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冀中的地道战(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会写“侵略、修筑、妨碍”等词语。2.了解冀中的地理位置和战争背景,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了解地道战的产生和作用。3. 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录所用的时间。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了解地道战的产生和作用。教学难点: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录所用的时间。教学准备:课件、语文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2.第一个问题,谁能解决? (指名一生释疑)出示:“冀”是河北省的简称。“中”中间,中部。“冀中”指的是河北中部平原。3.简介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4.播放视频同学们看过电影《地道战》吗?今天,老师带大家穿过时光隧道,走进地道战,感受冀中人民的无穷智慧。 (播放《地道战》片段)冀中平原的广大抗日军民神出鬼没地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让我们一超学习课文《冀中的地道战》, 感受这个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重点要练习自己的阅读速度,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到的快速阅读小技巧有哪些?2.出示速读要求:(1)带着提出的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我的窍门有( )。 (可不止一个答案)(2)记下阅读时间,3分钟以内完成的为自己打上速读之星。(3)我对地道战有了初步的认识,从第( )自然段我知道了( )。3.交流反馈。4.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1)指名解释“岔道”。多音字:任(当姓氏的时候读第二声)。(2)结合课文理解“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5.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说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和作用。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 主要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 对其作出高度评价。三、速度课文1-3自然段,解决问题1.快速阅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地道战是怎么产生的?地道战有什么作用?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会运用的速读新技巧。 (板书:带着问题读)2.出示: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 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1)什么叫“扫荡”?(2)你是怎样理解“创造”一词的?3.出示: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 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1)第三段你是用什么方法实现快速阅读的? (抓关键句读、连词成句地读)抓住“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个总起句,这段话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述(2)你怎样理解“奇迹”什么?板书:地道战4.现在你知道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地道有什么作用?“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 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地道是用来防守的坚强堡垒。是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的可靠屏障。板书:产生及作用 为了粉碎“扫荡”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3.回家观看电影《地道战》。板书设计:8.冀中的地道战地道战 奇迹 集中注意力不回读产生及作用 为了粉碎“扫荡” 连词成句地读抓关键词句读带着问题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