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第13课五四运动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课是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真正彻底的革命力量所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下节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本课内容分为三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这三目明显是按时序安排的,即历史本身的发展脉络。五四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和观看《我的1919》相关视频片段,准确说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口号、经过、结果,提高概括基本史实的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概括五四运动的的性质,概述其重要历史意义,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证意识
3.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概述并铭记五四精神,形成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责任感,涵养家国情怀素养。
设计说明:依据教材和学情,对本课课标要求进行分解。将“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分解为:目标1“准确说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口号、经过、结果,提高概括基本史实的勺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将“五四运动意义。”分解为:目标2“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概括五四运动的的性质,概述其重要历史意义,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证意识”同时设计了家国情怀:“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概述并铭记五四精神,形成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责任感,涵养家国情怀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口号、发展、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是哪里的一幅浮雕?浮雕反映什么历史事件?中国青年节在哪一天?为什么会在这一天?一百多年前的这一天发生的这一历史事件,究竟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背景音乐《中国共青团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这首歌也与五四运动相关,进而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 “五四”前夜--探背景
知识拓展:一战与巴黎和会
教师展示: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阵图。
学生:初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
1.出示
说一说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命运发生改变了吗?
2.出示文字材料: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回忆录》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始后,中国代表首先向和会提出取消各国在华的七项特权……又向和会提出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但是,这两项提案都遭到了拒绝。理由是:这两项提案不在和会权限之内,不予以讨论。于是,剩下的希望,就只有解决山东问题了。
--常丕军《五四运动史话》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材料,根据材1指出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的态度?根据材料2指出中国人民提出了哪些要求?这些要求合法、合理吗?
学生回答略。
3.展示材料:
材料一:“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
-1919年5月1日,上海《大陆报》
材料二:“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1919年5月2日《晨报》《外交警报敬告国人》
根据材料指出,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命运发生改变了吗?中国外交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没有改变。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4.观看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发言,回答问题
(1)这是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发言,他为何失望、愤怒?
(2)为何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了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3)中国人民对此次会议的结果作出了怎样的回应?
教师:中国人民作为战胜国之一的身份,带着希望和憧憬参加到此时的失望,怒火最终被点燃,这也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教师: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学生:国力太弱,弱国无外交。
教师:对。当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中国社会还是和之前一样沉默吗?
第二篇章 “五四”惊雷--知过程
1.观看视频,感受那风雷激荡的时代
2.阅读教材,说出五四运动爆发时间、地点、主力、斗争方式、口号、要求、结果。
3.根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
材料一:北洋政府公报:倘再有借名纠众,扰乱秩序,不服弹压者,著即依法逮捕惩办,勿稍疏弛。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接着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罢工工人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之多。
材料三: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某理发馆贴出的告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工人大罢工;商人罢市;爱国不只是学生的事;日本帝国主义阻挠。
4.出生图示:
思考:从6月5号开始,五四运动发生了哪些变化?
总结:运动中心和运动主力的变化。
5.根据图片材料,说出五四运动胜果。
学生回答: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释放被捕学生)
教师: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呢?
展示漫画:(结合漫画及所学,分析五四运动取得成功的原因)
学生:工、学、商团结一致,工人阶级发挥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史料展示五四运动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五四运动的概况,同时使学生直观的展示学生、商人和劳工的奋起斗争,感受五四精神,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第三篇章 “五四”丰碑--说意义
1.根据教材内容,简述五四运动的性质以及伟大历史意义。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2.根据材料指出,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以及核心。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总结: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爱国主义精神)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第四篇章 致敬“五四”--致青春
1.观看视频,感受五四精神,致敬青春。
2.畅所欲言:
100多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一场由青年学生为挽救中国危亡而掀起的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这场青奢接力传到了我们手中,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今天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学生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本目主要感悟伟大的五四精神。通过对视频材料理解,引导学生在新时代如何传承五四精神、践行五四精神。
随堂练习
1.“若卖国首领未诛,卖国条约未废,亡国之祸终难幸免”;“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B)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2.“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1919年,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D)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实业救国新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3.每临危局,总有杰出人物挺身而出,下图人物的人生选择都是为了(D)
A.实行君主立宪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人民民主 D.挽救中华民族
4.一百年前的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他们身上我们最能感受到的是(C)
A.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C.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D.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小结
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布置作业
缅怀先烈,弘扬五四精神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爱国青年。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学生,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请同学们以“缅怀先烈,弘扬五四精神”为主题,进行一次手抄报比赛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