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八上《4.2以礼待人》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第四课的第二框题。学生在理解第三课内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前提下,了解了最主要的社会规则是道德和法律,于是在教材编排上第四课讲道德,第五课讲法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自然、水到渠成的。本课内容在学习了《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进而了解什么是礼、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做一个有礼的人,来启发学生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2.【学情分析】
关于文明有礼的主题,小学阶段已经有所涉及,学生对文明有礼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也知道在生活中应该以礼待人。但是对于文明有礼的意义和价值还缺乏深入地认识和理解。
八年学生处于青春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对遵守道德规范持消极态度,甚至通过违反道德规范来显示自己的存在。这种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需要我们加强引导,从尊重道德规范的深层原因和社会价值角度给学生提供帮助,以不断克服和解决成长中面对的问题,在学生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引导。
3.【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分析“礼之观察”和“礼之感悟”,懂得礼的含义和表现,对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重要作用,认同文明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通过分析“礼之践行”,树立以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为荣的交往态度,弘扬讲文明礼仪的中华传统美德。
责任意识:通过分析“礼之践行”,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意义和要求。
教学难点:文明有礼的要求。
5.【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
6.【设计思路】本课以时政镜头(4月,“小孩哥”给打招呼的人回礼;6月,师生互相告别;8月,奥运健儿在升旗仪式时放下奖品;车友团脱帽鞠躬向边防烈士致敬....)来导入礼这一话题,设置一个总议题:泱泱华夏,如何以礼相见?下设三个子议题,子议题1:识—何为礼?子议题2:明—礼为何?子议题3: 行—礼何为?通过“礼之观察”(生活中礼和不礼的行为)——“礼之感悟”(地铁中女子一行为引众怒;“车让人”“人谢车”双向奔赴真暖心;白俄罗斯举行独立日大阅兵,中国仪仗队应邀参加)——“礼之践行”(请同学演绎小元做客的情境)使学生明晰礼的含义、意义和做法,同时设计也添加了一些礼仪小拓展,比如八礼四仪、传统礼仪等,使学生意识到泱泱华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弘扬讲文明礼仪的中华传统美德。
7.【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时政镜头(4月,“小孩哥”给打招呼的人回礼;6月,师生互相告别;8月,奥运健儿在升旗仪式时放下奖品;车友团脱帽鞠躬向边防烈士致敬....)
问:从一个个镜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过渡:没错,同学们说感受到了中华的礼仪, 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礼强烈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仪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礼,走近《4.2以礼待人》!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导入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激起学生兴趣。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泱泱华夏,如何以礼相见?
子议题1:识—何为礼?
知识关联:礼的含义和表现
【议学情境】
礼之观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礼或者不礼的行为。
【议学任务】
①请你辨析哪些行为合乎礼,哪些行为不合乎礼?
②你还知道哪些“礼”?(可以说词语、故事、传统礼仪等)
(提示:词语—礼貌、礼数、礼义廉耻;故事—孔融让梨、六尺巷;传统礼仪—拱手礼、鞠躬礼)
【知识总结】1.礼的含义和表现?
①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②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礼和不礼的对比,明晰礼的含义和表现。
子议题2:明—礼为何?
知识关联:2.文明有礼的意义?
【议学情境】
礼之感悟:
1.地铁中女子一行为引众怒!今年暑期,一名女子在上海地铁车厢内随意吐痰,遭乘客谴责后,对方不仅不以为然,反而频频口出狂言,称“吐痰怎么了?我就吐了怎么了?”
2.“车让人”“人谢车”双向奔赴真暖心!今夏,青岛一巴士驾驶员于爱忠看到前方一行人正在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上等候过马路,他立即提前减速,等待行人通过,行人行至车辆正前方时,举起右手挥手致礼表示感谢。仅一天之后,在同一地点,于爱忠同样挥手示意一老年行人优先通行,老人在安全通过后,回身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目睹这一切的乘客崔女士拨通了城运热线,表达了对这一文明行为的赞赏:“‘车让人’的瞬间,‘人谢车’的回应,这样的细节,正是城市文明的最佳注脚。”
3.今夏,白俄罗斯举行独立日大阅兵,中国仪仗队应邀参加。身姿挺拔的中国仪仗队,帅气出场,他们精神抖擞、队列整齐,不少网友直呼,不愧是“中国排面”!——视频
【议学任务】
1.你如何看待该女子的行为?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吗?
2.车和人的双向“文明有礼”,对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3.为什么仪仗队的训练如此严格?
【知识总结】2.文明有礼的意义?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
②文明有礼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社会)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礼之感悟”,懂得礼对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重要作用,认同文明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子议题3:行—礼何为?
知识关联:3.文明有礼的做法?
【议学情境】礼之践行—请一位同学演绎出小元的行为
朋友约了小元一家一起吃晚餐,小元穿着拖鞋大裤衩赴约,进了餐厅抢先躺在沙发上,把脚翘在茶几上,并自顾自地玩手机。
菜刚上,大人们还没有动筷子,他就动起了筷子,吃完就继续自顾自地拿着手机玩游戏....
【议学任务】
为做文明有礼的好少年,请你给小元提出一些建议?
(提示:着装要符合场合要求;见到大人要打招呼;坐姿端正;要有餐桌礼仪,等长者先动筷;吃完要说“我吃好了,你们慢用”)
【知识总结】3.文明有礼的做法?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讲解:①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中华文化宝库中就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
(探望别人,要说“拜访”。起身作别,要说“告辞”。
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别送,要说“留步”。
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
请人帮助,要说“劳驾”。托人办事,要说“拜托”。
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求人谅解,要说“包涵”。)
②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容貌整洁、服装整洁、美观、大方、举止规范,让我们来看看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特别着装(图片展示),这就是文明有礼的一个很好的示范!
【议学追问】
文明有礼小测试:文明礼仪你做到了吗?
①坐椅子不要翘起来,坐姿端正②别人给你倒水的时候,用双手接着③进老师办公室先敲门。④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果皮等废弃物。⑤在动别人东西前先询问..
过渡:有的同学做到了,有的同学没有做到,没有做到的同学要加把劲啦,在生活中不断学习、践行,争取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知识总结】3.文明有礼的做法?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礼之践行”,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
三、课堂总结
中华民族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曾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当今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交往,无不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成长在新时代的同学们,学习生活中又岂能缺少文明礼仪的相伴,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争做新时代文明有礼的好少年!
四、板书设计(共32张PPT)
时政镜头
从一个个镜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月,“小孩哥”给打招呼的人回礼;
6月,师生互相告别;
8月,奥运健儿在升旗仪式时放下奖品;车友团脱帽鞠躬向边防烈士致敬....
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礼强烈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仪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泱泱华夏,如何以礼相见?
目 录
总议题:
泱泱华夏,如何以礼相见?
子议题1:识—何为礼?
子议题2: 明—礼为何?
子议题3: 行—礼何为?
子议题1
识—何为礼?
①请你辨析哪些行为合乎礼,哪些行为不合乎礼?
议一议:
②你还知道哪些“礼”?(可以说词语、故事、传统礼仪等)
礼之观察
词语
礼貌
礼节
礼义廉耻
礼数
...
故事
孔融让梨
六尺巷的故事...
传统礼仪
拱手礼
鞠躬礼
知识总结
1.礼的含义和表现?P37
①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②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子议题2
明—礼为何?
地铁中女子
一行为引众怒!
今年暑期,一名女子在上海地铁车厢内随意吐痰,遭乘客谴责后,对方不仅不以为然,反而频频口出狂言,称“吐痰怎么了?我就吐了怎么了?”
议一议:
你如何看待该女子的行为?
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吗?
礼之感悟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扬雄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名人说“礼”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礼之感悟
今夏,青岛一巴士驾驶员于爱忠看到行人正在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上等候过马路,他立即提前减速,等待行人通过,行人举起右手挥手致礼表示感谢。一天之后,在同一地点,于爱忠同样礼让一老人,老人在安全通过后,回身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乘客崔女士表达了对这一文明行为的赞赏:“‘车让人’的瞬间,‘人谢车’的回应,这样的细节,正是城市文明的最佳注脚。”
“车让人”“人谢车”
双向奔赴真暖心!
议一议:车和人的双向“文明有礼”,对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②文明有礼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社会)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礼之感悟
仪仗队—“中国排面”这样炼成!
议一议:为什么仪仗队的训练如此严格?
今夏,白俄罗斯举行独立日大阅兵,中国仪仗队应邀参加。
身姿挺拔的中国仪仗队,帅气出场,他们精神抖擞、队列整齐,不少网友直呼,不愧是“中国排面”!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国家)
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知识总结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P37-39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
②文明有礼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社会)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国家)
子议题3
行—礼何为?
礼之践行:请一位同学演绎出小元的行为
父母朋友约了小元一家一起吃晚餐,小元穿着拖鞋大裤衩赴约,进了餐厅抢先躺在沙发上,把脚翘在茶几上,并自顾自地玩手机。
菜刚上,大人们还没有动筷子,他就动起了筷子,吃完就继续自顾自地拿着手机玩游戏....
议一议:为做文明有礼的好少年,请你给小元提出一些建议?
着装要符合场合要求
见到大人要打招呼
坐姿端正
要有餐桌礼仪,等长者先动筷
吃完要说“我吃好了,你们慢用”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
探望别人,要说 。起身作别,要说 。
中途先走,要说 。请人别送,要说 。
请人批评,要说 。请人指点,要说 。
请人帮助,要说 。托人办事,要说 。
麻烦别人,要说 。求人谅解,要说 。
“拜访”
“告辞”
“失陪”
“留步”
“指教”
“赐教”
“劳驾”
“拜托”
“打扰”
“包涵”
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容貌整洁
男生头发要短而干净,修剪好指甲。
女生头发要梳理有型、洁净美观,不能披头散发 。青春是自然的美,无须化妆,如果化妆也要自然淡雅。
服装整洁、美观、大方
要符合大众审美习惯,不穿奇装异服;要与年龄、性别、气质相协调,适合社交场所。参加文艺晚会等演出活动,衣着可适当鲜艳些;参加重要集会,则要庄重些。
举止规范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与他人打闹;与人交谈时语调亲切温和;在交往中,注意站姿、坐相,举止得体,体现行为美。
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的几点
总书记重要场合着装
披彝族“查尔瓦”
穿“戎装”点兵
着“国风”迎宾
穿“西装”国事访问
八礼四仪
测一测:文明礼仪你做到了吗?
在动别人东西前先询问。
坐椅子不要翘起来,坐姿端正。
别人给你倒水的时候,用双手接着。
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果皮等废弃物。
进老师办公室先敲门。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知识总结
3.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P39-40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思维导图
含义
以礼待人
待人礼为先
做文明有礼的人
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促进社会和谐
体现国家形象
原因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做法
环节4
随堂练习
1.(2024山东东阿三中第一次月考)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下列做法符合文明有礼要求的是( )
①进入老师办公室,先敲门
②遇到长辈,主动打招呼
③爸爸的同事来家里谈事,视而不见
④碰掉同桌的课本,捡起来并微笑道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堂练习
B
解析: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可见,①②④符合文明有礼的要求,③不符合文明有礼的要求。故选B。
2.(2024福建莆田城厢区华林学校月考)一个微笑,一句“您好”,一个拥抱,都可以把问候传递给身边人,驱散冷漠,带来温暖。这说明了( )
①文明礼貌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②文明用语促进友好交往,为人际关系增色
③态度谦恭、说话和气能避免观点的分歧
④文明礼貌让人感到温暖,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随堂练习
D
解析:一个微笑,一句“您好”,一个拥抱,都可以把问候传递给身边人,驱散冷漠,带来温暖。这说明了文明礼貌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文明用语促进友好交往,为人际关系增色;文明礼貌让人感到温暖,促进社会和谐。可见,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故选D。
3.古人云:“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句话的意思是,站着要像松树那样挺拔,坐着要像座钟那样端正,行走要像风那样轻快而有力。这要求我们在社会交往中要做到( )
A.容貌整洁 B.举止端庄
C.着装得体 D.态度谦和
随堂练习
B
解析: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C、D三项与材料不符。站着要像松树那样挺拔,坐着要像座钟那样端正,行走要像风那样轻快而有力,这要求我们在社会交往中要做到举止端庄。故选B。
4.(主题教育·道德教育)(2023广东深圳中学期中)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求我们做到语言文明。下列属于用语文明的是( )
①“对不起,打扰一下!”
②“你耳朵聋了吗 我叫你几声你都听不见!”
③“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④“听你的还是听我的,叫你怎么弄,你就怎么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随堂练习
C
解析: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可见,①③属于用语文明。故选C。
5.(新中考·思维导图)(2024江苏东海期中)下面“ ”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B.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C.换位思考,欣赏他人 D.诚实守信,关爱他人
随堂练习
B
解析: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求我们,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故选B。
6.(核心素养·道德修养)(2022湖南湘潭中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湘潭市博物馆开设了“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同学们在培训班中学习讲解员礼仪,接受绕口令训练,近距离走近文物、了解文物、解说文物。活动主办方强调,博物馆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要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导向,意在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同学们提供更加全面的实践空间。希望更多的同学参与。
(1)“小小讲解员”为什么需要学习礼仪课程
(2)“小小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应怎样以礼待人
随堂练习
解析:(1)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2)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