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括号中。
1.(2024六下·夏津期末)关于人的视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人的视觉由眼睛单独产生
B.通过训练视觉可以得到强化
C.人的视觉功能可能低于某些动物
【答案】A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我们要掌握大脑的功能。朗读时既要手里拿着书,还要看、说、想,这些活动都是由大脑协调的。大脑将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温觉,痛觉等通过神经传去大脑并加以整合,获得意识,并将有用信息以记忆方式储存,产生情绪情感等。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反应速度,视觉也可通过训练加强。人的视觉功能可能低于某些动物。故选A。
2.(2024六下·夏津期末)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相距 ( )。
A.3M B.4M C.5M
【答案】C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一般以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中心远视力,测试时初始距离为5米,近视力检查为30厘米。当在5米处最大的视标(0.1行)也看不清时,需要逐步靠近视力表,直到看清楚。故选C。
3.(2024六下·夏津期末)晚上沉睡中的人被蚊子咬醒,这是人的什么感觉在起作用 ( )。
A.嗅觉 B.触觉 C.视觉
【答案】B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晚上沉睡中的人被蚊子咬醒,这是人的触觉在起作用。故选B。
4.(2024六下·夏津期末)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
A.枯叶蝶体型与枯叶相似
B.植物的叶片是绿色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
【答案】B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枯叶蝶体型与枯叶相似可以躲避天敌;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以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植物的叶片是绿色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料,不属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故选B。
5.(2024六下·夏津期末)激光可以向电钻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 ( )。
A.具有能量 B.很硬 C.锋利
【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机械能、化学能等不同的形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激光可以向电钻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具有能量。故选A。
6.(2024六下·夏津期末)地下水属于 ( )。
A.可再生资源 B.不可再生资源 C.不确定
【答案】B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地下水是不可再生资源。大自然存储的水量被称为地下水,但它不同于地下水中参与现代水循环且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它是大自然以数百万年的时间尺度形成的。故选B。
7.(2024六下·夏津期末)世界首个发射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进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的国家是( ) 。
A.美国 B.中国 C.苏联
【答案】B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国家,这一成就通过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实现。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并于2019年1月3日成功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内着陆。此次任务不仅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还进行了多项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故选B。
8.(2024六下·夏津期末)下列成语中,体现了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
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一飞冲天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离弦之箭体现了势能转化为动能。故选A。
9.(2024六下·夏津期末)磁悬浮列车实验不需要 ( )。
A.铜线 B.强力环形磁铁 C.开关
【答案】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电磁铁是电流磁效应(电生磁)的一个应用,与生活联系紧密,如电磁继电器、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磁悬浮列车实验不需要开关。故选C。
10.(2024六下·夏津期末)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行星是 ( )。
A.地球 B.火星 C.土星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也是自转最快的行星,这是一颗气态行星,巨大无比,位于太阳系中从内向外第五位。木星的质量最大,卫星也最多。木星的卫星数量,目前知道一共有67颗,这包括已命名的52颗小卫星和还没有命名的14颗小卫星,其中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1610年发现的,所以又被称为伽利略卫星。在2017年,天文学家又发现了2颗新的木星卫星,使得木星的卫星数量增加到69颗。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11.(2024六下·夏津期末)假如我们得了近视最好不要进行矫正,应顺应其发展。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近视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如果是假性近视不需要矫正,通过物理或者药物的方法,甚至可以自愈。对于真性近视建议进行矫正,因为真性近视不可治疗也不能治愈。题目说法错误。
12.(2024六下·夏津期末)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近视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远视眼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题目说法正确。
13.(2024六下·夏津期末)不用的纸箱和塑料箱都属于可回收物。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中废纸主要包括各种旧书报、包装纸、办公用纸、纸盒等,但不包括污染的纸巾;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玻璃片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五金零件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布帘、毛巾、皮革制品等。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 有害垃圾是不加妥善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垃圾,比如荧光灯管、干电池、过期药物等。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不用的纸箱和塑料箱都属于可回收物。题目说法正确。
14.(2024六下·夏津期末)给植物分类的方法只有二歧分类是科学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我们对植物进行分类的常用方法是二歧分类法。二歧分类法就是确定一个标准,将我们发现的植物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给植物分类的方法不只有二歧分类法。题目说法错误。
15.(2024六下·夏津期末)自然界中最大的能量来源是地球深处的地核部分。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太阳是万物之母,能源之“源”,它为地球提供着巨大的能量,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比如说太阳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了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太阳直接为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光、热资源等。绿色植物、藻类和光能自养微生物通过吸收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这一过程被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功能是使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题目说法错误。
16.(2024六下·夏津期末)海洋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海洋资源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利用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我们不可以随意开发。
17.(2024六下·夏津期末)喙是鸟特有的器官,都长得尖尖长长的,用来获取食物。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鸟喙,即鸟的嘴。鸟喙的形状是鸟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适应环境的一个典型例子。鸟类的喙主要用来获取食物──捕食、叼住、撕咬以及从水中过滤食物,有时也用于攀登、修饰、争斗和筑巢。每种鸟的捕食习惯都与它们喙的形状和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鸟喙的多样化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生物,这样多种不同的鸟就可以在同一个地域中生活。鸟类的喙与其食性密切相关,所以不同的鸟的喙形状特征也不同,有点短而直,有的在强大未端有弯钩,有的长而直,有的强直且尖锐。鸟喙越强壮能力越强,一些鸟的喙坚硬并带钩状,可以撕开热带的果实,还能打开坚果壳。题目说法错误。
18.(2024六下·夏津期末)AI(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许会带来坏处,应该科学开发。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确实是存在的。随着A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将被机器人所取代,这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失业和社会不稳定。此外,AI系统的决策过程可能不透明,这可能会导致人类无法理解和控制机器人的行为。还有可能出现AI系统的错误决策,增加了对人类的威胁。但是,AI技术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如医疗、环境和安全等领域。人工智能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所以我们应该科学开发。题目说法正确。
19.(2024六下·夏津期末)探索月球是一项没有实际意义的工程。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引起了地球的潮汐现象,月球对地球来说,很重要,探索月球是很有意义的。题目说法错误。
20.(2024六下·夏津期末)我国在磁悬浮列车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中国高铁
【解析】【分析】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轨道交通工具,它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的悬浮和导向,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牵引列车运行。我国在磁悬浮列车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题目说法正确。
三、填空题。
21.(2024六下·夏津期末)人耳中 将声波化为振动。
【答案】鼓膜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耳蜗的作用是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
22.(2024六下·夏津期末)钻木取火的道理是 ,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是 能转化为 能。
【答案】指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动;热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钻木取火的道理是指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是动能转化为热能。
23.(2024六下·夏津期末)太阳是一颗发光发热的 星,人类生活的 是一颗行星。
【答案】恒;地球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太阳是一颗恒星,会发光发热、体积和质量很大、距离地球很远,而人类生活的地球是一颗行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24.(2024六下·夏津期末)“人造太阳”是一种可控核聚变技术,可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能源,这体现了 改变世界。
【答案】科技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造太阳”是一种可控核聚变技术,可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能源,这体现了科技改变世界。
25.(2024六下·夏津期末)有一些事费力难做,我们使用 ,就可以变得省力方便。
【答案】工具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人们在不断发明新的工具,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6.(2024六下·夏津期末) 是人类丰富的资源宝库。
【答案】海洋
【知识点】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27.(2024六下·夏津期末) 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例 资源。
【答案】自然资源;矿产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例矿产资源。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不能任意使用,要保护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使用。
四、探究与发现。
28.(2024六下·夏津期末)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转化。请你在以下场景中,找出4个能量转化的例子进行列举。
小科在周日骑行至山顶露营区,他看到的马路上的汽车飞驰而过,偶尔遇到几个慢跑上山的人,山路上亮着彩色指示灯牌,远处山间瀑布飞溅,还有的人带着露营燃气灶进行野炊,三三两两的人们聚在一起敲着手鼓高歌,小朋友们在玩荡秋千,还有的人用手机视频记录美景。
【答案】汽车是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山路上亮着彩色指示灯牌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山间瀑布飞溅是势能转化为动能;燃气灶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汽车是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山路上亮着彩色指示灯牌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山间瀑布飞溅是势能转化为动能;燃气灶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9.(2024六下·夏津期末)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中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实现月球探测将是中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____。
A.夸父计划 B.嫦娥工程 C.北斗计划
(2)2024年6月4日,嫦娥 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
(3)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能源供应上是将 能转化成动能。
(4)以下哪些选项是探索月球带来的意义____。
A.资源开发 B.深空探索的跳板
C.推动技术发展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5)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是____绘制的。
A.中国 B.美国 C.俄罗斯 D.日本
【答案】(1)B
(2)六
(3)化学
(4)C
(5)A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1)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故选B。
(2)2024年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
(3)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能源供应上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动能。
(4)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广阔无边的宇宙中,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探索月球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开发自然资源,提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为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持。
(5)2024年4月21日,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正式发布。这套图集包括中英文版《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由中国科研团队绘制,主要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全月地质“写真集”,目前已集成至中国科学家搭建的数字月球云平台上,并服务于月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中国未来月球探测工程的着陆区选址、月球资源勘查和路径规划等。故选A。
五、科学与生活。
30.(2024六下·夏津期末)我们的视觉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人类身体中一个重要的感官器官,这个感官器官能让人类看到这大千世界的美丽繁华。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当我们去观察身边的物体时,物体会在眼球内的视网膜上成像。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1.(2024六下·夏津期末)环境与我们的身心息息相关,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案】空气、水、噪声等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自然环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①气候:台风、洪水、高热等。
②地形、地质: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氟骨症。
③环境污染:空气、水、噪声、吸烟、辐射、废料。
(2)社会环境
①社会经济(满足人群基本需求以及卫生服务和教育的物质基础
②社会阶层
③社会关系
④文化因素
⑤生活方式
⑥卫生服务体系
1 / 1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括号中。
1.(2024六下·夏津期末)关于人的视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人的视觉由眼睛单独产生
B.通过训练视觉可以得到强化
C.人的视觉功能可能低于某些动物
2.(2024六下·夏津期末)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相距 ( )。
A.3M B.4M C.5M
3.(2024六下·夏津期末)晚上沉睡中的人被蚊子咬醒,这是人的什么感觉在起作用 ( )。
A.嗅觉 B.触觉 C.视觉
4.(2024六下·夏津期末)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
A.枯叶蝶体型与枯叶相似
B.植物的叶片是绿色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
5.(2024六下·夏津期末)激光可以向电钻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 ( )。
A.具有能量 B.很硬 C.锋利
6.(2024六下·夏津期末)地下水属于 ( )。
A.可再生资源 B.不可再生资源 C.不确定
7.(2024六下·夏津期末)世界首个发射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进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的国家是( ) 。
A.美国 B.中国 C.苏联
8.(2024六下·夏津期末)下列成语中,体现了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 )。
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一飞冲天
9.(2024六下·夏津期末)磁悬浮列车实验不需要 ( )。
A.铜线 B.强力环形磁铁 C.开关
10.(2024六下·夏津期末)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行星是 ( )。
A.地球 B.火星 C.土星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11.(2024六下·夏津期末)假如我们得了近视最好不要进行矫正,应顺应其发展。 ( )
12.(2024六下·夏津期末)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 )
13.(2024六下·夏津期末)不用的纸箱和塑料箱都属于可回收物。 ( )
14.(2024六下·夏津期末)给植物分类的方法只有二歧分类是科学的。 ( )
15.(2024六下·夏津期末)自然界中最大的能量来源是地球深处的地核部分。 ( )
16.(2024六下·夏津期末)海洋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17.(2024六下·夏津期末)喙是鸟特有的器官,都长得尖尖长长的,用来获取食物。 ( )
18.(2024六下·夏津期末)AI(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许会带来坏处,应该科学开发。 ( )
19.(2024六下·夏津期末)探索月球是一项没有实际意义的工程。 ( )
20.(2024六下·夏津期末)我国在磁悬浮列车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 ( )
三、填空题。
21.(2024六下·夏津期末)人耳中 将声波化为振动。
22.(2024六下·夏津期末)钻木取火的道理是 ,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是 能转化为 能。
23.(2024六下·夏津期末)太阳是一颗发光发热的 星,人类生活的 是一颗行星。
24.(2024六下·夏津期末)“人造太阳”是一种可控核聚变技术,可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能源,这体现了 改变世界。
25.(2024六下·夏津期末)有一些事费力难做,我们使用 ,就可以变得省力方便。
26.(2024六下·夏津期末) 是人类丰富的资源宝库。
27.(2024六下·夏津期末) 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例 资源。
四、探究与发现。
28.(2024六下·夏津期末)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转化。请你在以下场景中,找出4个能量转化的例子进行列举。
小科在周日骑行至山顶露营区,他看到的马路上的汽车飞驰而过,偶尔遇到几个慢跑上山的人,山路上亮着彩色指示灯牌,远处山间瀑布飞溅,还有的人带着露营燃气灶进行野炊,三三两两的人们聚在一起敲着手鼓高歌,小朋友们在玩荡秋千,还有的人用手机视频记录美景。
29.(2024六下·夏津期末)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中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实现月球探测将是中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____。
A.夸父计划 B.嫦娥工程 C.北斗计划
(2)2024年6月4日,嫦娥 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
(3)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能源供应上是将 能转化成动能。
(4)以下哪些选项是探索月球带来的意义____。
A.资源开发 B.深空探索的跳板
C.推动技术发展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5)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是____绘制的。
A.中国 B.美国 C.俄罗斯 D.日本
五、科学与生活。
30.(2024六下·夏津期末)我们的视觉是怎样产生的
31.(2024六下·夏津期末)环境与我们的身心息息相关,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我们要掌握大脑的功能。朗读时既要手里拿着书,还要看、说、想,这些活动都是由大脑协调的。大脑将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温觉,痛觉等通过神经传去大脑并加以整合,获得意识,并将有用信息以记忆方式储存,产生情绪情感等。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反应速度,视觉也可通过训练加强。人的视觉功能可能低于某些动物。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一般以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中心远视力,测试时初始距离为5米,近视力检查为30厘米。当在5米处最大的视标(0.1行)也看不清时,需要逐步靠近视力表,直到看清楚。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晚上沉睡中的人被蚊子咬醒,这是人的触觉在起作用。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枯叶蝶体型与枯叶相似可以躲避天敌;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以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植物的叶片是绿色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料,不属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机械能、化学能等不同的形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激光可以向电钻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具有能量。故选A。
6.【答案】B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地下水是不可再生资源。大自然存储的水量被称为地下水,但它不同于地下水中参与现代水循环且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它是大自然以数百万年的时间尺度形成的。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国家,这一成就通过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实现。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并于2019年1月3日成功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内着陆。此次任务不仅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还进行了多项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故选B。
8.【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离弦之箭体现了势能转化为动能。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电磁铁是电流磁效应(电生磁)的一个应用,与生活联系紧密,如电磁继电器、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磁悬浮列车实验不需要开关。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也是自转最快的行星,这是一颗气态行星,巨大无比,位于太阳系中从内向外第五位。木星的质量最大,卫星也最多。木星的卫星数量,目前知道一共有67颗,这包括已命名的52颗小卫星和还没有命名的14颗小卫星,其中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1610年发现的,所以又被称为伽利略卫星。在2017年,天文学家又发现了2颗新的木星卫星,使得木星的卫星数量增加到69颗。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近视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如果是假性近视不需要矫正,通过物理或者药物的方法,甚至可以自愈。对于真性近视建议进行矫正,因为真性近视不可治疗也不能治愈。题目说法错误。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凸透镜
【解析】【分析】近视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远视眼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题目说法正确。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中废纸主要包括各种旧书报、包装纸、办公用纸、纸盒等,但不包括污染的纸巾;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玻璃片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五金零件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布帘、毛巾、皮革制品等。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 有害垃圾是不加妥善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垃圾,比如荧光灯管、干电池、过期药物等。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不用的纸箱和塑料箱都属于可回收物。题目说法正确。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我们对植物进行分类的常用方法是二歧分类法。二歧分类法就是确定一个标准,将我们发现的植物分成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给植物分类的方法不只有二歧分类法。题目说法错误。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太阳是万物之母,能源之“源”,它为地球提供着巨大的能量,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比如说太阳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了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太阳直接为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光、热资源等。绿色植物、藻类和光能自养微生物通过吸收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这一过程被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功能是使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题目说法错误。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海洋资源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利用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我们不可以随意开发。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鸟喙,即鸟的嘴。鸟喙的形状是鸟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适应环境的一个典型例子。鸟类的喙主要用来获取食物──捕食、叼住、撕咬以及从水中过滤食物,有时也用于攀登、修饰、争斗和筑巢。每种鸟的捕食习惯都与它们喙的形状和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鸟喙的多样化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生物,这样多种不同的鸟就可以在同一个地域中生活。鸟类的喙与其食性密切相关,所以不同的鸟的喙形状特征也不同,有点短而直,有的在强大未端有弯钩,有的长而直,有的强直且尖锐。鸟喙越强壮能力越强,一些鸟的喙坚硬并带钩状,可以撕开热带的果实,还能打开坚果壳。题目说法错误。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确实是存在的。随着A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将被机器人所取代,这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失业和社会不稳定。此外,AI系统的决策过程可能不透明,这可能会导致人类无法理解和控制机器人的行为。还有可能出现AI系统的错误决策,增加了对人类的威胁。但是,AI技术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如医疗、环境和安全等领域。人工智能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所以我们应该科学开发。题目说法正确。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引起了地球的潮汐现象,月球对地球来说,很重要,探索月球是很有意义的。题目说法错误。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中国高铁
【解析】【分析】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轨道交通工具,它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的悬浮和导向,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牵引列车运行。我国在磁悬浮列车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题目说法正确。
21.【答案】鼓膜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耳蜗的作用是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
22.【答案】指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动;热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钻木取火的道理是指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是动能转化为热能。
23.【答案】恒;地球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太阳是一颗恒星,会发光发热、体积和质量很大、距离地球很远,而人类生活的地球是一颗行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24.【答案】科技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造太阳”是一种可控核聚变技术,可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能源,这体现了科技改变世界。
25.【答案】工具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人们在不断发明新的工具,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6.【答案】海洋
【知识点】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27.【答案】自然资源;矿产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例矿产资源。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资源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不能任意使用,要保护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使用。
28.【答案】汽车是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山路上亮着彩色指示灯牌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山间瀑布飞溅是势能转化为动能;燃气灶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汽车是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山路上亮着彩色指示灯牌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山间瀑布飞溅是势能转化为动能;燃气灶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9.【答案】(1)B
(2)六
(3)化学
(4)C
(5)A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1)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故选B。
(2)2024年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
(3)在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形式很多,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能源供应上是将化学能转化成动能。
(4)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广阔无边的宇宙中,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探索月球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开发自然资源,提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为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持。
(5)2024年4月21日,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学探测数据编制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正式发布。这套图集包括中英文版《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和《1:250万月球分幅地质图集》,由中国科研团队绘制,主要基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全月地质“写真集”,目前已集成至中国科学家搭建的数字月球云平台上,并服务于月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中国未来月球探测工程的着陆区选址、月球资源勘查和路径规划等。故选A。
30.【答案】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人类身体中一个重要的感官器官,这个感官器官能让人类看到这大千世界的美丽繁华。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当我们去观察身边的物体时,物体会在眼球内的视网膜上成像。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1.【答案】空气、水、噪声等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自然环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①气候:台风、洪水、高热等。
②地形、地质: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氟骨症。
③环境污染:空气、水、噪声、吸烟、辐射、废料。
(2)社会环境
①社会经济(满足人群基本需求以及卫生服务和教育的物质基础
②社会阶层
③社会关系
④文化因素
⑤生活方式
⑥卫生服务体系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