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2.理解:中国共产党八大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的方向是正确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3.运用: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明确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通过观察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感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科学精神:明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
3.公共参与:了解我国近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立足实践,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并积极投入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难点:理解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辉煌成就,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预习新知】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从___________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时期中的总路线。
2、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___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____________”。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 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2.党的八大
最重要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 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 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3.艰辛探索的重大意义
(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 的伟大飞跃。
(3)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 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易错提示】
(一)易错提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提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
提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
提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这一飞跃。
(4)党的八大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党的八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5)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提示: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巩固训练】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历史答案。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借鉴吸收苏联经验
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在中国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如同革命一样,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探索。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完全照搬苏联经验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
B.结合中国实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着重完成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任务
D.确立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
3.从五四运动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的革命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如果请你参与以“新中国成立”为主题的微电影拍摄,下列契合主题的素材有( )
①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②嘉兴南湖的红船故事
③农民踊跃加入合作社
④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党的八大召开后,我国( )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
①离不开无产阶级先锋队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②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③确立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④得益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次会议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转折,其历史贡献在于( )
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从1956年2月起,毛泽东陆续听取了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0多个部门的工作汇报。1956年4月25日,根据前一阶段的调查研究并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从思想上、理论上为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这表明( )
①党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党进行理论创新取得独创性成果
③党独立思考探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再借鉴别国经验
④党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不但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的指导地位,而且把学习领会毛泽东思想规定为每个党员的义务。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①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反映了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成熟和理论水平上的提高
③能促进党的团结和统一,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从1956年到1966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在机械工业方面,分别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并且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一部分现代化大型设备。1964年,我国主要机器设备的自给率已达90%以上。上述变化( )
①雄辩地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
③彰显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
④汲取了党关于中国革命时期的先进经验和智慧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关于“一五”计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一五”计划完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已胜利结束
③“一五”计划意在进一步调整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④“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所有制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并不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①错误。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和矛盾,不是对抗性的,②错误。
③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答案:B
解析:借鉴苏联经验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A错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正确。完成包括土地革命和镇压反革命等任务,确立了以“一化三改”为中心的总路线,都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前,C、D不选。
3.答案:C
解析:①: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在五四运动之前,与新中国的成立无直接关系,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嘉兴南湖的红船故事是指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政治保证,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属于建国之战,故②④符合题意。
③:农民踊跃加入合作社的事情发生于建立新中国之后,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答案:B
解析: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党的八大的召开,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①符合题意。②: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②说法错误。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说法错误。④:党的八大的召开,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5.答案:B
解析:①④(√):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是由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6.答案:A
解析:①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同时,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④(×):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7.答案:A
解析:毛泽东陆续听取了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0多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从思想上、理论上为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体现了①②的观点。不照抄别国经验,“不再借鉴”错误,③不选。在这一时期党在进行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④说法不准确。
8.答案:C
解析:②③(√):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成熟和理论水平上的提高,能促进党的团结和统一,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①(×):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
9.答案:C
解析:②③:从1956年到1966年是社会主义眼辛探索时期,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彰显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②③符合题意。①:上述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文才能救中国,①不符合题意。④:上述变化汲取了党关于中国建设时期的先进经验和智慧成果,而不是革命时期,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0.答案:C
解析:“一五”计划完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已胜利结束,我国所有制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②④入选;我国在1956年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①不选;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是“一五”计划的目的,③不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