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 23 课 出师表(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文 《出师表》有一定的难度,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较多,
化自信;培养积累、梳理、整 可引导学生趁机对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增强积累。
合文言语汇和具有良好语感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情理交融是“表”这一文体的突出特点,本文就比较典型,要引
的能力;培养求知欲、创造性,
导学生掌握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手法的特点,并能在写作中实践运
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感受、
用。
理解、欣赏、评价古代语言文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字,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 通过之前《诫子书》《三顾茅庐》等的学习,学生对诸葛亮的生
的审美意识和观念。 平事迹都已有所了解,要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感受古人的理想主义情
怀。
活动一:正音正字
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薄( )
陟罚 臧否( )( ) 费祎( ) 以遗陛下( ) 桓灵( ) 裨补( )
阙漏( ) 性行淑均( ) 行阵( ) 猥自枉屈( )
夙夜( ) 渡泸( ) 驽钝( ) 攘除( ) 斟酌( )
以彰其咎( ) 咨诹( )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1.特殊用法
古今异义:
危急存亡之秋:
开张圣听: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
奖率三军:
临表涕零: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之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遂许先帝以驱驰:
不宜异同:
词类活用:
深入不毛:
以光先帝遗德:
亲贤臣,远小人:
此皆良实:
攘除奸凶:
2.一词多义
效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③恐托付不效:
道 ①而中道崩殂: ②咨诹善道:
论 ①宜付有司论其行赏: ②每与臣论此事:
无 ①若无兴德之言: 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行 ①然后施行: ②性行淑均:品行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
益 ①有所广益: ②斟酌损益:
临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临表涕零:
明 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②以伤先帝之明:
3.其他重点词义
中道崩殂: 。
恢弘志士之气: 。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 。失义, 。
陟罚臧否:陟, 。臧否, 。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简拔:
性行淑均:淑, ;均,
行阵和睦:行伍, 。
躬耕:
不求闻达于诸侯:
尔来:
斟酌损益: 。斟酌, 。损, 。益, 。
以彰其咎:
咨诹善道: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臣本布衣:
猥自枉屈:猥, 。枉屈, 。
尔来:
夙夜:
攘除奸凶:
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以 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以塞忠谏之路: ③受命以来:
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⑦先帝不以臣卑鄙:
然 ①然侍卫之臣不懈入内: ②然后施行:
于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②还于旧都:
为 ①俱为一体: 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诸葛亮(181—234),字 ,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
汉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晋政权因其军事
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散文代表作有《 》《 》等。
2.文题解读
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 2012 年版)。出,出征。师,军队。出师:出兵。表,古代
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写给后主 的表文。
活动四:文章朗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
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
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
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
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
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
惫,物资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
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
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发扬扩大将士们的士气;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
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
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和尽忠做善事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
赏,用来表明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
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
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获得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
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将士们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
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遗憾的。侍中郭攸
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正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
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间扬名做官。先
帝不因我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反而屈尊就卑,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
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
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早晚忧虑叹息,担心不
能将先帝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贫瘠、未开垦的地方。现在
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
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
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弊,有所兴革,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自
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
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二)课文主题
本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情感和北
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同时也激励刘禅以先帝为榜样,励精图治。
(三)内容概括
第一部分(1-5)分析当前形势,指明危机,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
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时
刻,希望刘禅“思危”;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即“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由此提出广
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第三段:说明出师前在内政上的安排。
第四段:说明出师前在军政上所作的安排。
第五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首句从正反两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次句引先帝故事,说明“亲小
人”必将导致亡国;末句举荐贤臣,说明“亲贤臣”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表达“受恩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六段: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先自叙本志(淡泊名利,无意功名),次叙先帝“三顾茅庐”
一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
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并表明兴复汉室的决心。首句述白帝城托孤事;接着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
和行动;再转说目前情况,提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末句补说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启发后主亲贤纳谏。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点明全篇主旨。
第八段:归纳各方面的责任。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也向后主提出“咨诹善道,察
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的希望。
第九段:表文结束语。
(四)写作特色
1.谋篇巧妙,层次分明。
本文虽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极大篇幅在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全文的脉络十分清晰:分析形势——
规劝进谏(提出建议)——陈情述志——临表惜别。
2.情词恳切,叙事、议论、抒情结合。
全文以议论为主,诸葛亮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又叙述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遭际,处处
可见其恳切忠贞的感情。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以叙事,议论和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彩。
3.骈散结合,笔法灵活。
全文大部分是散句,但也夹杂着工整的对偶句和音节整齐的四字句。文章叙事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也富于变
化,笔法摇曳多姿,不拘一格。
(五)人物形象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恩图报,忠君爱国;具有政治远见。
刘备:有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精神
(六)名句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
是: 。
1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 4个四字短语回答。
14.后汉倾颓的原因: 。
15.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
16.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
17.“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 。
18.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 。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2.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3.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4.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5.请为第 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6.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7.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8.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
的品质?
9.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
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10.作者在结尾写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涕零”的原因?
11.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12.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
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13.陆游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
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1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几件事?
15.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16.第○2 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从作者回忆的三顾
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感情?(用原文回答)
17.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
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关于“表”
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
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意
思说,“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
来表示不同意见的。当然,关于这些上书的名称和功用,随着不同的时代也有变化。单以“表”来说,是
秦汉时代开始有的,秦汉以至唐宋以后,虽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围,却有所变化。如唐、宋以后,
表文不仅多用四六文体,而且诸如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事项,一般皆用“表”。表,虽是古
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表文,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明畅,特别是表文与其他一般上书奏状不同,常含有表
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此,某些写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比如诸葛亮的《出师
表》、李密的《陈情表》等。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陛下(bì) 臧否(zāng fǒu) B.恢弘(hóng) 菲薄(fěi bó)
C.庶(shù) 弩钝(nú dùn) D.崩殂(cú) 裨补(bì)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疲弊(bì) 陛下(bì) 陟罚臧否(pǐ)
B.行阵(háng) 驽钝(dùn) 裨补阙漏(quē)
C.崩殂(cú) 恢弘(hóng) 夙夜忧叹(sù)
D.以彰其咎(chù) 妄自菲薄(fěi) 攘除(rǎng)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中道崩殂(cú) 益州疲弊(bì)
B.陟罚臧否(fǒu) 以遗陛下(wèi)
C.行阵和睦(háng) 夙夜忧叹(sù)
D.攘除奸凶(rǎng) 庶竭驽钝(nú)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中道崩殂(cú) 裨补阙漏(bì) 行阵和睦(háng)
B.以彰其咎(jiù) 陟罚臧否(zhì) 以遗陛下(yí)
C.庶竭驽钝(shù) 猥自枉屈(wěi) 咨诹善道(zōu)
D.夙夜忧叹(sù) 攘除奸凶(rǎng) 妄自菲薄(fěi)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臣/不胜/受恩感激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亲/贤臣,远/小人
D.咨臣/以当世之事
7.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光先帝遗德 仿佛若有光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策之不以其道
D.每与臣论此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10.选出与“故五月渡泸”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11.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句中“以”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逐许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许头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既加宫,益慕圣贤之道
二、填空题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以光先帝遗德(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3)小惠未徧( )
(4)良多趣味( )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2)以光先帝遗德 光:
(3)引喻失义 失义: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
(5)斟酌损益 损:
(6)不宜异同 异同:
(7)性行淑均 均:
(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
(9)愚以为宫中之事 愚:
(10)悉以咨之 咨:
(11)亲贤臣 亲:
(12)远小人 远:
(1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
(14)躬耕于南阳 躬:
(15)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16)猥自枉屈 猥:
(17)由是感激 感激:
(18)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19)恐托付不效 不效:
(20)深入不毛 不毛:
(21)当奖率三军 奖:
(22)以彰其咎 彰:
(23)咨诹善道 诹:
(24)临表涕零 涕零: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以光先帝遗德( )
(2)恢弘志士之气( )
(3)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4)北定中原( )
(5)恐托付不效( )
(6)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7)此皆良实( )
(8)攘除奸凶( )
(9)亲贤臣,远小人( )
(10)苟全性命于乱世( )
16.默写。
(1)苟全性命于乱世, 。
(2)亲贤臣,远小人, 。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咨臣以当世之事。
(4)面对新上任的球队主教练,记者引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 , ”对他进行了
评价,期待他能一改球队屡战屡败的命运。
(5)《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
17.填空。
(1)《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三国时期的历史创作了小说《三国
演义》。有人说这部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三绝”,即“智绝” 、“奸绝” 和“义绝” 。
(2)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句子是: , 。
(3)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 , 。
(4)《诸葛亮集》中有“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之语,这与《出师表》中的“ , ”意思一致。
(5)文中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
是: , , ; , , 。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
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我酌油知之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1.选文第一段中“由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诸葛亮正是由于感恩,才倾尽毕生精力去完成先
帝的托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感恩”的理解。
(二)阅读课文《出师表》,回答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
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
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诚宜开张圣听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先帝不以臣卑鄙
(4)由是感激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4.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哪一条最重要?
25.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性行淑均:
(3)盖追先帝之殊遇:
(4)引喻失义: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8.诸葛亮一生忠心为主,在北伐临行前,深情向后主提出了 、 、 三条建议。(只能用四字词语
回答)
29.梁衡《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写到:“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
如枪如戟,我听到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出师表》见证了诸葛亮的忠诚,说说选段中哪些具
体内容能体现他的忠诚。
30.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的?
(四)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
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心未平①,而夫差②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
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
夫差不悦,俾嚭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⑧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
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嚭用事⑩。明年,
越入吴。
(选自罗隐《谗书》)
【注】①越心未平:公元前 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②夫差:春秋
时吴王夫差。③俾(bǐ):使。④一之曰:夏历十月以后约第一个月,即夏历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
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到第三四层。⑦嚭(pǐ):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彼徒欲其身之亟
高: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3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臣本布衣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毕九层而不奏
(4)固不暇为王之视也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岂臣之欺乎!
33.回答问题。
(1)甲文中哪句话反映了和乙文相类似的史实?
(2)乙文中写道“越心未平”,最终“越入吴”。请你写出表现报仇、刻苦自励的成语。第 23 课 出师表(导学案)
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文 《出师表》有一定的难度,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较多,
化自信;培养积累、梳理、整 可引导学生趁机对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增强积累。
合文言语汇和具有良好语感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情理交融是“表”这一文体的突出特点,本文就比较典型,要引
的能力;培养求知欲、创造性,
导学生掌握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手法的特点,并能在写作中实践运
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感受、
用。
理解、欣赏、评价古代语言文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字,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 通过之前《诫子书》《三顾茅庐》等的学习,学生对诸葛亮的生
的审美意识和观念。 平事迹都已有所了解,要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感受古人的理想主义情
怀。
活动一:正音正字
崩殂(cú) 疲弊(bì) 陛下(bì) 恢弘(hóng) 妄自菲薄(fěi)
陟罚 臧否(zhì)(pǐ) 费祎(yī) 以遗陛下(wèi) 桓灵(huán) 裨补(bì)
阙漏(quē) 性行淑均(xíng) 行阵(háng) 猥自枉屈(wěi)
夙夜(sù) 渡泸(lú) 驽钝(nú) 攘除(rǎng) 斟酌(zhēn)
以彰其咎(jiù) 咨诹(zōu)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1.特殊用法
古今异义:
危急存亡之秋:时候
开张圣听:扩大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
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由是感激:感奋,激发。
奖率三军:鼓励
临表涕零:眼泪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之分也:用以、用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缘故
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不宜异同:不同。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深入不毛:长草 名词用作动词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远离 形容词用作动词
此皆良实:忠正、诚实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
攘除奸凶:奸邪、凶顽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
2.一词多义
效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③恐托付不效:效果
道 ①而中道崩殂:路、途 ②咨诹善道:道理
论 ①宜付有司论其行赏:评判 ②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
无 ①若无兴德之言:没有 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
行 ①然后施行:做,执行 ②性行淑均:品行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行伍,部队
益 ①有所广益:益处,好处 ②斟酌损益:增加
临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②临表涕零:面对
明 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 ②以伤先帝之明:英明
3.其他重点词义
中道崩殂:指帝王之死。
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合道理。
陟罚臧否:陟,提拔、晋升。臧否,赞扬和批评。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罚
简拔:选拔
性行淑均:淑,善良;均,公正、公平
行阵和睦:行伍,部队。
躬耕:亲身、亲自
不求闻达于诸侯:有名望,显贵
尔来:从那以来
斟酌损益:斟酌利弊。斟酌,考虑可否。损,损害。益,益处。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咨诹善道:询问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臣本布衣:平民百姓
猥自枉屈:猥,辱,谦辞。枉屈,屈尊就卑。
尔来:自那以来
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攘除奸凶:排除、铲除
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以 ①以光先帝遗德:来,用来 ②以塞忠谏之路:以至于 ③受命以来:表示时间的连词
④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⑦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然 ①然侍卫之臣不懈入内:然而,可是 ②然后施行:这样
于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在 ②还于旧都:到
为 ①俱为一体:是 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做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
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
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2.文题解读
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 2012 年版)。出,出征。师,军队。出师:出兵。表,古代
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活动四:文章朗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
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
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
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
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
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
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
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
惫,物资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
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
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发扬扩大将士们的士气;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
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
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和尽忠做善事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
赏,用来表明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
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
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获得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
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将士们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
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遗憾的。侍中郭攸
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正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
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间扬名做官。先
帝不因我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反而屈尊就卑,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
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
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早晚忧虑叹息,担心不
能将先帝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贫瘠、未开垦的地方。现在
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
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
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弊,有所兴革,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自
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
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二)课文主题
本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情感和北
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同时也激励刘禅以先帝为榜样,励精图治。
(三)内容概括
第一部分(1-5)分析当前形势,指明危机,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
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时
刻,希望刘禅“思危”;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即“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由此提出广
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第三段:说明出师前在内政上的安排。
第四段:说明出师前在军政上所作的安排。
第五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首句从正反两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次句引先帝故事,说明“亲小
人”必将导致亡国;末句举荐贤臣,说明“亲贤臣”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表达“受恩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六段: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先自叙本志(淡泊名利,无意功名),次叙先帝“三顾茅庐”
一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
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并表明兴复汉室的决心。首句述白帝城托孤事;接着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
和行动;再转说目前情况,提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末句补说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启发后主亲贤纳谏。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点明全篇主旨。
第八段:归纳各方面的责任。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也向后主提出“咨诹善道,察
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的希望。
第九段:表文结束语。
(四)写作特色
1.谋篇巧妙,层次分明。
本文虽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极大篇幅在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全文的脉络十分清晰:分析形势——
规劝进谏(提出建议)——陈情述志——临表惜别。
2.情词恳切,叙事、议论、抒情结合。
全文以议论为主,诸葛亮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又叙述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遭际,处处
可见其恳切忠贞的感情。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以叙事,议论和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彩。
3.骈散结合,笔法灵活。
全文大部分是散句,但也夹杂着工整的对偶句和音节整齐的四字句。文章叙事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也富于变
化,笔法摇曳多姿,不拘一格。
(五)人物形象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恩图报,忠君爱国;具有政治远见。
刘备:有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精神
(六)名句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
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
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
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
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 4个四字短语回答。
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4.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5.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6.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7.“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18.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答: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
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2.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答: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
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所以说,这是关系到
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3.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答: 忠心、品德、才能。
4.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答: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5.请为第 5 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答: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
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
并举。
6.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答: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
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7.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答: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
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
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
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竞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8.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
的品质?
答: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9.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
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答: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10.作者在结尾写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涕零”的原因?
答:(示例)诸葛亮因为想到了先帝对自己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临崩寄大事于己的信任,还有怕完不成
先帝遗愿的焦虑,百感交集的“涕零”。
11.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答: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
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12.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
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答: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
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
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13.陆游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
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答: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
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几件事?
答:○1五月渡泸,深入不毛。○2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
即可)
15.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答:略。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点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即可。
16.第○2 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从作者回忆的三顾
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感情?(用原文回答)
答:“大事”: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感情:报先帝,忠陛下。
17.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
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略。提示: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结合原文
内容,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
关于“表”
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
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意
思说,“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
来表示不同意见的。当然,关于这些上书的名称和功用,随着不同的时代也有变化。单以“表”来说,是
秦汉时代开始有的,秦汉以至唐宋以后,虽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围,却有所变化。如唐、宋以后,
表文不仅多用四六文体,而且诸如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事项,一般皆用“表”。表,虽是古
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表文,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明畅,特别是表文与其他一般上书奏状不同,常含有表
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此,某些写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比如诸葛亮的《出师
表》、李密的《陈情表》等。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陛下(bì) 臧否(zāng fǒu) B.恢弘(hóng) 菲薄(fěi bó)
C.庶(shù) 弩钝(nú dùn) D.崩殂(cú) 裨补(bì)
【答案】A
【详解】A 项有误,“否”读 pǐ。故选 A。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疲弊(bì) 陛下(bì) 陟罚臧否(pǐ)
B.行阵(háng) 驽钝(dùn) 裨补阙漏(quē)
C.崩殂(cú) 恢弘(hóng) 夙夜忧叹(sù)
D.以彰其咎(chù) 妄自菲薄(fěi) 攘除(rǎng)
【答案】D
【详解】D.“以彰其咎”中的“咎”应读 jiù;
故选 D。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中道崩殂(cú) 益州疲弊(bì)
B.陟罚臧否(fǒu) 以遗陛下(wèi)
C.行阵和睦(háng) 夙夜忧叹(sù)
D.攘除奸凶(rǎng) 庶竭驽钝(nú)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B.否(fǒu)——pǐ。
故选 B。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中道崩殂(cú) 裨补阙漏(bì) 行阵和睦(háng)
B.以彰其咎(jiù) 陟罚臧否(zhì) 以遗陛下(yí)
C.庶竭驽钝(shù) 猥自枉屈(wěi) 咨诹善道(zōu)
D.夙夜忧叹(sù) 攘除奸凶(rǎng) 妄自菲薄(fěi)
【答案】B
【详解】B.以遗陛下(yí)——wèi。故选 B。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臣/不胜/受恩感激
【答案】C
【详解】C.“是以”是句首连词,“以遗陛下”是“先帝简拔”的目的。故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是以/先帝简
拔/以遗陛下”。故选 C。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亲/贤臣,远/小人
D.咨臣/以当世之事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节奏划分的能力。
A.句意为: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实力衰弱。“今天下三分”句中“今”是状语,“天下”是主语,“三分”
是谓语。表明天下的政治局面。“益州疲弊”是主谓短语,表明益州的危险局面。据此,应断句为:今/天下/
三分,益州/疲弊。划分正确。
B. 句意为:这是先帝(刘备)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的原因。其中,“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的“先帝”
是主语,“简拔以遗陛下”是谓语。“因此”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据此,应断句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有误。
划分有误。
C.句意为:亲近贤能之臣,疏远小人。其中“亲贤臣”和“远小人”是并列关系。“亲贤臣”“远小人”是动宾短语,
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先汉兴盛的原因。据此,应断句为:亲/贤臣,远/小人。划分正确。
D.句意为: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其中“以当世之事”是状语后置句,用来修饰谓语“咨臣”部分。
据此,应断句为:咨臣/以当世之事。划分正确。
故选 B。
7.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古今异义。
A.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B.古义:不同。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C.都指“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D.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故选 C。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光先帝遗德 仿佛若有光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策之不以其道
D.每与臣论此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B
【详解】A.发扬光大\光亮;
B.挑选;
C.路途\方法;
D.和\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故选 B。
9.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答案】C
【详解】C.有误,这里“恢弘”是动词,“发扬扩大”的意思。
故选:C。
10.选出与“故五月渡泸”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D
【详解】题干“故”:所以。
A.特意;
B.原来一样;
C.原因;
D.所以;
故选 D。
11.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句中“以”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解释。例句中的“以”是“把”的意思。
A.以致;
B.来,用来;
C.因为;
D.把;
故选 D。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逐许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许头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既加宫,益慕圣贤之道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
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
意思。
A.鄙:眼光短浅/眼光短浅;
B.许:答应/表示约数;
C.以:把/因为;
D.益:增加/更加。
故选 A。
二、填空题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以光先帝遗德(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3)小惠未徧( )
(4)良多趣味( )
【答案】 发扬光大 犯错误 “徧”通“遍”:遍及,普遍 实在,的确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光,名词动用,发扬光大;
过,犯错误;徧,通假字,通“遍”,遍及,普遍;良,实在,的确。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2)以光先帝遗德 光:
(3)引喻失义 失义: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
(5)斟酌损益 损:
(6)不宜异同 异同:
(7)性行淑均 均:
(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
(9)愚以为宫中之事 愚:
(10)悉以咨之 咨:
(11)亲贤臣 亲:
(12)远小人 远:
(1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
(14)躬耕于南阳 躬:
(15)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16)猥自枉屈 猥:
(17)由是感激 感激:
(18)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19)恐托付不效 不效:
(20)深入不毛 不毛:
(21)当奖率三军 奖:
(22)以彰其咎 彰:
(23)咨诹善道 诹:
(24)临表涕零 涕零:
【答案】 时候 发扬光大 不合道理 显示 损害 这里指不同 公正、公平
选拔 我,谦辞 询问 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这里表示原因
亲自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辱。谦辞 感奋激发 奔走效劳 没有效果 )不
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鼓励 揭示 询问 流泪,落泪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秋:时候。
(2)句意为: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光:发扬光大。
(3)句意为:说话不恰当。失义:不合道理。
(4)句意为: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昭:显示。
(5)句意为: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损:损害。
(6)句意为:不应有所不同。异:不同。
(7)句意为: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均:公正、公平。
(8)句意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简拔:选拔。
(9)句意为:我认为宫中之事。愚:我,谦辞。
(10)句意为:都拿来跟他询问。咨:询问。
(11)句意为:亲近贤臣。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12)句意为:疏远小人。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13)句意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所以:……的原因。
(14)句意为:在南阳亲自耕田。躬:亲自。
(15)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16)句意为:屈尊下驾来看我。猥:辱。谦辞。
(17)句意为:我因此感奋激发。感激:感奋激发。
(18)句意为: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驱驰:奔走效劳。
(19)句意为: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不效:没有效果。
(20)句意为: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不毛: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21)句意为: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奖:鼓励,激励。
(22)句意为:来揭示他们的过失。彰:揭示。
(23)句意为: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
(24)句意为: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涕零:流泪,落泪。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以光先帝遗德( )
(2)恢弘志士之气( )
(3)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4)北定中原( )
(5)恐托付不效( )
(6)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7)此皆良实( )
(8)攘除奸凶( )
(9)亲贤臣,远小人( )
(10)苟全性命于乱世( )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2)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3)名词用作
动词,长草 (4)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5)动词用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6)奸,形容
词用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善之事 (7)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8)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9)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10)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详解】此题考查词类活用。
(1)句意: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2)句意: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3)句意: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名词用作动词,长草。
(4)句意:向北平定中原。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5)句意: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托付:动词用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6)句意: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奸: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用作名
词,忠善之事。
(7)句意: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8)句意: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奸: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9)句意:亲近贤臣,疏远小人。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10)句意: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全: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16.默写。
(1)苟全性命于乱世, 。
(2)亲贤臣,远小人, 。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咨臣以当世之事。
(4)面对新上任的球队主教练,记者引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 , ”对他进行了
评价,期待他能一改球队屡战屡败的命运。
(5)《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
【答案】 不求闻达于诸侯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亲贤臣 远小人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
本题需要注意“诸侯、隆、庐”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17.填空。
(1)《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三国时期的历史创作了小说《三国
演义》。有人说这部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三绝”,即“智绝” 、“奸绝” 和“义绝” 。
(2)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句子是: , 。
(3)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 , 。
(4)《诸葛亮集》中有“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之语,这与《出师表》中的“ , ”意思一致。
(5)文中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
是: , , ; , , 。
【答案】 诸葛亮 诸葛亮 曹操 关羽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
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躬、陟、臧、颓。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
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我酌油知之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1.选文第一段中“由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诸葛亮正是由于感恩,才倾尽毕生精力去完成先
帝的托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感恩”的理解。
【答案】18. (1)亲自 (2)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19.C 20.(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
了使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了委任。
(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1.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理解: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1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1)句意为:句意为:在南阳亲自耕田。躬:亲自;
(2)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卑鄙:古今异义词,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9.本题考查“以”的用法。“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意思和作用:用。
A.因为;
B.凭,靠;
C.用;
D.这么,这样;
所以选 C。
2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1)重点词有:受任,接受任命;于,在;败军:作战失利;奉命:接到命令。
(2)重点词语:此:这;所以:用来;职分:职责和本分。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问:“由是感激”中“由是”是“因此”的意思,据此可知“此”指代上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第二问:紧扣“感恩”话题,结合现实,可谈谈如何对父母、老师、大自然等等的感激,语言流畅即可。示例:
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父母
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所以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生
活、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等。
(二)阅读课文《出师表》,回答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
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
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诚宜开张圣听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先帝不以臣卑鄙
(4)由是感激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4.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哪一条最重要?
25.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22.(1)扩大。(2)这里表示原因。(3)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4)感奋激发。 23.(1)
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2)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24.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
赏罚(赏罚分明);③亲贤远佞。“亲贤远佞”最重要。 25.①对先帝的感激之情;②对刘备父子的忠
心;③对兴复汉室的决心。
【解析】2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
(2)句意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所以,这里表示原因。
(3)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4)句意为:由此使我感动奋发。感激,感奋激发。
2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陟,提升,提拔;罚,惩罚;。臧否,善恶;宜,应该;
(2)苟,苟且;于,在。闻达,闻名显达。
24.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可得: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根据“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可得:严明赏罚(赏罚分明)。
根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可得:亲贤远佞。
亲贤臣远小人是这几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对贤臣亲之信
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广开言路,听取忠谏之言,“昭陛下平明之
理”,不至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2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结合“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可知,诸葛亮回顾先帝三顾茅庐的事情,表达的是对先帝不因为自己出身低微、三次到草庐拜访自己、重
视自己的感激之情。
(2)结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可知,诸葛亮回顾了先帝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事件,写出了先帝对自己的重视、信任,而自己也用忠心来回报刘备父子,表达了
对刘备父子的忠心。
(3)结合“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
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蝎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
分也”可知,这里写出诸葛亮要出兵北伐是遵循先帝遗志,是为了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认为这是自己
的责任,进而表明了诸葛亮兴复汉室的决心。
【点睛】参考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
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
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
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
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
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
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
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
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
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
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
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
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
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
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
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
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
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
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
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
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
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
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三)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性行淑均:
(3)盖追先帝之殊遇:
(4)引喻失义: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8.诸葛亮一生忠心为主,在北伐临行前,深情向后主提出了 、 、 三条建议。(只能用四字词语
回答)
29.梁衡《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写到:“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
如枪如戟,我听到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出师表》见证了诸葛亮的忠诚,说说选段中哪些具
体内容能体现他的忠诚。
30.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的?
【答案】26. (1)给予 (2)善 (3)优待、厚遇 (4)称引、譬喻 27.(1)陛
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陛下实在应
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光大志士们的勇气。
(2)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实效。) 28. 广
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29.①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②诸葛亮想要以对刘禅的尽心来
报答先帝。③从政治、军事两方面向刘禅推荐了很多得力人才。④回忆和先帝谈论先、后汉的事情,着重
激励后主必须亲贤远佞。 30.观点一:诸葛亮的“忠”是值得后世赞扬的。他的“忠”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
报恩心理,更重要的是他这片忠心时刻与忧国忧民、匡扶蜀汉等责任感紧密相连,因而在境界上高于一般
人。他的忠国忠君,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后人铭记。
观点二: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知遇之恩禁锢他的沉重枷锁。他只忠于刘备父子,却不知审时度势,
忠于自己的才能。刘禅昏庸无能,不懂治理国事,即使诸葛亮殚精竭虑,最后也只能抱憾而终。良禽择佳
木而栖,明知不可为,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呢?
【分析】26.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
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的意思。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遗”读
wèi,意思是给予;“淑”,形容词,善;“殊遇”指优待、厚遇;“喻”指称引、譬喻。
27.此题考查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
(1)开张:古今异义词,扩大;光:发扬光大,用作动词;遗德:留下的美德;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
词;气:志气。
(2)裨:补;阙:通“缺”,缺点,疏漏;广益:增益;益:好处。
28.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
概括即可。根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明确提出“亲
贤远佞”的建议;根据“诚宜开张圣听”,明确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根据“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明确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2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通读全文,找出能体现诸葛亮的忠诚的内容概述即可。根据诸葛亮的自述,
从积极谏言和推举人才方面来概括。1)在北伐临行前,诸葛亮深情向后主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
贤远佞三条建议;2)诸葛亮向后主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并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
之职分也”来表明想要以对刘禅的尽心来报答先帝的愿望;3)第 3、4 段的“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
以咨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这是诸葛亮从政治、军事两方面向刘禅推荐了很多的得力人才;4)
第 5 段通过回忆“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给后主分析先汉兴隆,后汉倾颓
的原因,并重点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
30.考查个性化阅读。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固定答案。既可以赞同诸葛亮的忠,也可以反对,只要能够
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如,认同诸葛亮的“忠”,选段中诸葛亮的忠心主要表现在他在出师北伐前写这篇
表文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上,对宫廷、相府的用人、工作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诸葛亮的忠心历来为后人
推崇,其忠心不仅是出于个人的知恩图报,忠君报恩,更重要的是他这片忠心时刻与忧国忧民,匡扶蜀汉
等责任感紧密相连,因而在境界上高于一般人的报恩心理。不认同诸葛亮的“忠”,诸葛亮的忠相当狭隘,刘
婵无才无德,诸葛亮对其满怀忠心,这是愚忠。其结果不仅是兴复汉室无望,而且也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和
生命。
【点睛】参考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
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
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
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
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
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
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
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
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
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
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
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
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
日可待了。
(四)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
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心未平①,而夫差②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
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
夫差不悦,俾嚭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⑧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
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嚭用事⑩。明年,
越入吴。
(选自罗隐《谗书》)
【注】①越心未平:公元前 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②夫差:春秋
时吴王夫差。③俾(bǐ):使。④一之曰:夏历十月以后约第一个月,即夏历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
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到第三四层。⑦嚭(pǐ):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彼徒欲其身之亟
高: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3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臣本布衣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毕九层而不奏
(4)固不暇为王之视也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岂臣之欺乎!
33.回答问题。
(1)甲文中哪句话反映了和乙文相类似的史实?
(2)乙文中写道“越心未平”,最终“越入吴”。请你写出表现报仇、刻苦自励的成语。
【答案】31.(1)平民
(2)奔走效劳
(3)完成,造好
(4)本来 32.(1)这些都是忠贞优秀、能够以死报国的大臣。
(2)哪里是我在欺骗(大王)啊!(或:怎么能是我在欺骗(大王)呢!) 33.(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
(2)卧薪尝胆
【解析】3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我本来是平民。布衣,平民。
(2)句意为: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驱驰,奔走效劳。
(3)句意为:九层都筑完了,太宰嚭并没有奏报实情。毕,完成、造好。
(4)句意为:本来就没有时间为大王明察秋毫。固,本来。
3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些,这些。悉,都。贞良死节,坚贞可靠,
能以死报国。(2)岂,哪里。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欺,欺骗。
33.(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乙文中,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正确意见,转而信任太宰嚭,并用让他掌管朝
政,让伍子胥自尽,第二年,吴国就被越国攻占了。他亡国的真正原因就是亲近小人,而疏远贤臣。乙文
中的“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就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
(2)本题考查成语积累。与本文相关,表现报仇、刻苦自励的成语是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返国,
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点睛】译文:
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
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
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
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
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
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
经有二十一年了。
乙:越国的人心还没有平服,吴王夫差因此忧心忡忡。一天,他在姑苏山楼台东建造了一座楼台,以使参
与朝政的大臣听取百姓疾苦,查看各地的军事情况。到了夏历十一月,夫差派伍子胥去视察工程,还没建
到三、四层台阶,伍子胥就奏报说:“大王的臣民挨饿了,大王的兵士疲惫了,大王的国家危险了。”夫差听
了很不高兴,就让太宰嚭替换伍子胥。九层都筑完了,太宰嚭并没有奏报实情,而且声言:“四方的国家都
畏惧大王,百姓歌颂大王。”伍子胥说:“他只是想自己极力往上爬,本来就没有时间为大王明察秋毫,也不
为百姓打算,就是在欺骗大王啊!”吴王命伍子胥自尽,而使太宰嚭掌管朝政。第二年,越国的军队就攻入
了吴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