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1.2 测量 实验探究的基础导学目标1.物理观念(1) 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零刻度线)、分度尺、量程等概念(3)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科学实验(1)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2)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训练实验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导学重点长度的测量导学难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导学课时 1课时导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 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是实验探究的基础。通过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我们可以了解 的初步知识,同时也能体会实事求是的 态度,养成良好的 习惯。2.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公认的 进行比较的过程。我们称这个公认的基准为一个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3.在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对测量工具进行了解。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作 。读数时,一般要 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作 。 和 是测量工具的主要规格。4.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零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应 刻度线,估读到 的下一位。5.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测量结果能准确到 。所以,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 决定的。而最 一位数字是估读出来的,由于不可能估读得非常 ,测得的数值和 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叫作 。课堂导学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公认的 进行比较的过程。我们称这个公认的基准为一个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2.在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对测量工具进行了解。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作 。读数时,一般要 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作 。 和 是测量工具的主要规格。3.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零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应 刻度线,估读到 的下一位。4.同一个长度,多测量几次,由于其中几次的估读可能 些,另外几次的估读可能 些,对它们取平均,得到的 会更接近真实值。任何测量结果都有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 误差,但 消灭误差。5.在运动场和实验室,人们经常用 测量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符号是 。6.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min s,合 s。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达标练习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B. 米的符号是mC. 1nm=109mD. 1km=103m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作分度值B. 读数时,一般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C. 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作量程D. 测量工具的主要规格是分度值3.用刻度尺测长度不正确的是( )A. 测量前,了解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B. 测量时,物体的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C.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D. 记录结果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4.关于误差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作误差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灭误差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分度值小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5.下列关于测量时间正确的是( )A.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人们经常用秒表测量时间B.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hC. 1h=60sD. 机械秒表有分针和秒针,它们的读数是分针读数与秒针读数之差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实验,测量,测量,科学,动手。2.基准,单位,米,m。3.分度值,估读,量程,分度值,量程。4.对齐,正对,分度值。5.毫米,分度值,后,准,真实值,误差。课堂导学1.基准,单位,米,m。2.分度值,估读,量程,分度值,量程。3.对齐,正对,分度值。4.偏大,偏小,数值,误差,减小,不能。5.秒表,秒,s。6. 1 ,6 ,66 。达标练习1.C;2.D ;3.D ;4.B ;5.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