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他们在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发展。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和升学焦虑,需要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同时,他们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发展有了更强烈的关注和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二、教材分析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围绕“富强与创新”“民主与法治”“文明与家园”“和谐与梦想”等主题展开,内容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2. 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法治建设的进程和要求,明确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3.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传承。4. 明晰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行动。(二)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3. 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参与社会生活。4.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共参与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国家建设。(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2.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法治观念和公共精神,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四、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政治认同1.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制度优势,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二)道德修养1. 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升道德境界。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三)法治观念1. 使学生深刻理解法治的内涵和价值,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2. 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四)健全人格1.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应对挫折和困难,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和自主选择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五)责任意识1. 强化学生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担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使命。2.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积极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五、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践行。3. 我国的法治建设和公民的法治意识培养。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二)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增强政治认同。2. 怎样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 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法治素养。4. 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相结合,激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六、教学措施(一)问题驱动教学1. 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合作学习。(二)案例教学1. 选取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时政热点融入1. 及时将国内外的时政热点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时代感和使命感。2. 组织学生对时政热点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四)实践教学1. 开展社会调查、主题演讲、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2.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七、教学进度安排(一)第 1 - 2 周1.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第 1 课《踏上强国之路》- 第 2 课《创新驱动发展》(二)第 3 - 4 周1.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 3 课《追求民主价值》- 第 4 课《建设法治中国》(三)第 5 - 6 周1. 阶段复习与巩固- 对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和总结。- 进行单元小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四)第 7 - 8 周1.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 5 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 6 课《建设美丽中国》(五)第 9 - 10 周1.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 7 课《中华一家亲》- 第 8 课《中国人 中国梦》(六)第 11 - 12 周1. 专题复习- 开展法治专题复习,加强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进行创新专题复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七)第 13 - 14 周1. 综合复习- 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 组织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八)第 15 - 16 周1. 模拟考试与讲评- 进行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和节奏。- 针对模拟考试的情况进行详细讲评,查缺补漏。(九)第 17 - 18 周1. 热点专题复习- 关注最新的时政热点,将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进行复习。-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热点问题的能力。(十)第 19 - 20 周1. 期末复习与备考- 进行全面系统的期末复习,强化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做好考前心理调适,迎接中考。八、评价与反馈(一)评价方式多元化1. 形成性评价- 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2. 终结性评价- 定期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二)反馈及时有效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情况及时给予反馈,肯定优点,指出不足。2. 针对学生的问题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辅导,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九、教学资源(一)教材及配套资料1. 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2. 教师教学用书、练习册、辅导资料等。(二)多媒体资源1. 时政新闻视频、纪录片、教育影片等。2. 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等。(三)社会资源1. 邀请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先进模范人物等开展讲座和交流活动。2.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等。十、教学反思1. 定期反思- 每周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每月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2. 内容反思-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思考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是否合理,是否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研究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否有效,是否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3. 改进措施-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关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