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1.2 测量 实验探究的基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 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尺、量程等概念(3)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科学实验(1)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2)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长度的测量教学难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教学方法实验法和讲授法教学用具刻度尺、秒表、沙漏、日晷、铅笔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得珠峰高度为8 848.86米。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测量( measurement)是实验探究的基础。通过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我们可以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同时也能体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讨论交流木工尺相传,鲁班曾召集天下的木工,要做上千个精密木件,装配一座雕梁画栋的宫殿。众木匠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的尺子有长有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做的木件很难精确组合。于是,鲁班做了一个精准的木工尺,木匠们以这个木工尺为基准,复制出几乎一模一样的尺子。有了统一的测量标准,宫殿很快就造好了。像鲁班那样,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技术、贸易的交流,1889 年,科学家们制造了一个国际通用的长度基准——米原器(如图所示),作为各国测量1米的基准。自2019年5月20日起,国际单位制中的“米”采用以下定义: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为1米。自2019年5月20日起,国际单位制中的“秒”采用以下定义:铯-133原子不受干扰时振动9192631770次所持续的时间,为1秒。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公认的基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我们称这个公认的基准为一个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有了长度单位,我们便可以度量空间了(如图所示)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 km=103m 1 dm=10-1m1 cm=10-2 m 1 mm =10-3m1 um=10-6m 1 nm=10-9m常用科学技术法,把1000记为103 ,0.001记为10-3。长度单位换算20米等于多少厘米?20米=20×1米=20×100厘米=2000厘米500毫米等于多少分米?500毫米=500×1毫米=500×0.01分米=5分米单位换算,换单位!(二)测量长度在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对测量工具进行了解。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作分度值。读数时,一般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作量程。分度值和量程是测量工具的主要规格。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实验室配备的钢直尺,我们日常学习使用的透明塑料直尺,都是比较常见的刻度尺。观察 认识刻度尺观察刻度尺(如图所示),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它的量程是多少 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如图所示,测量时, 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实验探究测量教科书的长与宽选定教科书的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作为测量基准边。将刻度尺零刻度线与教科书基准边对齐,测量教科书不同位置的长和宽,将结果填入记录表中,计算长边和短边长度的平均值。比较你和其他同学的测量值是否相同,分析这些数据中的哪部分是准确的。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测量结果能准确到毫米。所以,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而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出来的,由于不可能估读得非常准,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叫作误差(error)。同一个长度,多测量几次,由于其中几次的估读可能偏大些,另外几次的估读可能偏小些,对它们取平均,得到的数值会更接近真实值。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许多测量仪器的示数都是以长度的示数为基础的,如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表等常常将其他待测物理量转化为长度直线或曲线)来进行测量。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去,对掌握其他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具有指导意义。(三)测量时间人们把昼夜交替一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称为一日。我国古人发明了最原始的计时器“土圭”,后来各种计时工具陆续出现:日晷、 沙漏、水钟、机械钟、天文钟、石英钟、分子钟、原子钟······在运动场和实验室,人们经常用秒表测量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econd), 符号是s。其他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h=60min 1 min =60s观察 认识秒表秒表有各种规格(如图所示)。 机械秒表有秒针和分针,它的读数是分针读数与秒针读数之和。对照说明书,仔细观察并操作秒表,了解秒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秒表的使用如图所示,我们在实验室使用的停表结构大致相同:按动转柄,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按复位键则回零。观察 认识秒表回答以下问题:1.机械秒表的量程是多少 2.机械秒表的分度值是多少 3.怎样开始计时 怎样停止计时 实验探究 测量心率心率是指1 min内心跳的次数,它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平静地坐在椅子上,用秒表测一测你在1 min、3 min时间内的心跳次数,重复3次,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根据以上测量数据,你的心率是 。思考:用秒表测量心跳次数时,启动和停止秒表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这是误差的主要来源。怎样做能减小这项误差呢 多测量几次,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三、课堂小结、巩固提升1.从木工尺到米原器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测量长度——工具:刻度尺观察刻度尺量程、分度值、零刻线和单位放对、读对、记对(准确值+估读值+单位)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消灭。3. 测量时间——工具:秒表基本单位:秒,符号是s。1h=60min,1min=60s四、板书设计、理清要点1. 从木工尺到米原器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测量长度——工具:刻度尺观察刻度尺量程、分度值、零刻线和单位放对、读对、记对(准确值+估读值+单位)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消灭。3. 测量时间——工具:秒表基本单位:秒,符号是s。1h=60min,1min=60s五、达标练习、反馈矫正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B. 米的符号是mC. 1nm=109mD. 1km=103m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作分度值B. 读数时,一般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C. 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作量程D. 测量工具的主要规格是分度值3.用刻度尺测长度不正确的是( )A. 测量前,了解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B. 测量时,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C.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D. 记录结果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4.关于误差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作误差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灭误差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分度值小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5.下列关于测量时间正确的是( )A.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人们经常用秒表测量时间B.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hC. 1h=60sD. 机械秒表有分针和秒针,它们的读数是分针读数与秒针读数之差参考答案:1.C;2.D ;3.D ;4.B ;5.A 。六、布置作业P16T3课外作业P16T1、T2、T4。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