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穷人一、教学内容《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晩年时根据雨果的叙事诗改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 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的生活, 赞美了桑娜和丈夫在自身生活国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折射出人性善良之美。二、教学思路本单元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 教学时,可以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以“穷人 ” 的生活环境为话题,探究人物善行背后的心理和言行。探究环境描写时,可先 指导学生围绕桑娜这个人物,联系上下文梳理出小屋的环境、桑娜的沉思和探 望西蒙家三个层次,整体感知人物的生活状况和勤劳、善良的形象。而后再紧扣描写人物心理和对话的语句,深入体会桑娜和渔夫身上的人性之美。最后,可结合文章的插图再次理解小说中“温暖而舒适“ 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升华人物形象。三、教学目标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抱怨、倾听、忧虑、自作自受”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4.学生通过了解文章内容,感受俄国穷苦人民富有同情心、爱心的品质。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抱怨、倾听、忧虑、自作自受”等词语。默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生通过了解文章内容,感受俄国穷苦人民富有同情心、爱心的品质。五、教学策略教法: 情境教学法 阅读法 师生互动法学法:感情朗读法 联系生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教师利用课件播放风雨声、雷电声、波涛海浪声,学生静静地感受。(多媒体音频)导语: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沉浸在对课 件创设的情境的种种猜测中。)听到这些声音,我们感受到了环境的恶劣,就在这样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几个穷人间发生着一个动人的故事。2.板书课题,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生活穷苦的人。)3.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出示资料袋: (多媒体、文字、动画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 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 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 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托尔斯泰晚 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设计意图】音频导入,创设环境恶劣的情境,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兴 趣,增强本课的带入感。借助有关资料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增长知 识,从中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教育。(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字词预习检测。 (多媒体、文字、动画、蒙层)风暴 糟糕 汹涌澎湃 寒风呼啸 潮湿阴冷 波涛轰鸣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倾听 探望 照顾 沉思 抱怨 忧虑(1)出示两组词语,指名读。(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描写环境,第二组词语描写人物。 (蒙层)(3)a汹涌澎湃和波涛轰鸣都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引导学生理解词义指水势湍 急、声势浩大。(动画)b汹涌澎湃四个字都是本课的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师重 点指导学生书写易错字湃。(动画)c寒风呼啸和狂风怒吼两个词的词义有什么不同?生理解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多媒体、课堂活动-选词填空)海面上波涛( ),天气非常( ),桑娜在家里等得( )。她认真( )屋外的动静,又起身去( )生病的邻居。2.快速默读全文,想想小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多媒体、文字、动画)(1)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板书:桑娜 渔夫 西蒙)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利用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说一说小说讲了一件什么事。(渔夫和桑娜一家生 活贫困艰难。邻居西蒙去世后,他们毅然收养了西蒙家的两个孩子。)(3)小结:阅读小说时,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就能很快把握小说的情节。【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效果,疏通字词,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能提升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三)精读课文 感悟形象(一)环境描写1.故事发生在一户普通的渔家小屋里。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多媒体、文字、形状、思维导图、遮罩、动画)2.这段话是对哪方面的描写?生答,明确第一自然段是环境描写。从小屋里到 大海上,再回到小屋里又到大海上,那不同的地方环境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 自己再读读这一段,圈画出相关环境描写的词语。 (思维导图)3.a生汇报圈画的描写屋外环境的词语,师出示,生谈体会,师引导学生从寒风 呼啸、汹涌澎湃等词中体会当时海上环境的恶劣、危险。(多媒体、文字、动 画)b指导朗读:生带体会练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这些词语描写的画面;指名 读,师评价。c眼前的环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动画)d师小结:这样的环境描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深夜渔夫还驾着一艘小小的渔 船在惊涛骇浪中颠簸着,生死未卜,这正衬托出他是生活所迫、日子艰难。4.自己再读读描写屋内环境的词语,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学生体会将海上 与屋内的环境进行对比,是为了突出桑娜勤劳,贫穷但依然热爱生活。(多媒 体、文字、动画)5.师小结:可见,环境描写就像一面镜子,它可以映照人物的内心,塑造人物 的形象。让我们带着这些体会再读读这一段。(二)心理描写1.桑娜得心系着海浪中的丈夫,还系着邻居西蒙。当她去探望西蒙时,发现西 蒙死了。桑娜就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抱回孩子的桑娜内 心又是怎样的?丈夫回来后他们又是如何面对这件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8到27自然段,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在自己感触深的地方做批 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多媒体、文字、动画)2.小组内交流体会。3.全班交流。预设:(1)“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 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多媒体、文 字、动画)① 体会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 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 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动画)②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③ 指导朗读。(师范读、指名读赛读)(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 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 可。”(体会桑娜决心要收养两个孩子,指导用“非……不可”说话。) (文字、动画)(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 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三)语言描写(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多媒体、文字)(2)课件出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 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文字、动画)①让学生从“熬”及渔夫 “严肃、忧虑“的神色来体会收养孩子的决定使经过 渔夫的认真的考虑,同时也说明了他们的生活使非常的窘困。 (文字、动画)②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决心。)(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 人的高尚品质。)小结: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细致入微,从环境、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中, 桑娜和渔夫这两位穷人的形象,在我们读者的心中越发高大。所以,好的小 说,人物形象是非常鲜明和丰满的,需要我们从各种描写中去感受和理解。【设计意图】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的写法。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多种方式的朗读和交流中感受人物形象。(四)小组合作 质疑探究品读结尾,再次体会人物的品质。 (多媒体、文字、动画)①听了丈夫的话,桑娜为什么“一动不动”?试着体会她此时的心情。②再读文字,看课本插图,想象当时的画面,说说渔夫会是怎样的心情。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商量了吗?(生:没有商量)但他们的想法 和做法却完全一致,这叫什么?(生:不谋而合)这也说明他们夫妻两人那颗 善良的心是相通的。(课堂活动-选词填空、动画)1.这些穷人,真的穷得一无所有吗?小组合作,质疑探究。细读,填空:穷人虽然很穷很穷,但他们拥有( )。(课堂活动-超级分类、动画)2.分享与点拨。(学生从如下内容中感悟穷人的善良、勤劳、能干、富于同情 心、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等美好品质)3.同学们,内心贫穷的人才是真正的穷人。列夫·托尔斯泰当时所处的社会,由 于沙皇的统治,贵族阶级道德败坏,贫苦农民却葆有高贵的精神品格。他深有 感触,于是将雨果的诗歌改成了小说。有的同学如果有兴趣可以继续思考—— 他们如此努力,那么善良,为什么这么贫穷?除了他们自己,谁能帮助他们?【设计意图】发散思维,通过对比感受人物形象,虽然物质上的贫穷,但精神 上的富有。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感受人物善良勤劳的美好品质。(五)感悟升华 拓展阅读1. 这节课上我们感受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也体会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列夫托尔斯泰当时所处的社会,是俄国沙皇专制统治时期,广大劳动人民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们依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人、关爱他人,勤劳善良,道德高尚。2.拓展阅读。 (多媒体、文字)(1)读一读雨果的叙事诗《穷人》,可将其与本课对比,感受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2 )可读一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如《启蒙课本》《俄罗斯读物》等。【设计意图】课内学习得方法,课外阅读求发展。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引导学 生带着思考走出课堂,这样的学习是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使学习真正成为 学生生命的历程。板书设计穷人桑娜和渔夫 善良、勤劳、能干、富于同情心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