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24 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内容,熟读成诵。(2)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 2.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 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3.体会本诗中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活动一:正音正字鍪( )活动二 :字词释义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望: 。神州:这里指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悠悠: 。兜鍪:指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坐断: 。休: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曹刘:指曹操、刘备。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 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辛弃疾, 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 ,中年曰 ,因此自号“ ”。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 600 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2.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 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活动四:诗歌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一)全文翻译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二)课文主题这首词的用意在讽刺当时的朝廷,但辛弃疾并没有直率的表达。而是暗讽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弃疾生于南宋,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批判朝廷无力抵抗敌人。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三)内容概括1、上节写景登楼远望北固楼周围景色,引发千古兴亡之感。2、下节怀古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武功盖世,含蓄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昏庸无能。(四)写作特色1、用典(1)生子当如孙仲谋:借曹操之口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不满,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怀。《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武功盖世,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反衬南宋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借用曹操的话,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能与孙权争胜,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2、设问:三问三答,层层深入,互相呼应,层次分明。不仅表现出感情的悲怆,而且从中看出词人不失雄壮的情怀。3、寓情于景: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引发诗人的千古兴亡之感,抒发了诗人胸中翻滚的不尽愁思和感慨。4、反衬: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借用曹操的话,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能与孙权争胜,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五)名句默写1.词中“ ? ”两句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2.词中作者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 ? , !3.词中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的句子是: ?4.词中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的句子是: 。 。5.含蓄地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渴望的句子是: ? 。6.词中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 , 。7.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 。8.正面勾画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 。9.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评价,突出他雄才大略的句子是: ? 。10.借用曹操的话从侧面赞美孙权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 。1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写三国鼎立的一句是: ? 。1.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2.这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3.请分别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4.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 ”是自问无答?作者为什么这样问?5.词的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神州指什么?这句话有何言外意?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呢?6.“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三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下阕高度评价了孙权,辛弃疾的另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在开篇即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请你结合《三国演义》的阅读,说说为什么“生子当如孙仲谋”。8.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9.试分析“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的表达效果。10.这首词融经铸史、驱遣自如,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试举一例加以说明。1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宋 词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填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词是诗歌的一种,发萌于隋、形成于唐而盛于宋的一种新型格律诗。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自宋开始,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而流行于世。早先的词大都合乐歌唱,所以唐、五代多称为“曲,杂曲,曲子词”等,自宋以后称词也叫“乐章,乐府,诗余,琴趣、长短句”等。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由于单纯一个“词”字可能指歌词中的词,也可能是指诗词中的词,由于诗词中的词大部分是律化了的长短句,因此我们把诗词中的词也叫“律词”。律词可以说是格律诗体对长短句的延伸,从而也丰富了格律诗的体裁。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别或类型:一是 派,代表人物有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二是 派,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一、名句名篇默写1.根据提示默写。(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直接刻画少年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委婉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理解型默写(1)何处望神州? 。(2) ?悠悠。 。(3) ,坐断东南战未休。(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 。(6)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 ? 。 ”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3.“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下列用典的诗(词)句与“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在抒发情感上最接近的一项是(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B.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4.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关关雎鸠”,崔颢《黄鹤楼》中的“芳草萋萋鹦鹉洲”。结合本词,从韵律和内容两个方面,说说你对“悠悠”一词的理解。(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此时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作者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B.“千古兴亡多少事?”回望历史,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用曹操的话,颂扬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权势,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朝廷的愤懑之情。6.“水”是中国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唐代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湘水无情吊岂知”的“湘水”与本词中“不尽长江滚滚流”的“长江水”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7.下面诗词与“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运用的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D.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8.请从“悠悠”“滚滚”中任选其一,结合本词内容,分析叠词的作用。(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9.“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丰富了内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下列用典的诗句在抒发感情上与本词最相近的一项是( )A.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10.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辛弃疾词作“于雄莽中别饶隽味”,意思是在豪放大气词风之外又不乏意味深长之处。假如辛弃疾用本词发了一条朋友圈,并在文字的最后配了一个表情,他会选择哪种表情?请结合内容简述理由。A B. C.(五)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1.下列诗句中的“悠悠”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与本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中的“悠悠”最接近的一项是( )A.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B.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D.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2.这首词借古讽今,作者是怎样借历史人物来表情达意的?(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3.在古典诗歌中, “悠悠”一词意蕴丰富,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诗句 “悠悠”的意蕴念天地之悠悠 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荡的样子羌管悠悠霜满地 ①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又指②14.如果为这首词配背景音乐,背景音乐的感情基调应该是下面哪一种?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① 清新明丽 ② 沉郁悲怆 ③ 慷慨激昂(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镇江做知府时所作,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寄情深沉,意境高远,不失为千古绝唱。B.“悠悠”一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久远,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词人回想自己在青年时代,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和浓浓的爱国思想。D.辛弃疾借用三国典故,让曹操和刘备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堪与孙权争胜。16.“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是如何虚写的。(八)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①唐 刘长卿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③,寒磬④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注]①安史之乱爆发,洛阳陷落,刘长卿被迫流亡到扬州一带,此诗作于当时。②摇落:零落,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旧垒:指当年南朝留下来的包括吴公台在内的防御工事。④磬:寺院中敲击的鸣器,这里指其敲击报时发出的声音。17.下列对两首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以“一问一答”开篇,既是写所见也是写所感。作者登楼远望,只见眼前的风光不见中原的故土,为后文作者问“兴亡”,问“英雄”做铺垫。B.甲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帅千军,割据一方,一方面是赞叹孙权年少有为,也是借孙权“坐断东南”反衬社会现实。C.乙诗颔联两句由远到近细写登台所望之景,“野”字写出了寺庙的荒凉,“深”字写出了云峰的幽深、渺远,景中含情。D.乙诗颈联用“寒磬”之声衬“空林”之静,营造了冷寂、凄清的氛围,也巧妙地蕴含着诗人的内心感受。18.两首诗词都是登临抒怀之作,请简要分析所抒发情感的异同。(九)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后面题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②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19.请将【慷慨稼轩】人物卡片补充完整。【慷慨稼轩】人物卡片姓名:辛弃疾字 ,号稼轩朝代:流派:评价: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20.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乡子》的上阕,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B.《南乡子》的下阕,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C.《破阵子》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D.《破阵子》中的“八百里”出白《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21.请自选角度赏析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第 24 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2022 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内容,熟读成诵。(2)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 2.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 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3.体会本诗中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活动一:正音正字鍪(móu)活动二 :字词释义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兜鍪: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休:停止。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曹刘:指曹操、刘备。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 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 600 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2.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 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活动四:诗歌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一)全文翻译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二)课文主题这首词的用意在讽刺当时的朝廷,但辛弃疾并没有直率的表达。而是暗讽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弃疾生于南宋,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批判朝廷无力抵抗敌人。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三)内容概括1、上节写景登楼远望北固楼周围景色,引发千古兴亡之感。2、下节怀古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武功盖世,含蓄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昏庸无能。(四)写作特色1、用典(1)生子当如孙仲谋:借曹操之口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不满,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怀。《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武功盖世,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反衬南宋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借用曹操的话,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能与孙权争胜,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2、设问:三问三答,层层深入,互相呼应,层次分明。不仅表现出感情的悲怆,而且从中看出词人不失雄壮的情怀。3、寓情于景: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引发诗人的千古兴亡之感,抒发了诗人胸中翻滚的不尽愁思和感慨。4、反衬: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借用曹操的话,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能与孙权争胜,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五)名句默写1.词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2.词中作者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3.词中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的句子是:天下英雄谁敌手?4.词中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的句子是: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5.含蓄地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渴望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6.词中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7.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8.正面勾画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9.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评价,突出他雄才大略的句子是: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10.借用曹操的话从侧面赞美孙权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生子当如孙仲谋。1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写三国鼎立的一句是: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1.词人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的愤懑之情;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2.这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一是把借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三是巧设三问三答,层次极为分明。3.请分别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上片:作者对景抒怀,凭吊千古兴亡,更加引起对沦陷区国土的怀念。下片: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和肯定,表现出辛弃疾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4.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 ”是自问无答?作者为什么这样问?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 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5.词的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神州指什么?这句话有何言外意?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呢?中原;神州已非我所有;引出下文。6.“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三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赞扬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下阕高度评价了孙权,辛弃疾的另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在开篇即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请你结合《三国演义》的阅读,说说为什么“生子当如孙仲谋”。示例:孙权在赤壁之战中与刘备联盟战胜曹操,巩固了东吴政权,他的领袖气质、过人谋略得到了曹操和辛弃疾的高度认可。8.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9.试分析“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的表达效果。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为下文的抒情奠定基调。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国家大事都像长江水一样逝去了,词人胸中此时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10.这首词融经铸史、驱遣自如,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试举一例加以说明。示例:譬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作者借用三国枭雄曹操对刘备称赞孙权的故事,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反衬当权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显得十分贴切自然。1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宋 词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填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词是诗歌的一种,发萌于隋、形成于唐而盛于宋的一种新型格律诗。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自宋开始,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而流行于世。早先的词大都合乐歌唱,所以唐、五代多称为“曲,杂曲,曲子词”等,自宋以后称词也叫“乐章,乐府,诗余,琴趣、长短句”等。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由于单纯一个“词”字可能指歌词中的词,也可能是指诗词中的词,由于诗词中的词大部分是律化了的长短句,因此我们把诗词中的词也叫“律词”。律词可以说是格律诗体对长短句的延伸,从而也丰富了格律诗的体裁。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别或类型:一是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二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一、名句名篇默写1.根据提示默写。(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直接刻画少年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委婉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答案】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详解】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兜鍪、休、持、遣”等字容易写错。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理解型默写(1)何处望神州? 。(2) ?悠悠。 。(3) ,坐断东南战未休。(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 。(6)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 ? 。 ”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答案】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生子当如孙仲谋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满、固、滚、流、兜鍪、仲、谋、休、悠”等字词容易写错。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3.“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下列用典的诗(词)句与“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在抒发情感上最接近的一项是(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B.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4.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关关雎鸠”,崔颢《黄鹤楼》中的“芳草萋萋鹦鹉洲”。结合本词,从韵律和内容两个方面,说说你对“悠悠”一词的理解。【答案】3.C 4.在音韵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又与下文“滚滚”相和;内容上,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诗的意思是: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也暗含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此句情景交融,风格壮美,诗人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传达出内心的乡思愁绪。与本诗表达的感情不接近。B.“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句诗通过表达诗人在红尘中难以找到知音的孤独和伤感,以及泪水沾湿青衫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哀怨和愁苦。与本诗表达的情感不接近。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句中的“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挽弓射箭要冲锋陷阵,可以看到一个爱国英雄的形象。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与本诗表达的感情最接近。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挥霍无度,如此下去必将亡国,表达出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担忧之情。与本诗表达的情感不接近。故选 C。4.本题考查词语赏析。结合“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可知,“悠悠”,在音韵上,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不尽”强调了江水的连绵不断,“长江滚滚”则生动描绘了江水奔腾向前的景象,“悠悠”与下文“滚滚”相和;内容上,“悠悠”形容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无限,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历史沧桑的感慨。整句诗意境深远,意蕴丰富。(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此时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作者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B.“千古兴亡多少事?”回望历史,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用曹操的话,颂扬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权势,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朝廷的愤懑之情。6.“水”是中国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唐代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湘水无情吊岂知”的“湘水”与本词中“不尽长江滚滚流”的“长江水”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案】5.A 6.“湘水”:以“湘水无情”来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怀才不遇的苦闷。“长江水”:将词人的愁思与感慨比作奔流不息的江水,表达了对兴亡之事的感慨。【解析】5.本题考查理解诗意。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是南宋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北宋”错误。故选 A。6.本题考查词句赏析。“湘水”出自“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意思是汉文帝为何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此句借贾谊的典故,通过书写对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传达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长江水”出自“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意思是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将词人的愁思与感慨比作奔流不息的江水,表达了对兴亡之事的感慨。(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7.下面诗词与“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运用的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D.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8.请从“悠悠”“滚滚”中任选其一,结合本词内容,分析叠词的作用。【答案】7.D 8.示例一:“悠悠”一语双关,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久远,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富有音乐美。示例二:“滚滚”写出长江日夜不息奔流不止的状态,透露出词人面对历史兴亡的无奈和伤感;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富有画面感。【解析】7.本题考查对诗歌修辞手法的理解。“不尽长江滚滚流”使用了象征和夸张的手法。“长江”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河流,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进程以及生命不息的寓意。“不尽”强化了长江水流的无尽和永恒,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旨在强调历史的漫长和无限,以及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出自《木兰诗》,主要使用了互文的手法,突出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漫长;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雪景比作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雪景的美丽;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出自杜甫的《春望》,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抵万金”的家书,强调战争的持久和对家人的思念;D.“九万里风鹏正举”这句出自李清照的《渔家傲》,使用了象征和夸张的手法,以“九万里”的广阔空间和“风鹏正举”的形象,象征着追求自由、理想的精神境界;故选 D。8.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根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可知,辛弃疾在此处使用叠词不仅增添了语言的音韵美,还巧妙地传达了时间的绵长与历史的深远。这里的“悠悠”既指时间的悠长,也暗示了词人内心对历史兴衰、国家命运的深沉思绪和无尽的感慨,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深度和语言的艺术感染力。根据“不尽长江滚滚流”可知,辛弃疾运用叠词“滚滚”形象地描绘出长江奔腾不息、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历史长河中无数事件更迭、朝代兴亡的隐喻。这种叠词的使用,不仅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江水奔腾的声音,看到其壮阔的画面,还加深了对历史沧桑感的体验,使词句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张力。(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9.“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丰富了内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下列用典的诗句在抒发感情上与本词最相近的一项是( )A.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10.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辛弃疾词作“于雄莽中别饶隽味”,意思是在豪放大气词风之外又不乏意味深长之处。假如辛弃疾用本词发了一条朋友圈,并在文字的最后配了一个表情,他会选择哪种表情?请结合内容简述理由。A B. C.【答案】9.D 10.示例一:A忧伤。作者登北固楼遥望故国,看到奔流不息的江水,感叹历史兴亡、物是人非。示例二:B敬佩。“生子当如孙仲谋”“坐断东南”,热情赞扬孙权的年少有为、雄才大略、不畏强敌。示例三:C生气。词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的讽刺与愤慨。【解析】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词人末句写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据有关资料记载,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孙权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于是感叹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意思是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而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我们从词人用这一典故来看,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A.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感慨;B.此句表现出诗人宽大的胸怀与动人的气魄,让人豪情顿生,常用来激励人们即使处于困境也要有乐观积极的精神。此句没有用典;C.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此句用典,写出诗人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D.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挥霍无度,如此下去必将亡国,表达出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担忧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批判;故选 D。10.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词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然而,那时候却是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接着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句,词人借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故可选忧伤的表情。“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故可选敬佩或生气的表情。(五)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1.下列诗句中的“悠悠”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与本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中的“悠悠”最接近的一项是( )A.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B.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D.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2.这首词借古讽今,作者是怎样借历史人物来表情达意的?【答案】11.D 12.词人通过赞赏孙权年纪轻轻,雄踞东南,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气概,表达对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渴望,对南宋朝廷屈辱求和、不思复国的失望与愤慨。(意思对即可)【分析】11.本题考查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意是自古以来,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朝代兴亡的事变,都像无穷无尽的长江一样滚滚地流过去了。“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反衬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A.“羌管悠悠霜满地”意思是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悠悠”表达了羌笛声的绵长和凄清,这种声音在寒霜满地的夜晚显得更加凄凉,透露出词人或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悲凉情感。B.“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句意是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悠悠”表达出绵长的愁思,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句意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悠悠”写出白云飘荡的样子,表达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D.“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句意是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反衬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故选 D。1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全诗内容大意是: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却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依据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可知,词的下片通过作者对古代英雄人物孙权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建功立业(收复失地),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奈,同时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屈辱求和、不思复国的愤懑之情。(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3.在古典诗歌中, “悠悠”一词意蕴丰富,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诗句 “悠悠”的意蕴念天地之悠悠 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荡的样子羌管悠悠霜满地 ①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又指②14.如果为这首词配背景音乐,背景音乐的感情基调应该是下面哪一种?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① 清新明丽 ② 沉郁悲怆 ③ 慷慨激昂【答案】13. 笛声的悠扬 思绪之无穷 14.示例一:选择②。词的上阕写作者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引发怀古情思,有对北宋故国的留恋,也有对南宋岌岌可危局势的忧虑,透露出无奈、伤感之情,情感基调沉郁悲怆,所以选择②。示例二:选择③。词的下阕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暗示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气魄阔大,格调激昂,所以选择③。【解析】13.本题考查古诗词句的理解和分析。第一空:由“羌管悠悠霜满地”可知,这句诗中的“羌管”指的是古代西北羌族的乐器,羌笛的声音独特而悠长,因此“悠悠”在这里用来形容羌笛声音的悠扬。此空可以填写:笛声的悠扬。第二空:由“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可知,这里“悠悠”一词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又指人们在面对历史变迁时,内心所产生的复杂情感和无尽思考。此空可以填写:思绪之无穷。14.本题考查情感主旨。本题要求为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配背景音乐,并需从给定的三种感情基调中选择。《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远去,只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示例 1:选择②沉郁悲怆的背景音乐,可以更加深入地体现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沉重思考和对现实局势的深深忧虑。音乐中应融入低沉的旋律和缓慢的节奏,如同长江滚滚,不舍昼夜,却又带着无尽的哀伤和无奈,与词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意境相得益彰。示例 2:选择③慷慨激昂的背景音乐,则能更好地展现词人对于孙权等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音乐中应充满高亢的旋律和激昂的节奏,如同战场上的战鼓和号角,激励人心,振奋精神。这样的背景音乐能够与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豪情壮志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奋发向前、英勇无畏的氛围。(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镇江做知府时所作,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寄情深沉,意境高远,不失为千古绝唱。B.“悠悠”一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久远,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词人回想自己在青年时代,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和浓浓的爱国思想。D.辛弃疾借用三国典故,让曹操和刘备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堪与孙权争胜。16.“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是如何虚写的。【答案】15.C 16.示例:北固山下临长江,词人登临北固楼,遥望故国神州,满眼风光之中自然有滚滚东流的长江,所以是实景描写。同时,词人由眼前的自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悠悠岁月,有如奔流的长河,淹没了历史的风云,所以此句又暗指(比喻)时间的流逝(词人思绪的飘飞),也是虚写。【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诗文内容能力。C.“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句意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依据句意可知,“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对孙权的高度评价,而不是作者回想自己在青年时代,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和浓浓的爱国思想。故选 C。16.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依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意思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眼前这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其中“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属于写实,写眼前的滚滚长江水。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词人由眼前的自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许多国家兴亡之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就像奔流不息的长江水,淹没在历史云烟之中,不在重现。在写法上是虚写。(八)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①唐 刘长卿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③,寒磬④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注]①安史之乱爆发,洛阳陷落,刘长卿被迫流亡到扬州一带,此诗作于当时。②摇落:零落,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旧垒:指当年南朝留下来的包括吴公台在内的防御工事。④磬:寺院中敲击的鸣器,这里指其敲击报时发出的声音。17.下列对两首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以“一问一答”开篇,既是写所见也是写所感。作者登楼远望,只见眼前的风光不见中原的故土,为后文作者问“兴亡”,问“英雄”做铺垫。B.甲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帅千军,割据一方,一方面是赞叹孙权年少有为,也是借孙权“坐断东南”反衬社会现实。C.乙诗颔联两句由远到近细写登台所望之景,“野”字写出了寺庙的荒凉,“深”字写出了云峰的幽深、渺远,景中含情。D.乙诗颈联用“寒磬”之声衬“空林”之静,营造了冷寂、凄清的氛围,也巧妙地蕴含着诗人的内心感受。18.两首诗词都是登临抒怀之作,请简要分析所抒发情感的异同。【答案】17.C 18.相同点:两首诗词都借长江滚滚东流,书写了物是人非(朝代更替,历史兴衰无常)的感慨和惆怅之情。不同点:甲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乙诗登台伤秋,抒发思乡之情。【解析】1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C.有误,乙诗颔联“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上句写近景,寺院地处荒山僻岭,故而人迹罕至,下句写远景。隔岸青山层峦叠嶂,云遮雾绕,清净幽深,是由近及远;故选 C。18.本题考查赏析感情。甲词:作者用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借用典故,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生子当如孙仲谋”,作者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乙诗:“古台摇落后”,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秋入望乡心”中“望乡心”即乡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颌联写登台所望之景,“野寺人来少”写近景,寺院地处荒山僻岭,故而人迹罕至;着一“野”字,分明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仕途失遇的苦闷;着一“少”字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颈联继续写景,“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由远而近,写出了古台四周苍茫的暮色,用笔细致。这两句表面上是发思古之幽情,但其底里深处还是脱不了自我身世之痛。尾联议论抒情,“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因眼前之断壁残垣的萧索败落的景象,而浮想起南朝的繁华与战乱等等,作者眼见世事无常,只觉满腹的惆怅。“惆怅”是本诗的关键,点出了生旨。表面是为历史兴衰无常而惆怅,实则表达了对人生坎坷多难的伤感,对眼下国家遭受战乱的忧心和痛苦。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九)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后面题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②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19.请将【慷慨稼轩】人物卡片补充完整。【慷慨稼轩】人物卡片姓名:辛弃疾字 ,号稼轩朝代:流派:评价: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20.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乡子》的上阕,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B.《南乡子》的下阕,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C.《破阵子》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D.《破阵子》中的“八百里”出白《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21.请自选角度赏析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答案】21. 幼安 南宋 豪放派 22.D 23.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展现了诗人不忘报国的内心状态;第二句“梦回”由实入虚,(或虚实结合)开启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解析】2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2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错误,“八百里”是牛的代称。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这句写的是战前给养准备,并非描绘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和苍凉;故选 B。2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可从表现手法、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等任一角度进行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意思是: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从表现手法来看。词句“醉里挑灯看剑”写词人酒醉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这是实写;“梦回吹角连营”写词人趁着酒兴,想象回到了疆场战争的场面,此处为虚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自己想要重点沙场但如今因“白发生”而失去的军旅生活。表达了词人的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从人物形象来看。“醉里”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但即使在“醉里”,也不忘“挑”灯“看”剑,做梦都是战场嘹亮雄壮的号角声,可见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塑造了一个落魄仍然不忘报国的英雄形象。从思想感情来看。“醉里”,写得是情态。“挑灯”,是把油灯拨亮。“看剑”,即《水龙吟》中的看吴钩,表明词人渴望杀敌的心情。“梦回吹角连营”是说梦里“我”又回到了军队,军营中到处吹起嘹亮的号角。从“梦回”开始,词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施展雄才武略,完成“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梦境。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通过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最后又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4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pdf 第24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