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库布齐沙漠的开发与治理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八年级下册教材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气候、地形等地图资料,描述库布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展示库布齐经济从传统牧业向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自然条件的优势和劣势; 3.引导学生分析库布齐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三者的联系,帮助其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气候、地形等地图,提取信息,描述区域自然环境特征;2. 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明确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1. 明确如何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扬长避短,选择科学的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道路。教学过程【情境创设】: 1区域介绍:库布齐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在河套平原黄河“几”字湾里的南岸,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北部。它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如烟黄沙遮蔽日,升机绿木断绝地。是真正的“死亡之海”! 2.区域设疑: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到沙漠去看蓝色“海洋”,“死亡之地”为什么能看到蓝色“海洋”? 3.设计意图:通过沙漠与蓝色海洋的强烈对比,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自主性。 【任务创建】: 1.任务一:死亡之海缘何起 (1)问题引导: ①库布齐沙漠的自然环境特征有什么特点? ②推测在该环境下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什么? ③库布齐沙漠为什么称为死亡之海? (2)方法指引: 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干湿区分布图”、“中国全年风速>3m/s小时数分布图”、“区域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下方问题。在该自然环境特征下,引导学生推测该地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是以畜牧业为主。并且理解畜牧业发展规模与生态环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了解库布齐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发展的背景,同时能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并提取关键信息的基本能力; ②通过农业生产方式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库布齐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存在着难以调节的矛盾; ③理解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任务二:分析治沙成功的秘诀 (1)问题引导: ①如今沙漠里的蓝色海洋是什么? ②库布齐地区修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条件是什么? ③太阳能发电板的修建是如何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的? (2)方法指引: ①案例介绍 以丰富的图文资料介绍库布齐沙漠生态太阳能光伏治沙发电综合示范项目。让学生充分了解该项目的规模庞大,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如同镶嵌在大漠的蓝色海洋。且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治沙效果好,治沙面积大1.5万亩,发送电量大,每年可发电5亿多度。 ②探讨库布齐沙漠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劣势和优势; 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地区的自然环境,理解沙漠地区自然条件的两面性 ,理解太阳能发电站的修建是在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科学发展的典范。 ③学习示意图并填写思维导图,理解相互关系。 通过展示太阳能发电板工作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发电板对改善沙漠环境发挥的主要作用。 引导学生完成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三者间相互联系的思维导图,正确理解太阳能发电板既能通过发电产生经济收益,又能通过遮挡阳光和风沙、减少蒸发改良环境,从而增加植被,使当地的农民可以发展养殖业,从而达到增加经济收益,又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对目的。 (3)设计意图: ①通过库布齐沙漠生态太阳能光伏治沙发电综合示范项目的介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项目规模的庞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库布齐沙漠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思考问题,明白沙漠环境既有劣势,也有着阳光充足和广阔廉价的土地等优势。 ③利用思维导图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件养殖三者之间的联系,明确科学的经济发展能改善生态环境。 【课堂总结】: 通过库布齐沙漠的开发与治理案例学习,明确了分析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基本能方法,并用辩证的思想说明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终使同学们明确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性。最后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总结: 【课堂检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青岛是我国著名的海洋科学城,近年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措施,依托先进的科研平台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青岛规划重点建设的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机基础之上,以达到集约用海的目标,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 (1)青岛位于________省,濒临________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4分)(2)析青岛建设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的有利条件。(8分)(3)说明青岛建设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的重要意义。(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