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23 课 出师表(导学案)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文 《出师表》有一定的难度,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较多,化自信;培养积累、梳理、整 可引导学生趁机对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增强积累。合文言语汇和具有良好语感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情理交融是“表”这一文体的突出特点,本文就比较典型,要引的能力;培养求知欲、创造性,导学生掌握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手法的特点,并能在写作中实践运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感受、用。理解、欣赏、评价古代语言文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字,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 通过之前《诫子书》《三顾茅庐》等的学习,学生对诸葛亮的生的审美意识和观念。 平事迹都已有所了解,要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感受古人的理想主义情怀。活动一:正音正字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薄( )陟罚 臧否( )( ) 费祎( ) 以遗陛下( ) 桓灵( ) 裨补( )阙漏( ) 性行淑均( ) 行阵( ) 猥自枉屈( )夙夜( ) 渡泸( ) 驽钝( ) 攘除( ) 斟酌( )以彰其咎( ) 咨诹(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1.特殊用法古今异义:危急存亡之秋:开张圣听: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奖率三军:临表涕零: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之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遂许先帝以驱驰:不宜异同:词类活用:深入不毛:以光先帝遗德:亲贤臣,远小人:此皆良实:攘除奸凶:2.一词多义效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③恐托付不效:道 ①而中道崩殂: ②咨诹善道:论 ①宜付有司论其行赏: ②每与臣论此事:无 ①若无兴德之言: 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行 ①然后施行: ②性行淑均:品行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益 ①有所广益: ②斟酌损益:临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临表涕零:明 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②以伤先帝之明:3.其他重点词义中道崩殂: 。恢弘志士之气: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 。失义, 。陟罚臧否:陟, 。臧否,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简拔:性行淑均:淑, ;均,行阵和睦:行伍, 。躬耕:不求闻达于诸侯:尔来:斟酌损益: 。斟酌, 。损, 。益, 。以彰其咎:咨诹善道: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臣本布衣:猥自枉屈:猥, 。枉屈, 。尔来:夙夜:攘除奸凶: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以 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以塞忠谏之路: ③受命以来:④咨臣以当世之事: 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⑦先帝不以臣卑鄙:然 ①然侍卫之臣不懈入内: ②然后施行:于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②还于旧都:为 ①俱为一体: 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诸葛亮(181—234),字 ,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散文代表作有《 》《 》等。2.文题解读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 2012 年版)。出,出征。师,军队。出师:出兵。表,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写给后主 的表文。活动四:文章朗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一)全文翻译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资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发扬扩大将士们的士气;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和尽忠做善事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用来表明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获得更好的效果。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将士们好的差的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遗憾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正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间扬名做官。先帝不因我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反而屈尊就卑,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早晚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贫瘠、未开垦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弊,有所兴革,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二)课文主题本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同时也激励刘禅以先帝为榜样,励精图治。(三)内容概括第一部分(1-5)分析当前形势,指明危机,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时刻,希望刘禅“思危”;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即“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由此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第二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第三段:说明出师前在内政上的安排。第四段:说明出师前在军政上所作的安排。第五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首句从正反两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次句引先帝故事,说明“亲小人”必将导致亡国;末句举荐贤臣,说明“亲贤臣”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表达“受恩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六段: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先自叙本志(淡泊名利,无意功名),次叙先帝“三顾茅庐”一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并表明兴复汉室的决心。首句述白帝城托孤事;接着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再转说目前情况,提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末句补说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启发后主亲贤纳谏。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点明全篇主旨。第八段:归纳各方面的责任。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也向后主提出“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的希望。第九段:表文结束语。(四)写作特色1.谋篇巧妙,层次分明。本文虽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极大篇幅在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全文的脉络十分清晰:分析形势——规劝进谏(提出建议)——陈情述志——临表惜别。2.情词恳切,叙事、议论、抒情结合。全文以议论为主,诸葛亮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又叙述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遭际,处处可见其恳切忠贞的感情。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以叙事,议论和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彩。3.骈散结合,笔法灵活。全文大部分是散句,但也夹杂着工整的对偶句和音节整齐的四字句。文章叙事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也富于变化,笔法摇曳多姿,不拘一格。(五)人物形象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恩图报,忠君爱国;具有政治远见。刘备:有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精神(六)名句默写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1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 4个四字短语回答。14.后汉倾颓的原因: 。15.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16.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17.“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 。18.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2.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3.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4.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5.请为第 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6.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7.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8.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9.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10.作者在结尾写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涕零”的原因?11.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12.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13.陆游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1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几件事?15.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16.第○2 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感情?(用原文回答)17.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关于“表”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意思说,“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当然,关于这些上书的名称和功用,随着不同的时代也有变化。单以“表”来说,是秦汉时代开始有的,秦汉以至唐宋以后,虽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围,却有所变化。如唐、宋以后,表文不仅多用四六文体,而且诸如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事项,一般皆用“表”。表,虽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表文,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明畅,特别是表文与其他一般上书奏状不同,常含有表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此,某些写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等。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陛下(bì) 臧否(zāng fǒu) B.恢弘(hóng) 菲薄(fěi bó)C.庶(shù) 弩钝(nú dùn) D.崩殂(cú) 裨补(bì)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疲弊(bì) 陛下(bì) 陟罚臧否(pǐ)B.行阵(háng) 驽钝(dùn) 裨补阙漏(quē)C.崩殂(cú) 恢弘(hóng) 夙夜忧叹(sù)D.以彰其咎(chù) 妄自菲薄(fěi) 攘除(rǎng)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中道崩殂(cú) 益州疲弊(bì)B.陟罚臧否(fǒu) 以遗陛下(wèi)C.行阵和睦(háng) 夙夜忧叹(sù)D.攘除奸凶(rǎng) 庶竭驽钝(nú)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中道崩殂(cú) 裨补阙漏(bì) 行阵和睦(háng)B.以彰其咎(jiù) 陟罚臧否(zhì) 以遗陛下(yí)C.庶竭驽钝(shù) 猥自枉屈(wěi) 咨诹善道(zōu)D.夙夜忧叹(sù) 攘除奸凶(rǎng) 妄自菲薄(fěi)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臣/不胜/受恩感激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亲/贤臣,远/小人D.咨臣/以当世之事7.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光先帝遗德 仿佛若有光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策之不以其道D.每与臣论此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9.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10.选出与“故五月渡泸”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11.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句中“以”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逐许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许头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既加宫,益慕圣贤之道二、填空题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1)以光先帝遗德(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小惠未徧( )(4)良多趣味(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2)以光先帝遗德 光:(3)引喻失义 失义:(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5)斟酌损益 损:(6)不宜异同 异同:(7)性行淑均 均:(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9)愚以为宫中之事 愚:(10)悉以咨之 咨:(11)亲贤臣 亲:(12)远小人 远:(1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14)躬耕于南阳 躬:(15)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16)猥自枉屈 猥:(17)由是感激 感激:(18)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19)恐托付不效 不效:(20)深入不毛 不毛:(21)当奖率三军 奖:(22)以彰其咎 彰:(23)咨诹善道 诹:(24)临表涕零 涕零: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1)以光先帝遗德( )(2)恢弘志士之气( )(3)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4)北定中原( )(5)恐托付不效( )(6)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7)此皆良实( )(8)攘除奸凶( )(9)亲贤臣,远小人( )(10)苟全性命于乱世( )16.默写。(1)苟全性命于乱世, 。(2)亲贤臣,远小人,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咨臣以当世之事。(4)面对新上任的球队主教练,记者引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 , ”对他进行了评价,期待他能一改球队屡战屡败的命运。(5)《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17.填空。(1)《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三国时期的历史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有人说这部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三绝”,即“智绝” 、“奸绝” 和“义绝” 。(2)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句子是: , 。(3)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 , 。(4)《诸葛亮集》中有“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之语,这与《出师表》中的“ , ”意思一致。(5)文中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是: , , ; , , 。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我酌油知之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1.选文第一段中“由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诸葛亮正是由于感恩,才倾尽毕生精力去完成先帝的托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感恩”的理解。(二)阅读课文《出师表》,回答问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诚宜开张圣听(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先帝不以臣卑鄙(4)由是感激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4.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哪一条最重要?25.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三)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性行淑均:(3)盖追先帝之殊遇:(4)引喻失义: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28.诸葛亮一生忠心为主,在北伐临行前,深情向后主提出了 、 、 三条建议。(只能用四字词语回答)29.梁衡《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写到:“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出师表》见证了诸葛亮的忠诚,说说选段中哪些具体内容能体现他的忠诚。30.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的?(四)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越心未平①,而夫差②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⑧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嚭用事⑩。明年,越入吴。(选自罗隐《谗书》)【注】①越心未平:公元前 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②夫差:春秋时吴王夫差。③俾(bǐ):使。④一之曰:夏历十月以后约第一个月,即夏历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到第三四层。⑦嚭(pǐ):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彼徒欲其身之亟高: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3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臣本布衣(2)遂许先帝以驱驰(3)毕九层而不奏(4)固不暇为王之视也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岂臣之欺乎!33.回答问题。(1)甲文中哪句话反映了和乙文相类似的史实?(2)乙文中写道“越心未平”,最终“越入吴”。请你写出表现报仇、刻苦自励的成语。第 23 课 出师表(导学案)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文 《出师表》有一定的难度,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较多,化自信;培养积累、梳理、整 可引导学生趁机对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增强积累。合文言语汇和具有良好语感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情理交融是“表”这一文体的突出特点,本文就比较典型,要引的能力;培养求知欲、创造性,导学生掌握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手法的特点,并能在写作中实践运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感受、用。理解、欣赏、评价古代语言文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字,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 通过之前《诫子书》《三顾茅庐》等的学习,学生对诸葛亮的生的审美意识和观念。 平事迹都已有所了解,要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感受古人的理想主义情怀。活动一:正音正字崩殂(cú) 疲弊(bì) 陛下(bì) 恢弘(hóng) 妄自菲薄(fěi)陟罚 臧否(zhì)(pǐ) 费祎(yī) 以遗陛下(wèi) 桓灵(huán) 裨补(bì)阙漏(quē) 性行淑均(xíng) 行阵(háng) 猥自枉屈(wěi)夙夜(sù) 渡泸(lú) 驽钝(nú) 攘除(rǎng) 斟酌(zhēn)以彰其咎(jiù) 咨诹(zōu)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1.特殊用法古今异义:危急存亡之秋:时候开张圣听:扩大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由是感激:感奋,激发。奖率三军:鼓励临表涕零:眼泪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之分也:用以、用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缘故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不宜异同:不同。 偏义复词词类活用:深入不毛:长草 名词用作动词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远离 形容词用作动词此皆良实:忠正、诚实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攘除奸凶:奸邪、凶顽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2.一词多义效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③恐托付不效:效果道 ①而中道崩殂:路、途 ②咨诹善道:道理论 ①宜付有司论其行赏:评判 ②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无 ①若无兴德之言:没有 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行 ①然后施行:做,执行 ②性行淑均:品行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行伍,部队益 ①有所广益:益处,好处 ②斟酌损益:增加临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②临表涕零:面对明 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 ②以伤先帝之明:英明3.其他重点词义中道崩殂:指帝王之死。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合道理。陟罚臧否:陟,提拔、晋升。臧否,赞扬和批评。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罚简拔:选拔性行淑均:淑,善良;均,公正、公平行阵和睦:行伍,部队。躬耕:亲身、亲自不求闻达于诸侯:有名望,显贵尔来:从那以来斟酌损益:斟酌利弊。斟酌,考虑可否。损,损害。益,益处。以彰其咎:表明、显扬咨诹善道:询问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臣本布衣:平民百姓猥自枉屈:猥,辱,谦辞。枉屈,屈尊就卑。尔来:自那以来夙夜:早晚、日日夜夜攘除奸凶:排除、铲除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以 ①以光先帝遗德:来,用来 ②以塞忠谏之路:以至于 ③受命以来:表示时间的连词④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⑦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然 ①然侍卫之臣不懈入内:然而,可是 ②然后施行:这样于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在 ②还于旧都:到为 ①俱为一体:是 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做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2.文题解读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 2012 年版)。出,出征。师,军队。出师:出兵。表,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活动四:文章朗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一)全文翻译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资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发扬扩大将士们的士气;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和尽忠做善事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用来表明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获得更好的效果。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将士们好的差的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遗憾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正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间扬名做官。先帝不因我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反而屈尊就卑,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早晚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贫瘠、未开垦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弊,有所兴革,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二)课文主题本文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同时也激励刘禅以先帝为榜样,励精图治。(三)内容概括第一部分(1-5)分析当前形势,指明危机,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时刻,希望刘禅“思危”;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即“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由此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第二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第三段:说明出师前在内政上的安排。第四段:说明出师前在军政上所作的安排。第五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首句从正反两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次句引先帝故事,说明“亲小人”必将导致亡国;末句举荐贤臣,说明“亲贤臣”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表达“受恩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六段: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茅庐”之恩。先自叙本志(淡泊名利,无意功名),次叙先帝“三顾茅庐”一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并表明兴复汉室的决心。首句述白帝城托孤事;接着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再转说目前情况,提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末句补说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启发后主亲贤纳谏。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点明全篇主旨。第八段:归纳各方面的责任。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也向后主提出“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的希望。第九段:表文结束语。(四)写作特色1.谋篇巧妙,层次分明。本文虽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极大篇幅在规劝后主修明政治。全文的脉络十分清晰:分析形势——规劝进谏(提出建议)——陈情述志——临表惜别。2.情词恳切,叙事、议论、抒情结合。全文以议论为主,诸葛亮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又叙述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遭际,处处可见其恳切忠贞的感情。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以叙事,议论和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彩。3.骈散结合,笔法灵活。全文大部分是散句,但也夹杂着工整的对偶句和音节整齐的四字句。文章叙事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也富于变化,笔法摇曳多姿,不拘一格。(五)人物形象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恩图报,忠君爱国;具有政治远见。刘备:有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精神(六)名句默写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大事”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1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中的 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14.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15.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16.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7.“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18.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答: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2.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答: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3.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答: 忠心、品德、才能。4.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答: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5.请为第 5 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答: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6.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答: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7.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答: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竞的事业以报答先帝。8.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答: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9.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答: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10.作者在结尾写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涕零”的原因?答:(示例)诸葛亮因为想到了先帝对自己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临崩寄大事于己的信任,还有怕完不成先帝遗愿的焦虑,百感交集的“涕零”。11.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答: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12.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答: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13.陆游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答: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1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几件事?答:○1五月渡泸,深入不毛。○2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15.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答:略。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点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即可。16.第○2 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感情?(用原文回答)答:“大事”: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感情:报先帝,忠陛下。17.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答:略。提示: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结合原文内容,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关于“表”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意思说,“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当然,关于这些上书的名称和功用,随着不同的时代也有变化。单以“表”来说,是秦汉时代开始有的,秦汉以至唐宋以后,虽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围,却有所变化。如唐、宋以后,表文不仅多用四六文体,而且诸如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事项,一般皆用“表”。表,虽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表文,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明畅,特别是表文与其他一般上书奏状不同,常含有表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此,某些写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等。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陛下(bì) 臧否(zāng fǒu) B.恢弘(hóng) 菲薄(fěi bó)C.庶(shù) 弩钝(nú dùn) D.崩殂(cú) 裨补(bì)【答案】A【详解】A 项有误,“否”读 pǐ。故选 A。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疲弊(bì) 陛下(bì) 陟罚臧否(pǐ)B.行阵(háng) 驽钝(dùn) 裨补阙漏(quē)C.崩殂(cú) 恢弘(hóng) 夙夜忧叹(sù)D.以彰其咎(chù) 妄自菲薄(fěi) 攘除(rǎng)【答案】D【详解】D.“以彰其咎”中的“咎”应读 jiù;故选 D。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中道崩殂(cú) 益州疲弊(bì)B.陟罚臧否(fǒu) 以遗陛下(wèi)C.行阵和睦(háng) 夙夜忧叹(sù)D.攘除奸凶(rǎng) 庶竭驽钝(nú)【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字音。B.否(fǒu)——pǐ。故选 B。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中道崩殂(cú) 裨补阙漏(bì) 行阵和睦(háng)B.以彰其咎(jiù) 陟罚臧否(zhì) 以遗陛下(yí)C.庶竭驽钝(shù) 猥自枉屈(wěi) 咨诹善道(zōu)D.夙夜忧叹(sù) 攘除奸凶(rǎng) 妄自菲薄(fěi)【答案】B【详解】B.以遗陛下(yí)——wèi。故选 B。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臣/不胜/受恩感激【答案】C【详解】C.“是以”是句首连词,“以遗陛下”是“先帝简拔”的目的。故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故选 C。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亲/贤臣,远/小人D.咨臣/以当世之事【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节奏划分的能力。A.句意为: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实力衰弱。“今天下三分”句中“今”是状语,“天下”是主语,“三分”是谓语。表明天下的政治局面。“益州疲弊”是主谓短语,表明益州的危险局面。据此,应断句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划分正确。B. 句意为:这是先帝(刘备)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的原因。其中,“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的“先帝”是主语,“简拔以遗陛下”是谓语。“因此”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据此,应断句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有误。划分有误。C.句意为:亲近贤能之臣,疏远小人。其中“亲贤臣”和“远小人”是并列关系。“亲贤臣”“远小人”是动宾短语,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先汉兴盛的原因。据此,应断句为:亲/贤臣,远/小人。划分正确。D.句意为: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其中“以当世之事”是状语后置句,用来修饰谓语“咨臣”部分。据此,应断句为:咨臣/以当世之事。划分正确。故选 B。7.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古今异义。A.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B.古义:不同。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C.都指“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D.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故选 C。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光先帝遗德 仿佛若有光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策之不以其道D.每与臣论此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案】B【详解】A.发扬光大\光亮;B.挑选;C.路途\方法;D.和\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故选 B。9.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答案】C【详解】C.有误,这里“恢弘”是动词,“发扬扩大”的意思。故选:C。10.选出与“故五月渡泸”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答案】D【详解】题干“故”:所以。A.特意;B.原来一样;C.原因;D.所以;故选 D。11.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句中“以”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解释。例句中的“以”是“把”的意思。A.以致;B.来,用来;C.因为;D.把;故选 D。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逐许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许头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既加宫,益慕圣贤之道【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A.鄙:眼光短浅/眼光短浅;B.许:答应/表示约数;C.以:把/因为;D.益:增加/更加。故选 A。二、填空题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1)以光先帝遗德(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小惠未徧( )(4)良多趣味( )【答案】 发扬光大 犯错误 “徧”通“遍”:遍及,普遍 实在,的确【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光,名词动用,发扬光大;过,犯错误;徧,通假字,通“遍”,遍及,普遍;良,实在,的确。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2)以光先帝遗德 光:(3)引喻失义 失义:(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5)斟酌损益 损:(6)不宜异同 异同:(7)性行淑均 均:(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9)愚以为宫中之事 愚:(10)悉以咨之 咨:(11)亲贤臣 亲:(12)远小人 远:(1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14)躬耕于南阳 躬:(15)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16)猥自枉屈 猥:(17)由是感激 感激:(18)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19)恐托付不效 不效:(20)深入不毛 不毛:(21)当奖率三军 奖:(22)以彰其咎 彰:(23)咨诹善道 诹:(24)临表涕零 涕零:【答案】 时候 发扬光大 不合道理 显示 损害 这里指不同 公正、公平选拔 我,谦辞 询问 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这里表示原因亲自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辱。谦辞 感奋激发 奔走效劳 没有效果 )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鼓励 揭示 询问 流泪,落泪【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秋:时候。(2)句意为: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光:发扬光大。(3)句意为:说话不恰当。失义:不合道理。(4)句意为: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昭:显示。(5)句意为: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损:损害。(6)句意为:不应有所不同。异:不同。(7)句意为: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均:公正、公平。(8)句意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简拔:选拔。(9)句意为:我认为宫中之事。愚:我,谦辞。(10)句意为:都拿来跟他询问。咨:询问。(11)句意为:亲近贤臣。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12)句意为:疏远小人。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13)句意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所以:……的原因。(14)句意为:在南阳亲自耕田。躬:亲自。(15)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16)句意为:屈尊下驾来看我。猥:辱。谦辞。(17)句意为:我因此感奋激发。感激:感奋激发。(18)句意为: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驱驰:奔走效劳。(19)句意为: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不效:没有效果。(20)句意为: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不毛: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21)句意为: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奖:鼓励,激励。(22)句意为:来揭示他们的过失。彰:揭示。(23)句意为: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24)句意为: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涕零:流泪,落泪。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1)以光先帝遗德( )(2)恢弘志士之气( )(3)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4)北定中原( )(5)恐托付不效( )(6)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7)此皆良实( )(8)攘除奸凶( )(9)亲贤臣,远小人( )(10)苟全性命于乱世(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2)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3)名词用作动词,长草 (4)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5)动词用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6)奸,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善之事 (7)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8)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9)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10)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详解】此题考查词类活用。(1)句意: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2)句意: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3)句意: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名词用作动词,长草。(4)句意:向北平定中原。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5)句意: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托付:动词用作名词,托付的事情。(6)句意: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奸: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善之事。(7)句意: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8)句意: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奸: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9)句意:亲近贤臣,疏远小人。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10)句意: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全: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16.默写。(1)苟全性命于乱世, 。(2)亲贤臣,远小人,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咨臣以当世之事。(4)面对新上任的球队主教练,记者引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 , ”对他进行了评价,期待他能一改球队屡战屡败的命运。(5)《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答案】 不求闻达于诸侯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亲贤臣 远小人【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本题需要注意“诸侯、隆、庐”等字词的正确书写。17.填空。(1)《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三国时期的历史创作了小说《三国演义》。有人说这部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三绝”,即“智绝” 、“奸绝” 和“义绝” 。(2)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句子是: , 。(3)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 , 。(4)《诸葛亮集》中有“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之语,这与《出师表》中的“ , ”意思一致。(5)文中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是: , , ; , , 。【答案】 诸葛亮 诸葛亮 曹操 关羽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躬、陟、臧、颓。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我酌油知之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1.选文第一段中“由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诸葛亮正是由于感恩,才倾尽毕生精力去完成先帝的托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感恩”的理解。【答案】18. (1)亲自 (2)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19.C 20.(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使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了委任。(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1.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理解: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分析】1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1)句意为:句意为:在南阳亲自耕田。躬:亲自;(2)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卑鄙:古今异义词,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9.本题考查“以”的用法。“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意思和作用:用。A.因为;B.凭,靠;C.用;D.这么,这样;所以选 C。2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1)重点词有:受任,接受任命;于,在;败军:作战失利;奉命:接到命令。(2)重点词语:此:这;所以:用来;职分:职责和本分。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一问:“由是感激”中“由是”是“因此”的意思,据此可知“此”指代上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第二问:紧扣“感恩”话题,结合现实,可谈谈如何对父母、老师、大自然等等的感激,语言流畅即可。示例: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所以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等。(二)阅读课文《出师表》,回答问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诚宜开张圣听(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先帝不以臣卑鄙(4)由是感激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4.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哪一条最重要?25.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案】22.(1)扩大。(2)这里表示原因。(3)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4)感奋激发。 23.(1)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2)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24.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赏罚分明);③亲贤远佞。“亲贤远佞”最重要。 25.①对先帝的感激之情;②对刘备父子的忠心;③对兴复汉室的决心。【解析】2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2)句意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所以,这里表示原因。(3)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4)句意为:由此使我感动奋发。感激,感奋激发。2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陟,提升,提拔;罚,惩罚;。臧否,善恶;宜,应该;(2)苟,苟且;于,在。闻达,闻名显达。24.考查筛选信息。根据“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可得:开张圣听(广开言路)。根据“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可得:严明赏罚(赏罚分明)。根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可得: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是这几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对贤臣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广开言路,听取忠谏之言,“昭陛下平明之理”,不至忠奸不分、赏罚不明。2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知,诸葛亮回顾先帝三顾茅庐的事情,表达的是对先帝不因为自己出身低微、三次到草庐拜访自己、重视自己的感激之情。(2)结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可知,诸葛亮回顾了先帝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事件,写出了先帝对自己的重视、信任,而自己也用忠心来回报刘备父子,表达了对刘备父子的忠心。(3)结合“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蝎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可知,这里写出诸葛亮要出兵北伐是遵循先帝遗志,是为了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进而表明了诸葛亮兴复汉室的决心。【点睛】参考译文: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三)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性行淑均:(3)盖追先帝之殊遇:(4)引喻失义: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28.诸葛亮一生忠心为主,在北伐临行前,深情向后主提出了 、 、 三条建议。(只能用四字词语回答)29.梁衡《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写到:“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出师表》见证了诸葛亮的忠诚,说说选段中哪些具体内容能体现他的忠诚。30.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的?【答案】26. (1)给予 (2)善 (3)优待、厚遇 (4)称引、譬喻 27.(1)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光大志士们的勇气。(2)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实效。) 28.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29.①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②诸葛亮想要以对刘禅的尽心来报答先帝。③从政治、军事两方面向刘禅推荐了很多得力人才。④回忆和先帝谈论先、后汉的事情,着重激励后主必须亲贤远佞。 30.观点一:诸葛亮的“忠”是值得后世赞扬的。他的“忠”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报恩心理,更重要的是他这片忠心时刻与忧国忧民、匡扶蜀汉等责任感紧密相连,因而在境界上高于一般人。他的忠国忠君,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后人铭记。观点二: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知遇之恩禁锢他的沉重枷锁。他只忠于刘备父子,却不知审时度势,忠于自己的才能。刘禅昏庸无能,不懂治理国事,即使诸葛亮殚精竭虑,最后也只能抱憾而终。良禽择佳木而栖,明知不可为,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呢?【分析】26.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的意思。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遗”读wèi,意思是给予;“淑”,形容词,善;“殊遇”指优待、厚遇;“喻”指称引、譬喻。27.此题考查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1)开张:古今异义词,扩大;光:发扬光大,用作动词;遗德:留下的美德;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气:志气。(2)裨:补;阙:通“缺”,缺点,疏漏;广益:增益;益:好处。28.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根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明确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根据“诚宜开张圣听”,明确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根据“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明确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2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通读全文,找出能体现诸葛亮的忠诚的内容概述即可。根据诸葛亮的自述,从积极谏言和推举人才方面来概括。1)在北伐临行前,诸葛亮深情向后主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2)诸葛亮向后主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并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来表明想要以对刘禅的尽心来报答先帝的愿望;3)第 3、4 段的“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这是诸葛亮从政治、军事两方面向刘禅推荐了很多的得力人才;4)第 5 段通过回忆“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给后主分析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并重点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30.考查个性化阅读。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固定答案。既可以赞同诸葛亮的忠,也可以反对,只要能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如,认同诸葛亮的“忠”,选段中诸葛亮的忠心主要表现在他在出师北伐前写这篇表文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上,对宫廷、相府的用人、工作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诸葛亮的忠心历来为后人推崇,其忠心不仅是出于个人的知恩图报,忠君报恩,更重要的是他这片忠心时刻与忧国忧民,匡扶蜀汉等责任感紧密相连,因而在境界上高于一般人的报恩心理。不认同诸葛亮的“忠”,诸葛亮的忠相当狭隘,刘婵无才无德,诸葛亮对其满怀忠心,这是愚忠。其结果不仅是兴复汉室无望,而且也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和生命。【点睛】参考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的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四)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越心未平①,而夫差②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⑧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嚭用事⑩。明年,越入吴。(选自罗隐《谗书》)【注】①越心未平:公元前 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②夫差:春秋时吴王夫差。③俾(bǐ):使。④一之曰:夏历十月以后约第一个月,即夏历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到第三四层。⑦嚭(pǐ):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彼徒欲其身之亟高: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3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臣本布衣(2)遂许先帝以驱驰(3)毕九层而不奏(4)固不暇为王之视也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岂臣之欺乎!33.回答问题。(1)甲文中哪句话反映了和乙文相类似的史实?(2)乙文中写道“越心未平”,最终“越入吴”。请你写出表现报仇、刻苦自励的成语。【答案】31.(1)平民(2)奔走效劳(3)完成,造好(4)本来 32.(1)这些都是忠贞优秀、能够以死报国的大臣。(2)哪里是我在欺骗(大王)啊!(或:怎么能是我在欺骗(大王)呢!) 33.(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卧薪尝胆【解析】3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为:我本来是平民。布衣,平民。(2)句意为: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驱驰,奔走效劳。(3)句意为:九层都筑完了,太宰嚭并没有奏报实情。毕,完成、造好。(4)句意为:本来就没有时间为大王明察秋毫。固,本来。3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些,这些。悉,都。贞良死节,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2)岂,哪里。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欺,欺骗。33.(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乙文中,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正确意见,转而信任太宰嚭,并用让他掌管朝政,让伍子胥自尽,第二年,吴国就被越国攻占了。他亡国的真正原因就是亲近小人,而疏远贤臣。乙文中的“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就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2)本题考查成语积累。与本文相关,表现报仇、刻苦自励的成语是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点睛】译文: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乙:越国的人心还没有平服,吴王夫差因此忧心忡忡。一天,他在姑苏山楼台东建造了一座楼台,以使参与朝政的大臣听取百姓疾苦,查看各地的军事情况。到了夏历十一月,夫差派伍子胥去视察工程,还没建到三、四层台阶,伍子胥就奏报说:“大王的臣民挨饿了,大王的兵士疲惫了,大王的国家危险了。”夫差听了很不高兴,就让太宰嚭替换伍子胥。九层都筑完了,太宰嚭并没有奏报实情,而且声言:“四方的国家都畏惧大王,百姓歌颂大王。”伍子胥说:“他只是想自己极力往上爬,本来就没有时间为大王明察秋毫,也不为百姓打算,就是在欺骗大王啊!”吴王命伍子胥自尽,而使太宰嚭掌管朝政。第二年,越国的军队就攻入了吴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pdf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