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标要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研读史料,简述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的基本史实,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和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与判断的能力。2.通过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以及护国战争的史实,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感受孙中山等人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体会近代民主革命的曲折性与艰巨性。3.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简述北洋军阀三大主要派系的分布情况及北洋军阀混战给近代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2.教学难点袁世凯能够复辟帝制的原因以及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材料:教师: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袁世凯真的没有违背孙中山的“初志”吗?他的统治是怎样的?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又是如何应对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进入本课的学习。设计意图:以漫画和文字材料导入,承接上节课,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讲授新课】概念辨析北洋军阀: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事集团,由袁世凯控制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北洋政府:指1912年-1928年期间由袁世凯和其他北洋军阀将领控制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第一篇章民主与独裁之争--二次革命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二次革命”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3.观看视频,思考:革命党人是如何限制袁世凯的?4.革命党人为了维护民主做了哪些抗争?袁世凯有什么反应?总结:组国民党;刺杀宋教仁。第二篇章共和与帝制之争--帝制复辟与护国战争1.观看视频:袁世凯复辟准备阅读课本结合视频回答: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从对内和对外分别叙述)对内: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②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对外:为实现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2.了解日本与《二十一条》的提出教师强调:破坏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日本企图独霸中国。3.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拥戴”,称“中华帝国皇帝”,年号“洪宪”,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4.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完成:护国战争表格的填写护国战争背景导火线时间领导人经过结果5.结合材料分析指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材料一:我国共和之日,虽曰尚浅乎,然酝酿之则既十余年,实行之亦既四年。当其酝酿也,革命家丑诋君主,比诸恶魔……而当国体骤变之际与既变之后,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一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材料二:日本对帝制态度的变化,对袁世凯是一个沉重打击,日本料定袁世凯迟早必败,转而变为倒袁政策讨袁:“断行帝制,无视友邦劝告……”。--《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7卷 第30页教师总结: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历史潮流不可抗拒,人民意志不能违背。日本不支持袁世凯称帝。第三篇章军阀间地盘之争--军阀割据1.观看视频,结合教材说出军阀割据概况2.观察图示,说说1917-1918年,军阀割据的主要派系及其势力范围。3.根据图示和材料,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政治有何特征?总结:军阀割据,政局动荡4.根据图示和材料,说一说军阀割据的原因和影响?材料1: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加上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就成为中国近代各派军阀及其混战产生的原因。--摘编自彭明的《北洋军阀(研究提纲)》材料2: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总结: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战事不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5.军阀割据,路在何方?悲愤的孙中山一次次在南方发动革命,以推翻北洋军阀。10余年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到去世也没有看到打倒北洋军阀那一天。许多人从推翻清政府的盲目乐观中清醒过来。怎样才能救中国,茫茫神州,革命前途何去何从,路在何方?随堂练习1.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C)A.篡夺革命果实 B.镇压二次革命C.公然复辟称帝 D.出卖维新派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2.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D)1905年11月 1912年1月 1912年2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 经历了一系列起义失败 后,最终武昌起义成功, 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 为临时大总统1915年底 1915年2月 1916年6月袁世凯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分裂,中国陷入混乱A.北洋军阀的统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3.有数据显示,1916-1924年间,平均每年的战区面积即达六七个省,造成社会环境动荡、农田荒芜;兵祸连绵还导致水利失修,1916年江淮大水灾,灾区达三万四千平方里。造成以上社会状况的主要原因是(D)A.英国发动侵华战争B.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C.袁世凯围剿护国军D.民国初期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战乱中4.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四部分内容的关键词概括为(A)A.武装革命、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军阀混战B.维新变法、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军阀混战C.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D.武装革命、建立民国、民主共和、民主科学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张作霖、吴佩孚、冯国璋、曹锟、段祺瑞…这些北洋军阀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北洋军阀人物,查阅其生平资料,并把他的故事和同学们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