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资源简介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光
1 有关光的思考
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4、月亮不是光源,人们能看到它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
5、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正在发光或者正在反射其他光源的光到我们的眼晴里。
6、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无论过多久,都不能看清物体。
7、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2 光是怎样传播的
8、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人说话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是因为声音可以透过幕布进行传播;而光沿直线传播,穿透不了厚实的幕布。
9、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0、手影游戏、小孔成像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3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11、光能穿过玻璃,并且能看清玻璃前方的物体,像玻璃这样的物体叫做透明物体。
12、光能穿过纸,但不能看清纸片前方的物体,像纸片这样的物体叫做半透明物体。
13、光不能穿过书和厚纸板更不能看清书前方的物体,像书和厚纸板这样的物体叫做不透明物体。
14、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体或半透明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
15、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恰好处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形成日食现象。
16、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中时,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形成月食现象。
4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17、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没有发生变化。
18、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改变。
19、斜着看水中的筷子,浸在水中的部分变得向上折,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路线发生了改变。
5 认识棱镜
20、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时,也能发生折射。
21、三棱镜是光学上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透明体,它是由透明材料做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
22、让一束强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照到白屏上,在白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3、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
24、白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25、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当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时,光线在水滴内部发生折射和反射,从而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即彩虹。
26、用相同比例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彩色轮变成了白色。
6 光的反射现象
27、光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8、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的所有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人了我们的视野。
29、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无法用尺子测量的难题。当美国宇航员于1969年和1971年登上月球时,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路线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30、 汽车的观后镜、医生用的额镜、照明灯上的灯罩等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为人类服务的。
31、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表面光滑,当阳光照射到这些物体的表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回来的光线能量强亮度大,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不便或危害。
7 制作一个潜望镜
32、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观察火箭的发射;科研工作者用潜望镜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
33、潜望镜是运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制作潜望镜时要注意盒子两对侧边上的斜线必须是45°角,上下两块平面镜镜面相对且平行。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地球的表面
34、地球的表面形状大致呈椭球形,由于地球自转的效应,使得沿贯穿两极的地轴方向稍扁,赤道附近略有隆起。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海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和两极地区,而大陆则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地球表面的地貌类型多样,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等地貌类型,以及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此外,地球表面还经历了板块运动、火山和地震等地壳运动,这些运动塑造了地球表面的许多地理特征。
35、陆地上常见的地形地貌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五类。
36、平原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许多平原海拔都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的区域。我国的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不过也有一些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上,比如成都平原、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等。
37、高原与平原“低而平”相对应,高原地形多表现为“高而平”,高原通常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上方平坦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域。我国的四大高原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
38、丘陵是指海拔在200米至500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有一定起伏的区域。我国的丘陵包括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等。
39、山地和丘陵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只是要求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更为陡峭的区域,根据海拔不同可以分为低山、中山、高山和超高山等。山地多呈脉状分布,称为“山脉”。我国有许多著名的山脉,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山脉、祁连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等。
40、盆地就像一个“盆”,也就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形态,我国的四大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
41、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一是地球内部的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二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2 地球的结构
42、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43、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壳厚度各处不一样。
44、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的中间,是岩浆的发源地。
45、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
46、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47、岩浆冷却后成形的一种岩石叫岩浆岩。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安山岩及玄武岩等。
48、 沉积岩是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质及少量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成岩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粉砂岩等。
49、变质岩是一种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如沉积岩或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的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包括重结晶、交代作用和胶带作用等,这些过程导致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显著变化。常见的变质岩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
50、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51、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52、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53、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员伤亡: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损毁,使得人们受到伤害或死亡。二是经济损失:地震对建筑物、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力设施等造成的损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正常运转,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 三是造成社会稳定受影响:地震可能导致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等方面的损失,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四是生态环境受损:地震可能造成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现象,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五是公共卫生危害:地震可能导致不清洁的饮用水和食物、大规模人群迁移和聚集、卫生设施不完善等,引起传染病发生。六是次生灾害:地震可能引发火灾、水灾、爆炸、毒气泄漏、瘟疫等次生灾害。 七是心理影响:地震过后,幸存者们可能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等疾病,严重影响人的生活。
54、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
55、发生地震时能逃离室内的要尽量快速逃到室外,并迅速至开阔处。室外不要私自盲目避震,要避开已倒塌物体,要远离桥梁、湖泊及山体等。
不能逃离室内时,应立即找结实、不易倒塌的物体掩护身体。如结实的柜子下、靠立在墙根,地震时一定不要乘坐电梯。
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56、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
57、火山喷发会造成地表起伏不平,若为活火山,火山锥则可能继续生长,高度也会增大,喷发后熔岩阻塞河道,会形成堰塞湖,地质年代较为久远的死火山,可能会形成火口湖。
58、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
59、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5 风的作用
60、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改变地形发生着缓慢的作用。
61、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搬运作用:风能吹起黏土和细沙,风力越强,所能携带和输送的颗粒就越大。二是侵蚀作用:风中携带的沙对岩石具有侵蚀作用,尤其是当风中携带沙子时,这种侵蚀效果更为明显。三是堆积作用:当风减速或遇到障碍物时,风携带的沙土就会降落并沉积下来,形成各种地貌。
62、风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的,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风的作用使得地形逐渐变化,形成独特的地貌特征。此外,风还能影响农业生产,如强风可能导致农作物倒伏,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大风会加速土壤侵蚀,使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风还能传播病原体,蔓延植物病害,影响作物的健康状态。
63、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6 水的作用
64、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65、 降雨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搬运作用,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66、黄河第一湾乾坤湾,其特点是两岸一面为凹岸,另一面为凸岸。凹岸一侧有悬崖,地形险峻,而凸岸一侧则是平缓的河滩。这种地形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当河水流过河湾时,由于惯性,河水会偏向凹岸,进入单向环流状态,河水及其中裹挟的碎屑不断冲击凹岸,使得凹岸不断后退。被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较粗的沉积在河床底部,较细的则由环流的底流带至凸岸沉积下来,因此凸岸不断前伸。随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发展,河床会越来越弯曲。
67、黄河入海口的特点则主要是河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沙洲。河流入海时流速急剧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弱甚至消失,使得河流所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口处,形成锥形的堆积地貌。
68、黄河第一湾和黄河入海口在地理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主要受到河流侵蚀作用的影响,形成特定的弯曲河道和两岸地形;后者则主要受到河流沉积作用的影响,形成沙洲和锥形堆积地貌。
69、水对改变地表样貌的作用与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一样,都会给地表样貌带来改变。但是地震、火山喷发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风的作用、水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缓慢的。
7 总结我们的认识
70、地震、火山、风和水的作用是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同时气候的冷和热、动植物等也是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
7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
72、有植物覆盖的地表能减弱雨水的侵蚀作用。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1 时间在流逝
7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74、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75、古人曾通过日影、水钟、火钟、沙漏等方法来计时。
2 用水计量时间
76、古代水钟是让水滴以均匀的速度滴入圆筒,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用水滴的好处是流速较慢,计时更准确,而且不用频繁地进行加水等操作。
3 我们的水钟
77、除了水,还可以用油等液体来计时,也可以利用能流动的细沙来制作的计时工具。
4 机械摆钟
78、摆的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
79、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这就是摆的等时性。根据这一性质,人们制成了摆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
5 摆的快慢
80、不同的摆在一定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相同的。
81、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球的大小、摆的轻重以及摆的偏角均无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6 制作钟摆
82、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摆绳长度约是25厘米。
7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83、石英晶体受到电池电力影响时,和音又一样会产生有规律的振动。现在的石英钟表里都有一个电池和一片石英晶体,带电的石英晶体始终在做微小的往返运动(振动),每个振动都保持严格的相同时间,所以石英钟表可以非常精确地计时,一天之内的误差不会超过1秒。
当今计时最精确的是原子钟,2022年原子钟的精度可以达到每3000亿年才误差1秒。
84、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的规律性。无论是古代的日晷、圭表、水钟、沙漏,还是现代的机械钟、原子钟,它们都是基于物体运动的规律性来计时的。
85、现代计时工具主要包括机械钟和原子钟。机械钟是一种通过一系列齿轮和发条等机械部件来计时的装置,而原子钟则是利用原子振荡的稳定性来计量时间,其精度非常高,运行3000多年才可能产生1秒的误差。
86、如果计时工具不精准,会导致)作息时间不准确,早上起床,上班,上学可能会迟到;也会导致工作时间不准确,安排的工作无法准时完成;还会导致交通信号灯时间不准确,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公交、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无法按时出行或到达,造成交通系统瘫痪。
86、现代的计时工具种类繁多,样式齐全,常见的有摆钟、机械钟、电子钟、手表、石英钟、原子钟等,而且计时精确度越来越高。
87、在没有导航仪的年代,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船员,曾利用钟表辨别方向,结合地图等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让船成功地从一个地方航行到另一个地方。利用钟表辨别方向有两种常用的方法,方法一:“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把表平置,用时间除以2,在表盘上找出商数的位置,然后使其指向太阳,表盘上12点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如果是下午时间,就使用24小时计时法。方法二:把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点刻度平分线的方向就是南方。
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
1 我们的身体
88、我们人必须吃东西,吸入氧气,才能获得能量,维持生命。
89、体质,是指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简要地说,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变异而造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90、体质记录表的内容包括体重指数、视力、肺活量、50米跑、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等项目。
91、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
92、从出生到死亡,人体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非常重要。
93、遗传、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周围环境、睡眠时间、学习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生长发育。
94、为了健康生长,我们需要充足的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心理健康等。
95、不良的环境会影响身体健康,比如被动吸烟除了刺激眼、鼻和咽喉外,呼吸系统会较容易受到感染,增加咳嗽、气喘、痰多、损坏肺部功能和减缓肺部发育等不良影响;儿童如果长期吸入存在烟尘、有害气体、病菌病毒污染的空气,不仅容易诱发各种疾病,而且将使儿童身体各机能受到慢性影响,进而影响身高和智力正常发育;长期饮用不良水质,会导致体质不佳,抵抗力自然减弱,则百病发生乃必然,再者长期累积污染物到身体无法承受时,再高明的医生、再有效的药物恐怕也难奏效;垃圾含有大量微生物,是病菌、病毒、害虫等的滋生地和繁殖地,严重危害人身体健康。同时垃圾堆起来会引发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
96、除了身体健康,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 身体的运动
97、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
98、人体内共有200多块骨头,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骨骼可以使我们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时还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99、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叫关节。不同地方的关节,活动的方式不同。如肘关节和肩关节。
100、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
101、经常进行身体锻炼是相当重要的。青少年时期,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发育和运动又紧密地关联着。经常参加运动,身体可以变得更加强壮,柔韧性更好,并且免疫力也会增强。
102、生活中有许多与我们身体运动的结构相似的物体,如合页与关节相似、塔吊的钢架与骨骼相似等。
103、为了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我们应当注意保持脊柱和身体部位均衡负重,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注意休息。
3 心脏和血液
104、食物中的营养和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我们的血液后都将通过心、血管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
105、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在安静状态下,正常人心脏一分钟大约跳动60~100次。
106、经常锻炼身体,同样可以使心脏更加强健。
107、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让心脏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在身体休息状态下,特别是睡眠的时候,氧气的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会减少,心脏会得到较多的休息。所以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108、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是相同的。
4 身体的“总指挥”
109、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是我们身体的“总指挥”。
110、脑与脊髓相连。脑和脊髓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111、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
112、大脑是人类思维、意识和智力活动的中心。它负责感知、分析和整合来自感官器官的信息,控制运动,以及调节和协调其他脑区的活动。大脑还与学习、记忆、意识、语言和创造力等高级认知过程紧密相关。
113、小脑位于颅后凹,主要负责协调和调节运动。它接收来自大脑的运动指令和感觉信息,并对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进行精确的协调,以保持平衡、姿势和精细运动的协调性。小脑对于运动学习、协调运动和运动记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14、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是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之间的重要通道。
115、脑是柔软而又脆弱的,它需要颅骨来保护,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
116、脑需要适当的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大脑保持活力的前提,此外,学习一门功课时间过长,会让大脑感到疲倦,这时适当地活动身体或是听听音乐,都可以让脑得到休息。
5 身体的“联络员”
117、脑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
118、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
119、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
120、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
121、为了保护神经系统,我们应该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脊髓;乘车时系好安全带;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活动时做好必要的防护等。
6 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
122、长期的压力会损害身体健康,不仅可能让你感觉头疼、胃疼、睡不好觉,还会使你不能集中注意力,难以学会新东西,因此我们要学会管理压力。
123、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减轻肌肉紧张,还能帮助你拥有更好的睡眠,这都有利于减轻压力。
124、情绪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心理状态,如高兴、愤怒、惊奇、悲伤等。
125、管理愤怒的方法:一是停止你在说的话和在做的事。确保你不会说出让你后悔的话或做出让你后悔的事;二是尝试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三是思考如何反应;四是想好了再行动。
7 制订健康生活计划
126、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一个系统出现问题,会导致其他系统也出现问题。
127、有的运动是终生都可以进行的,如散步、游泳、慢跑、骑车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