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课《怎样选材—窗外的白玉兰:以物为载体, 精当选材》教学设计【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3.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 立写作的能力。4. 注重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 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5.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 表达方式。能根据需要进行缩写、扩写和改写。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 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6.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 倾听和交流的水平。【教材分析】怎样选材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要求,其中提到材料的真实、新颖和详略 都是影响选材的因素。材料的真实就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新颖就是切入点独特, 详略强调材料之间的合理安排。写作的材料源自生活,生活也是我们的一部教材。 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景物,人物,遇到的各种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时的直接材 料。读过的书籍、文章等,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间接材料。在所有的材料中, 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这样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对同学们来说, 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但最熟悉的风景也常常会被忽略,要让学生学会观 察,用心体察身边的事、物、景、情。并学会想象和联想,搜集选取并挖掘可以 入文的素材。基于此,本课以校园的白玉兰为写作载体,作为选材的切入点,指 导学生如何观察,搜集,挖掘写作的素材。【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平时的作文训练,清楚地知道选材要选真实的,新颖的,深刻的,但是在实际写作时不知从何入手,亦不知如何去精选素材。学生在基于作文选材 的感受与困惑中提到最多的也是没什么可写,或选材太大,总觉索然无味;或者 是材料有限,不知从何入手。这些问题看似空洞,但反映出学生在选材时没有方 向,没有抓手。所以,这时候的作文训练,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可行的支架。一 个切实可行的载体。例如可以借助一个具体的物象,如,一朵花,一棵树,一个 书桌,去发现可以寄托情感的点,从新颖的切入点切入,写作中明确与立意相关 的载体,也是学生易于操作的。【教学目标】1.通过填写观察记录,绘制思维导图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借助载体,运用想象和 联想进行选材的方法。2.能够围绕中心对材料进行详略安排。3.引导学生通过互动活动来感受选材的过程,通过体验式写作来感受生活。 【教学重难点】通过填写观察记录,绘制思维导图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借助载体,运用想象 和联想确定选材的方法。能够围绕中心对材料进行详略安排。【教学活动】一、构建动场配乐播放校园白玉兰的图片教师:同学们,这些白玉兰都取景于我们的校园,当我们怀着一种尊重之心走近 她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美好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以白玉兰为载体,运用观 察、想象和联想,为我们的作文选材打开一扇窗。请同学们拿出观察表。二、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活动一】说观察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之前对白玉兰的观察表,同位之间交流,互相补充。不同的生长时期颜色 气味 形状 枝叶 其他初开时盛放 时凋零 时不同的生存处境阳光 下风雨 中黄昏 时不同的观察时间清晨黄昏不同的观察角度远远 地看近处 细看楼上 俯视树下 仰视要求: 1.补充表格根据之前的观察和老师的图片展示,补充自己的表格,做好分享准备。2.交流分享声音洪亮、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认真倾听,并补充自己没有观察到的内容。 3.时间10分钟预设:未开放时是个有如蛋筒形状的花骨朵。雪白而富有光泽的花苞,刚刚萌发,戴着一顶一顶的尖帽子,星星点点地 分布在纤细的枝干上,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花苞如毛笔尖倒立在树枝上。花的颜色从底部的微白渐渐过度到顶点的焦黄。我站在树脚下,仰望这株白玉兰。她挺拔而高耸,无数的枝桠都一齐向空 中伸展,一片叶子都没有。是的,一片叶子都还没有,只有无数锤形的花芭,像 那乳白的灯球,繁密有致,缀满了每一枝枝桠,那将开未开的模样,仿佛欲言又止 。一树芳华几乎凋落,地上好像是打碎的白瓷碗片,白花花一大片尽是凋落 的花瓣。【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填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景 一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除了我们经常用的气味颜色形状,还可以在不同时间, 不同环境、不同角度入手,把观察的切入点打开,就会发现不同方面的玉兰花, 文字才会顺着这个载体攀爬。会有新的发现和独特的描写。同时也为下面展开想 象联想做好铺垫。以来完成目标1通过填写观察记录,绘制思维导图等活动,让 学生学会借助载体,运用想象和联想确定选材的方法。【活动二】定中心、巧选材1.PPT 展示两段文字,请同学们先来看两段文字,读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 出示:“硕大的花朵,清透的花瓣,似在莹雪中浸过,它们端坐在枝头,美得高 雅,美得从容,心中不由得安静下来,升腾起诸多美好。”----老师自己“花园里唯一的树木是高大的白玉兰,开放着极大的花。像污秽的白手绢,又像 废纸,抛在那里,被人遗忘了。”-----张爱玲过渡:第二句是张爱玲的句子。当时她是被父亲暴打了一顿,关到了阴暗潮湿的 屋子里,她有着诸多的不幸和烦恼,怅惘和忧伤,所以,看到白玉兰触发了她孤 寂被人遗忘的感受。让她想到了自己的遭遇,自己和白玉兰的处境相似。作者突 出了白玉兰的污秽,在角落里被抛弃的特点。我看到白玉兰时,觉得白玉兰美得 让人沉静,所以老师重点描述了白玉兰花瓣的淡雅洁白。不同的人欣赏白玉兰, 观察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是由观察者的心绪决定的。白玉兰著上了我的心绪和色 彩。也就是说我们的中心不同,对白玉兰的切入点也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如何从 白玉兰中定出自己的写作中心呢 2.Ppt 展示方法指导:亲情类 相关联想如白玉兰的花香、颜色还是玉兰树作为线索,串起事件,写人物成长类 对比联想和自身也可以和其他事物进行对比,有所启示托物言志类 象征联想抓住白玉兰某一特征,联想富有相关精神品质的人。 3.根据老师要求和方法指导绘自己的导图,围绕中心,确定选材角度。要求:(1)发散思维,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自己确定中心、确定观察点、想象联想 的过程。(2)小组交流,评选出最丰厚,最能触动心灵的素材。代表展示。(3)倾听时,补充自己的思维导图。(4)时间15分钟 预设:1 亲情类 相关联想:校园的白玉兰,想到了童年或者故乡小院的白玉兰。想起 和祖母或母亲的故事。2成长类对比联想:由校园的白玉兰,想到作为行道树的白玉兰,两种环境, 两种处境。环境无法选择,但可以选择处世的态度。3托物言志类 象征联想:白玉兰在春寒料峭中开花,周围的紫荆,樱花枝条还 是褐色的,可是白玉兰毫无张扬的姿态,悄无声息的,倔强地盛开着。暮春,紫 荆,樱花开得灿烂,开得欢,可是玉兰依然默默的,毫无艳羡和自卑,把它赋予 了人的品质。4..补充材料,再次开拓思路: 你可知道 玉兰的花芽是在头年秋天叶子脱落之后生发出来的。她要经过漫漫一冬的长跑,方能迎来生命华彩的粲然绽放。这是一段漫长的,艰辛的孕育过程。过渡语:玉兰的花芽是在头年秋天叶子脱落之后生发出来的。很少去关注他的叶, 白玉兰盛放时,看不到他的叶子,当叶子出现时,人们不再关注。我们可以想象, 也许他的叶不去争抢,把最好的都输送给花。让花尽情绽放。从这个角度出发, 也可以作为成长类、托物言志类的材料。以此作为写作点,带给同学们更深的思 考。【设计意图】经过活动二,学生已经基本上能够从玉兰花的特点上升到对于相关 的事件、人物、品质的迁移,明确自己的写作中心和选材,完成目标1.通过填写 观察记录,绘制思维导图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借助载体,运用想象和联想确定选 材的方法。【活动三】明详略过渡语:将材料定好了,我们还需要从材料中精挑细选,选择哪一部分详写,哪 一部分略写,从而使得中心鲜明。请大家再次审视自己的思维导图,同位讨论, 写作时的详略应该怎么确定。活动要求:1.互相交流自己的思维导图。说说自己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目的。 2.同位倾听,并给予建议。3.两人总结自己发现的详略安排方法。 4.时间1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提炼:1.描写:玉兰花的描写中与中心相关的方面要详写,其他方面略写2.叙事:与玉兰花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或事要详写,其余方面略写或者不写。 3.议论抒情:由玉兰的详写特点生发出来的品质要详写,其余略写。4.抒情要有核心,围绕中心抒情。PPT 展示方法:围绕中心要浓墨重彩,偏离中心要惜墨如金。【设计意图】前两个活动浸润着学生的观察体验,学生在选材时感受会十分真切丰富,想到的 材料可能会是多方面的。课标中要求:学生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中心合理安 排材料详略。这个活动意在通过学生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结合文章中心,初步对 材料进行取舍,完成目标2能够围绕中心对材料进行详略安排。三、综合建模选材顺口溜:一花一世界,立意要关联。 想象和联想,选材一线牵。 与人相映衬,亦可有精神。 详略要得当,中心方可显。教师小结:鲜活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一花一世 界 ,一叶一菩堤,我们的情感寄托 不只是白玉兰,可以是路旁的一棵银杏树,可以是默默陪伴我们的小书桌,可以 是爷爷接送我的小三轮。老师只想用一株白玉兰,帮同学们推开心灵上一扇窗, 渴望大家能领略到更广阔的风景。四、作业设计A.请将你的思维导图进行扩充,然后拓展形成一篇材料典型、情感真挚的作文, 不少于700字。作文题目为《窗外的白玉兰》。B. 请将你的思维导图进行扩充,然后拓展形成一篇材料典型、人物形象突出、 语言简洁、情感真挚的作文,不少于500字。作文题目为《窗外的白玉兰》。五、板书设计窗外的白玉兰------以物为载体,精当选材说观察 定中心 巧选材 明详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