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课时 4课时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清晰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涵及重要性。 掌握常见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及相关案例。 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明确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 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权利义务的辩证关系,并形成自觉遵守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收集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法律条文、图表、案例分析等内容。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卡片和情境模拟的道具。
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图片,如人们在投票站投票选举、纳税人在税务局纳税、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等。展示图片后,向学生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看出人们在做什么?这些行为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兴趣和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二、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 讲解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强调公民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重要权利,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对于每一种权利,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详细解释,例如,讲述某人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受干涉的例子,来说明言论自由的重要性;讲述某人在合法的情况下自由行动而不受非法拘禁的例子,来说明人身自由的保障。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这些权利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和保障。例如,通过讲述一起侵犯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案例,分析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公民的这一权利。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出一些案例情境,如某人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被限制、某人的人身自由受到侵犯等,让学生讨论其中涉及的公民基本权利。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分享他们对案例中涉及的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和分析。 展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如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依据和保障,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这些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三、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 介绍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和种类,如纳税、服兵役、遵守法律等,让学生明白公民不仅享有权利,还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每个基本义务的重要性和意义。例如,讲述国家建设需要税收支持,服兵役是保卫国家的重要责任,遵守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等。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纳税人、军人、守法公民等。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体验履行义务的过程和感受,例如,纳税人按时纳税的过程、军人参加训练和执行任务的情景、守法公民遵守交通规则等日常生活中的守法行为。 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观察扮演者是否准确地表现出了相应角色应履行的义务,评价他们的表现并提出建议。 引导学生思考基本义务与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关系,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明白每个公民履行基本义务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四、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主题为“权利和义务哪个更重要”。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正方观点为“权利更重要”,反方观点为“义务更重要”。 学生进行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正方学生可能会强调权利是人们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基础,没有权利就无法实现个人的价值;反方学生可能会强调义务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的保障,没有义务就会导致社会混乱。 教师在辩论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点评,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认识到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讲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例如,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有努力学习、遵守学校纪律的义务。 强调只有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如果只强调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如果只履行义务而不享受权利,会损害公民的积极性。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关于权利和义务的问题或困惑,例如,在学校中遇到的权利被侵犯的情况、在社会中看到的不履行义务的现象等。然后,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 五、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创设多个复杂的情境,如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遇到的言论自由与他人名誉权的冲突、参与社区活动时如何遵守社区规则同时维护自己的权益、处理消费纠纷时如何依法维权等。 让学生分析在这些情境中应该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境下的权利和义务的边界,以及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 分组进行情境模拟,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在模拟中展示正确的做法。例如,在网络言论情境中,学生展示如何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不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在社区活动情境中,学生展示如何积极参与活动同时遵守社区规则;在消费纠纷情境中,学生展示如何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观察的学生关注模拟小组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行为举止、法律依据等方面,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帮助模拟小组改进做法。 总结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原则和方法,如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他人权利、理性表达诉求、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等。 六、课堂总结与拓展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方法等。通过回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身边关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案例,并进行分析和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查阅新闻资料等方式收集案例,然后分析案例中公民的行为是否正确行使了权利或履行了义务,并对其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在短文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阐述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以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七、课后延伸 组织学生开展“公民权利和义务”主题的宣传活动,如制作手抄报、举办小型展览等。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将自己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也可以通过举办小型展览,展示相关的案例、法律条文、图片等资料,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宣传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上与公民权利和义务相关的热点问题,定期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关注新闻媒体、网络论坛等渠道,了解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或课外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并且在讨论、辩论、情境模拟等活动中积极参与,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存在片面强调权利或义务的情况;在情境模拟活动中,有些学生的表现不够真实自然,对法律条文的运用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权利义务关系的深入剖析,通过更多实际案例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增加更多的模拟练习机会,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理解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辅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掌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并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