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1 课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培养热爱中华赠序有别于书序或宴饮之序,这类文体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发了作文化的文化自信;者的某些情志或心怀。本文的特别之处是作者没有作过多的议论,而是以类似史培养积累、梳理、家的文字、自传体的表述,讲述了他本人艰苦求学的经历,字里行间充溢着真情整合文言语汇和具 实感。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朴实、亲切、自然,多用事实说话,少有空洞的说有良好语感的能 教,很好地达到了劝学的目的。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力;培养求知欲、本文写作者的求学经历,是按照时间的线性来叙述的,总体上突出了“成长创造性,养成积极的经历”其间,又有多个静态的场景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叙与描写的思考的习惯;感受、交错,议论与抒情的融人,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教学中,要把握文章脉理解、欣赏、评价 络,理清表意层次,感受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古代语言文字,涵 3.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本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叙事和描写方面。通过对比,事物的差养高雅情趣,具备异更加鲜明,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道理不言而喻。同时,作者的思想感情潜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在文字之中,从而在表意上具有含蓄蕴藉的特点。学生的写作实践,特别是记叙观念。文的写作,可以从这一写法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活动一:正音正字叱咄(chì duō) 俟(sì) 负箧曳屣(qiè)(xǐ) 皲裂(jūn)媵人(yìng) 衾(qīn) 容臭(xiù) 烨然(yè)緼袍敝衣(yùn) 逾(yú) 约 既加冠(guān ) 绮(qǐ)绣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一)重点词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买。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3.不敢稍逾约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4.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5.尝趋百里外 尝:曾经。6.援疑质理 援:提出;质:询问。7.俟其欣悦 俟:等待。8.以衾以覆 衾:被子。9.寓逆旅 逆旅:旅店。10.右备容臭 臭:这里指香气。(二)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同“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3.与之论辨 辨,同“辩”,辩驳。(三)古今异义1.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我,今义:剩下,余下2.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因此 今义: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4.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更加;今义:好处5.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6.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今义:填满 填充7.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脸色;今义:颜色8.余立侍左右左右:古义: 身边;今义:大约9.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10.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 今义: 小兵11.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12.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13.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14.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15.右备容臭(xiù)臭:古义:香气;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16.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今义:表界限17.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今义:硕士后的学位(三)一词多义1.患:(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忧虑)(2)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2.道:(1)益慕圣贤之道(名词,学说)(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动词,说)3.以:(1)以衾拥覆(用)(2)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3)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5)家贫,无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4.从:(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2)当余之从师也(跟从)5.至:(1)礼愈至(周到)(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6.若:(1)烨然若神人(好像)(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7.之:(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助词,的)(2)走送之(代词,指所借之书)(3)当余之从师也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4)无鲜肥滋味之享 (结构助词,的)(5)弗之怠(代词,指抄书这件事)8.故:(1)故余虽愚(因此,连词)(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故意,副词)9.质:(1)援疑质理(询问,动词)(2)非天质之卑(本质,资质,名词)10.色:(1)未尝稍降辞色(脸色)(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表情)11.慕(1)益慕圣贤之道(仰慕)(2)略无慕艳意(羡慕)(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1)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2)不必若余之手录 (手:名词作状语,用手)(3)主人日再食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每年)2.名词作动词(1)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活用为动词,挂在腰间,腰佩。)(2)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袍、衣: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3.形容词作动词(1)是可谓善学者矣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4.动词作状语(1)录毕,走送之 (走:动词“走”作状语,跑着)(2)余立侍左右 (走:动词“立”作状语,站着)(六)特殊句式1.省略句(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即“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省略主语,即(我)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我成年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问。)2.倒装句(1)弗之怠。(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弗怠之”)(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 其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重庆奉节县)。《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2.文章体裁:1.序:序是一种文体形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本文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2.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3.赠序:赠序,即临别赠言,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代,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序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本文即属于此类。活动四:文章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节奏,读出情感。朗读指导:余/幼时即嗜 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yú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 shuò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kòu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chì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 qiè曳 yè屣 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 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 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 pī绮 qǐ绣,戴/朱缨 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xiù,烨 yè然若神人;余/则缊 yùn袍敝 bì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 mà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 miù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 lǐn稍 shāo之供,父母/岁有裘 qiú葛 gě之遗 wèi,无冻馁 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 yè余,撰 zhuàn长书/以为贽 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 dǐ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一)全文翻译我年幼时就很好学。(因为)家里穷,无法买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特别冷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抄写完后,赶紧快步跑去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读遍各类书籍。(我)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士交往,曾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手拿着经书向有德行和学问的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不稍微把言辞说得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倾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节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季节,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浸泡,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里,店主每天只给我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亮,如同神仙;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之意,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列入君子的行列中,受到天子的恩宠,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各位太学生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送来冬衣夏装,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宽敞的书斋之中诵读经书,没有奔波劳顿的辛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汇集在这里,不必再像我那样用手抄录,去向别人借书然后才能阅读。要是还有学业不精通、道德没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县的马君则,到太学来已有两年,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一起交流讨论,言语温和而神色谦逊。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好学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努力学习,那确是我的意愿;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优裕境遇而在同乡前骄傲炫耀,那又怎么能知道我的用心呢?(二)课文主题本文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别之序,主要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望其有所成就。作者现身说法,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三)内容概括全文共 3个自然段。第一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可分为 3个层次。第一层“余幼时余因得遍观群书”请幼时求书之难,虽难而得博览群书。第二层“既加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讲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这里有叩问之难,跋涉之难,食宿之难;虽难而心中快乐。第三层,最后一句话,总结说自己大体上就是这般艰难。第二段写当前的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今诸生学于太学假诸人而后见也”这部分先讲学生的住、食、穿的条件都十分优越,再讲学习环境好,这里有读书环境好,老师好,书应有尽有。第二层“其业有不精者岂他人之过哉?”这段是发议论。对于那些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里而不能学有所成者提出批评。第三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四)写作特色1、对比手法,突出中心;采取对比的方式,阐明道理。如文中将同舍生的奢华穿戴和自己的粗袍破衣作对比,将今日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和自己艰苦的学习生活作对比,说明业有不精,德有不成,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的道理。2、典型事例,表达中心;文章的叙事善于选取典型化的事例来进行描绘。3、语言简洁,记叙为主;写法上记叙、描写、议论自然结合。(五)理解性默写1.《送东阳马生序》表明“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的句子: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送东阳马生序》写出从师求教道路之辛苦的句子: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送东阳马生序》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和读书环境的句子: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4.《送东阳马生序》写出太学生教学条件之优越的句子: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5.《送东阳马生序》写出太学生读书条件之优越的句子:未有问而不告。6.《送东阳马生序》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7.《送东阳马生序》写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8.《送东阳马生序》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勤”的句子: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9.《送东阳马生序》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艰”的句子: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10.《送东阳马生序》赞扬马君则善学的句子:流辈甚称其贤。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2、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1)幼时求学的艰难。(2)成年求师的叩问之难。(3)求学旅途之艰,生活之苦。3、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句?余幼时即嗜学。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4、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1)余幼时即嗜学;(2)益慕圣贤之道;(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6、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編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反衬自得其乐。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7、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的艰苦,突出学习勤奋。8、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9、作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1)流辈甚称其贤。(2)以乡人子谒余。(3)撰长书,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10、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原因:他自幼博览群书,获取知识;叩问时虚心求教,尊师重道;从师时勤奋刻苦,用精神的富足代替物质的贫困。启示:①我们要像宋廉一样多读书,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开拓视野;②保持谦虚恭敬的求学态度,不懂就问,尊敬师长③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不贪图物质享受,勤奋刻苦方能学有所成。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观点 1:可取。因为严师出高徒,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才能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促进学生的学业。观点 2:不可取。因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相交流,教学相长,这样会使学习气氛轻松愉快,提高学习兴趣。12、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是“俯身侧耳以请;或遇起叱咄,色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对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答:这是中国旧式教育的普遍现象。其中有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迁腐。学生完全可以和老师平等交流,甚至可以激烈的讨论。因为老师也不是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13、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哪些学习的秘诀?答:①学习要勤奋;②求师要诚心;③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14、宋廉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答: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源,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15、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答: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序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撰写的序叫“自序”,一般用来说明写作缘由、写作经过、中心内容、全书重点及特色等。别人代写的序叫“他序”,多用来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赠送给别人的序叫“赠序”,它具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为推崇、赞许或勉励之辞。赠序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韩愈写的赠序不少,在他的文集中以“送……序”或“赠……序”为题的文章多达 30多篇。他对赠序这种文体的发展是有极大贡献的,这一点为历代所肯定。他对这种文体作了许多探索,尤其可贵的是他能不拘泥于一定的模式,在写法上因人而异,或坦率陈言,或含蓄委婉,或诙谐幽默,或借题发挥。《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写于唐贞元 17年(801),是送朋友李愿归盘谷隐居时所作。此文是他赠序中的名篇,尤为东坡先生和被称为“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櫆所称道。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嗜学(shì) 逾约(yú) 叱咄(duō) 负箧曳屣(xiá)B.皲裂(jūn) 媵人(yìng) 加冠(guàn) 俟其欣悦(sì)C.烨然(yè) 绮绣(qǐ) 缊袍(yùn) 持汤沃灌(wò)D.容臭(chòu) 冻馁(něi) 拜谒(yè) 以衾拥覆(qīn)【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负箧曳屣(xiá)——qiè;B.加冠(guàn)——guān;D.容臭(chòu)——xiù;故选 C。2.下面加点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砚冰(yàn) 耄老(mào) 嗜学(shì) 俟其欣悦(sì)B.硕师(shuò) 裘葛(qiú) 逾约(yú) 既加冠(guān)C.皲裂(jūn) 叱咄(duō) 冻馁(něi) 负箧曳屣(qiè xǐ)D.媵人(yǐng) 容臭(chòu) 为贽(zhì) 以衾拥覆(qīn)【答案】D【详解】D.媵人(yǐng)——(yìng),容臭(chòu)——(xiù);故选 D.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余/因得/遍观群书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余”在句子里做主语,其后应断开;“则”起到转折引起下文的作用,因此“则”后面应断开;“缊袍敝衣”是动宾结构,在句子里做谓语和宾语,因此“缊袍敝衣”的后面应断开;“略无”做谓语,“慕艳意”是偏正短语作宾语,因此“慕艳意”前面应断开。句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此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故选 D。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主人日再食 B.未尝稍降辞色 C.腰白玉之环 D.手自笔录【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的能力。A.“日”,名词作状语,意为“每天”;B.“色”的意思为“脸色”,不属于词类活用;C.“腰”,名词作动词,意为“在腰间佩戴”;D.“笔”,名词作状语,意为“用笔”;故选 B。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与之论辨 B.同舍生皆被绮绣 C.今诸生学于太学 D.四支僵劲不能动【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A.“辨”同“辩”;B.“被”同“披”;D.“支”同“肢”;故选 C。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录毕,走送之 C.俟其欣悦 D.媵人持汤沃灌【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能力。A.“假”的古义为“借”,今义为“虚伪的,不真实的”;B.“走”的古义为“跑”,今义为“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C.“俟”的古今意思都为“等待”;D.“汤”的古义为“热水”,今义为“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故选 C。7.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因为。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凭借。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况且。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之:的。【答案】B【详解】B.句意: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以,把。故选 B。8.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A.无从致书以观 B.以衾拥覆 C.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答案】A【详解】例句:以(来)A.来;B.用;C.把;D.因为;故选 A。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以衾拥覆 以刀劈狼首B.当余之从师也 无鲜肥滋味之享C.俟其欣悦 亲旧知其如此D.足肤皲裂而不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答案】B【详解】A.以:都是介词,用;B.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其:都是代词,他;D.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故选 B。10.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加冠(帽子) 执经叩问(磕头)B.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C.持汤沃灌(热水)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D.录毕,走送之(跑)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答案】A【详解】A.叩:询问;故选 A。11.对选文《送东阳马生序》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写自己幼年、成年求学经历,采用夹叙夹议手法,情意恳切,语重心长。B.“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句,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一心向学的精神。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等句,主要是突出老师的严厉。D.本文写作特点是善用对比,从中得出结论:是否学业有成,关键在于是否专一刻苦。【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等句,主要突出的是作者求学时的虚心和恭敬,而不是突出老师的严厉。故选 C。二、名句名篇默写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余幼时即嗜学 嗜:(2)无从致书以观 致:(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4)弗之怠 怠:(5)不敢稍逾约 逾:(6)益慕圣贤之道 益:(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硕师:(8)尝趋百里外 趋:(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10)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11)未尝稍降辞色 辞:(12)援疑质理 援: 质:(13)俯身倾耳以请 倾:(14)或遇其叱咄 叱咄:(15)礼愈至 至:(16)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17)俟其欣悦 俟:(18)卒获有所闻 卒:(19)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曳:(20)穷冬烈风 穷:(21)至舍 舍:(22)媵人持汤沃灌 沃:(23)久而乃和 和:(24)主人日再食 再: 食:(25)烨然若神人 烨然:(2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蕴: 敝:(27)犹幸预君子之列 预:(28)而承天子之宠光 宠: 光:(29)缀公卿之后 缀:(30)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31)无冻馁之患矣 馁:(32)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33)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诋:【答案】 爱好 得到 借 懈怠,放松 超过 更加 担心,忧虑 学问渊博的老师 快步走 请教 挤满 言辞 引 提出询问 侧着 训斥 周到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等待 最终,终于 拖着 极 这里指客舍 浇暖 两次供养 给……吃 光彩鲜明的样子 乱麻 破 参与 恩宠 光耀跟随 给予,赠送 饥饿 拜见 诋毁,毁谤【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义。(1)句意: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嗜:爱好。(2)句意:无法得到书来看。致:得到。(3)句意: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假借:借。(4)句意:也不放松读书。怠:懈怠,放松。(5)句意: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超过。(6)句意: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益:更加。(7)句意: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患:担心,忧虑。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8)句意: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趋:快步走。(9)句意: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叩问:请教。(10)句意: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填:挤满。(11)句意: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辞:言辞。(12)句意: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质:提出询问。(13)句意: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倾:侧着。(14)句意: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叱咄:训斥。(15)句意:礼节更加周到。至:周到。(16)句意:不敢说一个字反驳。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17)句意:等到他高兴了。俟:等待。(18)句意: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卒:最终,终于。(19)句意: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曳:拖着。(20)句意: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穷:极。(21)句意:回到学舍。舍:这里指客舍。(22)句意: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沃:浇。(23)句意:很久才暖和起来。和:暖。(24)句意: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再:两次供养。食:给……吃。(25)句意: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26)句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蕴:乱麻。敝:破。(27)句意: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预:参与。(28)句意: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宠:恩宠。光:光耀。(29)句意:追随在公卿之后。缀:跟随。(30)句意: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给予,赠送。(31)句意:没有冻饿的忧虑了。馁:饥饿。(32)句意: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谒:拜见。(33)句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诋:诋毁,毁谤。13.默写。(1)既加冠, 。(2) ,略无慕艳意。(3)以中有足乐者,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 ”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自己求学时积极提问、专心恭敬地向老师请教的情形。(5)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注重精神追求而不在乎物质享受的句子是“ ,”。( 6 ) 宋 濂 在 《 送 东 阳 马 生 序 》 中 , 讲 述 求 学 遭 到 “ 先 达 ” 训 斥 的 时 候 , 自 己“ , ,”,这是为了劝勉马生重视礼仪、虚心学习。(7)《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 ”。【答案】 益慕圣贤之道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色愈恭 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略无慕艳意【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慕、缊袍敝衣、援、慕艳”等字词容易写错。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4.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正确的一项( )A.无从致书以观 致:致使B.未尝稍降辞色 色:颜色C.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重复D.俟其欣悦 俟:等待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6.下面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本文属于赠序。B.第①段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C.第②段中,“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因家境贫寒而感到自卑的心理。D.你要写一篇谈学习的演讲稿,宋濂的事例可作为支撑“学习促进我成才”这一观点的正面材料。【答案】14.D 15.(1)抄写完了,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16.C【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正确理解。A.句意:无法得到书来看。致:取得,获得。B.句意: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色:脸色、态度。C.句意:不敢说一个字回复、反驳。复:回复,回答。故选 D。15.本题考查方言句子的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毕:完成;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2)以:因为;中:内心;足乐者:值得快乐的事;口体之奉:吃的喝的。1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C.“突出了作者因家境贫寒而感到自卑的心理”表述错误。第②段中,“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体现了作者甘于清贫、以读书为乐的精神。故选 C。【点睛】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以衾拥覆 以:用B.缀公卿之后 之:助词,的C.今诸生学于太学 于:在D.求而不得者也 而:表承接,相当于“就”18.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A.因为其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穿和俸禄不如别人。B.认为其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C.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D.认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穿和俸禄不如别人。19.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属于赠序。B.选文第①段先写物质条件的匮乏,再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写出了求学的“勤且艰”。C.本文多用对比手法,如选文第②段将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求学的艰辛形成对比。D.“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道出了在学习中用心、专心的重要性。【答案】17.D 18.C 19.B【解析】1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与用法。D. 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求而不得者也”句意:求教但却无所收获的了。而: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但是,却”。故选 D。1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注意句中重点字词“以(因为),中(内心),足(值得),口体之奉(吃的穿的),不若(不如)”要理解正确。画线句子正确翻译为: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故选 C。1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B.“选文第①段先写物质条件的匮乏,再写自然环境的严酷”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第①段“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可知,这是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结合“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可知,这是写物质条件的匮乏。故选文第①段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故选 B。【点睛】参考译文: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彭城郎玉柱,其先世官至太守,居官廉,得俸不治生产,积书盈屋。至玉柱,尤痴。家苦贫,无物不鬻,惟父藏书,一卷不忍置。父在时,曾书劝学篇黏其座右。郎日讽诵,又幛以素纱,惟恐磨灭。昼夜研读,无间寒暑。每文宗临试,辄首拔之。(节选自《聊斋志异》)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录毕,走送之( ) (2)俟其欣悦( )(3)积书盈屋( ) (4)曾书劝学篇黏其座右( )2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又幛以素纱”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 B.俯身倾耳以请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徒以有先生也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2)惟父藏书,一卷不忍置。23.【甲】【乙】两文都写了主人公与书有关的故事,请分析其侧重点有何不同。【答案】20. 跑。 等待。 充满。 书写。 21.C 22.(1)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变得温和一些。(2)只有父亲的藏书,一卷也不忍心卖掉。 23.甲文主要侧重于记叙宋濂用借书和抄书来克服无书之难的经历,借此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乙文侧重于记叙郎玉柱珍爱父亲的藏书,昼夜研读。【解析】20.本题考查重要文言词语。(1)句意: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走:跑。(2)句意:等到他高兴了。俟:等待。(3)句意:积攒了满满一屋子的书。盈:充满。(4)句意:曾抄写《劝学篇》贴在郎玉柱书桌的右边。书:书写。2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辨析。“又幛以素纱”中“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A.连词,用来;B.连词,表修饰关系;C.介词,凭借;D.连词,因为;故选 C。2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先达,德高望重的前辈;德隆望尊,形容其品德高尚,声望卓著。(2)惟,只有;忍,忍心;置,处理,卖掉。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甲文中的“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可知,本文侧重于记叙自己用借书和抄书来克服无书之难,借以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根据乙文中的“至玉柱,尤痴。家苦贫,无物不鬻,惟父藏书,一卷不忍置”“昼夜研读,无问寒暑”可知,本文侧重记叙郎玉柱珍爱父亲的藏书,昼夜研读的故事。宋濂无书可读,而郎玉柱家有藏书,两者的经历并不相同。【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家境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经快步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变得缓和。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乙)郎玉柱,是彭城人。他的父亲曾做过太守,为官清廉,得到俸禄后,不置田产,酷爱买书,积攒了满满一屋子。到了玉柱,尤其痴:家里非常贫困,东西都卖光了,只有父亲的藏书,一本也不忍卖掉。父亲在时,曾抄写《劝学篇》贴在郎玉柱书桌的右边。玉柱每天都要读上几遍,还罩上层白纱,恐怕磨坏了。早晚研读诗书,不过问寒暑变化。文宗主持殿试,选拔他为榜首。(四)阅读宋濂两篇赠序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删改》)【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①,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②,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③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④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节选自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有删改)【注】①照磨:掌管宗卷,钱榖的属吏。②以例自免归:依惯例自请免职。③没(mò):高过。④试归而求:试着归家之后去寻找。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生以乡人子谒余( )(2)及年壮方可出( )25.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B.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C.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2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流辈甚称其贤。(2)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27.【甲】【乙】两文都是赠序,这类文体,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发作者的某些情志或心怀。【甲】文旨在勉励马君则① 。【乙】文旨在勉励陈庭学② 。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全文及【乙】文,你读出了宋濂先生的志趣:③ 。【答案】24. 拜见 待,等到 25.A 26.(1)同辈的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2)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 27. 再接再厉,不断进取 要像古之贤士“坐守陋室”那样,甘居一室,深入思考,心纳天下,进一步提升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 专心治学【解析】2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谒:拜见。(2)句意:等到我壮年时,才可以四处游历。及:等到,待。25.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意:(他们)都坐在简陋的屋子里,被丛生的杂草掩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实饱满的。重点字词:皆:都,全部。坐守:坐着守护,坚守。陋室:简陋的屋子。蓬蒿:形容环境荒凉,杂草丛生。没:掩没,覆盖。户:门,门户。志意:志向和意趣。常:经常,常常。充然:充实饱满的样子。句子结构:“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是一个并列结构,描述了一类人所居住环境的共同特征;“而志意常充然”则是一个主谓结构,描述了这类人的精神面貌。这里的并列结构和主谓结构之间进行划分,以保持句子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故选 A。2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重点字词:流:同一流,同一类。辈:同辈的人。称:称赞。其:指马生。贤:贤能,有德行有才能。(2)重点字词:得无:莫非,岂不是。出于:来源于,产生于。之:的。乎:疑问语气词,吗、呢。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第一空,根据甲文“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可知,宋濂希望马君则能够在学业上持续努力,不要因为现有的成就而满足,要再接再厉,追求更高的境界。因此,甲文旨在勉励马君则再接再厉,不断进取。第二空,根据乙文第三段“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可知,宋濂通过赞美古代贤士的修行方式,希望陈庭学能够学习他们,不要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是要注重精神的提升和修养。因此,乙文旨在勉励陈庭学要像古之贤士“坐守陋室”那样,甘居一室,深入思考,心纳天下,进一步提升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第三空,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通过自身艰苦求学的经历,向马君则强调了学习的不易与珍贵,鼓励他“再接再厉,不断进取”。而在乙文中,他则通过赞美古代贤士的修行方式,勉励陈庭学要甘于寂寞,深入思考,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在两篇赠序中,宋濂都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人们才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这种对学习的执着追求,正是他专心治学的体现。因此,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全文及乙文,我们可以深入读出宋濂先生的志趣是专心治学。【点睛】参考译文(甲)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面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的年轻人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乙)天台陈庭学君,擅长作诗,多次以中书左司掾之职而随从大将北征,建有功劳,提拔为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经过水路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曾经在此生活过,英雄豪杰曾在此攻伐征战、驻扎防守过,诗人文士也曾在此游历观览、饮酒射覆、赋诗吟咏。庭学无处不去游历观览,之后必定发而为诗,用来记录这些地方景物和时序的变化,由此他的诗艺更加精湛。三年之后,庭学依惯例自己辞职归来,在京师和我相聚。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语气更加豪壮,志趣理想更加高远,这大概是他得益于山水帮助的缘故吧。我内心很是惭愧,正当我年少时,曾经立志要出游天下,只是由于学业未成而不得空闲。等到可以出游的壮年时,四方战乱,我无处落脚容身。到现在圣主兴起,天下太平,四海成为一家,然而我却越来越老了。想要像庭学那样游历天下,还有可能吗?然而,我听说过古代的那些贤士,像颜回、原宪,他们都坐在简陋的屋子里,被丛生的杂草掩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实饱满的,仿佛有一种囊括天地宇宙的胸怀。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有超出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庭学大概就是尝试着回去探索这方面的东西吧。如果庭学有什么收获,就要告诉我,那样的话我将不只是惭愧而已。第 11 课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培养热爱中华赠序有别于书序或宴饮之序,这类文体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发了作文化的文化自信;者的某些情志或心怀。本文的特别之处是作者没有作过多的议论,而是以类似史培养积累、梳理、家的文字、自传体的表述,讲述了他本人艰苦求学的经历,字里行间充溢着真情整合文言语汇和具 实感。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朴实、亲切、自然,多用事实说话,少有空洞的说有良好语感的能 教,很好地达到了劝学的目的。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力;培养求知欲、本文写作者的求学经历,是按照时间的线性来叙述的,总体上突出了“成长创造性,养成积极的经历”其间,又有多个静态的场景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叙与描写的思考的习惯;感受、交错,议论与抒情的融人,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教学中,要把握文章脉理解、欣赏、评价 络,理清表意层次,感受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古代语言文字,涵 3.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本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叙事和描写方面。通过对比,事物的差养高雅情趣,具备异更加鲜明,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道理不言而喻。同时,作者的思想感情潜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在文字之中,从而在表意上具有含蓄蕴藉的特点。学生的写作实践,特别是记叙观念。文的写作,可以从这一写法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活动一:正音正字叱咄( ) 俟( ) 负箧曳屣( )( ) 皲裂( )媵人( ) 衾( ) 容臭( ) 烨然( )緼袍敝衣( ) 逾( ) 约 既加冠( ) 绮( )绣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一)重点词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 。3.不敢稍逾约 逾约: 。4.益慕圣贤之道 慕: 。5.尝趋百里外 尝: 。6.援疑质理 援: ;质: 。7.俟其欣悦 俟: 。8.以衾以覆 衾: 。9.寓逆旅 逆旅: 。10.右备容臭 臭: 。(二)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3.与之论辨 辨, 。(三)古今异义1.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 ,今义:2.走送之。走:古义为 ;今义为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 今义: ;假:古义 ,今义4.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 ;今义:5.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 ;今义为6.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 ;今义:7.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 ;今义:8.余立侍左右左右: : 身边;今义:9.或遇其叱咄或:古义: ;今义:10.卒获有所闻卒:古义: 今义:11.穷冬烈风穷:古义为 ,今义为12.寓逆旅逆:古义为 ;今义为13.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为 ;今义指14.日再食再:古义为 ;今义为15.右备容臭(xiù)臭:古义: ;今义:16.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 ;今义:17.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 ;今义:(三)一词多义1.患:(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无冻馁之患矣( )2.道:(1)益慕圣贤之道( )(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以:(1)以衾拥覆( )(2)以中有足乐者( )(3)俯身倾耳以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5)家贫,无致书以观。( )4.从:(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当余之从师也( )5.至:(1)礼愈至(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6.若:(1)烨然若神人( )(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之:(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走送之( )(3)当余之从师也 ( )(4)无鲜肥滋味之享 ( )(5)弗之怠( )8.故:(1)故余虽愚( )(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9.质:(1)援疑质理( )(2)非天质之卑( )10.色:(1)未尝稍降辞色(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11.慕(1)益慕圣贤之道( )(2)略无慕艳意( )(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1)手自笔录 (笔: )(2)不必若余之手录 (手: )(3)主人日再食 (日: )(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日: )2.名词作动词(1)腰白玉之环 (腰: )(2)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袍、衣: )3.形容词作动词(1)是可谓善学者矣 (善: )4.动词作状语(1)录毕,走送之 (走: )(2)余立侍左右 (走: )(六)特殊句式1.省略句(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即“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省略主语,即(我)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我成年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问。)2.倒装句(1)弗之怠。(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弗怠之”)(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宋濂(1310~1381),字 ,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文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 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称“ ”,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 其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重庆奉节县)。《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 的文章。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2.文章体裁:1.序:序是一种文体形式,分为 和 两种。本文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2.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3.赠序:赠序,即临别赠言,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代,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序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 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本文即属于此类。活动四:文章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节奏,读出情感。朗读指导:余/幼时即嗜 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yú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 shuò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 kòu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chì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 qiè曳 yè屣 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 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 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 pī绮 qǐ绣,戴/朱缨 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xiù,烨 yè然若神人;余/则缊 yùn袍敝 bì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 mà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 miù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 lǐn稍 shāo之供,父母/岁有裘 qiú葛 gě之遗 wèi,无冻馁 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 yè余,撰 zhuàn长书/以为贽 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 dǐ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一)全文翻译我年幼时就很好学。(因为)家里穷,无法买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特别冷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抄写完后,赶紧快步跑去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读遍各类书籍。(我)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士交往,曾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手拿着经书向有德行和学问的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不稍微把言辞说得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倾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节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季节,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浸泡,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里,店主每天只给我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亮,如同神仙;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之意,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列入君子的行列中,受到天子的恩宠,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各位太学生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送来冬衣夏装,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宽敞的书斋之中诵读经书,没有奔波劳顿的辛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汇集在这里,不必再像我那样用手抄录,去向别人借书然后才能阅读。要是还有学业不精通、道德没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县的马君则,到太学来已有两年,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一起交流讨论,言语温和而神色谦逊。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好学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认为我是在勉励同乡努力学习,那确是我的意愿;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优裕境遇而在同乡前骄傲炫耀,那又怎么能知道我的用心呢?(二)课文主题本文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别之序,主要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望其有所成就。作者现身说法,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三)内容概括全文共 3个自然段。第一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可分为 3个层次。第一层“余幼时余因得遍观群书”请幼时求书之难,虽难而得博览群书。第二层“既加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讲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这里有叩问之难,跋涉之难,食宿之难;虽难而心中快乐。第三层,最后一句话,总结说自己大体上就是这般艰难。第二段写当前的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今诸生学于太学假诸人而后见也”这部分先讲学生的住、食、穿的条件都十分优越,再讲学习环境好,这里有读书环境好,老师好,书应有尽有。第二层“其业有不精者岂他人之过哉?”这段是发议论。对于那些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里而不能学有所成者提出批评。第三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四)写作特色1、对比手法,突出中心;采取 的方式,阐明道理。如文中将同舍生的奢华穿戴和自己的粗袍破衣作对比,将今日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和自己艰苦的学习生活作对比,说明业有不精,德有不成,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的道理。2、典型事例,表达中心;文章的叙事善于选取典型化的事例来进行描绘。3、语言简洁,记叙为主;写法上记叙、描写、议论自然结合。(五)理解性默写1.《送东阳马生序》表明“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的句子: 。2. 《 送 东 阳 马 生 序 》 写 出 从 师 求 教 道 路 之 辛 苦 的 句子: 。3. 《 送 东 阳 马 生 序 》 太 学 生 优 越 的 学 习 条 件 和 读 书 环 境 的 句子: 。4.《送东阳马生序》写出太学生教学条件之优越的句子: 。5.《送东阳马生序》写出太学生读书条件之优越的句子: 。6.《送东阳马生序》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7. 《 送 东 阳 马 生 序 》 写 作 者 在 众 多 富 有 的 同 学 中 能 “ 略 无 幕 艳 意 ” 的 原 因 的 句 子是 : 。 8.《送东阳马生序》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勤”的句子: 。9.《送东阳马生序》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艰”的句子: 。10.《送东阳马生序》赞扬马君则善学的句子: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3、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句?4、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5、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6、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編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7、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8、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9、作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10、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12、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是“俯身侧耳以请;或遇起叱咄,色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对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13、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哪些学习的秘诀?14、宋廉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15、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序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 文体,有 和 之分。书序,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撰写的序叫“自序”,一般用来说明写作缘由、写作经过、中心内容、全书重点及特色等。别人代写的序叫“他序”,多用来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赠送给别人的序叫“赠序”,它具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为推崇、赞许或勉励之辞。赠序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韩愈写的赠序不少,在他的文集中以“送……序”或“赠……序”为题的文章多达 30多篇。他对赠序这种文体的发展是有极大贡献的,这一点为历代所肯定。他对这种文体作了许多探索,尤其可贵的是他能不拘泥于一定的模式,在写法上因人而异,或坦率陈言,或含蓄委婉,或诙谐幽默,或借题发挥。《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写于唐贞元 17年(801),是送朋友李愿归盘谷隐居时所作。此文是他赠序中的名篇,尤为东坡先生和被称为“桐城三祖”之一的刘大櫆所称道。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嗜学(shì) 逾约(yú) 叱咄(duō) 负箧曳屣(xiá)B.皲裂(jūn) 媵人(yìng) 加冠(guàn) 俟其欣悦(sì)C.烨然(yè) 绮绣(qǐ) 缊袍(yùn) 持汤沃灌(wò)D.容臭(chòu) 冻馁(něi) 拜谒(yè) 以衾拥覆(qīn)2.下面加点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砚冰(yàn) 耄老(mào) 嗜学(shì) 俟其欣悦(sì)B.硕师(shuò) 裘葛(qiú) 逾约(yú) 既加冠(guān)C.皲裂(jūn) 叱咄(duō) 冻馁(něi) 负箧曳屣(qiè xǐ)D.媵人(yǐng) 容臭(chòu) 为贽(zhì) 以衾拥覆(qīn)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余/因得/遍观群书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主人日再食 B.未尝稍降辞色 C.腰白玉之环 D.手自笔录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与之论辨 B.同舍生皆被绮绣 C.今诸生学于太学 D.四支僵劲不能动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录毕,走送之 C.俟其欣悦 D.媵人持汤沃灌7.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因为。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凭借。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况且。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之:的。8.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A.无从致书以观 B.以衾拥覆 C.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以衾拥覆 以刀劈狼首B.当余之从师也 无鲜肥滋味之享C.俟其欣悦 亲旧知其如此D.足肤皲裂而不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0.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加冠(帽子) 执经叩问(磕头)B.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C.持汤沃灌(热水)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D.录毕,走送之(跑)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11.对选文《送东阳马生序》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写自己幼年、成年求学经历,采用夹叙夹议手法,情意恳切,语重心长。B.“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句,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一心向学的精神。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等句,主要是突出老师的严厉。D.本文写作特点是善用对比,从中得出结论:是否学业有成,关键在于是否专一刻苦。二、名句名篇默写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余幼时即嗜学 嗜:(2)无从致书以观 致:(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4)弗之怠 怠:(5)不敢稍逾约 逾:(6)益慕圣贤之道 益:(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硕师:(8)尝趋百里外 趋:(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10)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11)未尝稍降辞色 辞:(12)援疑质理 援: 质:(13)俯身倾耳以请 倾:(14)或遇其叱咄 叱咄:(15)礼愈至 至:(16)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17)俟其欣悦 俟:(18)卒获有所闻 卒:(19)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曳:(20)穷冬烈风 穷:(21)至舍 舍:(22)媵人持汤沃灌 沃:(23)久而乃和 和:(24)主人日再食 再: 食:(25)烨然若神人 烨然:(2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蕴: 敝:(27)犹幸预君子之列 预:(28)而承天子之宠光 宠: 光:(29)缀公卿之后 缀:(30)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31)无冻馁之患矣 馁:(32)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33)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诋:13.默写。(1)既加冠, 。(2) ,略无慕艳意。(3)以中有足乐者,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 ”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自己求学时积极提问、专心恭敬地向老师请教的情形。( 5 ) 宋 濂 《 送 东 阳 马 生 序 》 中 , 表 现 作 者 注 重 精 神 追 求 而 不 在 乎 物 质 享 受 的 句 子 是“ , ”。( 6 ) 宋 濂 在 《 送 东 阳 马 生 序 》 中 , 讲 述 求 学 遭 到 “ 先 达 ” 训 斥 的 时 候 , 自 己“ , , ”,这是为了劝勉马生重视礼仪、虚心学习。( 7 )《 送 东 阳 马 生 序 》 中 , 宋 濂 面 对 衣 着 华 丽 的 “ 同 舍 生 ” 的 态 度 是“ ”。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4.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正确的一项( )A.无从致书以观 致:致使B.未尝稍降辞色 色:颜色C.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重复D.俟其欣悦 俟:等待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6.下面对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本文属于赠序。B.第①段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C.第②段中,“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因家境贫寒而感到自卑的心理。D.你要写一篇谈学习的演讲稿,宋濂的事例可作为支撑“学习促进我成才”这一观点的正面材料。(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①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以衾拥覆 以:用B.缀公卿之后 之:助词,的C.今诸生学于太学 于:在D.求而不得者也 而:表承接,相当于“就”18.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A.因为其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穿和俸禄不如别人。B.认为其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C.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D.认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穿和俸禄不如别人。19.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属于赠序。B.选文第①段先写物质条件的匮乏,再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写出了求学的“勤且艰”。C.本文多用对比手法,如选文第②段将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求学的艰辛形成对比。D.“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道出了在学习中用心、专心的重要性。(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彭城郎玉柱,其先世官至太守,居官廉,得俸不治生产,积书盈屋。至玉柱,尤痴。家苦贫,无物不鬻,惟父藏书,一卷不忍置。父在时,曾书劝学篇黏其座右。郎日讽诵,又幛以素纱,惟恐磨灭。昼夜研读,无间寒暑。每文宗临试,辄首拔之。(节选自《聊斋志异》)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录毕,走送之( ) (2)俟其欣悦( )(3)积书盈屋( ) (4)曾书劝学篇黏其座右( )2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又幛以素纱”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 B.俯身倾耳以请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徒以有先生也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2)惟父藏书,一卷不忍置。23.【甲】【乙】两文都写了主人公与书有关的故事,请分析其侧重点有何不同。(四)阅读宋濂两篇赠序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删改》)【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①,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②,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余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③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④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节选自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有删改)【注】①照磨:掌管宗卷,钱榖的属吏。②以例自免归:依惯例自请免职。③没(mò):高过。④试归而求:试着归家之后去寻找。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生以乡人子谒余( )(2)及年壮方可出( )25.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B.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C.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2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流辈甚称其贤。(2)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27.【甲】【乙】两文都是赠序,这类文体,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发作者的某些情志或心怀。【甲】文旨在勉励马君则① 。【乙】文旨在勉励陈庭学② 。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全文及【乙】文,你读出了宋濂先生的志趣: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pdf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