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2.1空气的组成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2.1空气的组成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空气的组成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主题 学习主题“空气与水资源”。本单元涉及的主要化学大概念:空气的组成;氮气和稀有气体;氧气的性质;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制备;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单元 第二章《空气与水资源》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 通过“捕获”空气实验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观察的实验现象初步推断空气的主要成分;掌握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分类,识别纯净物和混合物;体会科学家在探索空气成分过程中的智慧和方法。课题2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实验现象的差异,根据观察到的实验事实归纳出反应的本质;列举氧气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从辩证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课题3 认识工业制取氧气的思路和能运用化学原理设计氧气的实验 室制备方案,初步学习氧气制备的实验操作,养成严格遵守实验规则的意识,初步形成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课题4 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运用化学方法对水进行净化,学习物质分离的实验技能;能化学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水资源综合利用对社会可持续自发展的重要意义。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相关概念的教学顺序为:认识空气的组成→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及其用途→氧气的性质及其用途→氧气的制备→水的组成和水的净化→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内容为空气与水的组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单元中安排了较多的实验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课外实验等栏目,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本单元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3.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4.水的组成。5.水的净化方法、原理、操作。本单元教学难点:1.建构密闭体系中压强变化的方法模型,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3.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实验操作。
单元学情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水的组成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还有待培养。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模型的搭建能力、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和科学探究思维的培养等有待加强。在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到较直观的结论。
单元目标 1.能依据观察的实验现象初步推断空气的主要成分;2.能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分类,识别纯净物和混合物;3.能体会科学家在探索空气成分过程中的智慧和方法。4.了解空气中主要成分性质和用途;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5.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6.水的组成。7.水的净化方法、原理、操作,认识净化水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实验探究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设计课时作业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3.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分层设置单元测试和家庭小实验探究。
单元实施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观察的实验现象初步推断空气的主要成分;掌握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分类,识别纯净物和混合物;体会科学家在探索空气成分过程中的智慧和方法。 认识空气的组成。能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培养对化学实验浓厚的兴趣。 1、 实验探究:“捕捉”空气实验2、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1、课件素材练习2、课本p42、习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实验现象的差异,根据观察到的实验事实归纳出反应的本质;列举氧气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从辩证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会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解决问题。 氧气的性质2、氧气的用途 1、课件素材练习2、课本p48、p49习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认识工业制取氧气的思路和能运用化学原理设计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案,初步学习氧气制备的实验操作,养成严格遵守实验规则的意识,初步形成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 掌握氧气的简单的制备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简单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室安全规则。 1、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2、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氧气 1、课件素材练习2、课本p56、p57习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运用化学方法对水进行净化,学习物质分离的实验技能;能化学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水资源综合利用对社会可持续自发展的重要意义。 掌握水的组成、制备和净化。会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解决问题。 探究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1、课件素材练习2、课本p68、p69习题 校本课时作业
课时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2.1空气的组成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最重要的化学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道其重要,却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我们周围的空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是小学自然课曾对空气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还是人类须臾离不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2.学习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空气这一日常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科学成分和性质缺乏深入的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的时期,他们对化学实验和生活实例充满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然而,由于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在理解空气成分的比例关系、氮气和稀有气体性质和用途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观察的实验现象初步推断空气的主要成分;2.明确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掌握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分类;3.通过空气成分的发现史体会科学家在探索空气成分过程中的智慧和方法,体会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
4.学习评价设计 课件随堂练习校本课时作业课堂实验
5.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评价【图片展示】生活场景处处用到空气。【提问】 如果没有空气,人类能不能生存?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证明它的存在?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化学家是怎样研究空气的?【观看图片】思考讨论关于空气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说出生活中关于空气的场景。通过学生的认知引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二: 实验探究:“捕捉”空气实验
【提问】怎样证明空气的存在?【实验探究】 “捕捉”空气实验。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仪器,组装成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该实验装置把一个集气瓶中的部分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注意讲解】 如果环境温度偏高,也可采用酒精灯微热或热毛巾捂热等其他方法。【板书】 实验探究:“捕捉”空气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实验方案【设计方案】①连接好仪器②用手握住试管【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水中的导管口如果有气泡冒出,移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交流
任务三: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原理讲解】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步骤讲解】①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②将橡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红磷后,将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③待火焰熄灭后,观察红磷是否有剩余。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归纳注意事项】(1)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2)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测量结果偏小(3)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4)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5)该实验中的红磷不能换成木炭或蜡烛,因为木炭和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导致瓶内压强无明显变化,烧杯中的水无法进入集气瓶。【视野拓展】空气成分的发现【板书】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视频观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视频,观察现象。【现象描述】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倒吸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思考交流】1、集气瓶底加少量水的目的?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相同实验,为什么?3、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1/5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4、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否接近这个数值?若相差较大,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归纳总结】误差分析【视野拓展】观看视频: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科学推理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掌握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的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误差分析。
任务四:混合物与纯净物
【提问】空气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含量【观念构建】(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其中各成分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2)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特别说明】绝对纯净的物质并不存在,当其中杂质成分的含量极少时,即可认为是纯净物。 【回答问题】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思考讨论】举例子哪些是混合物和纯净物。【易错归纳】(1)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2)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溶液、稀有气体、“浓××”、“稀××”、“×%的××”。(3)不能根据表面字眼,要看组成物质种类的多少。 牢记空气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含量。分辨化学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任务五: 氮气和稀有气体
【讲解新知】氮气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液氮的沸点低,可用作深度冷冻剂。液氮通常储存于黑色钢瓶中。2、化学性质(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2)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可以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化工上生产氮肥和硝酸。【提问】稀有气体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易错提醒】1.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是有对应关系的,切记不能弄混。2.稀有气体做电光源是利用其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因为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个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名师拓展】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等气体的总称,其中各种气体通电时发出的光颜色不同。利用这个特点制作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板书】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思考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出氮气的用途:【氮气用途】1、制硝酸和氮肥作保护气:2、①食品充氮防腐②灯泡充氮防钨丝氧化③在氮气氛围中焊接金属防止3、金属氧化用于制造低温环境:①医疗上冷冻治疗②超导材料在低温环境下显示超导性能【思考交流】稀有气体在生活中的用途。能否从以下信息中归纳出稀有气体的性质?1、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照明灯、闪光灯和霓虹灯作保护气①氦气充气球(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②氦气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说出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性质决定用途,对氮气性质进行分析,归纳交流氮气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对稀有气体性质进行分析,归纳交流稀有气体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是有对应关系的,不能弄混。
任务六:课堂检测
【提问】学完本课题,谈谈你收获……【反馈练习】课堂练习和校本练习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
7.板书设计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校本课时
9.教学反思与改进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首先,我意识到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空气的成分和氧气的性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实验教学,设计更多有趣、安全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其次,我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然而,在实践中仍发现部分学生在合作中显得较为被动,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激励。因此,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精神。此外,我还意识到环保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介绍空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然而,环保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应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我将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环保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最后,我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2.1 空气的组成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随堂检测
05
课堂总结
06
课堂典例
01
02
通过观察的实验现象初步推断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空气中主要成分性质和用途;
03
明确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掌握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分类;
通过空气成分的发现史体会科学家在探索空气成分过程中的智慧
和方法,体会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如果没有空气,人类能不能生存?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证明它的存在
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 化学家是怎样研究空气的
动植物呼吸 医疗 气焊 炼钢
要回答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实验来探究。
模块一 空气的组成
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捕捉”空气实验
任务一
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仪器,组装成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该实验装置把
一小集气瓶中的部分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
探究新知
方法导引
为了成功进行实验,首先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
实验探究:“捕捉”空气实验
①连接好仪器
②用手握住试管
③水中的导管口如果有气泡冒出,移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注意:如果环境温度偏高,也可采用酒精灯微热或热毛巾捂热等其他方法。
探究新知
任务二
观看视频: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探究新知
任务二
实验原理: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探究新知
任务二
实验步骤: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①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
②将橡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红磷后,将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③待火焰熄灭后,观察红磷是否有剩余。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探究新知
任务二
实验现象: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倒吸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P O2     P2O5
思考讨论
探究新知
1、集气瓶底加少量水的目的?
(1)防止燃烧的红磷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2)吸收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3)降温(吸收热量)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相同实验,为什么?
不能,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装置内压强几乎不变,无法形成压强差。
3、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1/5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剩余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不溶于水。
思考讨论
探究新知
4、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否接近这个数值
若相差较大,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1)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1/5的原因:
(2)倒吸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1/5的原因:
红磷的量不足
装置漏气
未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红磷点燃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红磷在集气瓶燃烧过程中,止水夹没有夹紧
探究新知
任务二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1)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2)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测量结果偏小
(3)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4)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5)该实验中的红磷不能换成木炭或蜡烛,因为木炭和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导致瓶内压强无明显变化,烧杯中的水无法进入集气瓶。
实验关键:
探究新知
拓展视野
空气成分的发现
观看视频: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
和氮气组成。
探究新知
拓展视野
空气的成分
1%
0.94%
0.03%
0.03%
稀有气体
(氦氖氩氪氙氡)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78% 21% 0.94% 0.03% 0.03%
氮气
78%
氧气
21%
探究新知
任务三
混合物与纯净物
(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其中各成分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
(2)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空气、食盐水、蔗糖水等
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等
绝对纯净的物质并不存在,当其中杂质成分的含量极少时,即可认为是纯净物。
特别说明:
探究新知
任务三
混合物与纯净物
洁净的空气、 清新的空气、 澄清的石灰水
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
五氧化二磷
纯净物
【易错提醒】
(1)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2)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溶液、稀有气体、“浓××”、“稀××”、
“×%的××”。
(3)不能根据表面字眼,要看组成物质种类的多少。
模块二 氮气和稀有气体
探究新知
任务四
氮气和稀有气体
氮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液氮的沸点低,可用作深度冷冻剂。
(3)液氮通常储存于黑色钢瓶中。
(2)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可以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化工上生产氮肥和硝酸。
2、化学性质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探究新知
氮气的用途:
氮气 性质 对应的用途
与某些物质反应 制硝酸和氮肥
化学性质不活泼 作保护气:
①食品充氮防腐
②灯泡充氮防钨丝氧化
③在氮气氛围中焊接金属防止金属氧化
液氮温度很低 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①医疗上冷冻治疗
②超导材料在低温环境下显示超导性能
任务四
氮气和稀有气体
探究新知
任务四
氮气和稀有气体
空气的主要成分 (还含有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
气、氩气、氪气、氙气等)
体积分数(不是质量 分数)
探究新知
稀有气体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任务四
氮气和稀有气体
充入氖气——发红光,可做航标灯、指示灯
充入氩气——发出蓝紫色光
充入氙气——可用于广场照明 “人造小太阳”
氩气用作焊接保护气
氦气用作填充探空气球或飞艇
探究新知
思考交流
空气中约含0.94%的稀有气体,其中绝大部分是氩气。稀有气体都是无色、
无臭、无味的,微溶于水。它们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随着原子量的增加,
熔点和沸点增大。它们在低温时都可以液化。稀有气体在工业方面主要应用
在照明设备、焊接和太空探测。如潜水深度大于55米,潜水员所用的压缩空
气瓶内的氮要被氦代替,以避免氮麻醉的征状。另外,由于氢气不稳定,容易
爆炸,现今的飞艇及气球都采用氦气替代氢气。
贵气体---稀有气体
你能否从以下信息中归纳出稀有气体的性质?
探究新知
任务四
氮气和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通电时会发出有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
(3)氦气密度小,可用作填充气球。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被称作“惰性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探究新知
稀有气体的用途:
性质 对应的用途
稀有 气体 物理 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如:航标灯、照明灯、闪光灯和霓虹灯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作保护气
氦气 ①氦气充气球(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
②氦气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任务四
氮气和稀有气体
探究新知
任务四
氮气和稀有气体
【易错提醒】
1.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是有对应关系的,切记不能弄混。
2.稀有气体做电光源是利用其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因为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个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名师导航】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等气体的总称,其中各种气体通电时发出的光颜色不同。利用这个特点制作五颜六色的霓虹灯。
例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止水夹
D.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课堂典例
【答案】C
【解析】红磷燃烧的现象应是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实验时
要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汽水
C.液态氧
D.水泥砂浆
【答案】C
【解析】洁净的空气、汽水、水泥砂浆都是由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液态氧只由氧气组成,属于纯净物。
课堂典例
例3、科学家发现有一种古老且珍贵的气体-氦-3,正源源不断地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
它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清洁能源。氦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 )
A.78%
B.21%
C.0.94%
D.0.03%
【答案】C
【解析】按体积比,空气中约有78%的氮气,21%的氧气,0.94%的稀有气体,0.03%的二氧化碳和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
课堂典例
例4、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934%,且可作保护气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D
【解析】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选项错误;
B、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34%,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课堂典例
1.在“天宫课堂”第一课中,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空气的成分和含量基本相同,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人造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
C.“人造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比氧气的大
D.用红磷燃烧实验可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随堂检测
【答案】B
【解析】“人造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不是质量分数。
2.下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C.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D.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
随堂检测
【答案】B
【解析】A、为了充分消耗氧气,所以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火焰熄灭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才可以打开弹簧夹,故不正确,
C、该实验中烧杯中的水进入到集气瓶中,大约占了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中烧杯中的水进入到集气瓶中,大约占了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没有继续燃烧,说明剩余气体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的性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3.拉瓦锡在探究空气的成分时,用了如图所示装置。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实验结束汞会被倒吸入曲颈甑中
B.汞的用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C.实验用到了火炉,推测汞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
D.反应结束后,需关闭火炉冷却至室温,才能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减少量
随堂检测
【答案】A
【解析】A、实验结束后,温度冷却至室温,钟罩内的液面会上升,但是汞槽内的汞不会倒吸入曲颈甑中,故A分析不合理;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需的汞必须足量,若汞 不足,氧气不能消耗完全,则会导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结果偏小,故B分析合理;
C、实验用到了火炉,推测汞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故C分析合理;
D、反应结束后,需关闭火炉冷却至室温,未冷却至室温,否则会导致剩余气体受热膨胀,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D分析合理;。
4.图中是实验室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盖紧橡胶塞
B.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进行观察
C.反应结束后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小于,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
D.可以将红磷改成木炭进行实验
随堂检测
【答案】D
【解析】A、为了使实验更准确,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燃烧匙伸入过慢,会使装置内气体受热逸出,导致进入集气瓶的水体积偏大,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造成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若装置漏气,燃烧冷却后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有部分空气进入瓶中弥补了消耗的氧气,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虽然会消耗氧气,但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压强几乎不变,不能形成压强差,因此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5.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 ( ) 。
①氧气 ②水蒸气 ③红磷 ④纯净的空气 ⑤海水
⑥二氧化硫 ⑦高锰酸钾 ⑧冰水混合物 ⑨可口可乐 ⑩氢气
随堂检测
【答案】 ①②③⑥⑦⑧⑩ ④⑤⑨
【解析】①氧气②水蒸气③红磷⑥二氧化硫⑦高锰酸钾⑧冰水混合物⑩氢气等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④纯净的空气⑤海水⑨可口可乐等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
所以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②③⑥⑦⑧⑩,属于纯净物的是④⑤⑨。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灯泡中充氮气延长寿命 B.氧气用于气割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
随堂检测
【答案】D
【解析】A、氮气充入灯泡可延长灯泡使用,利用的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用于气割,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可用作霓虹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课堂总结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