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活需要法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生活需要法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说教材《生活需要法律》是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属于本教材的重要内容,这一单元,重在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法律意识,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追求。本单元的内容在落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说学情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学生是学习者、探究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初一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训练已具掌握了一定的宪法基础知识,公民基本权利和公民基本义务。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懂得正确行使权力,积极履行义务。说教学目标知道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以及青少年应该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通过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认识到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树立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法治意识:通过思考、讨论法律部门的职能、法律案例的材料,了解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法律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白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树立法治信仰的重要性。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培养对法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分析相关法律案例的资料,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重点:学会依法办事难点:树立法制观念的重要性设计理念:(根据法律的特点和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设计)说教学法教法:1.教师引导,适时点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同时,注重重难点的讲解。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做游戏的形式带入情境。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等方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说教学过程(一)预学导学: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小学六年级上册关于法律的内容。那位同学还记得法律的特征?生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师:回答的真不错,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看一则视频。设计理念:(使学生通过回顾六年级关于法律的内容来导入新课)(二)导入新课:师:接龙游戏《我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师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师:那么同学们一起带着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对吗 这一问题来一起进入我们的新课《生活需要法律》。如果生活中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师总: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小游戏:学生上来把相关内容和对应的法律连接起来整理笔记:1.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为什么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社会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2)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3)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4)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政治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设计理念:(通过展示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益的相关内容来对学生政治渗透)放出问题:①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②夏朝的法律是什么③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是什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学生思考:①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②夏朝的法律是什么③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是什么?教师总结: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一切重大的事情都由全体氏族成员平等地讨论决定。我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 《汉谟拉比法典》国家产生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设计理念:(通过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学生思考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发展史)整理笔记: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学生活动:战国时期,某诸侯国国君在早朝时,听大臣们说民间有许多私自贩盐买盐的事使国家税收减少。国王厉声说道:“从今以后若查明私自贩盐买盐者,立斩无赦。这就作为国家的一条法令,任何人不得违抗。”当天傍晚,国舅因私自贩盐被查处,眼看着要治杀头之罪,可国君却免其一死。大臣们不解的问:“国君为什么早上说定死罪,而到晚上又说没罪了呢?”国君说:“早上我说死罪是法令,晚上我说无罪也是法令,因为我是国君。”国君的判案是“法治”吗?为什么?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案列的形式来讲解法治和人治的区别)整理笔记:法治的含义: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拓展: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法治建设?师总:(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学生活动:设计理念:(通过视频讲解来让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法治建设)(四)总结归纳,深情寄语: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已经磅礴展开,全面依法治国的画卷正在激情绘就,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投身于依法治国的时代洪流,为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说作业设计必做题:练习册86,87页实践题:请你搜集中华民族法制史上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的历史故事,下一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说板书设计设计板书如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