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6单元《 牧童之歌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版三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第6单元《 牧童之歌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牧童之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心情演唱和表现歌曲,感受哈萨克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表现无忧无虑的童真。
1、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思考、创造、体现创编的乐趣。
1、学会演唱歌曲,掌握八分附点节奏及八度演唱音准。
4、学习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牧童之歌》中小牧童的快乐,学会并表演歌曲《牧童之歌》。
2、能明白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和曲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并进行大胆的尝试。
三、教学难点:
《牧童之歌》中连续附点的演唱。
四、教学过程:
一:新授
1、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新疆哈萨克大草原(播放大屏幕)。
师旁白:看,那儿有连绵起伏的天山,水草丰美的牧场,处处是草儿青青,牛羊肥壮,遍地牧歌。充满了诗情画意,那儿的人们住在毡房里,靠放牧为生。他们能歌善舞,酷爱音乐,时常会弹起冬不拉纵情歌唱。哪儿有哈萨克的毡房,哪儿就有歌声,可以说骏马和歌就是哈萨克的翅膀。
【设计意图:从与其生活中的体验相关联的熟悉乐曲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亲切感。】
2、听辨低、中、高音,教师弹《牧童之歌》钢琴伴奏,学生做动作,音乐仿佛把你带到草原的什么地方?
高:上山坡。
低:下河滩。
心情:开心。
3、我们一起来学习欢乐的新疆哈萨克民歌《牧童之歌》。
1、这首歌曲当中哪一句表现了小牧童放牧时的情景?
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
这一句的节奏不一样,有附点节奏,老师念歌词。
附点八分音符:第3个音有附点,所以变长,像小牧童放牧一样(配合动作)
【设计意图:用身体感受音乐,有助于学生排除其他,全身心的融入音乐之中,更关注于其中富有推动力的附点节奏。】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附点节奏。
【设计意图:将节奏从旋律中分离出来进行拍击,有利于训练学生对节奏的敏感性和听辨能力。】
5、我们来体验一下,拍腿,同学们不说话,听老师说话,节奏均匀(双响筒)老师说,同学们拍腿。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乐器知识的了解。通过看、听、虚拟演奏等不同体验方式,牢固记忆乐器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兴趣。】
6、按节奏读歌词,同学们欢乐的心情释放出来。
7、把手拿出来,感受歌曲的节奏,做动作(模仿骑马之动作)。
8、体验音高,学唱歌谱。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旋律片段,降低后面环节视谱量大的难度。】
9、看谱,听琴,完整视唱歌谱。
10、用模唱法、听唱法学唱全曲。
11、填词唱,嘴动,不出声音,默唱。
12、跟琴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设计意图:有音乐的伴奏加入,一方面加深旋律熟悉度,另一方面使音乐的韵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演唱表现。】
13、小牧童的歌声发生了变化,变慢了,唱一遍。
14、音乐变化:马蹄声,马身上的铃铛声(碰铃)。
15、学唱《放牧歌》(弹舌)也可以拍腿。
16、《牧童之歌》、《放牧歌》形成两声部合唱。
17、找一名学生敲双响筒,一名学生敲碰铃,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唱《牧童之歌》,一部分学生唱《放牧歌》,老师弹琴,跟音乐来一遍。
18、跟伴奏完整表演一遍《牧童之歌》的情境。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对情感的体验已经有所感触,教授学生如何用歌声来抒发情感,有利于提升整首歌曲的表现力,达到动人的效果。也对学生今后对歌曲的表现起到方法性的提高。】
二:拓展
欣赏钢琴独奏《牧童短笛》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音乐无固定性,每个人对音乐应该容许有不同的理解,达到对音乐理念上的提升。】
1、欣赏朗朗钢琴独奏《牧童短笛》,简单介绍朗朗。
2、简介作曲家贺绿汀。
3、简介《牧童短笛》。
在《牧童之歌》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