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满江红(导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满江红(导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 12 课 满江红(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词作大意。
(2)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
2.仔细品读词句,感受词人寻求救国良方、
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
匡国济世的凌云壮志。
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活动一:积累字词
1.正音正字
拭(shì) 强(qiǎng)派 莽(mǎng)
2. 字词释义
满江红:词牌名。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这里是指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用《史
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
时恰好八年。徒,空,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激动。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青衫,唐代文官
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活动二: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 xuán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
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
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
2.写作背景
1903 年春,丈夫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不久,她目睹民族
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
离家出走寓居客栈,后由吴芝瑛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
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
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朗读感悟。
3.文章体裁:词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小令(59 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 以上)。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
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活动三:文章朗读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
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活动四: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
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
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
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
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二)课文主题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出封建束缚,为祖国的前途命
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表达作者匡扶天下,救民水火的凌云壮志。
(三)内容概括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
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
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
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
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
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
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
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因她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
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
(四)写作特色
1、用典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自然景观的
清秀明丽衬托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也有岁月流逝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
和幽怨之情。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
笼,也感叹清王朝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的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极言作者知音难觅的悲叹和寂寞自伤的痛苦。
④“不因人热”,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 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
燃火。”
引用汉代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叹无知
音可交。
2、寓情于景: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描写清秀明丽的秋色,反衬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以乐景反衬哀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也
有岁月流逝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3、对比: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达出“鉴湖女侠”的“竞雄”
之心。
(五)理解性默写
1.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
年风味徒思浙。
2.秋瑾《满江红》中,表达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的句子是:莽红尘、何处
觅知音?青衫湿!
3.秋瑾在《满江红》中,与男儿进行对比,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身不得,男
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4.最能表现诗人推翻满清解放天下的凌云壮志的句子是: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5.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6.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
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3.词中“侬”“殊”是什么意思?
“侬”:你。“殊”:很,甚。
4.“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
烈。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 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的淋漓
尽致。
5.本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作用?
本词先写中秋景物,“篱下黄花”为特写,“秋容如拭”为概写,表现出环境的静谧和寂寥,为下面
满纸的抒情蓄势,景与情前后相继,各自分明。
6.本词呈现出怎样的风格,主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词多豪放语,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属于豪放风格作品。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
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7.“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中的“殊未屑”一词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
“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倒予以蔑视的心理。
8.请从写作方法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四句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这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虽然身为女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自己的心志却比男儿还要刚烈,
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凌云壮志,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9.“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四面楚歌的典故来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词中“蛾眉”这里借指
女子。
10.词作最后以“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作结,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
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11.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
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13.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
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14.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15.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
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
然,却又刚健质朴。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16.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示例:天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像擦拭过一般明净。
17. 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示例一: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抒发了词人走向
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示例二:直抒胸臆。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19.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
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秋 瑾
秋瑾生于小官僚家庭,自幼入读家塾,尤其喜爱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幼时即仰慕英雄豪杰,
立志做巾帼英雄一样的人物,写下诗句“莫重男儿薄女儿,始信英雄亦有雌。”
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0 岁的秋瑾嫁给了丈夫王廷钧。王家虽是湘潭首富,秋瑾过着锦衣玉食的生
活,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
两岁的丈夫王廷钧,一不好读书,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
共同之处。
秋瑾时常劝丈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要好好读书,为将来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个人的前途着
想。”王廷钧却说:“朝廷只能割地赔款,委曲求全,我们这些匹夫有个屁责。”还有一次,他们谈到了
谭嗣同,秋瑾赞扬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视死如归,是一位伟大的维新志士。而王廷钧却大骂谭嗣同是
中华乱党、士林败类。两人互不相让,差点吵了起来。秋瑾内心十分痛苦,她在一首诗中写道:“可怜谢
道韫,不嫁鲍参军。”,暗示婚姻的不幸,表达了她对王廷钧的不满。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
往。
B.“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
民生疾苦的同情。
C.“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D.“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答案】1.A 2.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
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A.“八年风味徒思浙”的意思是: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这里主要表达的是词人
对贵妇人生活的厌恶和不屑;
故选 A。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意为: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莽红尘”形象地描绘出了尘世的广阔与纷杂,突出了在这茫茫人世间寻觅知音的艰难。“何处觅知音”
则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出一种孤独、迷茫与失落之感,体现出作者对知音难寻的慨叹与无奈。“青衫湿”借
用了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这里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更是情感上的一种极
度悲伤与惆怅的外显,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之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捷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形。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下面诗句与“四面歌残终破楚”包含的情感有相似点的一项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4.小组同学评价秋瑾这首词的风格“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请联系词的下阕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3.B 4.示例一:“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语,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
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示例二:“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着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
【解析】3.本题考查理解情感。
“四面歌残终破楚”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来形容当时中国被列强进逼、前途危殆的处境,表达爱国之意。
A.句意: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表达思乡之意;
B.句意: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表达爱国之意;
C.句意: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表达喜爱春天之意;
D.句意: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表达个人的雄心壮志;
故选 B。
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风格的解读。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从句式、节奏、
情感等角度分析。
本词多豪放语,基调高昂,显得刚健有力,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等,写出了词人不愿做贵妇人,透露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简洁的句式,却气势恢宏,刚劲有
力。“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写出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语言又清新自
然,朴实无华。
示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是深入浅出
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词句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
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片“苦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表现了词人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豪情壮志。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下面的诗句与“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一句抒情方式不同的是( )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手法。“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一句中,词人用“四面歌残”的典
故喻指① ,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家事国事交织心中,抒发了不能走出家庭投身革命的苦闷以
及② 的情感。
【答案】5.B 6. 国破无援,四面受敌 思念家乡
【解析】5.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句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这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虽然身为女
子,不能像男子一样参军列队,但她的志向、决心和勇气却比男子更加坚定和强烈。
A.“断肠人”这几个字直接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家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属于直抒胸臆;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借用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表达诗
人对历史兴亡的慨叹,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抒情方式属于用典抒情;
C.“最爱”两个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喜爱之情和自己的喜悦之情。属于直抒胸臆;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文天祥面对生死的坚定抉择以及对赤诚丹
心映照史册的豪迈情怀,以慷慨激昂的语句将自己的爱国之情和崇高气节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也采用了
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故选 B。
6.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和情感主旨。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
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家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
时她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家事、国事在心中交织,不禁感慨万千,无可名状。这让她更加思念远在
东南、不能常回的故乡,也痛恨自己不能走出家庭,为挽救民族危亡尽心尽力。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 味徒思浙。苦
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7.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赏析名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答案】7.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8.
示例一:运用“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
想感情的转变,凸显了 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
示例二: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表现出“鉴湖女侠” 的“竞雄”精神。
【解析】7.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句意是: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
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
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依据句意可知,上阕表达了词人不想过贵妇人生活,想要摆脱家
庭束缚,去追求精神的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8.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意思是: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
子的心还要刚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
开。诗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的淋漓
尽致。并目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将女儿心和男儿心进行对比,
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表达了她虽为女儿身,但反抗压迫,寻求解放的决心不会比男
子差。
五、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家事国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
万端,无可名状。
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道出命运的不公,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一句,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
儿的豪迈气概。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句,写出词人想到离家之后知音难觅,心中顿生后悔之情,禁不住
伤心落泪。
10.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本词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9.D 10.示例一:本词先写中秋前后的景物,“黄花开遍”就是菊花盛开,“秋容如拭”写
出秋色澄明,十分传神。以自然景观的清丽反衬她的失落感和怨幽。
示例二:本词先写中秋景物,“篱下黄花”为特写,“秋容如拭”为概写,表现出环境的静谧和寂寥,为
下面的抒情蓄势,景与情前后相继,各自分明。
【分析】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鉴赏能力。
D.“心中顿生后悔之情”表述有误,“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的意思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
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难觅知音的苦闷,诗中并无后悔之意。
故选 D。
10.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就是“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一
句,抓住其景物特点进行分析。
示例:“黄花开遍”句意是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写出秋季菊花盛开的景象;“秋容如拭”句意是秋
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这写出了秋色澄明的景象。面对眼前的自然之景,诗人发出了“莽红尘何
处觅知音?青衫湿”的慨叹,衬托出诗人的失落和无奈之情。
六、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描写的秋景给人感觉是平静的还是哀伤的?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
你的理解。
12.词人在结尾发出“何处觅知音”的慨叹。依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词人心中的知音是怎样的人?请
用自己的话表述。
【答案】11.是哀伤的。这一句写院落篱下,菊花盛开,北国的秋天,明镜如洗。但中秋佳节的美好、明
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哀愁。 12.[示例]秋瑾心中的知音是侠肝义胆,能以拯救
民族危亡为己任的同道中人。
【解析】1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意思是: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据
此可知,此句为景物描写,以乐景写哀情,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当时环境的静谧和寂寥,这种寂的环境
引发作者的思绪,为下文表达对贵妇生活的不屑及想要报效祖国又知音难觅的心情做铺垫。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意思“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
男子的心还要刚烈”可知,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
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由此可见,秋瑾心中的知音是侠肝义胆,能以
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志同道合的人。
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3.下列诗句与“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4.用典是古诗词常用的写作手法,请任选本词中一个典故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3.A 14.示例一:“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
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示例二:“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两句,
运用“青衫湿”的典故,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
郁和感慨。
【解析】13.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诗文内容能力。“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的意思是那些俗人,
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这两句抒发了词人不被世人理
解的苦闷,也表达出即使遭遇磨难仍要以英雄自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A.“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句意是我回答天帝说:路途漫长啊,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
我空有学诗的出众才华,却毫无用处。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却志事难酬;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句意是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
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句意是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抒发作
者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哀伤的思想感情;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意是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
美好的月光。这抒发了作者思念远方的亲人及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期盼之情;
故选 A。
14.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
示例 1:“四面歌残终破楚”句意是四面的歌声渐渐停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终于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句
子使用了“四面楚歌”的典故,感慨国家处于危难之中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示例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句意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
的衣襟。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刚踏上革命征途时的忧虑和感慨。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拭”是擦拭的意思,“秋容如拭”的意思是秋色就好像是刚刚被擦拭得干干净净一样,清澈明净。
B.“八年风味徒思浙”一句,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安稳幸
福生活的向往。
C.“青衫湿”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D.这首词上下两片在词义上紧密相连,相对于上片,下片的抒情意味更加浓烈。
16.请简要分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中“列”和“烈”的表达效果。
【答案】15.B 16.示例:第一个“列”指不是男儿身,第二个“烈”指刚烈的心志;“列”“烈”二
字同音,使这几句词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
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有误,实际上,“八年风味徒思浙”一句不仅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她对国家危亡
的深深忧虑和对自己无法为国家尽力的无奈与痛苦。这里的“八年”和“思浙”不仅仅是表达个人的思乡
之情,更是对过去八年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回顾和反思。
故选 B。
16.本题考查诗歌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列”字在这里指的是行列、队伍,秋瑾借以表达自己身为女子,无法像男儿一样站在国家的行列中,为
国家尽忠报国的遗憾。这个“列”字既揭示了她身为女子的身份限制,又暗示了她对男儿身份的渴望和向
往,体现了她内心的挣扎和不平。而“烈”字则表达了秋瑾内心的刚烈和坚决。她虽然身为女子,但她的
心志却比男儿还要刚烈,她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愿意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付出一切。这个“烈”
字不仅描绘了她的性格特征,也揭示了她的精神风貌,彰显了她作为“鉴湖女侠”的英勇和坚韧。同时,“列”
和“烈”二字同音,使得这几句词在读起来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这种巧
妙的运用,既表达了秋瑾的豪情壮志,又展示了她的文学才华,使得这首词成为了一首充满力量和感染力
的作品。
九、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7.“早又是中秋佳节”中“早又是”有何作用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8.请结合内容分析“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两句中词人复杂的心情。
【答案】17.“早又是”的意思是“转眼间就又到了”,一转眼中秋又至,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对自己在时光
飞逝中蹉跎岁月的慨叹,也为下文的抒情铺垫蓄势。 18.①运用设问,“俗子胸襟谁识我”一句写出
了词人的理想抱负不为一般凡夫俗子所理解的苦闷;②“英雄末路当磨折”又在自我回答中表现了词人遭
遇挫折时的豪爽豁达。
【解析】17.本题考查诗歌中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时,可采用“解释词语+内容+情感”的解题步骤。
“早又是”的意思是“转眼间就又到了”,结合词语意思可以分析出词人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
又到了中秋佳节,表达出词人对时光流逝而自己蹉跎岁月的感慨,为下文抒情蓄势。
18.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
“俗子胸襟谁识我”意为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道出词人在封建环境中,理想抱负不为凡
夫俗子理解的苦闷;“英雄末路当磨折”意为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词人以“英
雄”自称,同时又认为英雄自然要经受更多的磨难,可见词人豪爽的心境。
十、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
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
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9.孙中山先生曾亲笔为秋瑾题写“巾帼英雄”,并亲书一副楹联。请从甲词中找出一处能体现其“巾帼英
雄”特点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
20.甲、乙两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赏析。
【答案】19.示例一:“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
对比和反衬,最能体现秋瑾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英雄气概,堪称“巾帼英雄”。
示例二:“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这句最能体现秋瑾关注世事、关注民生的济世情怀,以及为之奋斗
牺牲的决心和勇气,堪称“巾帼英雄”。
示例三:“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词人用“强派”和“殊未屑”表达了对女儿身的不屑和苦闷,与
命运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渴望像男子一样报效国家,堪称“巾帼英雄”。 20.都是以乐景
写哀情。甲文以中秋佳节美好、明丽的秋景反衬词人内心的苦闷徬徨;乙文用小桥流水人家这样充满温馨
的画面,衬托出游子的孤寂悲凉。
【解析】19.本题考查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的意为: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
庭的牢笼,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勇于冲破家庭束缚的豪情。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意为: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苦”
及“殊未屑”等词语,表达了作者不甘心屈为女子,“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以米盐琐屑
终其身乎”,抒发要为国报效的决心。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意为: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
心还要刚烈。四个短句,句式整齐、语调铿锵,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和反衬,表现了作者不愿被女子的身份
所束缚,要像男子一样为国建功立业的壮志。
“俗子胸襟谁识我”意为: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表明作者根本就不屑于那些世俗之人理
想。“谁识我”抒写了找不到知音的苦闷心境,也洋溢着希望能团结同志,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的热情。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不愿为女子身份束缚,情愿忍受世人的不理解,
也要奋发做一番事业的巾帼女英雄的形象。
20.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
【甲】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意思是: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
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开头四句描写作者寄居
京城,时届中秋菊花盛开,天空明净得像擦拭过一样,明写中秋佳节美好和秋景的明丽。结合后文“四面
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等内容可知,开头景物的描写,是为了反衬词人内心的苦闷徬徨,她不甘为女
子,也渴望冲破牢笼的束缚,报效祖国。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乙】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小桥下
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六种沉寂、静谧的
景物勾勒出一幅空旷寂静、充满温馨的居家生活图景。结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知,开头一幅
温馨的居家生活图景是乐景,目的是为了衬托游子远离家乡的孤寂悲凉之情。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十一、请你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1.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委婉表意,增强诗词的表现力。《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借
“遣冯唐”的典故,自比魏尚,委婉表达 ①。《满江红》中 ②的典故喻指国破,孤立无援,蕴
含着秋瑾深切的忧思。
22.两首词的画线句都体现词人心中的豪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21. 渴望得到重用 四面楚歌 22.苏轼用“鬓微霜,又何妨”,表明他并不在意自己
的衰老,更在意的是朝廷能够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表现出词人的豪迈狂放,可见其爱国豪情。秋瑾用“殊
未屑”表达出自己不愿被女儿身所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足见其爱国豪情。
【解析】21.本题考查用典手法及其作用。这道题目要求解析古诗词中的用典手法,并理解这些典故所表
达的含义。
首先,对于《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借“遣冯唐”的典故,我们需要了解“遣冯唐”的出处和含义。
冯唐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名臣,他曾为云中太守魏尚辩护,使其免受处罚。苏轼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自比
魏尚,委婉地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便能够施展才华、为国家效力的愿望。
接着,对于《满江红》中提到的典故,我们首先要确定这首词的作者。虽然题目中未明确指出,但根据常
识和文学背景,可以推断这里的《满江红》很可能是指秋瑾的作品。在秋瑾的《满江红》中,她运用了多
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其中,与国破、孤立无援相关的典故很可能是“四面楚歌”。这个典故来
源于楚汉相争时期,项羽被刘邦军队围困,四面皆是楚地歌声,形容处境孤立危急。秋瑾借此典故,表达
了她对国家危亡的深切忧虑和自身孤立无援的处境。
因此,对于题目中的空白处,可以填写如下内容:①《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借“遣冯唐”的典故,
自比魏尚,委婉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施展才华的愿望。②《满江红》中“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
孤立无援,蕴含着秋瑾深切的忧思。通过这样的解析,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古诗词中用典手法的运用,还能
够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志向。
22.本题考查对比分析。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这句词出自北宋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人苏轼在词中描
述了自己出猎的壮观场景,并通过“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传达出他饮酒之后豪情满怀、胸襟开阔的精
神状态。这里的“酒酣”不仅仅指饮酒至酣畅淋漓,更象征着词人内心的豪放不羁和激情澎湃。“胸胆尚
开张”则表明词人即便年岁渐长,但内心的豪情壮志并未减退,依旧保持着开阔的胸襟和胆识。“鬓微霜,
又何妨?”进一步体现了词人的豁达与自信。尽管两鬓已经微微染上了霜白,但词人并不以为意,认为这
并不会影响他的豪情壮志和报国之心。这种不畏衰老、不惧困难的态度,正是词人豪情壮志的体现。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句词出自清代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在此词中借用了古代
美女蛾眉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女性传统角色的不满和反抗。“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意味着词人不愿意被
社会强加给女性的柔弱、依附的角色所束缚,她反感这种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限制。“殊未屑”则进一步
表明了词人的态度:她对此种强加的角色定位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对自由、平等
的追求,正是词人豪情壮志的体现。她不愿受限于传统的性别角色,而是希望像男性一样拥有施展才华、
实现抱负的权利和机会。
综上所述,这两句词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角度表达了词人的豪情壮志。无论是苏轼的豁达自信,还是秋瑾
的反抗精神,都展现了他们作为词人的独特气质和追求。
十二、请你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满江红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
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23.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渔家傲》想象丰富,意境阔大,梦境与现实辉映对照,兼具浪漫的情调和豪放的风格。
B.“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C.《满江红》“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中“拭”是擦的意思,写出了院落篱下菊花凋零败落的萧
瑟秋景,更添词人内心愁苦。
D.《满江红》“四面歌残终破楚”借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
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4.李清照、秋瑾作为历史上的杰出女性,以其悲剧命运和独特的艺术创作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请分析这
两首词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23.C 24.《渔家傲》表达了词人对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屡遭丧乱的苦闷与不满,也表现了自
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满江红》反映了词人想要冲破家庭束缚投身革命却知音难觅的苦闷、彷
徨,以及与命运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
【解析】2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理解和分析不恰当。《满江红》“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意思是: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
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作者自比菊花,表明内心依旧高洁,没有被环境熏染,而同流合污,而非“写
出了院落篱下菊花凋零败落的萧瑟秋景,更添词人内心愁苦”。
故选 C。
24.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理解(对比阅读)。
根据《渔家傲》“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可知,作者借梦境与天帝对话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
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中“谩”字,表达了词人对自己空有一身
才华却屡遭丧乱的苦闷,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思是:风啊!请千万
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气势磅礴,一往无前,表现了词人不为苦难所磨灭的
追求与向往。
根据《满江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意思“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
么的不屑啊”可知,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结合“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等可知,表达了自己不愿被命运所摆布,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愿望。第 12 课 满江红(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词作大意。
(2)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
2.仔细品读词句,感受词人寻求救国良方、
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
匡国济世的凌云壮志。
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活动一:积累字词
1.正音正字
拭( ) 强( ) 派 莽( )
2. 字词释义
满江红:词牌名。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 。
秋容如拭: 。
四面歌残终破楚: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这里是指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用《史
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
时恰好八年。徒 。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 。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 。未, 。屑, 。
烈: 。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 。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 。
青衫湿:失意伤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青衫,唐代文官
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活动二: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秋瑾,原名 ,字璿 xuán 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
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
武,喜男装。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
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
2.写作背景。
1903 年春,丈夫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不久,她目睹民族
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
离家出走寓居客栈,后由吴芝瑛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
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
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朗读感悟。
3.文章体裁:词
词最初称为" "或者" ",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
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小令(59 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 以上)。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
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活动三:文章朗读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
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活动四: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
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
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
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
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二)课文主题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出封建束缚,为祖国的前途命
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表达作者 , 。
(三)内容概括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
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
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
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离家
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
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
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
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因她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
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
(四)写作特色
1、用典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自然景观的
清秀明丽衬托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也有岁月流逝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
和幽怨之情。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
笼,也感叹清王朝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的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极言作者知音难觅的悲叹和寂寞自伤的痛苦。
④“不因人热”,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 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
燃火。”
引用汉代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叹无知
音可交。
2、寓情于景: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描写清秀明丽的秋色,反衬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以乐景反衬哀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也
有岁月流逝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3、对比: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达出“鉴湖女侠”的“竞雄”
之心。
(五)理解性默写
1.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 ,

2.秋瑾《满江红》中,表达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的句子是: 、
? !
3.秋瑾在《满江红》中,与男儿进行对比,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 , 。
4.最能表现诗人推翻满清解放天下的凌云壮志的句子是: ? 。
5.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 , ; ,

6.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 , 。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词中“侬”“殊”是什么意思?
4.“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本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作用?
6.本词呈现出怎样的风格,主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中的“殊未屑”一词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
8.请从写作方法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四句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9.“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 的典故来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词中“蛾眉”这里借
指 。
10.词作最后以“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作结,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3.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4.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16.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展现的画面。
17. 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9.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 瑾
秋瑾生于小官僚家庭,自幼入读家塾,尤其喜爱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幼时即仰慕英雄豪杰,
立志做巾帼英雄一样的人物,写下诗句“莫重男儿薄女儿,始信英雄亦有雌。”
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0 岁的秋瑾嫁给了丈夫王廷钧。王家虽是湘潭首富,秋瑾过着锦衣玉食的生
活,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
两岁的丈夫王廷钧,一不好读书,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
共同之处。
秋瑾时常劝丈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要好好读书,为将来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个人的前途着
想。”王廷钧却说:“朝廷只能割地赔款,委曲求全,我们这些匹夫有个屁责。”还有一次,他们谈到了
谭嗣同,秋瑾赞扬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视死如归,是一位伟大的维新志士。而王廷钧却大骂谭嗣同是
中华乱党、士林败类。两人互不相让,差点吵了起来。秋瑾内心十分痛苦,她在一首诗中写道:“可怜谢
道韫,不嫁鲍参军。”,暗示婚姻的不幸,表达了她对王廷钧的不满。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
往。
B.“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
民生疾苦的同情。
C.“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D.“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捷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形。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下面诗句与“四面歌残终破楚”包含的情感有相似点的一项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4.小组同学评价秋瑾这首词的风格“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请联系词的下阕内容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下面的诗句与“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一句抒情方式不同的是( )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6.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手法。“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一句中,词人用“四面歌残”的典
故喻指① ,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家事国事交织心中,抒发了不能走出家庭投身革命的苦闷以
及② 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 味徒思浙。苦
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7.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赏析名句“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五、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家事国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
万端,无可名状。
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道出命运的不公,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一句,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
儿的豪迈气概。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句,写出词人想到离家之后知音难觅,心中顿生后悔之情,禁不住
伤心落泪。
10.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本词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六、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描写的秋景给人感觉是平静的还是哀伤的?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
你的理解。
12.词人在结尾发出“何处觅知音”的慨叹。依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词人心中的知音是怎样的人?请
用自己的话表述。
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3.下列诗句与“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4.用典是古诗词常用的写作手法,请任选本词中一个典故分析其表达效果。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拭”是擦拭的意思,“秋容如拭”的意思是秋色就好像是刚刚被擦拭得干干净净一样,清澈明净。
B.“八年风味徒思浙”一句,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安稳幸
福生活的向往。
C.“青衫湿”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D.这首词上下两片在词义上紧密相连,相对于上片,下片的抒情意味更加浓烈。
16.请简要分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中“列”和“烈”的表达效果。
九、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7.“早又是中秋佳节”中“早又是”有何作用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8.请结合内容分析“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两句中词人复杂的心情。
十、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
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
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9.孙中山先生曾亲笔为秋瑾题写“巾帼英雄”,并亲书一副楹联。请从甲词中找出一处能体现其“巾帼英
雄”特点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
20.甲、乙两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赏析。
十一、请你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1.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委婉表意,增强诗词的表现力。《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借
“遣冯唐”的典故,自比魏尚,委婉表达 ①。《满江红》中 ②的典故喻指国破,孤立无援,蕴
含着秋瑾深切的忧思。
22.两首词的画线句都体现词人心中的豪情,请简要分析。
十二、请你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满江红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
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23.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渔家傲》想象丰富,意境阔大,梦境与现实辉映对照,兼具浪漫的情调和豪放的风格。
B.“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C.《满江红》“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中“拭”是擦的意思,写出了院落篱下菊花凋零败落的萧
瑟秋景,更添词人内心愁苦。
D.《满江红》“四面歌残终破楚”借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
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4.李清照、秋瑾作为历史上的杰出女性,以其悲剧命运和独特的艺术创作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请分析这
两首词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