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24 课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本课所选五首作品类型多样,有古乐府、歌行、律诗、词和曲,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引导学生了解它们各自的艺术特点。(2)要让学生在朗读中2.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应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如从意象、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 表现手法等角度来鉴赏诗歌。3.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本课所选的作品,有的表现了从征之苦,有的表达了边塞军旅的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豪迈,有的体现了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怀,通过学习,学生应感受到这理解。些不同的情感。活动一:正音正字柏(bǎi) 冢(zhǒng) 窦(dòu) 雉(zhì) 舂(chōng) 羹(gēng)活动二 :字词释义始:才。归:回家。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阿:语气词,没有意思。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松柏:松树、柏树。冢:坟墓。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雉: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旅谷:野生的谷子。旅葵:即野葵。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持:用。作:当做。羹:就是饭菜的意思。一时:一会儿就。饴:同“贻”。送,赠送。沾:渗入。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是继《诗经》之后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诗歌总集,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汉乐府内容丰富多彩,它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描写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汉乐府形式新颖,有四言,但主要是杂言和五言。汉乐府成熟的五言形式,大大促进了文人的诗歌创作。汉乐府多用口语,不加雕琢,语言朴素自然。南朝乐府语言清新自然,基调婉约缠绵,多用五言四句,有丰富的想象。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音调高亢,在感情上的表达往往质朴明快,直来直去,但是绝不鄙陋。代表作《木兰诗》。2.写作背景此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活动四:诗歌朗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一)全文翻译年少时就从军出征,老了才得以回来。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二)课文主题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三)内容概括1、老兵得归:从军时间久,思乡心情切。对比、夸张,突出从军时间之久,为诗歌增加的凄凉悲伤的色彩,为下文进一步写其悲惨境遇做铺垫。2、归途见闻:路遇乡人,希望落空。通过对话描写,侧面表现老兵盼与家人团聚但是愿望落空的失望、哀伤心情。3、返家见闻:由远及近,环境描写。以哀景写哀情,四个场景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家中景象,烘托了老兵内心的悲哀,展现战争中百姓所受的深重苦难。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家中无人,引出下文老兵做好饭却无人共享的情节。4、出门张望:细节描写,悲痛欲绝。动作和神态的细节,刻画了孤独无依的老兵形象,表现出他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四)写作特色1、对比、夸张: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与“八十”相对照,突出其从军时间之久。“征”与“归”对比呼应,突出老兵渴望知道家中情况,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夸张极写其从军时间久,表现老兵有家归不得的现实,表现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为下文进一步写其悲惨境遇做铺垫。2、白描: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由远及近用四个场景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家中景象,以哀景写哀情,烘托了老兵内心的悲哀,展现战争中百姓所受的深重苦难。3、寓情于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由远及近用四个场景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家中景象,以哀景写哀情,烘托了老兵内心的悲哀,展现战争中百姓所受的深重苦难。4、人物描写:(1)语言(对话)描写: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通过对话描写,侧面表现老兵盼与家人团聚但是愿望落空的失望、哀伤心情。(2)动作描写: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描写了老兵在家中做饭,做完却无人共享、出门张望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老兵孤苦无依的凄凉处境和悲痛心情。(3)神态描写:泪落沾我衣。神态的细节,刻画了孤独无依的老兵形象,表现出他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五)名句默写1.表明主人公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茫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的诗句是: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2.高度概括老兵军旅生涯的两句诗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3.从远到近,描写家园荒凉起初景象的诗句是: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4.《十五从军征》中集中控诉当时繁重的兵役给人发带来无比痛苦的诗句是:出门东向看,泪落占我衣。5.描绘院内荒凉凄楚的景象,表明家中已空无一人的悲惨情景的诗句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6.抓住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的诗句是: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7.乡人的答语道出亲人都已逝去的悲惨现状的句子:“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8.本应温暖的炊烟却飘转成冷寂的孤独,本应是团圆的家宴,却成为孤独的惆怅,借主人公准备饭食无人可奉的场景,流露出主人公内心悲哀的诗句: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9.所谓“近乡情更怯”当他在途中遇到乡里人时,情不自禁地打听道: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1.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孤苦无依、内心哀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3.这首诗是如何刻画人物悲剧命运的?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如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而采葵作羹、“不知贻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门东向望”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催人泪下。4.试分析老兵返乡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5.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把读者带进了深沉绵远的意境,为全诗营造了悲凉的气氛,尽情渲染了老兵的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征”高度概括了主人公六十五年的戎马生涯。“始”传达了主人公昼夜思夜,愁断几肠的复杂心情。6.用自己的话写出老兵回家时看到的荒凉景象。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7.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8.“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主人公此时是什么心情?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9.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的?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乐 府诗体名。由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而来。汉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歌诗”,魏晋南北朝人始将其称为“乐府”或“乐府诗”。故乐府诗者,主要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诗。后亦用以指魏晋至唐代按乐府旧谱重填新辞以入乐的诗歌,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作的诗歌。后者仿效乐府诗之作非但不人乐,有时连旧题亦弃置不用,而仅从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上继承汉乐府的特点,是所谓“新乐府”。此外,唐绝句小诗,因多配乐而行,亦被称作“乐府”。宋元以后的词、曲,因均配合音乐,有时亦称“乐府”。一、名句名篇默写1.《十五从军征》理解型默写(1)遥看是君家, 。(2) ,雉从梁上飞。(3)中庭生旅谷, 。(4) ,采葵持作羹。(5)出门东向看, 。(6)《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 。(7)《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 。(8)《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 。(9)《十五从军征》诗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10)《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 。 , 。(11)《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 。【答案】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冢、窦、旅葵、舂、作、沾、羹、贻、雉、梁”等字词容易写错。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2.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围绕应征多年的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布局,巧妙自然。B.“十五”与“八十”相对照, “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极写从军之久。C.诗中的两处语言描写,以对答的形式,表达了几十年未归的主人公对家人的关切。D.本诗以乐景写哀情,情真意切,语言质朴,颇能体现汉乐府善于议论的艺术特点。3.本诗画线句与《梁甫行》中“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都写到了动物,在写法上有何共同妙处?【答案】2.D 3.(1)都采用白描手法 / 环境描写 / 侧面描写(手法),表现出环境的荒凉破败,人民生活的艰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分析】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本诗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诗歌能体现汉乐府善于叙事的艺术特点,而非“善于议论”。结合“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可知,这是由远看到近见,描写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是以哀景写哀情,而非“以乐景写哀情”。故选 D。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本诗画线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意思是: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兔”“雉”两种意象,突出了环境的荒凉破败,写出了老兵家中空无一人的凄凉场景,进而烘托出老兵内心的悲痛。《梁甫行》中“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意思是: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房屋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狐兔”两个意象,写住处的荒凉,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据此分析可知,两文都采用了白描手法,描绘了环境(或住处)的荒凉破败,表现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蕴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4.在学习这首诗歌时,李雷不理解主人公为何不自己赶快回到家中,还要询问乡里人。请你结合诗句向他解释。5.诗歌结尾主人公流下了泪,这泪水中包含了怎样复杂的情感?【答案】4.示例:李雷,“家中有阿谁”这一句恰切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人的关切,也表现了乡里人见到几十年未见的归人时惊喜、心疼、同情等复杂的心情。如果只写主人公的急切,人物形象就显得不够丰满立体。 5.示例:主人公的泪水包括对亲人逝去的悲痛、家园颓败的辛酸、征战多年的痛苦、未来生活的迷茫。【解析】4.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情感的分析。根据《十五从军征》中的诗句,可知主人公十五岁就从军远征,直到八十岁才得以返回家乡,他在外漂泊了六十五年,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遇到乡里人,迫切地询问“家中有阿谁”,这是他急于了解家人是否安在,家中现状如何的直接体现。这句诗不仅展现了他长时间离家后的急切心情,也揭示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主人公通过询问乡里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忐忑和期待,同时也展现了乡里人对他的同情和惊讶。这样的描绘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人物情感更加丰富,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战争对个人和家庭的深远影响。所以,主人公的这一行为是出于对家乡和亲人的急切关心,也是诗歌情感表达的需要。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根据“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可知,主人公看到的只是一片坟墓,亲人们早已离世,他无法与他们团聚,心中的悲痛难以言表。结合“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可知,这里描绘了家园荒芜的景象,野兔钻狗洞,野鸡在梁上飞,庭中生长着陌生的谷物,井上长满了葵菜,这些都是家园无人照料的象征,让人感到辛酸。再根据“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可知,主人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征战,这种离家的痛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在泪水里得到了释放。面对空荡荡的家和荒凉的景象,“不知饴阿谁”表达了主人公对于未来生活的迷茫,没有了亲人,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将何去何从。因此,诗歌结尾“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主人公的泪水是他复杂情感的交织,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无奈与哀叹。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粱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6.诗歌讲述了一位老兵 的悲惨故事。7.全诗无一“悲”字,却处处透露着悲情,请结合诗歌意象,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6.入伍多年、归家后家破人亡 7.诗中“松柏”和“冢”暗指老兵家人逝世,表现出老兵期盼与家人团聚但是愿望落空的失望和伤悲。“兔”“雉”“旅谷”“旅葵”四个意象描写出老兵家的凄凉破败,暗示家中空无一人,侧面表现老兵的悲痛欲绝。【分析】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概括。从“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可以看出,这位老兵入伍多年;“松柏冢累累”描绘的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情景,说明家中亲人已经不在人世,老兵归家后家破人亡。因此,诗歌讲述了一位老兵入伍多年、归家后家破人亡的悲惨故事。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松柏冢累累”这一句,用“松柏”和“冢”这两个意象,构建了一个荒凉、萧瑟的场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松柏”常常用来象征坚贞和长寿,但在这里,它们却与“冢”(坟墓)相结合,暗示着老兵家人的逝世。这种对比使得原本象征长寿的“松柏”变得格外凄凉,而“冢累累”则直接揭示了老兵家庭的不幸,表现出老兵期盼与家人团聚但愿望落空的失望和伤悲。接着,“兔从狗窦入,雉从粱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四句通过“兔”“雉”“旅谷”“旅葵”四个意象,进一步描绘了老兵家的凄凉破败。这些意象生动地展示了老兵家中空无一人的景象,兔子从狗洞自由出入,野鸡在房梁上飞来飞去,庭院里长满了野生的稻谷,井边也长满了野生的葵菜。这些看似自然的景象,实际上却充满了人世的荒凉和悲苦,它们从侧面表现了老兵面对家破人亡的悲痛欲绝。(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粱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8.下面诗句与“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9.李南觉得诗歌是对老兵归家的描写,诗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对动物的描写有些偏离诗歌主题。你有什么看法?【答案】8.B 9.示例:我不认为这两句诗偏离了诗意。“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荒凉凄楚的景象,衬托了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解析】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作者慨叹于战争的残酷与漫长。A.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B.此句概写木兰代父从军,十来年的征战生活,“百战”“十年”都表明了战争的时间之长,以及花木兰和同袍身经百战的不易。前一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后一句表现了战争的漫长;C.“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D.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故选 B。9.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是作者远望家中所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描写家中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现状。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表现了主人公少时参军,为国征战,晚年归家,家园却早已荒芜的不幸遭遇,从中可以窥见老兵的惨痛心情。既表现了作者对老兵的同情,也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的兵役制度的批判。故这两句对动物的描写并不偏离主题。(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粱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B.“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两句是细节描写,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寂寞难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后令人心酸。C.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D.这是一首第一人称的叙事诗,诗歌勾勒了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的回乡见闻,诗歌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1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写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10.D 11.由远及近地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分析】10.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赏析。“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的意思是: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可知,此句使用了对话描写即语言描写;“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的意思是: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可知,此句使用了动作描写;但诗歌中并未出现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故选 D。1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意思是: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这四句由远看到近见,描绘了满眼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粱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2.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始”字的丰富内涵。13.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悲剧命运的。【答案】12.突出老兵从军时间之长;表现出老兵渴望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或表现老兵终于可以回家的喜悦之情)。 13.由远及近写景,遥看家园荒冢累累,近看庭院荒芜杂乱,人亡屋空,残破不堪,以如此荒凉之景,突出了老人从军六十五年终得归家却无家可归的悲惨命运。【解析】1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始”是“才”的意思。“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意思是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才归,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始”字,突出老兵从军时间之长;同时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渴望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彩。13.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意思是远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这句写的是远景,诗歌通过“松柏”“冢累累”这两种景物,写出了老兵家人尽死,亲友凋零的惨状;“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意思是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这句写的是近景,通过“兔”“雉”“谷”“葵”四种景物,写出了庭院荒芜杂乱,人亡屋空,残破不堪的荒凉景象。诗歌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通过荒凉破败的景象来烘托老兵从军六十五年终得归家却无家可归的悲惨命运命运。(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粱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4.请分析“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的表达效果。15.全诗并无控诉战争之语,但平淡的叙述背后,却处处流露出百姓对战争之“痛”,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痛”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答案】14.①这句话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②为下文抒情蓄势,将哀情推向了极致。(意思对即可。) 15.示例一:“松柏”和“冢”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侧面表现主人公盼与家人团聚,但是愿望落空的失望、痛苦的心情。示例二:“兔”“雉”“旅谷”“旅葵”四种景物表现主人公家中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平淡中体现出主人公内心彻底失望的无言之痛。(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合理即可)【解析】1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意思是: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结合“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可知,家里已无亲人,突出了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惨状;结合“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可知,为下文抒情蓄势,同时也将悲哀之情渲染的淋漓尽致。1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根据“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中的“松柏”和“冢”可知,在这动乱的年月,亲人们竟无一幸存。结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可知,满怀希望,满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积压心底的感情,等来的却是“冢累累”和冢上的青松,内心的凄苦和思念无处表达,痛苦的心情无以言表。根据“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中的“兔”“雉”“旅谷”“旅葵”四种景物刻画了主人公家中荒凉寂静、无人可寻的惨状,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主人公内心绝望的极度痛苦之情。(八)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下面的问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松柏冢累累 累累:(2)采葵持作羹 持:(3)不知饴阿谁 饴:17.“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8.画线诗句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整首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19.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所见所思。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体现了家中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场景。C.“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两句体现老兵茫然而失落的悲痛心情。D.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E.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生动,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答案】16.(1)众多的样子 (2)拿着 (3)同“贻”,送给 17.夸张。突出从军之久。18.抒发主人公内心对家人团聚的期盼与最终失望哀伤的心情。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19.BE【解析】16.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1)句意: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累累:众多的样子 。(2)句意:摘下葵叶来煮汤。持:拿着。(3)句意:却不知送给谁吃。饴:同“贻”,送给。17.考查诗句的赏析。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意思是:老兵“十五”岁就随军队出征打仗,一直到了“八十”岁才返回家中。时间跨度十分长,由此可知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兵役的繁重。据此理解作答。18.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把握。第一问。画线句的意思是: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从老翁不知道把做好的汤和饭送给谁吃,说明家中已了无亲人,可看出老翁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孤苦无依。从他老泪纵横可看出最终失望哀伤的心情。第二问。这首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联系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由此可知,整首诗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19.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的意思是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写出了家中的破败和荒凉,“体现了家中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场景”说法错误;E.“语言生动”有误,应是“语言质朴”;故选 BE。【点睛】参考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粱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2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由近及远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选取“松柏”“冢”“旅谷”“旅葵”这些意象,倍增凄楚之感。B.《十五从军征》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C.《望月有感》颔联中的“干戈”,其义与“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戈”相同,均指战争。D.《望月有感》尾联写诗人深夜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构筑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21.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案】20.A 21.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解析】20.本题考查诗歌鉴赏。A.有误,《十五从军征》由远及近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故选 A。2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等语句写,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结果家人已经离世,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望月有感》“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点明背景,经历战乱,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兄弟分离;“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表现了战争带来的灾难,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据此概括两首诗表达的相同情感即可。第 24 课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本课所选五首作品类型多样,有古乐府、歌行、律诗、词和曲,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引导学生了解它们各自的艺术特点。(2)要让学生在朗读中2.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应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如从意象、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 表现手法等角度来鉴赏诗歌。3.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本课所选的作品,有的表现了从征之苦,有的表达了边塞军旅的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豪迈,有的体现了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怀,通过学习,学生应感受到这理解。些不同的情感。活动一:正音正字柏( ) 冢( ) 窦( ) 雉( ) 舂( ) 羹( )活动二 :字词释义始: 。归: 。道逢: 。阿: 。君: 。遥看: 。松柏: 。冢: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 。狗窦: ,窦, 。雉: 。中庭: 。生: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旅谷:野生的谷子。旅葵:即野葵。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持: 。作: 。羹:就是 的意思。一时: 。饴: 。沾: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 》是 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全书共一百卷,以辑录汉魏至唐的乐府诗为主。是继《诗经》之后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诗歌总集,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汉乐府内容丰富多彩,它继承了《诗经》的 传统,描写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汉乐府形式新颖,有四言,但主要是杂言和五言。汉乐府成熟的五言形式,大大促进了文人的诗歌创作。汉乐府多用口语,不加雕琢,语言朴素自然。南朝乐府语言清新自然,基调婉约缠绵,多用五言四句,有丰富的想象。代表作《 》。北朝乐府音调高亢,在感情上的表达往往质朴明快,直来直去,但是绝不鄙陋。代表作《 》。2.写作背景此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 而创作的。活动四:诗歌朗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一)全文翻译年少时就从军出征,老了才得以回来。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二)课文主题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三)内容概括1、老兵得归:从军时间久,思乡心情切。对比、夸张,突出从军时间之久,为诗歌增加的凄凉悲伤的色彩,为下文进一步写其悲惨境遇做铺垫。2、归途见闻:路遇乡人,希望落空。通过对话描写,侧面表现老兵盼与家人团聚但是愿望落空的失望、哀伤心情。3、返家见闻:由远及近,环境描写。以哀景写哀情,四个场景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家中景象,烘托了老兵内心的悲哀,展现战争中百姓所受的深重苦难。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家中无人,引出下文老兵做好饭却无人共享的情节。4、出门张望:细节描写,悲痛欲绝。动作和神态的细节,刻画了孤独无依的老兵形象,表现出他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四)写作特色1、对比、夸张: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与“八十”相对照,突出其从军时间之久。“征”与“归”对比呼应,突出老兵渴望知道家中情况,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夸张极写其从军时间久,表现老兵有家归不得的现实,表现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为下文进一步写其悲惨境遇做铺垫。2、白描: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由远及近用四个场景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家中景象,以哀景写哀情,烘托了老兵内心的悲哀,展现战争中百姓所受的深重苦难。3、寓情于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由远及近用四个场景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家中景象,以哀景写哀情,烘托了老兵内心的悲哀,展现战争中百姓所受的深重苦难。4、人物描写:(1)语言(对话)描写: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通过对话描写,侧面表现老兵盼与家人团聚但是愿望落空的失望、哀伤心情。(2)动作描写: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描写了老兵在家中做饭,做完却无人共享、出门张望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老兵孤苦无依的凄凉处境和悲痛心情。(3)神态描写:泪落沾我衣。神态的细节,刻画了孤独无依的老兵形象,表现出他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五)名句默写1.表明主人公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茫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的诗句是: , 。2.高度概括老兵军旅生涯的两句诗是: , 。3.从远到近,描写家园荒凉起初景象的诗句是: , 。4.《十五从军征》中集中控诉当时繁重的兵役给人发带来无比痛苦的诗句是: , 。5.描绘院内荒凉凄楚的景象,表明家中已空无一人的悲惨情景的诗句是: , 。6.抓住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的诗句是: , 。7.乡人的答语道出亲人都已逝去的悲惨现状的句子:“ , 。”8.本应温暖的炊烟却飘转成冷寂的孤独,本应是团圆的家宴,却成为孤独的惆怅,借主人公准备饭食无人可奉的场景,流露出主人公内心悲哀的诗句: , 。9.所谓“近乡情更怯”当他在途中遇到乡里人时,情不自禁地打听道: , 。1.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3.这首诗是如何刻画人物悲剧命运的?4.试分析老兵返乡过程中的情感变化。5.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6.用自己的话写出老兵回家时看到的荒凉景象。7.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8.“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主人公此时是什么心情?9.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的?乐 府诗体名。由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 ”而来。汉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 ”,魏晋南北朝人始将其称为“乐府”或“乐府诗”。故乐府诗者,主要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诗。后亦用以指魏晋至唐代按乐府旧谱重填新辞以入乐的诗歌,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作的诗歌。后者仿效乐府诗之作非但不人乐,有时连旧题亦弃置不用,而仅从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上继承汉乐府的特点,是所谓“新乐府”。此外,唐绝句小诗,因多配乐而行,亦被称作“乐府”。宋元以后的词、曲,因均配合音乐,有时亦称“乐府”。一、名句名篇默写1.《十五从军征》理解型默写(1)遥看是君家, 。(2) ,雉从梁上飞。(3)中庭生旅谷, 。(4) ,采葵持作羹。(5)出门东向看, 。(6)《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 。(7)《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 。(8)《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 。(9)《十五从军征》诗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10)《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 。 , 。(11)《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 。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2.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围绕应征多年的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布局,巧妙自然。B.“十五”与“八十”相对照, “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极写从军之久。C.诗中的两处语言描写,以对答的形式,表达了几十年未归的主人公对家人的关切。D.本诗以乐景写哀情,情真意切,语言质朴,颇能体现汉乐府善于议论的艺术特点。3.本诗画线句与《梁甫行》中“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都写到了动物,在写法上有何共同妙处?(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4.在学习这首诗歌时,李雷不理解主人公为何不自己赶快回到家中,还要询问乡里人。请你结合诗句向他解释。5.诗歌结尾主人公流下了泪,这泪水中包含了怎样复杂的情感?(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粱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6.诗歌讲述了一位老兵 的悲惨故事。7.全诗无一“悲”字,却处处透露着悲情,请结合诗歌意象,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8.下面诗句与“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A.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9.李南觉得诗歌是对老兵归家的描写,诗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对动物的描写有些偏离诗歌主题。你有什么看法?(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B.“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两句是细节描写,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寂寞难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后令人心酸。C.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D.这是一首第一人称的叙事诗,诗歌勾勒了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的回乡见闻,诗歌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1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写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2.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始”字的丰富内涵。13.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悲剧命运的。(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4.请分析“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的表达效果。15.全诗并无控诉战争之语,但平淡的叙述背后,却处处流露出百姓对战争之“痛”,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痛”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八)阅读《十五从军征》,回答下面的问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松柏冢累累 累累:(2)采葵持作羹 持:(3)不知饴阿谁 饴:17.“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8.画线诗句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整首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19.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所见所思。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体现了家中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场景。C.“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两句体现老兵茫然而失落的悲痛心情。D.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E.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生动,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2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由近及远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选取“松柏”“冢”“旅谷”“旅葵”这些意象,倍增凄楚之感。B.《十五从军征》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C.《望月有感》颔联中的“干戈”,其义与“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戈”相同,均指战争。D.《望月有感》尾联写诗人深夜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构筑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21.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4课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pdf 第24课 十五从军征(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