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五单元 睦邻佳音《 哈啰!哈啰!》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五单元 睦邻佳音《 哈啰!哈啰!》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哈啰!哈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哈啰!哈啰!》
苏教版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歌曲《哈啰!哈啰!》是一首琅琅上口、传唱度较高的马来西亚歌曲。歌曲运用反复非常口语化的“哈啰!哈啰!”表现了马来西亚人民载歌载舞欢迎远方宾朋的欢乐场面。歌曲乐句长短不一,节奏均为弱起,旋律上运用“反复”“扩展”“装饰”等手法,使得主题得到多方面的变化。
学情分析:
本级段执教的是五年级13班的音乐课,我从教唱课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由于执教的13班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欠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跳跃和舒展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哈啰!哈啰》;
2、尝试在歌曲色块处加入声势动作、和声伴唱或自制乐器,表现马来西亚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感受马来西亚美丽的风土人情,体会马来西亚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重、难点:
1、 能用轻快跳跃和舒展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哈啰!哈啰》。
2、 唱准歌曲中的休止与弱起,能用不同的形式丰富、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自制小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组音阶)
生用自制乐器随印尼民歌《木瓜恰恰恰》律动。
【设计意图】
课前练声能让学生通过模唱音阶、旋律的方式逐步找到歌唱的状态,身心做好歌唱准备。使用自制乐器随音乐律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在边听边动的活动中再现歌曲的记忆。
二、图片导入
1、 (课件出示马来西亚的地理、国旗、国徽)
师:在亚洲东南亚地区有这样一个国家,它与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国相邻,被称为“亚洲四小虎之一”,这里有“世界第一高双塔之称”的吉隆坡石油双塔,有亚洲最长的黄金海岸。同学们,你能猜出老师描述的是哪一个国家吗?别急,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吧!;
现代技术的介入: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与音乐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得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源也更加便捷。以色彩绚丽的图片、视频呈现马来西亚的音乐文化及风土人情,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审美,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
视频呈现的时间:2分35秒——4分13秒
2、谈谈马来西亚给你留下的印象;(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民族的国家,信仰伊斯兰教,旅游业也十分发达,独具特色的音乐和舞蹈成为这个国家的灵魂。)
3、马来西亚的人民热情好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地广为流传的歌曲《哈啰!哈啰!》(同学之间互相打招呼”hello”)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对亚洲东南亚音乐文化的了解及热爱,通过看--说--演,让学生在角色中体会马来西亚人民的热情,为启发歌唱情绪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学唱歌曲
1、 初听范唱
请学生有表情地聆听听这首歌曲,听的时候请思考:
歌曲的情绪如何?
重复出现了什么样的节奏?(停顿和休止)
师:你想怎样表现 (师哼唱前两句,生预设拍手、跺脚或其他)
2、复听歌曲(拍手或者跺脚)
3、再听歌曲(发挥学生想象力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编创声势,丰富、更加热情的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而创造则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本环节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4、相信此时,大家已经被这首歌曲的热情所感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哈啰!哈啰!》
5、师:在学唱之前,请一名学生帮大家指出歌曲演唱顺序
师弹琴范唱,生小声有表情地跟唱,注意休止符准、换气符号,最后一句送出来一点。
师找出两句旋律进行对比范唱,请学生体会情绪的变化(弹性跳跃:跳音、连贯优美:连音线),请学生跟老师一起在歌谱上,把歌曲的情绪画一画,尝试有表情的跟琴唱,注意指导声音饱满有弹性、连贯。(多媒体上用点状旋律、线状旋律分别标记)
现代技术的介入:教师要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让学生通过激烈的脑力活动,体会成功的自豪感。本环节教师利用希沃编辑程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色彩、线条分别表示不同的情绪状态,结合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使歌曲情感更加直观便捷的呈现出来。
视频呈现的时间:17分40秒——21分钟
7、师:这首歌曲一共有几段结尾?有表情地跟老师张口默唱歌曲,比较两段结尾的不同(画出旋律走向),并数一数,最后的长音唱几拍,你能用最热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结束句吗?(跟琴唱两遍)
8、听伴奏,男女生分角色完整演唱全曲,教师引导用旋律线表示结尾进行方向。(学生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
音乐是美好的,它属于每个人。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能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学生相互评价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组织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水平。互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评价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体现。
9、歌曲处理:
师:马来西亚的人们热情、好客,就连这首歌的名字都是“哈啰哈啰”,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一样,听老师是怎么回应他们的?
(引导学生发现加入了回声,第一段结尾加入上行55671;第二段结尾加入下行54321,板书两个结尾的两个声部旋律走向,并跟琴学唱简易二声部合唱)生生合作,互相扮演回声,注意二声部,体验声部和谐,唱出马来西亚人民的热情快乐。)
主旋律:0 3 5 3 | 5 0 | 0 3 5 3 | 1 0 ||
0哈 啰哈 |啰 0 | 0我 的朋 | 友 0 ||
回声: 0 3 5 3 | 5 0 | 0 3 5 3 ||
0哈 啰哈| 啰 0 | 0我 的朋 | 友 0
四、创编环节
师:马来西亚的人们都非常热爱音乐,想象一下,充足的阳光,美丽的海滩,到处都是自由自在歌唱的人们,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吧!(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好,互相扮演主旋律和回声(弱)做动作)
【设计意图】
表现是培养学生音乐表演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环节旨在通过集体舞的表演形式,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这首《哈啰!哈啰!》一起领略了别样的马来西亚风情,同学们有机会可以亲身去马来西亚体验一下,最后让我们在马来西亚民谣《rasa sayang》中,结束今天的旅行吧!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