焦炉 气 高炉 煤气 石油 气 裂解 气主要成分 CO、 H2 H2、 O2 CH4 H2、CH4 等 CO、CO2、 N2等 丙烷、 H2等 烷烃、 H2等6.常见的液体混合物氨水 氯水 王水 硬水 水 玻璃 福尔 马林 汽油主要成分 NH3、 H2O Cl2、 H2O 盐酸、 硝酸 含Ca2+、 Mg2+较 多的水 Na2SiO3、 H2O 甲醛、 H2O C5~C11 的烃 7.常见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 漂白粉 玻璃 水泥 铝热剂主要成分 CaO、 NaOH Ca(ClO)2、 CaCl2 Na2O·CaO· 6SiO2 3CaO·SiO2、 2CaO·SiO2、 3CaO·Al2O3 Al、金属 氧化物 三、有关胶体的易混易错点1.7条易错,轻松破解(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现象。(2)丁达尔现象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3)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带电粒子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5)胶体粒子的直径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因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6)胶体粒子一般是离子、分子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粒子,它们的溶液是胶体,而且胶体粒子不带电荷。(7)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2.胶体知识“7”提醒(1)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2)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而很多纳米级物质的微粒直径也是在1~100 nm之间,但不属于胶体,因为这些物质属于纯净物,如纳米铜等。(3)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4)①不能用自来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馏水。②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③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应注明“胶体”二字。(5)胶体聚沉属于物理变化。如蛋白质的盐析就属于胶体聚沉现象,但蛋白质的变性不属于胶体的聚沉,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6)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7)不是所有胶体都有电泳现象,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有电泳现象的胶体是因为胶粒吸附带电荷的粒子而带电。3.书写Fe(OH)3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的四个易错点:①用“”而不是“==”;②Fe(OH)3后不标“↓”;③反应条件是“Δ”;④HCl后不能标“↑”符号。4.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考向1 物质的分类【典例1】(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酸 碱 盐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A 液氯 碱石灰 H3PO4 纯碱 NaHSO4 CO Na2OB 石墨 盐酸 HNO3 烧碱 NaHCO3 SO2 CuOC 大理石 碘酒 CH3COOH 苛性钾 NaCl Mn2O7 Al2O3D 空气 漂白粉 H2S 熟石灰 KClO3 SiO2 CaO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纯碱是Na2CO3,该物质属于盐,不属于碱;CO是不成盐氧化物,而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B.选项中各种物质分类合理,B正确;C.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C错误;D.空气属于混合物,D错误;故选B。【变式练1】(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CO、N2O5是非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②溶于水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③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两性氧化物④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⑤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强⑥SiO2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硅酸⑦CO2、SO2是酸性氧化物,则NO2也是⑧Na2O2虽然是金属氧化物,但它属于过氧化物A.1个 B.2个 C.3个 D.全错【答案】B【解析】①CO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CO和碱不反应,所以属于不成盐氧化物,①错误;②在溶液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都属于酸,如硫酸氢钠能够电离产生H+,但属于盐类,②错误;③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两性氧化物,如:酸性氧化物Mn2O7、两性氧化物Al2O3,③正确;④酸性氧化物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酸性氧化物Mn2O7,④错误;⑤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电荷有关,而与电解质强弱无关,⑤错误;⑥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SiO2和水不反应,所以不能用SiO2和水直接反应制取H2SiO3,⑥错误;⑦NO2和H2O反应生成HNO3和NO,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N0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⑦错误;⑧Na2O2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含有过氧键,所以Na2O2虽然是金属氧化物但它属于过氧化物,⑧正确;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③⑧,共2个,故合理选项是B。【变式练2】(2024·吉林·高三)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答案】D【解析】A. 树状分类法含义:对同一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在分类的分类法,从图形看应属于树状分类法,故A正确;B. 交叉分类法含义:根据物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式,从图形看应属于交叉分类法,故B正确;C.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故C正确;D.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如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D。考向2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典例2】(2024·山东·高三统考期中)《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制作豆腐的流程:“豆腐之法,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硙碎、去渣、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酸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豆浆主要是豆类蛋白质与水形成的胶体分散系B.取少量豆浆于试管中稀释,用“激光笔”照射,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C.用“煎成”后的豆浆制作豆腐,其蛋白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D.豆浆中加入盐卤汁或石膏,可凝聚成豆腐,其原理与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类似【答案】C【解析】A.豆浆是主要是豆类蛋白质与水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正确;B.豆浆是胶体,稀释后同样有丁达尔效应,用“激光笔”照射,能看到光亮的通路,B正确;C.豆浆中含豆类蛋白质,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不可逆,不具有生理活性,C错误;D.电解质溶液能够使胶体聚沉,豆浆中加入盐卤汁或石膏,可凝聚成豆腐,发生了胶体的聚沉,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也是发生了胶体的聚沉,两者原理类似,D正确;故选C。【变式练3】(2024·浙江·校联考)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A.蒸馏水 B.硫酸铜溶液 C.淀粉溶液 D.Fe(OH)3 胶体【答案】B【解析】A.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故 A 不选;B.硫酸铜溶液是分散系,但属于溶液,不是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 B 选;C.淀粉是大分子,该分散系实际上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 C 不选;D.氢氧化铁胶体是分散系,且有丁达尔效应,故 D不选;故选 B。【变式练4】(2024·湖北·高三校考阶段练习)现有以下5种说法:①胶体带电是电泳的前提条件;②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③氯酸、烧碱、纯碱依次分别为酸、碱、盐;④古代的青铜器、越王勾践宝剑等均是合金;⑤溶液包括胶体等分散系; ⑥根据反应H3PO3 +2NaOH(足量) =Na2HPO3 +2H2O 可知:H3PO3是三元酸。其中错误的是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 D.②⑤【答案】A【解析】①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所以胶粒带电是电泳的前提条件,故①错误;②酸的概念: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食醋的是乙酸的水溶液,也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说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是不正确的,故②错误;③氯酸是酸;烧碱是氢氧化钠,是碱;纯碱是碳酸钠,是盐,故③正确;④古代的青铜器、越王勾践宝剑等均是合金.故④正确;⑤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溶液不包括胶体,故⑤错误;⑥反应可知H3PO3是二元酸 故⑥错误;故答案为:A。1.(2024·浙江·高考真题)按物质组成分类,属于A.酸 B.碱 C.盐 D.混合物【答案】C【解析】KAl(SO4)2 12H2O是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是由金属阳离子K+、Al3+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复盐;答案选C。2.(2023·广东·高考真题)部分含或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可存在c→d→e的转化 B.能与反应生成c的物质只有bC.新制的d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 D.若b能与反应生成,则b中含共价键【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a、b、c对应物质分别为: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或a、b、e 、d对应物质分别为:铜、氧化亚铜、氧化铜、氢氧化铜。【解析】A.由分析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所以存在c→d→e的转化,A合理;B.钠和氧化钠(过氧化钠)都能与反应都能生成氢氧化钠,B不合理;C.新制氢氧化铜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C合理;D.若b能与反应生成,则b为过氧化钠,结构中含共价键和离子键,D合理;故选B。3.(2023·浙江·高考真题)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A.石墨烯 B.不锈钢 C.石英光导纤维 D.聚酯纤维【答案】D【解析】A.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为碳的单质,属于无机物,A不符合题意;B.不锈钢是Fe、Cr、Ni等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不符合题意;C.石英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不符合题意;D.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有机物,D符合题意;故选D。4.(2024·江西·高三阶段练习)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①、、都是碱性氧化物;、、均属于电解质②已知:(足量),则为三元酸,为酸式盐③与均含相同的元素氢,故也可以称为酸④空气、盐酸都是混合物;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⑤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是一种常见的混盐,该混盐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A.只有②④ B.只有④⑤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②③⑤【答案】B【解析】①碱性氧化物是指溶于水而只生成一种碱或与酸反应而成一种盐和水(除了盐和水以外不包括其它物质)的化合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氧气和水,二者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本身电离不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属于电解质,故①错误;②因为(足量),为正盐,所以为一元酸,故②错误;③的电离方程式为,因此属于盐,故③错误;④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盐酸为HCl的水溶液,二者均属于混合物;液氯、冰醋酸均由一种物质构成,二者均属于纯净物,故④正确;⑤可写成,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因此该混盐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故⑤正确;综上所述,④⑤正确,故答案为B。5.(2024·上海·高三专题练习)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A.青铜(单质)、H2SO4(一元酸)、C2H5OH(非电解质)B.NH4Cl(铵盐)、HNO3(含氧酸)、NaOH(电解质)C.Na2O(钠盐)、NH3(碱)、NaCl(电解质)D.CH4(有机物)、纯碱(碱)、盐酸(纯净物)【答案】B【解析】A.青铜(铜锡合金为混合物),H2SO4(二元酸)、C2H5OH(非电解质),A错误;B.NH4Cl(铵盐)、HNO3(含氧酸)、NaOH(电解质),B正确;C.Na2O(氧化物)、NH3(不属于碱)、NaCl(电解质),C错误;D.CH4(有机物)、纯碱(碳酸钠为盐)、盐酸(溶液为混合物),D错误;答案选B。6.(2024·河北·高三阶段练习)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A.溶液、胶体为并列的分散系,则图中二者不能交叉,故A错误;B.置换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某些化合、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图示合理,故B正确;C.碳酸钠属于钠盐和碳酸盐,碳酸钾属于钾盐和碳酸盐,应出现交叉关系,故C错误;D.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则化合物包含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7.(2024·全国·模拟预测)下列实验(图中部分夹持装置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羟基使苯环活化 B.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C.制备胶体 D.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苯酚和溴水反应时是苯环上的氢被溴取代,苯不能和溴水发生反应,故该实验能证明羟基是苯环活泼,A不符合题意;B.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用此法除去乙酸,B符合题意;C.氯化铁溶液在加热时促进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C不符合题意;D.铜和浓硫酸加热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剩余的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D不符合题意;故选B。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从宏观 上判断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从微观 上判断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2.物质变化的辨析(1)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如O3与O2间的转化。(2)不同原子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其对应的反应也不属于化学反应,如U―→Th+He。(3)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HCl溶于水、NaCl熔化均属于物理变化。(4)化学变化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5)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6)非化学变化(7)煤的气体、液化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煤的液化是将其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甲醇等液体燃料。3.常见化学术语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 潮解 分解、裂解、水解、电解“十八化” 熔化、汽化、 液化、酸化 氧化、氢化、水化、风化、钝化、皂化、炭化、催化、硫化、酯化、硝化、裂化、卤化、油脂硬化4.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5.物质转化及其规律(1)化学反应的分类。(2)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转化示意图:(1)物质间转化的5个常见易错点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Fe与Cl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Cl2。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3+。(2)常见的易混淆物质变化。①化学变化:结晶水合物的脱水、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蛋白质的变性、电解、水解、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与裂解等。②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活性炭的吸附、盐析、蒸馏、升华、潮解等。(3)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转化规律 分类 实例 离子反应方程式强制弱的规律 强酸制弱酸 CH3COONa+HCl CH3COO-+H+===CH3COOH强碱制弱碱 FeCl3+NaOH Fe3++3OH-===Fe(OH)3↓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Cl2+KI Cl2+2I-===I2+2Cl-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 Fe+CuSO4 Cu2++Fe===Cu+Fe2+易溶物制难溶物 Na2SO4+BaCl2 Ba2++SO===BaSO4↓难挥发制易挥发 浓磷酸与NaBr固体反应 H3PO4+NaBr NaH2PO4+HBr↑(3)如:(4)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的结构、类别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的环境有关,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有关物质个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考向1 物质的性质【典例1】(2024·辽宁·高三统考期末)我国古书《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以竹子制造竹纸的方法,其步骤大致有以下几步:①斩竹漂塘(杀青) ②煮楻足火 ③春臼 ④荡料入帘 ⑤覆帘压纸 ⑥透火焙干。其中未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⑤⑥【答案】A【解析】①斩竹漂塘(杀青):斩伐嫰竹,放入池塘,浸泡数百日,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以洗去竹子之青皮,此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①不合题意;②煮楻足火:将以上所得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此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②不合题意;③舂臼打烂:去除以上处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将其打烂,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符合题意;④荡料入帘: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此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符合题意;⑤覆帘压纸:然后将帘反复过去,是湿纸落于板上,即成纸张,重复荡料与覆帘,使一张纸的湿纸叠积上千张,然后加上木板重压挤出大部分的水分,此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⑤符合题意;⑥透火焙干:将试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此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⑥不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③④⑤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变式练1】(2024·上海·统考二模)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氯气液化 B.石油裂化 C.金属钝化 D.蔗糖炭化【答案】A【解析】A.氯气液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B.石油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金属钝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蔗糖炭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变式练2】(2024·河南南阳·高三练习)下列各组物质或变化的分类正确的是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③均为酸性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④苯、冰醋酸和溴化氢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⑤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是一种常见的混盐,该混盐具有强氧化性⑥石墨烯、碳纤维、天然橡胶、聚乙烯塑料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乙二酸二乙酯和乙二酸乙二酯互为同分异构体⑧煤的气化与液化均属于化学变化,煤的干馏属于物理变化⑨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⑩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碘酒不属于同一类分散系A.①③⑨⑩ B.②⑦⑧⑨ C.②⑤⑥⑦ D.④⑤⑨⑩【答案】D【解析】①水银是金属汞,是纯净物,故①错误;②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故②错误;③二氧化氮为不成盐氧化物,过氧化钠是过氧化物,故③错误;④苯、冰醋酸和溴化氢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故④正确;⑤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是由钙离子、氯离子和次氯酸根两种阴离子构成的混盐,该混盐中含有0价氧原子,具有强氧化性,故⑤正确;⑥天然橡胶、聚乙烯塑料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石墨烯、碳纤维不是,故⑥错误;⑦乙二酸二乙酯是由1分子的乙二酸和两分子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脱掉2分子水,形成的酯,结构式为:CH3CH2OOCCOOCH2CH3,乙二酸乙二酯是由1分子的乙二酸和1分子的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也是脱去2分子水,形成的产物,故⑦错误;⑧煤的气化、液化、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故⑧错误;⑨熔融状态破坏不了共价键,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故⑨正确;⑩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碘酒不属于同一类分散系,淀粉和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为浊液,碘酒为溶液,故⑩正确;故选D。考向2 物质的转化【典例2】(2024·湖南·高三阶段练习)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按右图所示转化关系每一步都能一步实现的是选项 甲 乙 丙 丁AB SiC NOD Cu CuO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也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选项A不符合;B.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不能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硅,选项B不符合;C.NO不能一步反应生成硝酸,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氨气,选项C不符合;D.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铜与铁反应生成铜,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铜,转化关系每一步都能一步实现,选项D符合;答案选D。【变式练3】(2024·上海·统考)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不能全部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Na→NaOH→Na2CO3→NaCl B.Fe→FeCl3→Fe(OH)3→Fe2O3C.Al→Al2O3→Al(OH)3→AlCl3 D.Mg→MgCl2→Mg(OH)2→MgSO4【答案】C【解析】A.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以上转化关系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A正确;B.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Cl3与NaOH反应生成Fe(OH)3,Fe(OH)3加热分解生成Fe2O3,以上转化关系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B正确;C.Al与氧气反应生成Al2O3,Al2O3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Al(OH)3,C错误;D.Mg与Cl2反应生成MgCl2,MgCl2与NaOH反应生成Mg(OH)2,Mg(OH)2与H2SO4反应生成MgSO4,以上转化关系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D正确;故答案选C。【变式练4】(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一定条件下,碳酸钙可以发生一系列转化(如图所示),下列每步转化反应与选项中的反应类型匹配的是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氯化钙A.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C.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石灰石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和CO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钙,则反应类型分别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故选:A。1.(2024·北京·高考真题)我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操控方法,从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原子,实现了对同位素的灵敏检测。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长达10万年,是的17倍,可应用于地球科学与考古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原子核内有21个中子B.的半衰期长,说明难以失去电子C.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小于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D.从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原子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A.的质量数为41,质子数为20,所以中子数为,A正确;B.的半衰期长短与得失电子能力没有关系,B错误;C.根据题意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要大于衰变半所需的时间,C错误;D.从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原子的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不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本题选A。2.(2024·广东·高考真题)“极地破冰”“太空养鱼”等彰显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龙2”号破冰船极地科考:破冰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功建造: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化学键C.嫦娥六号的运载火箭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时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神舟十八号乘组带着水和斑马鱼进入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水的电子式为【答案】C【解析】A.破冰过程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A错误;B.天然气液化的过程是气态变为液态,是物理变化,无新的化学键形成,B错误;C.燃烧放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正确;D.水是共价化合物,每个H原子都与O原子共用一对电子,电子式为,D错误;本题选C。3.(2024·安徽·高考真题)下列选项中的物质能按图示路径在自然界中转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选项 甲 乙 丙ABCD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Cl2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无法直接生成NaClO,A错误;B.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不是硫酸,B错误;C.氧化铁与水不反应,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D.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正确;故答案选D。4.(2023·福建·高考真题)唐代陆羽《茶经·三之造》中记载茶叶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以下操作中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的是A.蒸 B.捣 C.焙 D.封【答案】D【分析】“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的含义是晴好的天气时采摘茶叶,经过蒸青、捣泥、拍压、烘焙、穿孔、装袋等工序后,才能制造出优质的茶叶。【解析】A. 蒸青,这样做出的茶去掉了生腥的草味,加热引起颜色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故A不符;B. 捣泥压榨,去汁压饼,让茶叶的苦涩味大大降低,可能引起物质的变化,故B不符;C. 烘焙加热可能引起物质分解、氧化等,故C不符;D. 封装,保持干燥、防止氧化,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故D符合;故选D。5.(2024·湖北·襄阳模拟预测)Lux将碱定义为给予体,酸定义为接受体,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是转移的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酸碱反应”的是A.B.C.D.【答案】C【解析】A.氧化钡提供、二氧化硫接受,反应生成亚硫酸钡,属于“酸碱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氧化钙提供、二氧化硅接受,反应生成硅酸钙,属于“酸碱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不存在转移,不属于“酸碱反应”,故C符合题意;D.二氧化钛提供、铝离子接受,存在转移,属于“酸碱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2024·河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利用阳光将转化为淀粉 B.利用雷达探测表面土壤厚度C.低温制得用于新能源汽车 D.以空气中的为原料合成【答案】B【解析】A.CO2转化为淀粉,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B.雷达探测土壤厚度没有新物质生产,不涉及化学变化,B项符合题意;C.CH3OH低温制取H2,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D. 由N2合成NH3,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7.(2024·上海·高三专题练习)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转化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A.FeCl3和Fe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故A不符合题意;B.Na2CO3 和CO2、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HCO3,故B不符合题意;C.Fe(OH)2和O2、H2O发生化合反应得到Fe(OH)3,故C不符合题意;D.Al(OH)3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2/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第04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元素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 单质 形式存在的状态。②化合态:元素以 化合物 形式存在的状态。(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①宏观上,物质由 元素 组成。②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2.同素异形体(1)概念: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2)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4.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定义:把事物按照 事先设定的标准 进行归类分组的一种方法。(2)物质的分类方法①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②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③氧化物的分类5.分散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分散质:分散系中 被分散 的物质;分散剂:分散系中 容纳分散质 的物质。(2)分类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固液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3)理清三种分散系的差异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 nm 1-100 nm 大于100 nm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 子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 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的 分子集合体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6.胶体(1)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一、几个常见误区误区1 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由 12C和 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2)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C2H4与C3H6最简式相同,但前者为乙烯,后者为丙烯或环丙烷。误区2 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1)NaHSO4、CuSO4、NH4Cl溶液呈酸性,这些物质均属盐。(2)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这些物质均属盐。误区3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相对应(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Fe3O4不属于碱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都不能与水反应。(5)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不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二、酸、碱、盐、氧化物的含义酸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按不同的分类角度可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 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按不同的分类角度可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盐 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按不同的分类角度可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按不同的分类角度可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等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2CO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标准。2.正确理解“一定”“不一定”,规避概念失分点④液氯、液氨、冰水混合物、胆矾、明矾等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⑥确定某酸是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 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4.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④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5.常见的气体混合物水煤 气 爆鸣 气 天然 气 焦炉 气 高炉 煤气 石油 气 裂解 气主要成分 CO、 H2 H2、 O2 CH4 H2、CH4 等 CO、CO2、 N2等 丙烷、 H2等 烷烃、 H2等6.常见的液体混合物氨水 氯水 王水 硬水 水 玻璃 福尔 马林 汽油主要成分 NH3、 H2O Cl2、 H2O 盐酸、 硝酸 含Ca2+、 Mg2+较 多的水 Na2SiO3、 H2O 甲醛、 H2O C5~C11 的烃 7.常见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 漂白粉 玻璃 水泥 铝热剂主要成分 CaO、 NaOH Ca(ClO)2、 CaCl2 Na2O·CaO· 6SiO2 3CaO·SiO2、 2CaO·SiO2、 3CaO·Al2O3 Al、金属 氧化物 三、有关胶体的易混易错点1.7条易错,轻松破解(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现象。(2)丁达尔现象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3)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带电粒子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5)胶体粒子的直径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因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6)胶体粒子一般是离子、分子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粒子,它们的溶液是胶体,而且胶体粒子不带电荷。(7)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2.胶体知识“7”提醒(1)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2)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而很多纳米级物质的微粒直径也是在1~100 nm之间,但不属于胶体,因为这些物质属于纯净物,如纳米铜等。(3)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4)①不能用自来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馏水。②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③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应注明“胶体”二字。(5)胶体聚沉属于物理变化。如蛋白质的盐析就属于胶体聚沉现象,但蛋白质的变性不属于胶体的聚沉,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6)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7)不是所有胶体都有电泳现象,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有电泳现象的胶体是因为胶粒吸附带电荷的粒子而带电。3.书写Fe(OH)3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的四个易错点:①用“”而不是“==”;②Fe(OH)3后不标“↓”;③反应条件是“Δ”;④HCl后不能标“↑”符号。4.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考向1 物质的分类【典例1】(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酸 碱 盐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A 液氯 碱石灰 H3PO4 纯碱 NaHSO4 CO Na2OB 石墨 盐酸 HNO3 烧碱 NaHCO3 SO2 CuOC 大理石 碘酒 CH3COOH 苛性钾 NaCl Mn2O7 Al2O3D 空气 漂白粉 H2S 熟石灰 KClO3 SiO2 CaOA.A B.B C.C D.D【变式练1】(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CO、N2O5是非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②溶于水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③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两性氧化物④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⑤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强⑥SiO2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硅酸⑦CO2、SO2是酸性氧化物,则NO2也是⑧Na2O2虽然是金属氧化物,但它属于过氧化物A.1个 B.2个 C.3个 D.全错【变式练2】(2024·吉林·高三)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考向2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典例2】(2024·山东·高三统考期中)《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制作豆腐的流程:“豆腐之法,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硙碎、去渣、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酸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豆浆主要是豆类蛋白质与水形成的胶体分散系B.取少量豆浆于试管中稀释,用“激光笔”照射,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C.用“煎成”后的豆浆制作豆腐,其蛋白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D.豆浆中加入盐卤汁或石膏,可凝聚成豆腐,其原理与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类似【变式练3】(2024·浙江·校联考)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A.蒸馏水 B.硫酸铜溶液 C.淀粉溶液 D.Fe(OH)3 胶体【变式练4】(2024·湖北·高三校考阶段练习)现有以下5种说法:①胶体带电是电泳的前提条件;②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③氯酸、烧碱、纯碱依次分别为酸、碱、盐;④古代的青铜器、越王勾践宝剑等均是合金;⑤溶液包括胶体等分散系; ⑥根据反应H3PO3 +2NaOH(足量) =Na2HPO3 +2H2O 可知:H3PO3是三元酸。其中错误的是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 D.②⑤1.(2024·浙江·高考真题)按物质组成分类,属于A.酸 B.碱 C.盐 D.混合物2.(2023·广东·高考真题)部分含或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可存在c→d→e的转化 B.能与反应生成c的物质只有bC.新制的d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 D.若b能与反应生成,则b中含共价键3.(2023·浙江·高考真题)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A.石墨烯 B.不锈钢 C.石英光导纤维 D.聚酯纤维4.(2024·江西·高三阶段练习)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①、、都是碱性氧化物;、、均属于电解质②已知:(足量),则为三元酸,为酸式盐③与均含相同的元素氢,故也可以称为酸④空气、盐酸都是混合物;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⑤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是一种常见的混盐,该混盐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A.只有②④ B.只有④⑤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②③⑤5.(2024·上海·高三专题练习)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A.青铜(单质)、H2SO4(一元酸)、C2H5OH(非电解质)B.NH4Cl(铵盐)、HNO3(含氧酸)、NaOH(电解质)C.Na2O(钠盐)、NH3(碱)、NaCl(电解质)D.CH4(有机物)、纯碱(碱)、盐酸(纯净物)6.(2024·河北·高三阶段练习)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A.B.C.D.7.(2024·全国·模拟预测)下列实验(图中部分夹持装置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羟基使苯环活化 B.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C.制备胶体 D.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A.A B.B C.C D.D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从宏观 上判断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从微观 上判断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2.物质变化的辨析(1)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如O3与O2间的转化。(2)不同原子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其对应的反应也不属于化学反应,如U―→Th+He。(3)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HCl溶于水、NaCl熔化均属于物理变化。(4)化学变化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5)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6)非化学变化(7)煤的气体、液化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煤的液化是将其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甲醇等液体燃料。3.常见化学术语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 潮解 分解、裂解、水解、电解“十八化” 熔化、汽化、 液化、酸化 氧化、氢化、水化、风化、钝化、皂化、炭化、催化、硫化、酯化、硝化、裂化、卤化、油脂硬化4.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5.物质转化及其规律(1)化学反应的分类。(2)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转化示意图:(1)物质间转化的5个常见易错点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Fe与Cl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Cl2。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3+。(2)常见的易混淆物质变化。①化学变化:结晶水合物的脱水、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蛋白质的变性、电解、水解、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与裂解等。②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活性炭的吸附、盐析、蒸馏、升华、潮解等。(3)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转化规律 分类 实例 离子反应方程式强制弱的规律 强酸制弱酸 CH3COONa+HCl CH3COO-+H+===CH3COOH强碱制弱碱 FeCl3+NaOH Fe3++3OH-===Fe(OH)3↓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Cl2+KI Cl2+2I-===I2+2Cl-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 Fe+CuSO4 Cu2++Fe===Cu+Fe2+易溶物制难溶物 Na2SO4+BaCl2 Ba2++SO===BaSO4↓难挥发制易挥发 浓磷酸与NaBr固体反应 H3PO4+NaBr NaH2PO4+HBr↑(3)如:(4)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的结构、类别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的环境有关,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有关物质个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考向1 物质的性质【典例1】(2024·辽宁·高三统考期末)我国古书《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以竹子制造竹纸的方法,其步骤大致有以下几步:①斩竹漂塘(杀青) ②煮楻足火 ③春臼 ④荡料入帘 ⑤覆帘压纸 ⑥透火焙干。其中未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⑤⑥【变式练1】(2024·上海·统考二模)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氯气液化 B.石油裂化 C.金属钝化 D.蔗糖炭化【答案】A【变式练2】(2024·河南南阳·高三练习)下列各组物质或变化的分类正确的是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③均为酸性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④苯、冰醋酸和溴化氢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⑤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是一种常见的混盐,该混盐具有强氧化性⑥石墨烯、碳纤维、天然橡胶、聚乙烯塑料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乙二酸二乙酯和乙二酸乙二酯互为同分异构体⑧煤的气化与液化均属于化学变化,煤的干馏属于物理变化⑨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⑩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碘酒不属于同一类分散系A.①③⑨⑩ B.②⑦⑧⑨ C.②⑤⑥⑦ D.④⑤⑨⑩考向2 物质的转化【典例2】(2024·湖南·高三阶段练习)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按右图所示转化关系每一步都能一步实现的是选项 甲 乙 丙 丁AB SiC NOD Cu CuOA.A B.B C.C D.D【变式练3】(2024·上海·统考)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不能全部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Na→NaOH→Na2CO3→NaCl B.Fe→FeCl3→Fe(OH)3→Fe2O3C.Al→Al2O3→Al(OH)3→AlCl3 D.Mg→MgCl2→Mg(OH)2→MgSO4【变式练4】(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一定条件下,碳酸钙可以发生一系列转化(如图所示),下列每步转化反应与选项中的反应类型匹配的是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氯化钙A.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C.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1.(2024·北京·高考真题)我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操控方法,从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原子,实现了对同位素的灵敏检测。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长达10万年,是的17倍,可应用于地球科学与考古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原子核内有21个中子B.的半衰期长,说明难以失去电子C.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小于衰变一半所需的时间D.从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原子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2.(2024·广东·高考真题)“极地破冰”“太空养鱼”等彰显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龙2”号破冰船极地科考:破冰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功建造: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化学键C.嫦娥六号的运载火箭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时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神舟十八号乘组带着水和斑马鱼进入空间站进行科学实验:水的电子式为3.(2024·安徽·高考真题)下列选项中的物质能按图示路径在自然界中转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选项 甲 乙 丙ABCDA.A B.B C.C D.D4.(2023·福建·高考真题)唐代陆羽《茶经·三之造》中记载茶叶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以下操作中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的是A.蒸 B.捣 C.焙 D.封5.(2024·湖北·襄阳模拟预测)Lux将碱定义为给予体,酸定义为接受体,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是转移的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酸碱反应”的是A.B.C.D.6.(2024·河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利用阳光将转化为淀粉 B.利用雷达探测表面土壤厚度C.低温制得用于新能源汽车 D.以空气中的为原料合成7.(2024·上海·高三专题练习)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转化的是A. B. C. D.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学案--第04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原卷版).docx 【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学案--第04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