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单元基本信息单元主题 运动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二、学习内容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②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③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 ④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①了解生活中各种能的形式,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三、学业要求 能说明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和特点,知道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能对常见的物体运动形式进行分类,概括不同运动的特点: 能用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表达物体运动的方式: 会用简单工具测量距离、时间等: 能在探究过程中描述现象并如实记录: 能识别生活中各种能的形式,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主题名称 运动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是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个综合探究单元,意在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并研究有关运动的学习内容。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将“运动”理解为肢体上的“动作”或者“活动”,正确理解科学概念中的“运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物质世界,也有助于他们从“物质”“运动变化”“能量”的视角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通过描述、制定计划、处理信息、表达交流、迁移应用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该单元分为五课,分别分《物体的运动》《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测量》《运动的形式》《运动与能量》。引领学生从事物的表象展开研究,从充分的学习体验开始,观察认识“什么是运动”,比较发现“运动有快慢”:学会通过测量收集数据,计算“速度”,进而建构“运动”这一科学概念:认识到虽然物体的运动有不同的形式,但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大概念,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主题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有较好科学习惯和科学思维,对科学课有一定的热情程度,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并且能很好地进行小组合作。他们之前已学过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已经知道推力、拉力等常见的力,对于多种活动并不陌生,通过自己体验或者其他途径,知道多种让球动起来的方法。经过两年科学课的学习,在观察、实验、记录等探究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对于一些较为容易的探究问题,可以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自己去发现,多一些自主的空间,借此锻炼学生的探究技能,也能增加探究的兴趣。开放性学习环境 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科学思维: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探究实践:从照片中提取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记录赛跑成绩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对比并用图示描述不同运动形式的特征;收集整理实验现象、图片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等。 态度责任: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描述位置 通过谈话引入主题,引导学生科学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设计意图:观察树人小学运动会上的一张照片,描述究究、奇奇和妙妙的位置,任务2 名称:处理信息,位置变化就是运动 通过照片的相互比较,可以看出谁运动,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概括出“一定时间里,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了。 设计意图:将第二张照片与上面的照片相比较,推断谁运动了。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任务3 名称:表达交流,发现运动轨迹不同 通过对究究和奇奇的运动轨迹(跑步和跳远)的比较,知道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像100米短跑这样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像被投出的垒球、运动员跳远这样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设计意图:画一画运动轨迹,比一比这些轨迹的不同,了解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任务4 名称:迁移应用,认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通过引导学生从教材回到生活,知道哪些物体在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设计意图:找一找生活中运动的物体,判断是在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第2课时 任务5 名称:讨论确定运动的快慢 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先说说从100米赛跑的成绩中,怎样确定谁跑得最快。引导深入思考,从200米、400米,800米等不同距离的赛跑成绩中,又该如何确定谁跑得更快。 设计意图:怎样从相同距离及不同距离的赛跑成绩中,确定谁跑得更快任务6 名称:处理信息,了解速度 通过帮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讨论这两种方法,选择出较为合适方便的,也就是算出速度来比较快慢。 设计意图:计算出速度来比较不同人跑的快慢任务7 名称:实际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 通过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讨论这两种方法,选择出较为合适方便的,也就是算出速度来比较快慢。 设计意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呈现赛跑成绩任务8 名称:拓展活动,交通工具的速度 通过了解书上提供了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引导学生说说知道了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之后有什么感受,并且让学生知道,这些交通工具体现了人类科技的发展,不同的交通工具有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需求。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物体的速度第3课时 任务9 名称:制订计划,制定比赛方案 通过为运动会设计100米短跑比赛的详细方案这样的任务目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比赛方法”“数据采集”“数据呈现”“小组分工”等方面讨论交流、制订比赛方案。 设计意图:设计比赛方案,测测同学们的100米赛跑速度任务10 名称:活动,测量距离和时间 根据比赛方案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需要什么样的测量工具;介绍常用的秒表及使用方法以及秒表每部分的作用及如何读数。 设计意图:根据比赛方案,测量并收集数据任务11 名称:处理信息,处理数据 引导学生按照比赛方案,带着测量工具和记录本到操场进行比赛,收集数据。 设计意图:合并数据,计算速度,用统计图表呈现数据任务12 名称:表达交流,采集数据的方法 通过学生在亲自试验后,引导学生分析原方案中不具体、不完善的地方,加以改进,并且分享在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等方面的新收获。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处理数据的方法、过程及收获第4课时 任务13 名称:描述,让乒乓球动起来 观察运动场景图,引导学生说清楚是什么在运动,在怎样运动。指导学生观察运动形式时先聚焦运动的物体,再观察其运动轨迹等特征,启发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特征,将运动轨迹画出来 设计意图:用语言、绘图、手势动作等描述物体在怎样运动,有什么特征任务14 名称:表达交流,常见的运动形式 在观察比较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引导学生观察运动记录表,归纳出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于易混淆的运动形式,如“旋转”和“绕圈”等要对比区别。 设计意图:总结常见的运动形式任务15 名称:迁移应用,物体复合运动 以摆钟为例,引导学生从看得见的指针、摆,到看不见的齿轮,锁定运动的物体,再分析它们的运动形式,从而分析清楚一个物体的复合运动。通过分析复杂的运动,强化对运动形式的认识与理解。 设计意图:说说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形式第5课时 任务16 名称:猜想假设,物体运动现象 用运动的物体造成沙子的溅起、地面的形变、汽车的变形等现象引入,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猜想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将这些现象与物体的运动建立联系,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假设。 设计意图: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任务17 名称:搜集证据,弹珠实验 用学生熟悉的玻璃弹珠作为实验对象,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玩弹珠的经验,设计实验验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设计意图:用弹珠来设计实验,验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任务18 名称:处理信息,分析物体运动现象 引导学生描述各种各样的现象,经过分析整理,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等,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验证了作出的假设。 设计意图: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运动的现象,并进行交流和总结任务19 名称:拓展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能量 举出典型、常见的例子,引导学生在具体分析中进行体会。能量还有许多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能量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评价内容 第1课时:《物体的运动》 1.通过对位置进行科学描述和比较,认识物体的运动及运动的不同轨迹。2.通过观察,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符号、图示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2课时:《运动的快慢》 1.感知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2.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知道路程相同时可以比较时间;比较分析后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能够使用统计表统计图处理信息。 第3课时:《速度的测量》 1.掌握使用测量工具、设计探究方案、采集分析数据等科学探究能力。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并能使用统计表记录、汇总信息。 第4课时:《运动的形式》 1.对物体运动的形式及特点进行集中研究,并通过多种方法描述运动的特征,总结不同运动的异同点,归纳出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摆动,振动、绕圈等常见的运动形式。 2.通过对一个物体的复合运动的分析,迁移升华对运动形式的认识。 3.观察不同的运动,能运用示意图等多种形式记录整理信息,描述运动的特征。 第5课时:《运动与能量》 1.感受能量的存在,观察物体的运动,从而将两者建立联系。 2.通过实验验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3.能用简单的图示表达物体的运动过程或现象。评价指标 第1课时: 1、会科学、准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并结合位置是否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科学观念) 2、通过观察,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整理信息,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科学思维) 3、乐于尝试用多种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了解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探究实践) 4、学生乐于尝试用多种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了解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态度责任) 第2课时:运动的快慢 1、知道速度的大小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科学观念) 2、知道可以利用计算器以及速度公式完成数据的计算处理,并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整理分析数据。(科学思维) 3、能够使用统计表、统计图处理信息,并尝试对结果进行分析概括。(探究实践) 4、知道常见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了解科技进步对人类发展的积极作用。(态度责任) 第3课时:速度的测量 1、知道测量距离、计量时间的常见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科学观念)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会使用统计表记录,汇总信息。(科学思维) 3、能对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得出结论。(探究实践)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态度责任) 第4课时:运动的形式 1、观察不同的运动,能运用示意图等多种形式记录整理信息,描述运动的特征。(科学观念) 2、会按照运动的形式给运动分类,知道运动的常见形式。(科学思维) 3、会分析一个物体的复合运动。(探究实践)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态度责任) 第5课时:运动与能量 1、会描述运动的物体撞击其他物体时的现象,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科学观念) 2、会设计简单的验证实验,并用简单的图示表达物体的运动过程或现象。(科学思维) 3、能联系生活,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探究实践) 4、知道遵守交通规则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态度责任)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五、单元作业设计第1课时 物体的运动 一、填空。 1.我们可以用( )和( )描述自己的所在位置。 2.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分为( )和( )。 二、判断对错。 1.天空中盘旋的老鹰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 2.一定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了。( ) 三、选择题 1.下列描述人物所在的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 A.奇奇在学校门口西北方向 B.妙妙在东北方向50米处 C.究究在操场旗杆东南方向10米处 2.物体的运动形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体只有一种运动形式 B.一个物体可能有两种运动形式 C.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着相同点和不同点 3.在一定时间内,物体的( )变了,我们说物体运动了。 A.大小 B.形状 C.位置 4.坐旋转木马,木马上的人的运动形式( ) A.旋转 B.向上和旋转 C.向前和旋转 答案解析: 一、填空 1、方向 位置 2、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二、判断对错 1、╳ 2、√ 三、选择题 1、C 2、A 3、C 4、B 第2课时 运动的快慢 一、填空题。 1.我们可以用(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 ) ÷( )。 3.小轿车的速度是“33m/s”,读作( )。 4.奇奇10秒走了70米,他的速度是( )。 二、选择题。 1.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行驶了12千米,乙车行驶的20千米,谁的速度快( )。 A.甲车 B.乙车 C.无法判断 2.在相同一段距离内,物体运动的时间( )速度快。 A.少 B.多 C.无法判断 3.下列速度最快的是( ) 。 A.骑自行车 B.火箭 C.高铁 三、判断对错。 1.我们可以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 2.一定的时间里,走的路程越远,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快。( ) 3.60米表示物体的速度。( )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速度 2.路程 时间 3.33米每秒 4. 7米/秒 二、选择题。 1.B 2. A 3. B 三、判断对错。 1. √ 2.√ 3.× 第3课时 速度的测量 一、填空题。 1.100米赛跑中,我们用( )测量运动的距离:用( )测量运动的时间。 2.要想测量物体的速度,我们需要测量( )和( )。 二、选择题。 1.要想知道班级同学短跑的速度,需要测量的数据不包括( )。 A.距离 B.时间 C.单位 2.下列是在100米赛跑中时间,( )跑得最快。 A.9.1S B.10.1S C.8.9S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集数据需要用不同的工具 B.测量物体的速度只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即可 C.整理数据时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皮尺 秒表 2. 距离 时间 二、选择题。 1.C 2. C B 第4课时 运动的形式 一、填空题 1.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转弯、( )、( )、( )、( )绕圈等。 2.科学家把所有运动的事物(包括人)都称为运动的“( )”。 3.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有时会包含多种( ) 二、判断题 1.物体只能以一种形式运动。( ) 2.后退不属于常见的运动形式。( ) 3.钟摆的运动形式是摆动。( ) 4.跑步的人在前进。( ) 5.玩滚铁环时,铁环的运动形式是滚动。( ) 6.跳绳时,跳绳在做绕圈运动。( ) 7.骑自行车只包含一种运动形式。( ) 8.一个复杂的运动形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 三、选择 1.水车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形式是( )。 A.旋转 B.滚动 C.前进 2.下列运动属于滚动的是( )。 A.被风吹动的足球 B.滑滑梯 C.走路时转弯 3.关于物体的运动形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种物体可能有多种运动形式 B.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样的 C.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都一样 4.在操场上跑步一圈包含的运动形式有( )。 A.前进、转弯、旋转 B.前进、旋转、绕圈 C.前进、转弯、绕圈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旋转 滚动 摆动 振动 2.物体 3.形式 二、判断题 1.X 2.X 3.√ 4.√ 5.√ 6.√ 7.X 8. √ 三、选择题 1.A 2.A 3.C 4.C 第5课时 运动与能量 一、填空题 1.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 ),或者改变物体的( ),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 )。 2.运动物体具有的( ),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 3..能量有不同的( ),如物体发出( ),太阳发出( ),电池产生电流。 二、判断题 1.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能量。( ) 2.敲击音叉能够发出声音,说明振动的音叉具有能量。( ) 3.水能推动水轮机转动,说明流动的水具有能量。( ) 4.用锤子敲钉子,能将钉子牢牢嵌进物体中,说明运动的锤子具有能量。( ) 5.跳远运动员落地时溅起很多沙子,这是因为沙子本来就具有能量。( ) 6.能量只有一种表现形式。( ) 三、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的蜡烛具有能量 B.振动的音箱具有能量 C.掷出的铁饼不具有能量 2.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是( )。 A.刹车失灵的汽车撞坏了护栏 B.射出的子弹能够伤人 c.雪花飘落在地上 3.下列不能说明物体具有能量的是( )。 A.音箱的声音震耳. B.河水冲走小船. C.稻草人一动不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声音 形状 能量 2.能量 3.表现形式 声音 光和热· 二、判断题 1.X 2. √ 3.√ 4.√ 5.X 6.X 三、选择题 1.C 2.C 3.C六、单元教学结构图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实施后填写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第5课时运动与能量(大象版)四年级上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作业布置教学目标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0102可以从看得见的现象的成因入手,感受能量的存在,观察物体的运动,从而将两者建立联系。03能联系生活,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并会设计简单的验证实验。科学观念04知道遵守交通规则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新知导入讨论我知道太阳能可以让热水中的水变热。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能量呢?新知导入讨论我知道风能能发电。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能量呢?新知导入讨论我知道水可以让水车动起来进行灌溉。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能量呢?探究新知生活中大部分能量来自太阳。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小贴士探究新知我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猜想假设跳远运动员落地时溅起了很多沙子。我猜这是运动员因为运动撞到沙子,沙子被撞起来,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探究新知我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猜想假设我猜这是铅球因为运动砸到地上,地面的土被砸紧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铅球把地面砸出一个小坑。探究新知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小贴士探究新知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小贴士探究新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搜集证据:弹珠实验实验方案实验目的:验证运动的弹珠具有能量。实验材料:弹珠3~4个。实验步骤:1.准备好弹珠,使其静止。2.让一个弹珠运动起来,撞击静止的弹珠,观察并记录现象(看运动、听声音)…探究新知用水平移动的弹珠去撞另一个静止的弹珠,静止的弹珠会动起来。用一个弹珠从高处扔下,撞击另一个静止的弹珠,静止的弹珠会动起来。小贴士探究新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搜集证据:弹珠实验实验现象:结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运动的弹珠撞击静止的弹珠时,会发出声音,还会使本来静止的弹珠运动起来。从高处落下的弹珠会在松软的沙面上留下一个小坑。探究新知整理我们收集到的有关物体运动的现象,并进行交流。处理信息实验现象:运动的弹珠撞击静止的弹珠,使静止的弹珠运动起来,并且发出“哒”的声音。这个实验,让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探究新知处理信息我收集并整理了一组图片,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射箭时,手往后移动,可以将箭弦拉开,当手松开后,箭弦会向前移动,将箭射出去。探究新知处理信息榔头上下移动,会将静止的钉子敲进地面。水从高处向下运动,冲击下面的水激起浪花。探究新知处理信息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探究新知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安全带、安全气囊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减轻车内人员受到的伤害。小贴士探究新知飞出的箭能伤人运动的汽车能造成交通事故。高空抛物可能导致被抛物体击中头部、身体等部位,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命。探究新知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拓展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能量物体发出声音电池产生电流让灯泡发光太阳发出光和热探究新知举例说说自己知道的能量形式。拓展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能量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蝙蝠用超声波定位手摇发电机探究新知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动能、电能、光能、热能、化学能、声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探究新知小贴士我们看不见能量,但是能感觉到它。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 ),或者改变物体的( ),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 )。2.运动物体具有的( ),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3..能量有不同的( ),如物体发出( ),太阳发出( ),电池产生电流。声音形状能量能量表现形式声音光和热课堂练习二、判断题1.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能量。 ( )2.敲击音叉能够发出声音,说明振动的音叉具有能量。( )3.水能推动水轮机转动,说明流动的水具有能量。 ( )4.用锤子敲钉子,能将钉子牢牢嵌进物体中,说明运动的锤子具有能量。( )5.跳远运动员落地时溅起很多沙子,这是因为沙子本来就具有能量。( )6.能量只有一种表现形式。 ( )X XX课堂练习三、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的蜡烛具有能量B.振动的音箱具有能量C.掷出的铁饼不具有能量2.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是。( )A.刹车失灵的汽车撞坏了护栏B.射出的子弹能够伤人C.雪花飘落在地上CC课堂练习三、选择题3.下列不能说明物体具有能量的是 ( )A.音箱的声音震耳.B.河水冲走小船.C.稻草人一动不动C课堂总结自然界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在我们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中,能量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我们只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能感受到这些能量。板书设计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和假设不一定正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运动与能量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作业布置看看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能量。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5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5、运动与能量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 《运动与能量》是大象版最新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5课。本课学生通过熟悉的弹珠进行验证实验,进一步发现,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本节课通过描述现象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联想运动物体的能量作用的过程,顺其自然地将运动与能量建立联系。教材将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以可见的现象展示,巧妙地化抽象为具体。以学生熟悉的材料、游戏为实验主体,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起到了良好的科学探究技能的指导效果。2.学习者分析 大多数学生有过弹玻璃珠等的生活经验,他们知道一个运动的小球碰撞到另一个静止的小球时,一般会使静止的小球动起来。学生往往会从力的角度去分析现象,而很少会从能量的角度去思考。经过两年科学课的学习,在观察、实验、记录等探究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对于一些较为容易的探究问题,可以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自己去发现,多一些自主的空间,借此锻炼学生的探究技能,也能增加探究的兴趣。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 科学思维:可以从看得见的现象的成因入手,感受能量的存在,观察物体的运动,从而将两者建立联系。 探究实践:能联系生活,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并会设计简单的验证实验。 态度责任:知道遵守交通规则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会描述运动的物体撞击其他物体时的现象,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难点:能联系生活,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并会设计简单的验证实验。5.学习评价设计 1.可以从看得见的现象的成因入手,感受能量的存在,观察物体的运动,从而将两者建立联系。 2.能联系生活,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并会设计简单的验证实验。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一、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能量呢? 二、小贴士: 生活中大部分能量来自太阳。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师:那运动过程会不会产生能量呢?学生活动1 根据生活经历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生:我知道太阳能可以让热水中的水变热。生:我知道风能能发电。 生:我知道水可以让水车动起来进行灌溉。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环节二:猜想假设教师活动1 一、我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1、跳远运动员落地时溅起了很多沙子。 2、铅球把地面砸出一个小坑。 二、小贴士 1、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学生活动2 根据讨论,看图说出物体的运动特征。 生:我猜这是运动员因为运动撞到沙子,沙子被撞起来,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生:我猜这是铅球因为运动砸到地上,地面的土被砸紧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活动意图说明: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猜想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在感受、描述物体运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将这些现象与物体的运动建立联系,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假设。环节三:搜集证据:弹珠实验教师活动3 一、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一)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验证运动的弹珠具有能量。 实验材料:弹珠3~4个。 (二)小贴士 1、用水平移动的弹珠去撞另一个静止的弹珠,静止的弹珠会动起来。 2、用一个弹珠从高处扔下,撞击另一个静止的弹珠,静止的弹珠会动起来。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好弹珠,使其静止。 2.让一个弹珠运动起来,撞击静止的弹珠,观察并记录现象(看运动、听声音)…… (四)实验现象: 运动的弹珠撞击静止的弹珠时,会发出声音,还会使本来静止的弹珠运动起来。 从高处落下的弹珠会在松软的沙面上留下一个小坑。 (五)结论: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学生活动3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 活动意图说明:用学生熟悉的玻璃弹珠作为实验对象,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玩弹珠的经验,设计实验验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引导学生将平时玩耍中观察到的现象作为线索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验证了作出的假设。环节四:处理信息教师活动4 一、整理我们收集到的有关物体运动的现象,并进行交流。 1、实验现象:运动的弹珠撞击静止的弹珠,使静止的弹珠运动起来,并且发出“哒”的声音。 二、我收集并整理了一组图片,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图片一 射箭时,手往后移动,可以将箭弦拉开,当手松开后,箭弦会向前移动,将箭射出去。 图片二 榔头上下移动,会将静止的钉子敲进地面。 图片三 水从高处向下运动,冲击下面的水激起浪花。 三、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四、小贴士 1、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 比如:飞出的箭能伤人 运动的汽车能造成交通事故。 高空抛物可能导致被抛物体击中头部、身体等部位,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命。 2、安全带、安全气囊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减轻车内人员受到的伤害。学生活动4 根据生活常识回答问题。 生:这个实验,让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生:……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描述各种各样的现象,经过分析整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环节五:拓展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能量教师活动5: 一、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学生回答 二、举例说说自己知道的能量形式。 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小贴士: 我们看不见能量,但是能感觉到它。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生活常识回答 生:物体发出声音 生:太阳发出光和热 生:电池产生电流让灯泡发光 生:…… 生:蝙蝠用超声波定位 生:手摇发电机 生:……活动意图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培养学生表达信息的能力。7.板书设计 运动与能量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质量大、速度快的物体动能更大。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 ),或者改变物体的( ),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 )。 2.运动物体具有的( ),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 3..能量有不同的( ),如物体发出( ),太阳发出( ),电池产生电流。 二、判断题 1.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能量。( ) 2.敲击音叉能够发出声音,说明振动的音叉具有能量。( ) 3.水能推动水轮机转动,说明流动的水具有能量。( ) 4.用锤子敲钉子,能将钉子牢牢嵌进物体中,说明运动的锤子具有能量。( ) 5.跳远运动员落地时溅起很多沙子,这是因为沙子本来就具有能量。( ) 6.能量只有一种表现形式。( ) 三、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的蜡烛具有能量 B.振动的音箱具有能量 C.掷出的铁饼不具有能量 2.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是( )。 A.刹车失灵的汽车撞坏了护栏 B.射出的子弹能够伤人 c.雪花飘落在地上 3.下列不能说明物体具有能量的是( )。 A.音箱的声音震耳. B.河水冲走小船. C.稻草人一动不动 作业布置:看看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能量。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整体教学】1.5 运动与能量 课时教案.docx 【大单元整体教学】1.5 运动与能量 课时课件.pptx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一单元《运动》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