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盛世·汴梁 教学设计(表格式)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盛世·汴梁 教学设计(表格式)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盛世·汴梁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美术 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探究,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 2. 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探究、临摹作品局部,有意识地探究美术与社会的关联,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清明上河图中最精彩部分的解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那段盛世盛景。
教学难点: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美和历史价值。 综合探究活动的设计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开卷仪式,来从中揭晓今天的课程主题。 (播放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视频) 学生发表观后感 【设计意图】:从开卷仪式中感受《清明上河图》的震撼效果,从而引出本科课题。 二、走进张泽端《清明上河图》 (一)初识画作,感受《清明上河图》的整体风貌。 观看原作的视频,感受真迹的魅力。 (教师展示长卷《清明上河图》,仿真版原大小 ) 学生互动作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老师总结 (二)介绍画家张择端 【思考一】:学生 思考作答 何为界画? (视频直观解释 ) 老师:此刻老师要考考你们了,5米多长的画卷,在古代要如何展示和保存呢? 引出中国画的传统装裱形式主要有卷、轴、册。 【设计意图】:此环节用简洁快速的方法,把本课的知识点:装帧形式种类及方法传授给学生。 (三)通过五个板块,进行作品内容介绍: 同学们观察细节,发挥想象力,想象当时发生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作答。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们对清明上河图更加的有深入探究的欲望。 (四)流传历史 作为“千古第一图”的清明上河图,经过多番波折,经历宋朝、金人、元朝、明朝、清朝等 历史时期的收藏和转移,最终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那么同学们,那它究竟好在哪里?竟让各位皇家贵族都想拥有它? 【思考二】: 请同学们从构图及绘画技法等角度出发,结合历史文化,观察分析这些细节是如何呈现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学生思考作答。 【设计意图】:了解清明上河图的流传历史 (五)版本介绍 介绍主要版本:宋本,明本,清院本(游戏互动) 【设计意图】: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不同版本的区别。 (六)传承与发展 现代的《清明上河图》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的 清明上河园; 2.全国主题教育巡展; 3.VR场景体验; 4.全球最大的清明上河图壁画。 【设计意图】: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激发学生的传承文化传统的意识。 三、课堂实践 (一)教师示范:微创作《哈尔滨的建筑群》 (二)学生创作 绘画要求:小组合作的形式,采用长卷的形式,速写的表现手法,运用针管笔或勾边笔,绘制家乡的建筑。小组同学分工协作,最后合成一个完整画面。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绘画目标,然后对学生进行巡回的具体的指导。 四、评价小结 学生自评:请学生小组代表上台来说一说,画面你所表现的内容,请两到三位学生上来说一说。 学生互评:指出绘画有意思、画的很好的作业,并点评好在哪里。 教师点评:在环节内容中,构图的重要性,还有场景的连贯性设计。 【设计意图】:在评价环节中通过,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整体评述,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清明上河图》作品中的场景绘画的特点,练习中的要点。 总结本课内容,学生通过互动环节回顾本课重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