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无言之美(导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无言之美(导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 15 课 无言之美 (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本文阐发对艺术创作中“无言之美”的一些认识,核心概念是“无言之美”,
还涉及“言”“意”“流露”“含蓄”等关键概念。要把握作者的观点,就需要
1、学习文中运用
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而理解核心概念,就需要了解“言”与“意”的关系、“流
比喻、排比等修辞
露”与“含蓄”的区别等。
进行说理的方法;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积累背诵文中出 本文以图画、文学、音乐、雕塑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为例,探讨“无言之
现的精辟的句子。 美”问题。文章遵循“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得出结论”的写作思路,层层阐发,
条理清晰;文中引用不同艺术门类的较多实例,对主要观点展开阐释,有详有略,
2、积累、感受、 丰富了观点的表达,要注意分析实例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体验语言音韵美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文中涉及的“无言之美”,是一个关乎文艺本质的美学问题,不仅适用于图
和形式美,学会读
画、音乐、雕塑等的创作,更适用于文学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借鉴文中的理论
书。
方法,用于文学鉴赏实践,体会文学创作中的含蓄之美。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3、掌握运用论据
作者对“无言之美”问题的阐释较为深刻全面,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有很强
论证论点的方法。
的启示意义;但在具体论述时,或有可商榷之处,比如对于照相的看法,未必符
合事实。应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相关文献,质疑反思,形成自己对“无言之美”(含
蓄之美)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一:正音正字
1.字音
附丽( ) 意蕴( ) 寥( ) 统( ) 谚语( )急促( ) 顰( ) 心
旷神怡( ) 蛾眉( ) 铢两悉称( )
栩栩如生( ) 目不忍睹( ) 信手拈来( )
(2)多音字
混( )混杂 难 ( )真假
( )搅混 ( )假日
2.字形
笼 笼罩 峨 峨眉
茏 葱茏 娥 嫦娥
活动二 :字词释义
附丽:附着,依附。
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姑且:副词,表示暂时地。
笼统:宽泛不具体;不明确,含混。
(2)熟语解释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信手拈来:随
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
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
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
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活动四: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引出话题(第 1~2段):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引出话题——“无言”。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第 3~12段)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归纳观点(第 13段):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
越深越真切。
(二)课文主题
本文先用孔子“无言”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然后分别列举绘画、
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最后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
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1.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有什么作用?
2.请概括说明第 3 自然段中作者认为“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的理由。
3.第 4 自然段论说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这句话的含义?
5.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6.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将相片和图画进行对比分析的?其作用是什么?
7.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一句话的理解。
一、关于论据
一、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②道理论据
二、论据的特点:
一是真实性。就是在议论中所用的人和事、景和物以及经典名言等,都是真实的,确凿的,不虚假,
因为只有这样的论据才有说服力,才有论证力度。
二是典型性。就是所用的论据一定要有代表性,要具有以少胜多,以一驭十的特点,要能代表某
个方面的主流,体现出时代精神。(学科、国别、古今等)。
三、论据的作用
模式一:引用……作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模式二:通过列举……事例引出(或证明)……论点。
运用……论据,证明了……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首先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的作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四、为文章再补充一个论据
答题格式:
补写事实论据:按照“人物/事物+典型事例+结果+体现该文或该段观点的关键句词”的公式。事实
论据要具有代表性,最好是名人事例,切忌张冠李戴、细节失真,还要注意字数简洁。
补写道理论据:(国籍)人物说……(不确定的不要乱写)道理论据要准确,典型,忌瞎编乱造。
五、段落调整
1.段落能否调整:
(1)不能
(2)概括两段主要内容、论述角度(可从分论点着手)
(3)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时间上先后关系、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到局
部等
(4)因为这几段和前一段某句话间存在照应关系
(5)调整会导致逻辑混乱所以不能调整。
2.段落能否删去(或段落作用)
(1)不能
(2)概括该段内容
(3)因为它可以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分论点或观点)……
(4)这个观点使文章的论证更符合逻辑,也更严密,增强说服力删去会使文章的论证不严密
二、议论文阅读常见论据
主题一:拼搏
㈠道理论据:
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③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容国团
㈡事实论据:
①汉朝司马迁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
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拼搏,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②贝多芬因病不幸失去了听觉,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
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
③第 26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上,面对中国队赛况落后的不利形势,容国团坚
定信念,振奋精神,挥拍上阵,并激情誓言:“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最终力
挫强劲对手,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题二:勤奋
㈠道理论据:
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特立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④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⑤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㈡事实论据:
①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
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
“洗砚池”、“洗笔池”。
②达·芬奇画蛋,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
画。
③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
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④哪里有什么天才,鲁迅说自己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
⑤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
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 5 幅画的规矩。
反例: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主题三:毅力
㈠道理论据:
①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
②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③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
点——马克思
㈡事实论据:
①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 20 多年
来,她学会了 4 门外语,翻译了 16 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
术,为群众治病 1 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
什么呢?
②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 18 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③李时珍花了 31 年功夫,读了 800 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 7 个省,收集了
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
学的辉煌巨著一—《本草纲目》。
④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 40 年时间。
⑤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 22 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⑥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 12 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
了几克镭。
⑦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
⑧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主题四:惜时
㈠道理论据: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③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潜
④如果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那么浪费时间就是最大的挥霍。——富兰克林
⑤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㈡事实论据:
①巴尔扎克的时间一秒也不空过,所以才产出很多优秀作品。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
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一小时后叫醒我。”一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
尔扎克醒来,发觉超过了一个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
我多少时间啊!”
②苏联昆虫专家柳比歇夫不仅工作效率高,很会利用闲暇时间。他出去散步闲暇,就背外语;
遇到废话连篇的会议,就演算习题,真是分秒必争。
③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曾给自己拟订出一张工作时刻表,把一天 24 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
用起来。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读读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门外语的单词,就是这
样掌握的。
④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时,经常用石头做枕头睡觉,一旦被石头硌醒,立
刻又开始工作。
三、议论文论据素材
忆往昔,先辈书写家国之志,承载历史馥郁情怀,用青春之歌为国家强盛铺垫锦绣华章。任仲元深入塞罕
坝,种出生机盎然;樊锦诗踏进无垠黄沙,千年壁画安然;黄旭华寄心核潜艇,赤子之心昭然··…·无数青年
人为了国家和民族,不甘沉寂,拒绝沉沦,奉献出自己炽热的峥嵘青春。
「适用主题:家国担当、奉献青春等」
褚时健在人生大起大落后,依然凭借一股热情潜心创业,使得“褚橙”出现;陈立雯在硕士毕业后,选择回到
条件艰苦的农村,一心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樊锦诗在人生最美的年纪,离乡留在了敦煌,专心致志对壁画
进行修复。他们都是如此,既充满专心致志的坚定,又有处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勇气,守得云开见月明,
最终缔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适用主题:逆境突围、专注、坚定等」
许衡曾在盛夏时赶路,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路边有一棵梨树,众人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静坐树下
不动。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不摘梨解渴 ”许衡答:“不是自己的梨,怎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
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适用主题:自律、君子之道等」
尼采曾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将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温克仁选择一生
只做陶瓷,便不理世事喧嚣,不理睬酒绿灯红,潜心修炼,方有了“自生釉骨瓷”名扬天下;胡歌选择用思想
填满无法修复的皮囊,便舍弃名利浮华,于事业红火时静心磨练自己,才使演员二字名副其实。
「适用主题:人生选择、内在修为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年我辈当志存高远,擘画理想蓝图。君要看,背着母亲读大学的刘
秀祥心有家国,志在教育脱贫,一心想让家乡的孩子有书读,拒绝高新毅然回乡,投身山区教。君要看,
奋斗三十余载的张锦梅,心有绿满高原梦,志在让家乡拥有绿水青山,扎根青藏高原三十余载,带领科研
团队建成了全国唯一的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适用主题:志存高远、人生理想等」
苏炳添也曾被伤病困扰,但顽强走出低谷,成为第一个站上奥运百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江梦南半岁时因
药物导致失聪,凭借顽强毅力和不懈努力,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并如愿被清华大学录取;
安徽砀山县的李娟,常年卧病在床,可她没有向命运低头,用嘴咬着触控笔做电商,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
顺境不骄、逆境不馁,那些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的青春担当,那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的青春奋斗,
那些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的青春奉献,终将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汇成时代的无限精彩。
「适用主题:自强不息,顺境逆境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麦家曾在他的随笔中写道:“最黑暗的总是最光明,光明总源自黑暗的破晓。”面对
疾患,江梦南以勇毅执着为画笔,以勤奋为纸,擘画人生蓝图,成为青年人的楷模;家境贫寒,刘秀祥背
着母亲上大学,坚强上进,勤奋努力,学有所成回报家乡,成为年轻人的典范;脱贫路上,黄文秀投身于
最艰苦的基层,辛勤付出,勤勉不怠,成为时代楷模受人敬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
以厚德载物。我辈亦当以勇毅执着直面人生,天道酬勤,哪怕坎坷不断。
「适用主题:磨砺挫折、勤奋、勇毅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这是“古仁人”心系家国天下的情怀,
亦是心中不可放下的责任。在当今时代,他们一直延续着这样的情怀,有“不达目标、决不放弃”的黄旭华,
为国家利益一辈子“深潜”钻研核潜艇;有嫁入西沟村的申纪兰,“让姐妹们活出人样来”并首倡“男女同工同
酬”;有“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孙家栋,带领团队排除万难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还有苦心钻
研的屠呦呦,遍寻古籍,坚持不懈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还有“和时间赛跑”的袁隆平,用一生奋力追寻“禾
下乘凉梦”。
「适用主题: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
精神赓续,薪火相传。一代代知识分子传承老一辈人爱国奋斗的优良传统,提升着精神高度,创造出崭新
业绩。黄大年是大家公认的“科研疯子”,坚持“振兴中华,乃我辈责任”;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坚持“老
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 年做一件事——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
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做着种子梦,只求守护祖国的植物基因宝库。他们把对祖国的忠诚之心,对知识的
炽热追求,转化为报国豪情、奋斗激情,在时代的洪流中书写出壮美人生。
「适用主题:家国担当、民族榜样等」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青年们谱写积极有为的华章。“珠
峰守望者”次仁达旦以理想为因,行动为果,每年助数万人登上世界之巅;“天格少年”刘上以梦想为峰,不
断攀登,用三年时间让自制火箭发射升空;“冰上利剑”任子威以报国为志,咬牙冲刺,终摘冬奥桂冠。青年
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青年更能在广阔的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适用主题:青年青春、有为与可为等」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意蕴(yùn) 挣扎(zhā) 栩栩如生(yǔ)
B.寂寥(liáo) 谚语(yàn) 惟妙惟肖(xiào)
C.譬如(bì) 颦眉(pín) 信手拈来(niān)
D.狡黠(xié) 绞死(jiǎo) 心旷神怡(yí)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深巷 寂寥 闲情逸致
B.摄影 含蓄 包罗尽至
C.笼统 冷涩 株两悉称
D.琵琶 附丽 缥渺无踪
3.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
领会。
D.沉默是金。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含蓄 残戚 谚语 雕刻 B.归纳 挣扎 泪痕 寂寥
C.擒住 绞死 塑相 昼夜 D.倾刻 菩萨 心境 附丽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清风送爽之时,那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自然使人心旷神怡。
B.他的回答很简单,既不夸大,也非故意轻描淡写。
C.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
D.每一个信手拈来的从容,莫不来自厚积薄发的沉淀。
6.下面句子表达的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的道理无关的一项是( )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三缄其口。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二、综合性学习
7.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
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诗词之美】
(1)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 青。(A.松枝 B.柳条)
这是一句送别诗。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柳”和“留”谐音,常用“柳”来表示“留下来”的意思,以
示挽留之意。
(2)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为配合大赛宣传写了一副对联,现已
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
【雕塑之美】
(3)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
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
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
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
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 ”与“ ”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 ”后加“ ”。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无言之美(节选)
朱光潜
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
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
点儿,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
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绝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
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
玩味多了!【A】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譬如陶渊明的《时
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
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
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B】此外像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
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
含蓄的多么深远!【C】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
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
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
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
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
【D】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选文二】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
李可染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
人的思想感情,【甲】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
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
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乙】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
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
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
境,就有了灵魂。
8.请简要概括《无言之美》选文的主要观点。
9.朱光潜先生说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
深远!”这首诗中“深远”的情感指的是什么?请说出你的体会。
10.结合文意,把【选文二】中的【甲】【乙】两则事例分别放在【选文一】的相应位置,使上下文衔接自
然。
【甲】放在 处,【乙】放在 处。(在横线上填上相应位置的字母)
11.运用【选文一】或【选文二】相关论述,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
留马行处”这两句诗。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描传神
张舟子
①北宋画家李龙眠,擅长人物、鞍马和历史故事画。他特别注重写生,追求准确生动的刻画。他的画
多不敷色,人称“白描”。金圣叹将这一概念引入小说评论,以“龙眠白画”称赞《水浒传》,认为其语言
简洁生动,不多铺张,只抓住主要物象来描写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由此来看,白描即是古代的“白画”,是
中国文学中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它不重铺排,不事渲染,力求以素简准确的笔墨描摹形象,勾画神韵。
②既为描画,首先在于形似。“描”即是摹写,要以准确的词语使轻重合宜,不失其真。比如描写大
海的颜色,午后强光照射,海水略微发蓝,但主要颜色稍显灰白,不妨用“烟蓝”。一艘渔船从港口驶出,
行至海天相接之处,一路的颜色亦有区别:近海区的蓝很有意境,如雨过云破,可以用“天青”;海色随船
行过渡,“青蓝”也随视线而来;行至深海区,海水其实已呈“靛蓝”或是“深蓝”。此时你会发现,寥寥
数字,以简淡写斑斓,将海水随渔船渐行渐远而逐渐深沉的蓝色,真实准确地描画出来。如果草率而笼统
地用“蓝色的大海”,让海失去了真实的颜色,那就真的是“白画”了。
③当然,得其形似仅为其表,白描的关键还在于传神,即通过精练的词语、贴切的表达,为作品注入
神韵。贾平凹说:“如果要描写两山之间有一道细水,‘流’亦可,‘漫’亦可,但若用个
‘_______________’字,两山便有了‘窄’的形象,水便有了‘细’的注脚。”再如阿城的《溜索》,写
人滑过悬于两岸峭壁的溜索之迅疾,我们常会用“像箭一样飞出去”之类的句子,阿城竟写为“嗖的一下
小过去”。一个“小”字,伴着嗖嗖风声,溜出了马帮汉子箭一样的速度和由大而小的身影。
④《湖心亭看雪》中的雪景历来为人所称道,皆得益于张岱出神入化的白描。“天”“云”“山”“水”
气韵本就相似,加上所处空间交错,让四个词语仅需简单罗列,不必刻意雕琢,便有了界而未界之感。再
用三个“与”字便消融了壁垒,只用一个“一”字便浑然而相成,造就了天地无界、恢宏阔大的意境。此
时笔锋急转,“痕”“点”“芥”“粒”四个量词一出,便让文字背后仿佛有了一位山水画国手,苏堤水
榭,甚则崇山峻岭,似乎都渺小得只需信笔一画,信手一点。短短四十余字,写尽了惟余莽莽的雪景气象,
但说到底也只是词语精练之功,表达贴切之效。
⑤所以鲁迅先生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而已。”可
见,要想写出传神的白描,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12.通读全文,你认为学习白描应做到哪两个层次?
13.请说说“白画”一词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各自的含义。
14.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一句更能体现第①段中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价?( )
A.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
的都绽将出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B.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智取生辰纲》
15.请结合语境,将恰当的选项填写在第③段画横线处( )
A.涌 B.窜 C.夹 D.隔
16.“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虽是就文学技巧而言,但也可延伸至求学或为人等方面。请结合生活经历,
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第 15 课 无言之美 (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本文阐发对艺术创作中“无言之美”的一些认识,核心概念是“无言之美”,
还涉及“言”“意”“流露”“含蓄”等关键概念。要把握作者的观点,就需要
1、学习文中运用
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而理解核心概念,就需要了解“言”与“意”的关系、“流
比喻、排比等修辞
露”与“含蓄”的区别等。
进行说理的方法;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积累背诵文中出 本文以图画、文学、音乐、雕塑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为例,探讨“无言之
现的精辟的句子。 美”问题。文章遵循“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得出结论”的写作思路,层层阐发,
条理清晰;文中引用不同艺术门类的较多实例,对主要观点展开阐释,有详有略,
2、积累、感受、 丰富了观点的表达,要注意分析实例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体验语言音韵美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文中涉及的“无言之美”,是一个关乎文艺本质的美学问题,不仅适用于图
和形式美,学会读
画、音乐、雕塑等的创作,更适用于文学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借鉴文中的理论
书。
方法,用于文学鉴赏实践,体会文学创作中的含蓄之美。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3、掌握运用论据
作者对“无言之美”问题的阐释较为深刻全面,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有很强
论证论点的方法。
的启示意义;但在具体论述时,或有可商榷之处,比如对于照相的看法,未必符
合事实。应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相关文献,质疑反思,形成自己对“无言之美”(含
蓄之美)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一:正音正字
1.字音
附丽(fù ) 意蕴(yùn) 寥(liáo) 统(lǒng tǒng) 谚语(yàn)
急促(cù) 顰( pín) 心旷神怡(yí) 蛾眉(é méi) 铢两悉称(zhū)
栩栩如生(xǔ) 目不忍睹(dǔ) 信手拈来( niān)
(2)多音字
混(hùn)混杂 难 (jiǎ)真假
(hún)搅混 (jià)假日
2.字形
笼 笼罩 峨 峨眉
茏 葱茏 娥 嫦娥
活动二 :字词释义
附丽:附着,依附。
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姑且:副词,表示暂时地。
笼统:宽泛不具体;不明确,含混。
(2)熟语解释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信手拈来:随
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
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
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
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活动四: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引出话题(第 1~2段):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引出话题——“无言”。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第 3~12段)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归纳观点(第 13段):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
越深越真切。
(二)课文主题
本文先用孔子“无言”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然后分别列举绘画、
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最后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
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1.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有什么作用?
首先,文章引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入“无言”这一话题,从而展开了对“无言之美”的论述;其
次,以这一事例为引,故事性强,易于理解,也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请概括说明第 3 自然段中作者认为“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的理由。
①“言”是“达意”的手段,它固定,有迹象,散碎,有限;
②“意”是“言达”的目的,它多变,无踪,混沌,无限;
③“言”不可能完全“达意”,只能述其大概。
3.第 4 自然段论说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段文字论说了文学作品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只有“以言达意”才会引起美感。
这一段为下面阐述“尽善尽美”的条件,并且表明作者的观点做了铺垫。
4.怎样理解“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言达意”比作“虚线画实物”。这说明“言是不能完全达意”的。
5.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认为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6.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将相片和图画进行对比分析的?其作用是什么?
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哪一个更“和自然逼真”,二是哪一个引起的美感更浓厚。
通过对比,说明尽管相片能更逼真、完整地反映实物,而图画只是选择性的、理想化的表现,但图画
比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浓厚,这就通过类比,说明了“言不必尽意”所带来的“无言之美”。
7.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一句话的理解。
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沌而多变的情绪意旨。
语言是有限的,而人们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总是无法充分完整。文学创作者用语言来表现意旨,而人们却往往在语言之外获得另外的
一些信息。
一、关于论据
一、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②道理论据
二、论据的特点:
一是真实性。就是在议论中所用的人和事、景和物以及经典名言等,都是真实的,确凿的,不虚假,
因为只有这样的论据才有说服力,才有论证力度。
二是典型性。就是所用的论据一定要有代表性,要具有以少胜多,以一驭十的特点,要能代表某
个方面的主流,体现出时代精神。(学科、国别、古今等)。
三、论据的作用
模式一:引用……作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模式二:通过列举……事例引出(或证明)……论点。
运用……论据,证明了……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首先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的作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四、为文章再补充一个论据
答题格式:
补写事实论据:按照“人物/事物+典型事例+结果+体现该文或该段观点的关键句词”的公式。事实
论据要具有代表性,最好是名人事例,切忌张冠李戴、细节失真,还要注意字数简洁。
补写道理论据:(国籍)人物说……(不确定的不要乱写)道理论据要准确,典型,忌瞎编乱造。
五、段落调整
1.段落能否调整:
(1)不能
(2)概括两段主要内容、论述角度(可从分论点着手)
(3)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时间上先后关系、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到局
部等
(4)因为这几段和前一段某句话间存在照应关系
(5)调整会导致逻辑混乱所以不能调整。
2.段落能否删去(或段落作用)
(1)不能
(2)概括该段内容
(3)因为它可以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分论点或观点)……
(4)这个观点使文章的论证更符合逻辑,也更严密,增强说服力删去会使文章的论证不严密
二、议论文阅读常见论据
主题一:拼搏
㈠道理论据:
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③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容国团
㈡事实论据:
①汉朝司马迁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
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拼搏,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②贝多芬因病不幸失去了听觉,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
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
③第 26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上,面对中国队赛况落后的不利形势,容国团坚
定信念,振奋精神,挥拍上阵,并激情誓言:“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最终力
挫强劲对手,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题二:勤奋
㈠道理论据:
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特立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④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⑤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㈡事实论据:
①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
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
“洗砚池”、“洗笔池”。
②达·芬奇画蛋,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
画。
③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
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④哪里有什么天才,鲁迅说自己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
⑤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
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 5 幅画的规矩。
反例: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主题三:毅力
㈠道理论据:
①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
②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③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
点——马克思
㈡事实论据:
①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 20 多年
来,她学会了 4 门外语,翻译了 16 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
术,为群众治病 1 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
什么呢?
②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 18 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③李时珍花了 31 年功夫,读了 800 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 7 个省,收集了
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
学的辉煌巨著一—《本草纲目》。
④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 40 年时间。
⑤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 22 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⑥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 12 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
了几克镭。
⑦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
⑧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主题四:惜时
㈠道理论据: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③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潜
④如果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那么浪费时间就是最大的挥霍。——富兰克林
⑤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㈡事实论据:
①巴尔扎克的时间一秒也不空过,所以才产出很多优秀作品。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
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一小时后叫醒我。”一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
尔扎克醒来,发觉超过了一个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
我多少时间啊!”
②苏联昆虫专家柳比歇夫不仅工作效率高,很会利用闲暇时间。他出去散步闲暇,就背外语;
遇到废话连篇的会议,就演算习题,真是分秒必争。
③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曾给自己拟订出一张工作时刻表,把一天 24 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
用起来。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读读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门外语的单词,就是这
样掌握的。
④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时,经常用石头做枕头睡觉,一旦被石头硌醒,立
刻又开始工作。
三、议论文论据素材
忆往昔,先辈书写家国之志,承载历史馥郁情怀,用青春之歌为国家强盛铺垫锦绣华章。任仲元深入塞罕
坝,种出生机盎然;樊锦诗踏进无垠黄沙,千年壁画安然;黄旭华寄心核潜艇,赤子之心昭然··…·无数青年
人为了国家和民族,不甘沉寂,拒绝沉沦,奉献出自己炽热的峥嵘青春。
「适用主题:家国担当、奉献青春等」
褚时健在人生大起大落后,依然凭借一股热情潜心创业,使得“褚橙”出现;陈立雯在硕士毕业后,选择回到
条件艰苦的农村,一心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樊锦诗在人生最美的年纪,离乡留在了敦煌,专心致志对壁画
进行修复。他们都是如此,既充满专心致志的坚定,又有处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勇气,守得云开见月明,
最终缔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适用主题:逆境突围、专注、坚定等」
许衡曾在盛夏时赶路,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路边有一棵梨树,众人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静坐树下
不动。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不摘梨解渴 ”许衡答:“不是自己的梨,怎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
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适用主题:自律、君子之道等」
尼采曾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将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温克仁选择一生
只做陶瓷,便不理世事喧嚣,不理睬酒绿灯红,潜心修炼,方有了“自生釉骨瓷”名扬天下;胡歌选择用思想
填满无法修复的皮囊,便舍弃名利浮华,于事业红火时静心磨练自己,才使演员二字名副其实。
「适用主题:人生选择、内在修为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年我辈当志存高远,擘画理想蓝图。君要看,背着母亲读大学的刘
秀祥心有家国,志在教育脱贫,一心想让家乡的孩子有书读,拒绝高新毅然回乡,投身山区教。君要看,
奋斗三十余载的张锦梅,心有绿满高原梦,志在让家乡拥有绿水青山,扎根青藏高原三十余载,带领科研
团队建成了全国唯一的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适用主题:志存高远、人生理想等」
苏炳添也曾被伤病困扰,但顽强走出低谷,成为第一个站上奥运百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江梦南半岁时因
药物导致失聪,凭借顽强毅力和不懈努力,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并如愿被清华大学录取;
安徽砀山县的李娟,常年卧病在床,可她没有向命运低头,用嘴咬着触控笔做电商,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
顺境不骄、逆境不馁,那些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的青春担当,那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的青春奋斗,
那些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的青春奉献,终将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汇成时代的无限精彩。
「适用主题:自强不息,顺境逆境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麦家曾在他的随笔中写道:“最黑暗的总是最光明,光明总源自黑暗的破晓。”面对
疾患,江梦南以勇毅执着为画笔,以勤奋为纸,擘画人生蓝图,成为青年人的楷模;家境贫寒,刘秀祥背
着母亲上大学,坚强上进,勤奋努力,学有所成回报家乡,成为年轻人的典范;脱贫路上,黄文秀投身于
最艰苦的基层,辛勤付出,勤勉不怠,成为时代楷模受人敬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
以厚德载物。我辈亦当以勇毅执着直面人生,天道酬勤,哪怕坎坷不断。
「适用主题:磨砺挫折、勤奋、勇毅等」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这是“古仁人”心系家国天下的情怀,
亦是心中不可放下的责任。在当今时代,他们一直延续着这样的情怀,有“不达目标、决不放弃”的黄旭华,
为国家利益一辈子“深潜”钻研核潜艇;有嫁入西沟村的申纪兰,“让姐妹们活出人样来”并首倡“男女同工同
酬”;有“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孙家栋,带领团队排除万难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还有苦心钻
研的屠呦呦,遍寻古籍,坚持不懈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还有“和时间赛跑”的袁隆平,用一生奋力追寻“禾
下乘凉梦”。
「适用主题: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
精神赓续,薪火相传。一代代知识分子传承老一辈人爱国奋斗的优良传统,提升着精神高度,创造出崭新
业绩。黄大年是大家公认的“科研疯子”,坚持“振兴中华,乃我辈责任”;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坚持“老
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 年做一件事——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
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做着种子梦,只求守护祖国的植物基因宝库。他们把对祖国的忠诚之心,对知识的
炽热追求,转化为报国豪情、奋斗激情,在时代的洪流中书写出壮美人生。
「适用主题:家国担当、民族榜样等」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青年们谱写积极有为的华章。“珠
峰守望者”次仁达旦以理想为因,行动为果,每年助数万人登上世界之巅;“天格少年”刘上以梦想为峰,不
断攀登,用三年时间让自制火箭发射升空;“冰上利剑”任子威以报国为志,咬牙冲刺,终摘冬奥桂冠。青年
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青年更能在广阔的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适用主题:青年青春、有为与可为等」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意蕴(yùn) 挣扎(zhā) 栩栩如生(yǔ)
B.寂寥(liáo) 谚语(yàn) 惟妙惟肖(xiào)
C.譬如(bì) 颦眉(pín) 信手拈来(niān)
D.狡黠(xié) 绞死(jiǎo) 心旷神怡(yí)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
A.挣扎(zhā)——(zhá),栩栩如生(yǔ)——(xǔ)。
C.譬如(bì)——(pì)。
D.狡黠(xié)——(xiá)。
故选 B。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深巷 寂寥 闲情逸致
B.摄影 含蓄 包罗尽至
C.笼统 冷涩 株两悉称
D.琵琶 附丽 缥渺无踪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B.包罗尽至——包罗尽致;
C.株两悉称——铢两悉称;
D.缥渺无踪——缥缈无踪;
故选 A。
3.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
领会。
D.沉默是金。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论据。
A.最美的音乐是自然全声之美,而非人的、部分之美,意含反对以部分的、有限的声乐,破坏或代替自然
全美之声。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
千的面貌和场景。与“无言之美”相通;
B.老子《道德经》开卷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是说伦理哲学中有无言之美;
C.是《无言之美》原文阐述内容;
D.沉默是金表达的是一种行为处事方式。与“无言之美”无关;
故选 D。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含蓄 残戚 谚语 雕刻 B.归纳 挣扎 泪痕 寂寥
C.擒住 绞死 塑相 昼夜 D.倾刻 菩萨 心境 附丽
【答案】B
【详解】A.残→惨;
C.相→像;
D.倾→顷;
故选 B。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清风送爽之时,那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自然使人心旷神怡。
B.他的回答很简单,既不夸大,也非故意轻描淡写。
C.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
D.每一个信手拈来的从容,莫不来自厚积薄发的沉淀。
【答案】C
【详解】A.心旷神怡,意思是心情愉快,精神舒畅。使用正确;
B.轻描淡写,意思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不加重视,
也比喻做事不费力。使用正确;
C.“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用于形容“柳树”这一生命体不恰当;
D.信手拈来,意思是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使用正
确;
故选 C。
6.下面句子表达的道理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的道理无关的一项是( )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三缄其口。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答案】C
【详解】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无言之美”就是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而不露。或者“说出来的越少,
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A. 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这是一种无言之美;
B.老子《道德经》开卷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是说伦理哲学中有无言之美;
C. “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表达的是一种行为处事方式,与“无言之美”
无关。
D. 不开口表白,情意越浓。体现了一种无言之美;
故选 C。
二、综合性学习
7.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
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诗词之美】
(1)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词语?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 青。(A.松枝 B.柳条)
这是一句送别诗。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柳”和“留”谐音,常用“柳”来表示“留下来”的意思,以
示挽留之意。
(2)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为配合大赛宣传写了一副对联,现已
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
【雕塑之美】
(3)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
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
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
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
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 ”与“ ”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 ”后加“ ”。
【答案】(1)B
(2)展想象感悟意境
(3)①从 雕像
②智慧 的感觉
【详解】(1)出自盛唐李白的《劳劳亭》,“劳劳亭”据说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
时送别之所。既然是送别诗,那么就应该选“柳条”,古人历来就有“折柳送别”一说,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
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2)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如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是由“读诗文”与“传承国学”这两个动宾短语
构成。下联必须符合这个要求。在内容上,要围绕“古诗文朗诵大赛”这个主题来构思。
(3)①语序不当。改为“雕像从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②成分残缺。改为“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无言之美(节选)
朱光潜
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
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
点儿,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
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绝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
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
玩味多了!【A】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譬如陶渊明的《时
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
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
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B】此外像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
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
含蓄的多么深远!【C】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
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
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
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
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
【D】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选文二】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
李可染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
人的思想感情,【甲】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
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
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乙】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
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
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
境,就有了灵魂。
8.请简要概括《无言之美》选文的主要观点。
9.朱光潜先生说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
深远!”这首诗中“深远”的情感指的是什么?请说出你的体会。
10.结合文意,把【选文二】中的【甲】【乙】两则事例分别放在【选文一】的相应位置,使上下文衔接自
然。
【甲】放在 处,【乙】放在 处。(在横线上填上相应位置的字母)
11.运用【选文一】或【选文二】相关论述,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
留马行处”这两句诗。
【答案】8.文学上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或“文学上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 9.诗人所要
表达的是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时间易逝,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悲情。(意思对即可) 10. 【甲】
放在 B 处, 【乙】放在 D 处。 11.结合选文一答题示例:
岑参的这两句诗,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依依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事例分析”),具
有无言之美(或“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结论”)。(意思对即可)
结合选文二答题示例:
岑参的这两句诗,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境:路转峰回,行人已无法望见,只有雪地上还留有马蹄的印
迹“情境描述”)。这里完全是自然景色的描写,没有一句写诗人的感情如何,然而就在这两句中,使人体会
到诗人深厚的友情,意境高远。(意思对即可)
【解析】8.本题考查文段观点的提炼。
节选的这个文段列举了《论语》、陶渊明的《时运》《读<山海经>》等八个例子,引用的这些诗文,作者逐
一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它们言不尽意、也不必尽意的特点。最后得出结论“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
表现为难能可贵”,因此这个文段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文学上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或者“文学上言不能
尽意,也不必尽意”。
9.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
选文一中,“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虽
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这里的“深远”是指作者在诗歌中所蕴
含的情感。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
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登幽州台歌》大意是: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
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者”这里的“古
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像燕昭王那样前代贤君既不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
不由地产生怀才不遇的悲凉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
想到时光易逝,生命短暂,自己真是生不逢时,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这首诗抒发诗人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的悲凉。表达了他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
叹。
10.本题考查论据的选用。
选文二中,举的甲例子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
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这个例子,
与选文一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属于同类,即与陶渊明的《时运》《读<山海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
歌》、李白的《怨情》是同类的论据,因此放在选文一的 B 处非常恰当,与上下文衔接自然;
选文二中,乙例子“《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
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个例子与选文一中“再就写景说”的观点一致,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杜工部的《后
出塞》属于同类论据,因此放在 D 处与上下文衔接自然。
11.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运用。
要求运用选文一或选文二中的相关论述,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
行处”这两句诗。
结合选文一,可从“言不尽意”的角度进行分析。仿照“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
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的句式来赏析。如:岑参《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只是写了友人渐行渐远的情景,
并未直接抒发对友人的留恋之情,但与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却自然地流露在诗句之外,具有言不尽意的表
达效果。
结合选文二,可从“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
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角度来赏析。仿照文中分析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的句式结构来分析。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
只写了山路弯弯,雪上一留下的马蹄印,这里完全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并未写到人,更没写到人的情感,
但却使读者从句诗中感受到诗人与友人浓厚的情义。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描传神
张舟子
①北宋画家李龙眠,擅长人物、鞍马和历史故事画。他特别注重写生,追求准确生动的刻画。他的画
多不敷色,人称“白描”。金圣叹将这一概念引入小说评论,以“龙眠白画”称赞《水浒传》,认为其语言
简洁生动,不多铺张,只抓住主要物象来描写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由此来看,白描即是古代的“白画”,是
中国文学中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它不重铺排,不事渲染,力求以素简准确的笔墨描摹形象,勾画神韵。
②既为描画,首先在于形似。“描”即是摹写,要以准确的词语使轻重合宜,不失其真。比如描写大
海的颜色,午后强光照射,海水略微发蓝,但主要颜色稍显灰白,不妨用“烟蓝”。一艘渔船从港口驶出,
行至海天相接之处,一路的颜色亦有区别:近海区的蓝很有意境,如雨过云破,可以用“天青”;海色随船
行过渡,“青蓝”也随视线而来;行至深海区,海水其实已呈“靛蓝”或是“深蓝”。此时你会发现,寥寥
数字,以简淡写斑斓,将海水随渔船渐行渐远而逐渐深沉的蓝色,真实准确地描画出来。如果草率而笼统
地用“蓝色的大海”,让海失去了真实的颜色,那就真的是“白画”了。
③当然,得其形似仅为其表,白描的关键还在于传神,即通过精练的词语、贴切的表达,为作品注入
神韵。贾平凹说:“如果要描写两山之间有一道细水,‘流’亦可,‘漫’亦可,但若用个
‘_______________’字,两山便有了‘窄’的形象,水便有了‘细’的注脚。”再如阿城的《溜索》,写
人滑过悬于两岸峭壁的溜索之迅疾,我们常会用“像箭一样飞出去”之类的句子,阿城竟写为“嗖的一下
小过去”。一个“小”字,伴着嗖嗖风声,溜出了马帮汉子箭一样的速度和由大而小的身影。
④《湖心亭看雪》中的雪景历来为人所称道,皆得益于张岱出神入化的白描。“天”“云”“山”“水”
气韵本就相似,加上所处空间交错,让四个词语仅需简单罗列,不必刻意雕琢,便有了界而未界之感。再
用三个“与”字便消融了壁垒,只用一个“一”字便浑然而相成,造就了天地无界、恢宏阔大的意境。此
时笔锋急转,“痕”“点”“芥”“粒”四个量词一出,便让文字背后仿佛有了一位山水画国手,苏堤水
榭,甚则崇山峻岭,似乎都渺小得只需信笔一画,信手一点。短短四十余字,写尽了惟余莽莽的雪景气象,
但说到底也只是词语精练之功,表达贴切之效。
⑤所以鲁迅先生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而已。”可
见,要想写出传神的白描,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12.通读全文,你认为学习白描应做到哪两个层次?
13.请说说“白画”一词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各自的含义。
14.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一句更能体现第①段中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价?( )
A.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
的都绽将出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B.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智取生辰纲》
15.请结合语境,将恰当的选项填写在第③段画横线处( )
A.涌 B.窜 C.夹 D.隔
16.“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虽是就文学技巧而言,但也可延伸至求学或为人等方面。请结合生活经历,
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答案】12.应做到形似,关键是传神。 13.第①段中的“白画”指白描,第②段中的“白画”指白费功
夫,也可以指描画得不真实、不准确。 14.B 15.C 16.(示例一)在学习中,既不要卖弄,也
不要不懂装懂,要求真务实。
(示例二)在交际中,要为人真实,不自夸,真诚待人。
(示例三)在生活中,要低调、质朴,寻找生活最本真的美好。
【解析】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②段中“既为描画,首先在于形似”、第③段中“当
然,得其形似仅为其表,白描的关键还在于传神”可知,学习白描:首先是形似,关键是传神。
1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第①段中的“白描”,结合“白描即是古代的‘白画’,是中国文学中一种重要的
艺术手法,它不重铺排,不事渲染,力求以素简准确的笔墨描摹形象,勾画神韵”可知,“白画”指白描。第②
段中的“白描”,结合“如果草率而笼统地用‘蓝色的大海’,让海失去了真实的颜色,那就真的是‘白画’了”,可
知“白画”指白费功夫,也可以指描画得不真实、不准确。
14.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结合“金圣叹将这一概念引入小说评论,以‘龙眠白画’称赞《水浒》,认为语言简
洁生动,不多铺张,只抓住主要物象来描写人物及所处环境”“它不重铺排,不事渲染,力求以素简准确的笔
墨描摹形象,勾画神韵”可知,金圣叹以“龙眠白画”称赞《水浒》,主要是因为语言简洁生动,不多铺张,力
求以素简准确的笔墨描摹形象,勾画神韵。而 A 句中“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
的、紫的都绽将出来”是对镇关西被打之后的描绘,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B 句“杨志提了
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语言简洁,没有铺张描绘,以素简准确的笔墨描摹了杨志的形象,运用的
是白描的手法;
故选 B。
15.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运用。结合语境“两山之间有一道细水”“两山便有了‘窄’的形象,水便有了‘细’的注脚”
等内容可知用“夹”字更能凸显山“窄”、水“细”等特点。“夹”意思是从相对的两方使力,使中间的物体受钳而
不动,两山“夹”一道细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窄水细的特点;
故选 C。
16.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虽是就文学技巧而言,但也可延伸至求学或为人等方面。“有真意”在做人方面可
理解为:为人真实,真诚待人;要低调、质朴。在求学中可理解为:要求真务实。“去粉饰”“勿卖弄”在做学
问中可理解为:不要卖弄,也不要不懂装懂。据此分析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如:与人交往,要以诚
相待,不要虚伪的夸耀对方,更不要卖弄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