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 《春》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 《春》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感受文中景物的特点。
2.借助朗读深入理解品赏文章,感受春之美。
3.体会语言特色,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内容,感受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
【教学难点】
借助朗读深入品读文章,体会春日之美和对春的喜爱。
【教学方法】
1.朗读欣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景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 情。
2.分析修辞: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 体会其表达效果。
3.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春 天的美好,增强学习兴趣。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5.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春天相关的文化知识、诗歌作品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联系生活: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春天,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总结归纳: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课文的主题、写作特点等,帮助学生更 好地掌握知识点。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介绍篆书“春”字的内涵及相关诗句。)
过渡:春“草木初生”这一内涵,在古诗文中有诸多体现,在现代文中有没 有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春》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呢
【设计意图】:由字义讲解和熟悉的诗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新知探究1
教师:朱自清笔下的春日画卷是由哪些画面组成的 你最喜欢那幅画面呢 学生:春草图——特点:嫩、绿、多、软
春花图——数量多、种类多、颜色 春雨图——绵、密、润
春风图——暖、柔
迎春图——充满希望、充满生机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作者写作思路。 新知探究2
教师:选择喜欢的春景图,标注重音和停连、进行朗读,并说明设计理由。 学生: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 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 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钻”“嫩嫩”“绿绿”重读,突出春草的生机勃勃。“偷偷”重读,表现出 春草出现的不经意和令人欣喜。“坐”“躺”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人们活动的欢 快,侧面表现出春天的朝气,也应重读。读“打两个滚……捉几回迷藏”时,语 速可以稍快,句子可连读,突出春天的生命力。最后一句语速稍缓,风后可停顿,
与前面一动一静,相互衬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凤里带来些新翻的泥 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 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 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 响。
“母亲的手”“抚摸”要读得语重而情深,让人觉得温暖而舒坦。“ 泥土的气 息”“青草味”重读,“清脆”“宛转”“应和”重读,让人从嗅觉和听觉角度身临 其境之感。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 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 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要连读,语气稍 显轻快,让人觉得清新和喜爱。“傍晚……”的部分语气可放缓,读出安静平和 的感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朗读方法,并在朗读中感受春之美;培养学生 合作交流、朗读、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新知探究3
教师:五幅春景图中,你觉得哪一幅最有春意呢 学生:春花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奔放热烈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 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孕育丰收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
星,还眨呀眨的。
自然动人
春雨图: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 烟。
温柔多情
春风图: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温暖柔和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 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芬芳醉人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欢乐和谐
迎春图: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人在春天的活力与勤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品赏文章,感受春之美;体会语言特色,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品析文章语言表达 等综合能力。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对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的品味中,感受到了作者 对于春日的赞美和喜爱,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以后的写作表达中,我们也要学 习作者这种深入神形兼备的比喻手法。
【板书设计】
绘春
春草图:嫩、绿、多、软
春花图:数量多、种类多、颜色多
春风图:温暖,柔和
春雨图:绵、密、润
迎春图:积极向上,充满活力
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
春的美丽与生机
【课后作业】
(PPT的布置作业要与教案一致)
1.你那里的春天景物有什么特点,写一段文字。
2.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搜集一些关于春的诗文,也可加上同 学们自己的创作,汇编成写春的小册子。
【教学反思】
1.亮点:在品读妙词、佳句活动中,让学生自由阅读,选写草、花、风、
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并在小组内交流品读的体会,最后到班上交流。让每 个学生有了说话锻炼和交流的机会,而且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活动效果很 好,可以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不足:自主学习时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缺少教师有效的引领, 使时间上前松后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点。
3.课堂建议:多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品赏文章,感受春之美;体会语言 特色,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品析文章语 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