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课题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课时延续文化血脉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时长 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分析中华文化的来源和特征,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从中华文化的价值角度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以及青少年如何践行传统美德的实际行动上。教学目标 1.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民族认同感然。 2.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担当责任。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难点 1.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民族认同感然。 2.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担当责任。教学方式与策略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搭桥引课 明确目标】 材料展示:《逃出大英博物馆》之寻家之旅! 教师提问: 1.女孩的家人是指谁? 2.为什么女孩要回家?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对一个人而言,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 对一个民族而言,根是对文化力量的借喻和对文化品格的自我认同。面对当今世界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我们应该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守望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的主题《延续文化血脉》。 通过电影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2分钟【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展示:认真阅读课本P58-65找出答案,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1、中华文化的形成、构成、特点、薪火相传的原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3、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5、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容?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8、青少年如何弘扬传统美德? 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预习从整体感知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5分钟探究一:《逃出大英博物馆》之寻家之旅 师问:1.女孩的原身是由谁铸就的? 2.她代表着中华文化内容的哪一部分? 除此中华文化的内容还有哪些?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说明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些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学生回答各个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形成) 师生归纳小结: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及特点 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1)形成: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内容: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过渡:对于这样优秀的文化,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 师问: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什么? (学生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师生归纳小结: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探究二:《逃出大英博物馆》之归家之路 材料展示:《逃出大英博物馆》之归家之路! 师问:1.在女孩的归家路上,你看到了哪些独属中国的文化? 2.结合视频和教材,说一说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师生归纳小结:4、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探究三:《逃出大英博物馆》之家国永安 材料展示:《逃出大英博物馆》之家国永安! 师问:我们是泱泱大国,中国人不做偷鸡摸狗的事,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的回家”这体现我们对自身文化怎么的情感? (学生回答自信与自豪) 师问: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师生归纳小结: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内涵) ②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教师: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 ——习近平 材料展示:《逃出大英博物馆》-拍摄背后的故事 师问:通过他们创作背后的故事,说一说这给我们坚定自身文化自信哪些启示?或者说.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师生归纳小结:6、怎样坚定文化自信? 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探究四:观诗句,悟传统美德之内涵 师问:通过诗句,传递了我们怎样的传统美德 (学生回答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 师生归纳小结:7、中华美德的内涵、特点 内涵: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传统美德连连看 师问: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传统美德? 师生归纳小结:8、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探究五:观文物处理对比,知美德行动 展示图片材料 师问:通过两种对文物的处理方式,说一说行动上,青少年应该如何去践行传统美德? 师生归纳小结:9、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2)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3)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小结收获 达标检测】 教师小结:我们生逢伟大新时代,那些先辈先烈替我们经历了过去、填平了坎坷、铺就了道路,让我们与这个美好时代“不期而遇”,每一帧都是“人间值得”。回顾过往,是一代又一代奋斗者的无悔付出,负重前行,自弃者扶不起,自强者打不倒,愿在座的中华儿女扛起青年之责任,吾辈自强,让这万里山河,家国永安! 课堂检测:1、没有教辅资料的学生,手动笔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在层层设问下,感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特点。 通过中华文化的输出,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更多地被人们接受、欣赏、认同,我们应该为我们的中华文化感到自豪、骄傲,认识到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国漫的创作过程设问,同时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我们应该为我们的中华文化感到自豪、骄傲,对我们的文化充满自信的原因和做法。 选取视频中的诗句,进一步解读,感受传统美德,感知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的特点。知道中华传统美德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探索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交流青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举措。最后进行情感升华,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进行情感升华,检验本课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8分钟 5分钟 7分钟 5分钟 3分钟 5分钟板书设计 5.1延续文化血脉 一、中华文化根: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二、美德万年长: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教学特色与反思 本节课内容繁杂,理论性较强,教师处理教材难度较大,内容抽象,学生的理解上也存在困难,本课中有两个教学重点,一个是中华文化根,全方位地了解了中华文化,重点是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一个是美德万年长,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在处理教材时候,我选择当下最热门的素材--热播网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之家国永安! 加强教材话题的延展性,以小见大,从实际出发,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接纳,但是由于本课的理论性偏强,学生在阐述问题上过于主观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存在审题不清,答题偏离主题等现象,九年级的学生的课堂最终是为了中考服务的,课堂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处理材料的能力,这点在本课当中还需要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