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吴昌硕的书画和篆刻教科书 书 名: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吴昌硕的艺术特色是诗、书、画、印的结合,知道吴昌硕绘画、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学会用不同方法简要分析其作品的艺术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示范、对比与分析等方法,结合吴昌硕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思想,结合时代来认识和了解吴昌硕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 情感与态度——认识和了解吴昌硕的艺术成就, 懂得吴昌硕的成就是多年苦学和研究的结果。进而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了解吴昌硕的独特艺术风格是金石入画。2.了解吴昌硕的艺术形式是诗、书、画、印的结合,国画艺术的背后是艺术家心性、学养、思想感情的综合,是多年苦学和研究的结果。教学难点: 1.了解吴昌硕诗书画印是怎样结合在他的艺术作品中的。2.结合思维导图的方法,学习和研究吴昌硕的艺术形式与魅力。知道吴昌硕篆刻、书法、绘画是相互助推、相互影响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思考 什么样的秘诀才能更好的诠释出中国画的意蕴呢?我把他的秘诀写在了这封信里。为防人偷看,我仿照春秋战国时的方法,用一块泥贴在开口之处。并盖上我的印章。这块儿泥就是封泥,封泥形成了四周不等的宽边和深浅不一的印记。他的文字气势雄强,质感粗糙风格独特。2000多年之后。一位艺术家从这些封泥拓片、秦砖汉瓦、金石碑板之中悟得真意,将这古拙沧桑的金石之味,用以入印、入书、入画形成其强烈的个人风格。他高度融合的诗书画印为晚清与民国的艺术史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并成为承接前代文人画精髓,开启现代花鸟画新篇章的一代宗师,他就天下第一大社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本节课,就让我们以他相互助推、相互影响的篆刻,书法和绘画为三条脉络,结合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品读他的艺术与人生。 二、新授——篆刻 1.吴昌硕的生平 吴昌硕生于1884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后四年的浙江安吉,卒于1927年的华洋杂居、经济繁荣的大上海。 初名俊,又名俊卿,中年后更字昌硕。因友人金府将赠一古缶,了无文字,朴陋可喜,十分像他自己的个性,因而号缶庐、老缶、苦铁、缶道人、破荷亭长,70岁后又署大聋等。 国变之后,改字为名叫做吴昌硕。世人尊称为缶翁。 缶翁自谦三十学诗,五十学画,60年临帖、70年篆刻,书画印均自然而成面貌,被誉为诗书画印人品五绝艺术家、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其中以篆刻成就最高。可以说篆刻是他人生艺术的基石。篆刻是他的家学,在父亲辛亥举人吴辛甲的教导下,14岁便开始制印,至少至老,一日不离。在他大量的印章中,有这样一枚寄情于斯的绝世佳作,明月前身。 2、讲解明月前身印的背景 66岁的吴昌硕客居异乡,梦中醒来,只见窗外清辉明月,仿佛在月影中又看到了战乱中早逝的未婚妻,离散时他才17岁,而今已过去快50年,不禁老泪纵横,与月相视,,借着晚唐诗人司空图的名句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他刻下了这枚印章。 3、明月前身刀法特点 他善用残损的刀法,配合刻、凿、敲、击等技法,尽显秦汉古印因时间的侵蚀而显出的古意。因封泥的影响,他的边框三实一虚,三轻一重,虚实相生。与印面文字相比形成动与静的对比。 4、明月前身印结构 这枚印章的结构极为丰富,它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向你倾诉着衷肠。它分为印石和印面,这方印石又分为顶款和边款。又因为不同的设计和需求,有的还有精美雕刻叫做印纽,系绳之后方便把玩。顶款为阴刻白文刻有已有春仲客吴下老否年六十有六是记录篆刻的时间与地点。边款既有文字,也有造像。文字为阳刻朱文,共3行,每行6字刻有原章氏配夫人梦中示形刻此作造像官老否记。拔文的作用是记述其事,是对印面文字的更深一步理解。 造像刻有章氏夫人蹒跚而行、顾盼有情的半身侧影,形简而神远。显示出夫人欲去又止的复杂心情,让人如入画境界 朱白布局 印面首先要合理安排每个字的位置,协调整体朱白、虚实的关系, 。既要注重每个字的笔画,又要协调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为了规整印面。此印沿用了战国古玺与秦印常用的界格形式,但仔细观察这方印的界格并非等分,它横线偏上,竖线倾斜向右下,形成四个大小不同的空间。使本就笔画较多的明字与前字显得更加茂密紧凑,而下边两个字就越发疏朗了,上紧下松,左密右疏,形成强烈对比,传朴堂、石人子室都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艺术特征的代表。为了表现枯笔摩擦宣纸的味道,他放弃了锋利的刻刀,而选择钝刀硬入。全靠强大得腕力逆推,又将冲刀的爽利和切刀的流畅相结合,作品中尽显刀情石趣和书写意蕴。 6、篆刻——字法 字体以小篆字形来书写,又带有时刻文字,销金刻石的力量感,字体婉转流畅,几乎没有平直的笔画,四个字更像是以四种姿态。合着一支舞曲的少女,或展秀,或踏歌,或托月,风姿尽显,缶翁又是如何将这极尽动式的文字统一于一方印内的呢?我们将四字与古代碑刻文字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四个字皆有一特意加长、加粗且调整角度的弧弧线作为主笔来平衡动势。这些主笔不仅使单字形体舒展,也使字与字间交通连贯,遒劲通达。方寸之间变化万千 。明字有多种写法,其中他选择了囧代日的写法,意为从窗口看见明月。在这里,他又因整体效果,将文字进行了笔画进行增减,正如他此时已坐在窗前思念着故人一样。明字为左右结构,囧高月低,高低错落。囧字向左倾斜,上宽下窄,上方下圆,方圆相合,月字向左倾斜来呼应左下角的深字主笔形成对角线的构图方式也与下方的月字主笔进行区别。 月字头顶破格,脚底搭边儿,仿佛是高悬于空中的明月,主笔更像是被微风吹拂的水中倒影,动中寓静,变化中尽显情思 前字则更有意趣。前字的上半部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字 根中均为止字代足,下部是舟字,人登舟船既行。因而特意把周字横向倾斜,且近大远小,仿佛是从远处驶来的一叶扁舟,在这里,它又突破了小篆字体的界限。从更古老的文字中。吸取了营养。 身字则更像是印章类型中的肖形印,与造像配合仿佛是电影场景中不同场景的切换,于冬于静, 7、钤盖明月前身印作品赏析 如果说明月前身印表现了女性的柔美,那么他的自用印虚素和破荷停则表现了缶翁刚健、洒脱的性格。明月前身印一直珍藏缶翁身边,鲜少使用,只出现在部分梅花作品中。八十岁这一年,钤盖于他的《自画像》上,布置在画面的左下方作为压角印,仿佛在这如梦似幻的画境中,这对离别已久的眷侣终于重逢。再看自画像的构图,就如同一枚印章的布白,大小、疏密、虚实的合理的安排使其错落有致、相互协调。因为有情,使得其技艺得到了升华,印外求印的思想得到实现,诗书画印高度融合在他的印章中,极大的提升了篆刻艺术的境界。无论近人上古都奔赴吴昌硕的刀下,铁笔生花只为呈现更完整的篆刻之美。总之缶翁印章一字一印,根据文字多少和外形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字体进行创造。篆刻中字法的功力完全建立在深厚的书法功底上,因此缶翁主张书从印入,印从书出,书法和篆刻相辅相成。 三、分析对比吴昌硕的书法特点 那么从缶翁印章中所体现出的字法、刀法和章法,我们来猜一猜哪一幅是吴昌硕先生的书法作品呢?没错,正是其中的这幅篆书作品。缶翁在书法学习上追根溯源,在石鼓文中悟得真意。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被后世称为石鼓篆书第一人。 石鼓文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被称为石刻之祖。是由大篆向小篆演变而又尚未定型时的过渡性文字。因记载秦国国君游猎行乐之事,故又称为猎碣。缶翁34岁得石鼓文翻刻本, 43岁得石鼓文手拓本,整日挥毫,50岁日日临写,却无一笔是处,60岁后,兵戎相通,如闻其声。70岁后。炉火纯青,自成一家,80岁后鬼斧神工,一日又一日之境界。 从佛翁不同时期临写的诗古文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从临摹到创作的完整转化和蜕变过程。 他以沧桑古绝的笔法,使深邃优雅的中国篆书凤凰涅磐再现生机,将商周秦汉刻注于金石碑版上的古老文字写入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 我们通过他的起笔、行笔和收笔来还原当时他书写的过程。(视频)在书写的时候,让我们感受吴昌硕先生识古文的意趣吧。缶翁将学习书法得来的老辣线条融入到绘画之中,绘画又会呈现怎样的风格呢? 欣赏分析吴昌硕的绘画 缶翁虽学画较晚,但他以金石之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努力实践着600年前赵孟頫书画同源的的理论, 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创造了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花鸟画表现形式。 然而诗文的意境,书法线条的老辣古拙,篆刻的朱白布局又是如何体现在他的绘画之内的呢? 我们来看他晚年得代表作《绿梅通景屏》,这副作品是他诗书画印艺术的集合,我们可以用以往常用的四步法、内容描述、形式分析、画家意图和作品评价来学习和研究这幅作品, 内容描述:这幅作品创作于1916年,时年缶翁73岁,是诗书画印均有所成的时期,是吴昌硕最好的梅花作品之一。如此大尺幅梅花作品,古今并不多见,与其他作品相比更显气势辉宏 。此画以直线起势,又以曲线和直线穿插构图破其纵势,来平横画面,梅枝主干自右下向左上斜贯四屏条,又以左下角的垂枝迂回收势。构图大开大合,变化万千。枝干消金刻石,苔点有如高山坠石, 花瓣遍布梅枝各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画中题款尽显万丈豪情,诗文郁勃之气和提款的造型均与画面珠联璧合。 形式分析: 在整体构图上吴昌硕以文字的象形作为其笔下的写意形象,看这幅图像不像刚才练习过的射字。 其笔下的梅花有墨梅,有略加淡绿晕染的绿梅,有妍媚的红梅。表现出梅的不同个性。 画家意图:苦铁道人梅知己,他常以梅花自喻。梅花是传统文人画善长的题材,它托物言志,表达古代文人傲霜斗雪的品性。苦铁画气不画形,缶翁已经不单单是描绘对象了,而是在画自己。画家的心性、人格、思想、情感,更主要的是他作为一位文人的修养。一贯注入到画面里,这是缶翁作为一个文人画家的内在追求。他的绘画集文人画众家之所长,而又融合了市井民众的生活意趣,雅俗共赏而被称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作品评价 与前人的作品相比,他的作品除了酣畅淋漓的笔墨外还多了一股坚硬的金石之气, 具体可以在枝干的转折处和花瓣的外形上找到金石笔法的痕迹, 用纯中锋的篆书笔法来表现枝干,无论浓墨与淡墨,都显示出一种销金刻石的力量感, 用焦墨和秃笔在纸面上纵横来去, 再以草书笔法勾勒出花朵,在花朵的绘制上不似前人在细节处精心描绘而是 而是用一两笔便画出梅花内在的精神气质。枝干上的苔点则使用藏锋的圆点点画出来。金石之气扑面而来。他画的紫藤又以狂草般的奔放气质,一气呵成。感觉整件作品似乎是在一挥而就之间完成。进行处。你不可区分究竟是在绘画还是在书法。他的葡萄花叶浓厚泼辣刚健。他的荷花,“醉墨团团,不着一花”。他的葫芦墨色厚重,勃勃生机。 他的桃枝遵劲有力,极具康而寿的精神内涵。他笔下的牡丹花朵硕大,艳而不娇,是首位将西洋红运用于国画作品的大师,充分展示出牡丹“国色天香”的气质美。浓烈的西洋红与厚重的墨色相得益彰凸显其重拙大的艺术特色。即使小幅作品也能气势磅礴。 他善于对画面所描绘的对象进行取舍、概括,使画面黑白相间、虚实相应、疏密有致,处处体现出书法篆刻的金石韵味。 总结缶翁相互助推、相互影响的艺术成就我们来总结一下缶翁的艺术, 篆刻是他整个艺术的基石,篆刻三要素中对字法和章法的研究又为他日后成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书法是学习书画的基础,线条又是大写意花鸟画的生命线,他将书法得来的老辣线条以书入画,成就了他独步画坛的绝艺。绘画艺术的提升,又让他印外求印的艺术思想得到了升华。最终将各种体式打通。 呈现更完整的中国艺术之美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