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 白 鹭教学目标1.梳理积累生字词。会读“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鹤,嫌”等10个生字,抄写积累优美词句。2.再朗读和品味中体会“白鹭是一手精巧的诗”的意蕴。3.能给课文6——8自然段的画面取一个恰当的名字。4.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产生对大自然其他动物植物的热爱之情,迁移阅读同类作品。教学重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2.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白鹭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鹭、嫌”等5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赏读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美。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1.导读单元篇章页读一读单元主题句:一花一鸟总关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明确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2.浏览单元目录,说说四篇课文《白鹭》《桂花雨》《落花生》《珍珠鸟》分别借助什么具体事物来表达思想情感。二、赏图读诗,揭示课题1.欣赏几张白鹭图片,说说对白鹭的印象。2.白鹭外形优美,姿态优雅,因此常常写入诗中。呈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写的也是白鹭。板书课题,相机指导写“鹭”字:形声字,声旁是“路”,形旁是“鸟”,要写得紧凑些。4.了解作者郭沫若。指名读一读简介。郭沫若(1892-1978),我国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诗人,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学习任务一 通读课文,感知白鹭形象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之处多读几遍。2.检查反馈,指名朗读难读的语句,随文识字写字: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随文识字:嫌 ——借助图片认识“蓑毛”“长喙”“流线型结构”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随文识字写字:嵌、框、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随文识字写字:嗜 3.交流初感受:在郭沫若笔下,白鹭是怎样的一种鸟呢?引导找读文中的语句: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板书:精巧如诗4.我们读过许多诗,你觉得诗的精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交流反馈,相机板书:形式美、画面美、意境美。那么,白鹭的精巧如诗,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美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学习任务二 品味语言,欣赏白鹭的外形美1.出示学习任务:细细品读第2-5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圈画关键词句,写一写批注。1.交流分享,点拨引导。★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1)说说从哪里可以感受到“白鹭精巧如诗”?(一切都很适宜)(2)相机理解“适宜”:合适、恰到好处。★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1)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拿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2)欣赏一下白鹤、朱鹭、苍鹭的图片。(3)读一段描写白鹤的文字:白鹤如一位美人,高挑的身姿,曼妙而轻盈,孔雀的艳丽输它一段风度,凤凰的华美输它一段脱俗。鹤,在水边徘徊,天鹅也只是捧月的群星。你觉得白鹤美吗?同样是白鹤,为什么不同作家的感受截然不同呢?(各有所爱,各美其美)2.郭沫若是这样描写白鹭的: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1)自己读读这段话,交流感受:白鹭的色素、身段太适宜了!太精巧了!太完美了!(2)作者是怎么把白鹭色素、身段的完美写出来的?了解“一分”“一忽”,着重体会夸张的写法。补充语段,了解郭沫若这样的写法,其实是从古人的文章中受到了启发: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战国)宋玉郭沫若如此极尽夸张地赞美白鹭,可见他是多么喜爱白鹭啊!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3)引导关注这段话中的四个“那”字,去掉这个字对比读一读,体会“那”字表达的思想感情。(4)出示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对比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白鹭,一种常见的鸟,全身洁白,体型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节选自《百度百科》4.背一背,抄一抄课文第5自然段。抄写前,回顾抄写的要求。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到了白鹭身段、色素的精巧如诗,这其实写的是白鹭的外形之美。白鹭精巧如诗,还体现在它的动态之美美、画面之美,我们下节课接着品味。第2课时课时目标1.给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画面起个名字;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2.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观白鹭外形之美。看着这美丽的白鹭。那颜色、身段,美丽的外形让郭沫若先生着迷,犹如一首精巧的小诗,一切都那么适宜,让人回味。二、品读课文,赏白鹭不同场景之美。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请同学们读课文6-8自然段,能不能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如果给你看到的画面题名,那该用什么名字好呢?1.出示课件:读课文6-8自然段,找出文中优美的画面并尝试给画面题名。2.学生交流。3.三幅画面小标题:水田垂钓图、绝顶望哨图、黄昏低飞图。学习任务一 品水田垂钓图出示: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1.一边读,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出示图片了解“镜匣”。2.品读第6自然段中 的“钓”字之妙。(1)教师提问:第6自然段中的“钓”字换成“捉”字好不好?为什么?(2)学生交流分享。(3)学生汇报。(4)作者用拟人的写法将捕鱼的白鹭形容成在钓鱼,通过这一个“钓”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人,静悄悄地站在清水田里,垂着钓竿,悠然地等待鱼儿上钩,神态是那么闲适自在。2.品读比喻句,体悟画面之美。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学习任务二 品绝顶望哨图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1.抓“望哨”,展开想象(1)教师引导,紧抓“望哨”感受眺望之意境: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顶端,就是小树的——(生:绝顶),静静地向远处眺望,眺望,它或许在干吗?(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展开想象。(3)引导学生抓问号,指导朗读: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4)学生展示朗读。学习任务三 品黄昏低飞图出示课文: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chénɡ)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1)品读“恩惠”,出示思考题:第8自然段中为什么说偶见白鹭在黄昏的空中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呢?(2)学生交流。(3)教师引导关注“更”字,体悟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学习任务四 品读表达,悟作者喜爱之情。刚才我们欣赏了三幅白鹭图。画是无字诗,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不仅让作者发出如此感叹。出示: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1.比较“铿锵的歌”与“ 精巧的诗”有什么不同,感受白鹭的优雅、精致。2.抓反问句“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变换句式,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3.出示反问句变陈述句的学习小贴士。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方法:(1)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不、无、没有”等就去掉,如果没有就要加上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词和语气词去掉;(3)把问号变成句号。4.指导学生练习巩固,将下面的反问句变成陈述句。(1)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 我们不能言而无信。(2)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字典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5.引导学生关注破折号的用法,感受作者对白鹭的挚爱。6.引导学生关注最后一句和课文的第一句前后照应的写法。学习任务五 赏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1.赏读全文。正是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引导学生了解全文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1)立意明确。作者开篇指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接着通过对白鹭的外形和在不同场景中的美的描写,抒发自己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抓住事物特点。作者在描写白鹭的外形时,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从白鹭的颜色和身段两方面进行细致描写,突出表现了白鹭的美。(3)恰当的联想。在描写清水田中白鹭觅食这一场景时,作者运用恰当的联想,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把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展现了白鹭觅食时的迷人景象。(4)多角度观察。清水田:中觅食的白鹭,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的白鹭,低飞在黄昏的空中的白鹭,这一个个场景的描写,都离不开作者的细致观察。小结:郭沫若先生在此文中便是借助立意明确、抓事物特点、恰当的联想、多角度的观察,寓情于物,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其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让这首精巧的诗印在了我们的脑海、我们的心头。五、布置作业作业:完成《白鹭》相应习题,预习第2课。六、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