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观察与比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观察与比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资源简介

《观察与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单元第六课。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5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感觉器官能识别信息。这节课,我们会通过“观察-识别-比较-判断”的方式,发现事物的不同。这告诉我们,感觉器官不仅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还是学习的基础,是我们的“学习器官”。
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聚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区分酱油水中酱油的多少。第二部分是探索环节,学生通过观察、识别、比较和判断,对三杯酱油水进行排序,理解感觉器官在信息获取和分析中的作用。教师示范“画图记录”方法,指导学生科学记录比较结果,促进交流和理解。学生尝试配制不同颜色深浅的酱油水,体验科学记录过程,明确比较标准和对象,强化比较思维。
第三部分是研讨环节。讨论感觉器官在观察和识别中的作用,鼓励使用多种感官进行信息识别。明确比较活动中的标准和对象,完成比较与判断的思维活动。第四部分是拓展环节,通过配制酱油水的活动,让学生在“滴一滴-观察-识别-比较-判断”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感觉器官的意义。强调比较标准和对象的重要性,体会感觉器官在学习和认知中的关键作用。
【学生分析】
学生已了解感觉器官识别信息的能力,但区分同类信息细微差异需更深层次的思维。尽管生活中频繁比较,学生可能忽略比较过程。本课将引导学生放慢思考,深入理解感觉器官在认识世界中的关键作用,认识到它们不仅是感知工具,也是重要的学习器官。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列举眼、耳、鼻、舌、皮肤各感觉器官的功能,知道感觉器官能够通过观察,来比较事物的相同和不同。
科学思维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在比较思维活动中,理解比较对象和比较的标准,并能够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探究实践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酱油水含量的多次观察与比较活动,用画图的方式对比较的过程进行记录,体会感觉器官的学习功能。
态度责任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认识事物,如实记录并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列举出感觉器官的功能;通过观察与比较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调制2号杯酱油水的比较活动中,能够通过画图的方式记录、表达比较活动的过程,认识到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体会感觉器官是我们的“学习器官。”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记录单、透明塑料杯、滴瓶、搅拌棒、酱油、抹布
教师准备:
班级记录表、透明塑料杯、滴瓶、搅拌棒、酱油、抹布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聚焦
创设情境导入:在菜汤中,加入适量的酱油可以使味道更加鲜美。
教师提问:怎样做到不用品尝,就可以知道酱油水里酱油的多少呢?
(预设:通过闻气味、看颜色的深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情境导入,帮助学生聚焦到汤中的酱油。为后续的研究创设情境要素。
二、探索
活动一:按照颜色深浅进行排序。
教师活动:介绍配制酱油水的实验材料【如图所示】,
我们会用到装有酱油的滴瓶、塑料杯、水、搅拌棒。
配制酱油水操作的注意事项(教师演示):
滴瓶不能接触到水面
每滴一滴酱油,就用搅拌棒慢慢搅拌一次,直至酱油与水混合均匀,再滴加下一滴水。
教师:请三位同学分别上台进行操作,调制三杯酱油水。
学生活动:三名学生操作,其余学生观察三位孩子的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按照颜色的深浅,如何给这三杯酱油水进行排序?
预设:(引导学生有建立标准地进行比较活动)
可以按照看一看的方式:第三杯比第一杯和第二杯酱油水的颜色都深,所以第三杯是最深的,第一杯比第二杯的酱油水颜色深,所以第二深的是第一杯,最浅的是第二杯。
可以用闻一闻的方式(若有学生提到,可以请学生上台闻一下):第三杯比第一杯和第二杯酱油水的味道浓,所以第三杯是最深的,第一杯比第二杯的酱油水味道浓,所以第二深的是第一杯,最浅的是第二杯。
教师活动:将学生比较的思维过程用画图的方式进行板书记录。
设计意图:首先,关于实验材料的使用,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因此需要教师
进行准确的示范使用的方法;第二,在进行排序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观察-识别-比较-判断”的方式方法以“画图记录”的方式示范到板书上,这将为学生的科学记录起到指导示范的作用。
活动二、根据排序、给杯子编号
教师活动:同学们分别按照由深到浅,以及由浅到深进行排序,为了待会我们做实验的统一,我们可以先按照由深到浅的顺序对着三杯酱油水的杯子进行编号,分别为1号、2号、3号。
设计意图:编号标记是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也为后续学生之间顺利进行表达
交流统一话语体系,便于推进学生间对于问题的理解。
活动三:试着配制出这样的三杯酱油水
教师提出任务:让我们也试一试配制出三杯颜色深浅不同的酱油水。学生说一说如何配制。
(预设:可以分别加入6滴、3滴、1滴酱油)
教师引导学生分解任务:先配制3号杯和2号杯的酱油水。组内讨论如何配制。
学生活动:小组内表达与交流,绘画记录,达成想法一致后开始配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配制的。
学生活动:(展示记录单并对照着配制好的酱油水讲解)我们发现3号杯的酱油比2号杯的酱油深,所以在3号杯中加入的酱油比2号杯中加入的酱油多。
教师提出新挑战:“制作一个比3号更浅的1号杯酱油水”。
学生活动:小组内表达与交流,绘画记录,达成想法一致后开始配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配制的。
学生活动:(展示记录单并对照着配制好的酱油水讲解)我们发现2号杯的酱油比1号杯的酱油深,所以在1号杯中加入的酱油比2号杯中加入的酱油少。
设计意图:将这个配制活动分解成两个层次的活动进行,迫使学生的思维过
程“减速”,引导学生从关注结果转向对观察和比过程的认识,并且通过分层次的实验,让学生明白每次比较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三、研讨
研讨1:我们怎样比较酱油水颜色的深浅的?
(预设:先配制好3号酱油水,加7滴酱油,再配制2号酱油水,可以加5滴酱油,看看2号酱油水是不是比3号淡,接着,再在1号杯中滴加3滴酱油水,看看1号是不是比2号淡)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在比较活动中要明确比较标准以及比较对象,此次
活动通过两两的对比,完成比较与判断的思维活动。
研讨2:在配制酱油水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预设:可以用眼睛看颜色的深浅,当滴加了不同滴数的酱油后,用眼睛看
来比较不同两杯酱油的颜色深浅;用鼻子闻,闻一闻味道的浓淡。)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去观察和识别,同时鼓励学
生可以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进行信息的识别。
四、拓展
教师提问:配制一杯酱油水,让它排在1号杯和3号杯之间。
学生思考: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记录单进行绘画
(预设:2号杯子里的酱油水的颜色要比1号的深,并且比2号的浅,我们可以试着在2号杯子加入1滴酱,然后跟1号比一比,再跟3号比一比,看是否成功....)
学生活动:利用实验材料完成2号杯酱油水的实验。
设计意图:本活动将进一步让学生在”滴一滴-观察-识别-比较-判断“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感觉器官在比较活动中的意义。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研究的目的不同时,比较的标准也会发生变化。在这个活动中,比较的标准将调整为“比1号深且比3号浅”。
五、学生课堂学习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请小组内的同学根据组内同学的记录单记录,以及发言汇报情况,按照标准进行打星。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通过学生组内的展示分享,相互学习,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板书设计】
板书说明:板书上左侧是指导学生准确操作实验材料,学会配制酱油水,板书右侧呈现的是探索一和探索二学生给三杯不同颜色的酱油水进行排序的过程,根据学生汇报的比较过程教师以图示化的方式呈现学生思维的比较过程,也为孩子进行探索三的配制提供一定的思考帮助。关于右侧的板书教师也可以根据孩子们汇报的情况进行呈现板书
【学生课堂评价表】
探究感觉器官功能的活动 小组评价表
第( )组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
能够配制三杯颜色不同的酱油水,并进行排序,得2颗星
能发现颜色的规律去调配2号杯酱油水,得1颗星
【学生记录单】
:_____
:(1)______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2):____________
:(1)_____。____

_
___
____
(2):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