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并理解“响晴”“温晴”“安适”“空灵”等词语的含义。
(2)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3)学习并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提高朗读能力。
(2)分析文章的写景顺序和修辞手法,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3)进行仿写练习,培养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
2. 教学难点
(1)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2)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冬天在你们的印象中是怎样的呢 是寒风凛冽、白雪皑皑,还是冰天雪地、万物萧条 然而,有一个地方的冬天却别具一格,那就是济南的冬天。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 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
(二)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响晴 (xiǎng qíng):(天空)晴朗无云。
温晴 (wēn qíng):温暖而晴朗。 安适(ān shì):安静而舒适。
空灵 (kōng líng): 灵活而不可捉摸。 2.作者简介
老舍(1899 -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他 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 背景链接
本文约写于1930 - 1931 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老舍对山东有着深厚的 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
(三)整体感知
1. 听朗读,注意朗读重音和停连。
2. 自由朗读,读好重音和停连。
3. 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1段:写济南的冬天“温晴” 的天气特点。
第2-5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包括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城外远 山。
第6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四)合作探究
1. 济南“山” 的特点
第1段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提问:作者是如何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
明确: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进行对比。与北平 相比,济南的冬天无风声;与伦敦相比,济南的冬天无重雾;与热带相比,济南的冬天无毒日。 通过这些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强调济南是个宝地。
阳光朗照下的山
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充满温情的
明确: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同时,运用比喻和拟人,将小山比作“小 摇篮”,并说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写出这一圈小山的可爱,流露出作者对济南 冬天的小山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此外,从人们的感受写,“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 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不仅描绘笑容,还表现了济南人 对冬天的喜爱和对小山的特殊情感,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无限喜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
提问:朗读课文第4段,说说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山景的。
明确:文章按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描写雪后山景,依次描写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 景色。
提问:“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明确:雪后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和雪态。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 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披雪的矮松的美丽风姿。“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 似银的雪相映生辉。“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 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出了“一件 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雪光之妙。“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 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城外的远山
提问:这一段怎样写城外远山的
明确:作者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地写出 了村庄和雪的情态,渲染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协调,有一字传神之效。用“唐 代的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一 两笔就勾画出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提问:“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一句中的“卧”换成 “躺”好不好 为什么
明确:不好。因为“卧”字表现出“安闲、舒适”的状态,既与前边的“暖和安适 地睡着”相照应,又传神地写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姿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烘托出 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躺”则表现不出这种情态。
2.小结
提问:冬天,济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冬天,济南的山具有温晴、秀气、淡雅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晴,薄雪覆盖下 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
(五)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 温晴(对比)
济南冬天的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山景(可爱) —— 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城外远山 济南冬天的水色
第二课时
(一)教学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济南冬天雪后山景的美,感受到了济南山的独特魅力。那么,济南的水又有 何特点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探寻济南冬天水的韵味。
(二)济南“水”的特点
1.提问:冬天,济南的水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冬天,济南的水具有暖、绿、清、亮的特点。从“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 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 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水是“暖”的,运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写水也如此多情,“不忍得冻上”,既写出了水的暖,又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 朦胧春意,进一步印证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从“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 出来了”可以看出水是“绿”的。从“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 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可以看出水是“清、 亮”的。
2.小 结
提问:济南冬天的水有哪些特点 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明确:济南冬天的水具有“暖、绿、清、亮”的特点,如“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体 现了水的“暖”,“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体现了水的“绿”,“垂柳还
要再水里照个影儿呢”体现了水的“清”,“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
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体现了水的“清、 亮”。
(三)探究写作特色
1. 提问:篇末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有什么好处
明确:篇末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强调了冬天这个特定时间里的济南,抒发了 作者对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 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2. 提问: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明确: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重 点强调的是冬天这个季节;而“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重点强调的是济南这个城市。
3. 提问:老舍先生将济南的冬天描写得如此温情,源于他高超的写景技巧。请总结《济 南的冬天》的写景艺术。
明确:(1)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 的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展现了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2)恰当地安排了景物的层
次,使景物在读者眼前井然有序地出现。如写山景时,按照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的顺序进行描写;写水色时,按照绿萍上的热气、水藻的绿色、垂柳的倒影、河水的 清亮的顺序进行描写。(3)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如用城内的“狭 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写出村庄和雪的情态,烘托出一种安适平静的 气氛。(4)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使读者能够感 受到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四)语言赏析
1. 提问: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 果。
明确:(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青松的秀美形态。(2)“一
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句话运用拟 人的手法,将老城、山水拟人化,写出了它们的安静和舒适,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3)“这
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 色和草色相间的样子比作带水纹的花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小山的美丽。(4)“那点儿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薄雪拟人化,写出了薄 雪的可爱和娇羞。
2. 提问:文章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语言风格朴实自然、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作者运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济 南冬天的景色,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让人感觉亲切 自然。同时,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如“给山们穿上一 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赋予了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读者能 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济南冬天的美好。此外,文章中还运用了一些富有情趣的词语,如“秀 气”“空灵”等,使文章更具韵味。
(五)主题概括
1. 提问:文章通过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文章通过描写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给读者呈现出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 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 之情。
2. 提问: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有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济南有着深厚的感情。作者将济南称为“宝地”,认 为济南的冬天是“理想的境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作者通 过对济南冬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六)写作训练
1. 提问:学习了本文的写景方法,你能否仿照课文,写一段描写家乡冬天景色的文字
明确:(学生写作示例)我的家乡冬天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远处的山峦笼罩在白雪之中,像是一个个穿着白色棉袄的巨 人。山上的树木也被雪覆盖着,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有的则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咔嚓”一 声断了。小河也结了冰,冰面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雪,就像一面镜子。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 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庄。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冬天。
2. 提问:在描写景物时,如何才能做到情景交融
明确:要做到情景交融,首先要仔细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心去感受景物所蕴含
的情感。然后,在描写景物时,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 感。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还可 以适当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词语,如“喜爱”“赞美”“陶醉”等,来增强文章的情感表达。
(七)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了解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的特点,感受到了作者 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 的写作手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八)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 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感受老舍的写作风格。
(九)板书设计
语言美——比喻、拟人
写景艺术——抓住景物特征
—— 景物有层次 ——景物互相映衬 ——情景交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