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笔情墨意抒胸臆 教学设计(表格式)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笔情墨意抒胸臆 教学设计(表格式)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笔情墨意抒胸臆》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苏少版教材 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美术学科素养和《美术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对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注重将知识与技能相融合,通过艺术手段表达情怀与情感。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在绘画创作中合理构图,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墨法进行实践。引导学生在描绘物象过程中,表达情感和思想,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笔墨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引起学习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视。 本课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教师将学生的学习看作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得到了一定调整或改组。本课程将学生的新、旧知识自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为江苏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第3课《笔情墨意臆抒胸臆》。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将本课安排在《轻描重彩总相宜》后,引导学生在了解宋代花鸟画的过程中,加强对学习中国优秀传统美术的了解,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从理解中国写意花鸟画“笔情墨意抒胸臆”的造型理念入手,到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或蔬果的基本画法,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国画所带来的独特魅力,感受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意义,把握写意花鸟画用墨用色的一般方法,唤起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情感,用写意花鸟画的形式表达个人的志向和情怀,让学生充分感受写意花鸟画如何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它不仅蕴藏于经典著作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意识中。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中国画笔墨技法的认知还停留在小学阶段,对国画作品也有一定的理解,但由于所掌握的绘画能力还不够完整,不能够很好的理解中国画展现出的魅力。 初二的学生已初步成熟并形成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并且有着一定的自我意识,通过初一学年美术课程的学习,对于美术的造型、结构、色彩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也开始有了明确的志向、理想和追求,学习技能技巧的能力大为提高。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归纳和理解知识内容,并为学生提供多种作业选择的方式,使学生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国画的喜爱之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启发式、讲授式、探究式、实践活动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应用 技术准备: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中国写意花鸟画“笔情墨意抒胸臆”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或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比较和体验,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画家“笔情墨意抒胸臆”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花鸟画"笔情墨意抒胸臆”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或蔬果的情趣。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画家“笔情墨意抒胸臆"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受 1.图片导入:教师所绘的写意花鸟画书签作品“梅兰竹菊”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为学生讲解梅兰竹菊是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梅花的高洁,兰花的幽香,竹子的挺拔,菊花的傲霜,它们的自然属性在画家的笔下,用来象征高尚的人物品格。 小结:中国写意花鸟画书签,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二)、了解写意花鸟画 1.花鸟画是以花鸟鱼虫等植物和动物为描绘对象的画。 2.对比宋代的《出水芙蓉》和现代画家潘天寿的《雨荷》。画法有何不同? 小结:写意画表现性较强,不拘泥于形象的形似和用笔用线的规整,而注重神似和画家心境感受的抒写。 (三)、欣赏.表述 1.欣赏评述清代画家吴让之的《蔬果图》、南宋画家郑思肖的《兰花图》。 2.小组讨论并完成学习单:结合课本内容说说看画面内容是什么?画家是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是如何借物寓意的? 小结:借物寓意是写意花鸟画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将自然界中的每个花鸟鱼虫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发生关联,以寄托画家的志趣情操,表达内心感受。 (四)、综合.体验 1、学生笔墨体验 师生共同探究笔墨变化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用笔方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 用墨方法: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 欣赏画家潘天寿的作品《露气》,感受作品用笔用墨技法。 (五)、综合.感受 1、荔枝的寓意; 2、宋代诗人苏轼与荔枝; 3、教师示范写意荔枝的画法; (六)、实践活动 小组共享课前收集的材料 1、运用所学笔墨知识,画一幅写意蔬果图,注意表达情趣。 2、教师巡回指导。 (七)、展示.评价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对写意蔬果图进行自评互评。 2、教师鼓励学生互评并综合评述学生作品。 (八)、小结.延伸 1、写意画花鸟画与生活,兼具审美与实用价值。 2、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关注国画内容,既要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要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做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与弘扬者。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作品导入(4分钟) 1、出示教师所绘的写意花鸟画书签作品“梅兰菊”。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缺的一个书签应该画什么? 2、播放教师绘画竹的视频并为学生讲解梅兰竹菊的品质。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这样的书签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中国写意花鸟画书签,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回答:“梅兰竹菊”中的竹子 边观看老师绘制竹子的视频,边听教师讲解梅兰竹菊的品质,并回答理由。 通过老师所绘的写意花鸟画书签作品导入,与学生对于“梅兰竹菊”的印象相联系,使学生了解梅兰竹菊,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7分钟) 一、了解写意花鸟画 1.展示花鸟画作品,花鸟画是以花鸟鱼虫等植物和动物为描绘对象的画。 提出问题:什么是写意画? 2.对比宋代的《出水芙蓉》和现代画家潘天寿的《雨荷》。 提出问题:这两幅画的画法有何不同? 教师:工笔画是一种细腻的画法,强调线条的精细准确以及颜色的多样性;写意画表现性较强,不拘泥于形象的形似和用笔用线的规整,而注重神似和画家心境感受的抒写。 二、欣赏写意花鸟画 1、让学生试着从表现内容、构图、意义的角度去欣赏评述清代画家吴让之的《蔬果图》。 请同学们参照对《蔬果图》的分析完成对南宋画家郑思肖《兰花图》的欣赏。教师引入什么是借物寓意:将自然界中美的花鸟鱼虫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发生关联,以寄托画家的志趣情操表达内心感受。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答案:《出水芙蓉》工整精细且写实,是工笔画;潘天寿的《雨荷》笔法简练,墨彩飞扬,是写意画。 学生观察图片,试着通过提款“士大夫不可一日无此味”。回答:柿子谐音“事事”,白菜寓意“清白”,表达士大夫具有的“安贫乐道”的清廉品质和精神。 学生观察图片,试着从画面内容、构图、笔墨技法等方面讲述作品特征,再结合作者生平、画面和诗词内容,探究作品表达的情感。 教师通过同一荷花题材的工笔画与写意画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明确深刻体会到工笔画与写意画的区别。并且将工笔画的知识补充给学生,在拓展学生知识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写意画的特点,为后面教学重难点做铺垫。 教师通过举例对清代画家吴让之的《蔬果图》的赏析,引导学生自主赏析南宋画家郑思肖的《兰花图》,循序渐进的进行知识的传递,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汲取知识。
深入学习(9分钟) 一、由笔墨营造的精神世界——用笔、用墨 笔墨是画家最基本的语言,所谓笔随心动、墨由情生,写意花鸟画情感的表达都要借助笔墨这个媒介产生。 1.用笔 用笔方法:中锋、侧锋、逆锋、拖笔。 2.用墨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通过墨与水的比例可以调出五色。 播放视频了解用墨方法: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 二、从用笔、用墨角度分析作品 观察潘天寿的《露气》 提出问题:潘天寿的《露气》这幅作品中体现了怎样的用笔、用墨变化? 教师:酣畅淋漓的笔墨点出了清露弥漫的气氛。荷叶的墨色变化十分丰富,呈现出虚实、疏密、的层次对比。 三、寻常的生活,浓郁的情趣 提出问题:我们刚刚学习了这么多的有关写意花鸟画的知识,请问同学们有没有喜欢的花卉蔬果呢? 教师介绍莆田荔枝的寓意,以及其对自身的含义。 介绍宋代诗人苏轼对荔枝所写的诗句。 四、国画基本材料 教师介绍国画的基本材料 教师范画 播放教师写意荔枝小品的范画视频。 观察潘天寿的《露气》并思考问题 答案: 荷花花瓣和花梗用中锋进行勾勒,线条笔触清晰自然且富有弹性,荷叶采用侧锋的用笔画出荷叶圆厚饱满的姿态,墨色变化丰富。 听教师讲解荔枝的寓意 观看教师范画视频,观察教师范画步骤以及用笔、用墨。 通过介绍笔墨的运用以及意义,图文表达。让学生了解用笔的基本方法以及水与墨的比例关系,感受不同墨色所带来的效果。以视频的形式更加直观了解中国画笔触的魅力所在。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用笔和用墨相关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画面。考察学生对用笔用墨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家乡四大名果之一的“荔枝”为绘画题材,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了解国画的基本材料,通过教师直观性的范画教学,进一步了解绘画的步骤与用笔、用墨的奇妙之处。
实践创作(20分钟) 创作实践 布置作业: 1.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自由创作一幅花鸟作品来抒发情感。 2. 墨色变化、布局合理、诗书画印的完整性。教师巡视,及时进行指导。 学生进行创作前的交流,根据作业的要求自选题目进行实践创作。 明确学习任务,按照要求进行创作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绘画热情。
展示评价(3分钟) 自评与互评 自评 说出绘画内容,并从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展示作品。 互评 互相评价,帮助同学找到优点和不足,给予宝贵的意见。 评价标准 1.运用了什么布局? 2.笔墨是否有变化? 3.是否产生意境? 二、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并适度进行鼓励与肯定。 展示自己的国画作品,并进行简要说明。 其他同学发表自己对他人作品的见解。 根据大家的建议,完善自己的作品。 自评和互评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提高学生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再一次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自信心,提高审美水平。 教师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做出准确的点评,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程度的把控。
总结拓展(2分钟) 知识拓展 写意画花鸟画与生活,兼具审美与实用价值。书画作品除了可以悬挂装饰,还可以与生活密切联系,可以应用在台灯、抱枕、服饰、脚垫、包包等生活物品上。 知识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关注国画内容,既要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要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做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与弘扬者。 学生观看图片,体会写意画花鸟画在生活中艺术形式的表达。 学生回顾本课知识重点,感受国画的魅力。 使学生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教师总结性的发言,点明本课的重点和学习的意义。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 学生对课堂教学重难点是否表现出充分的兴趣和研究热情。 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堂问题寻找出合理的答案。 3.学生是否能领会、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 学生作品成果 1.学生的作业是否反映出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 2.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及能力的表现。 二、评价量规 1.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程度能否准确。 2.学生实践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体现。 3.能否积极参与展示与评价活动。 4.小组活动是否积极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