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 两件宝(1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培养用手用脑、喜爱劳动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 2.使同学知道手脑要并用才能有创造。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1.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来猜两个谜语: 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齐努力,共同把事干。 站着在上面,用它来思考,我们看不见,智慧在里面。 同学们知道谜底吗?(手、脑) 2. 出示课题,指名读。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行知先生写的这篇《两件宝》。精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精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 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初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用“”画出会认字,用“”画出会写字。 2.分学习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1)用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再认读生字。 (2)要求学生读准前鼻音“件、办”,后鼻音“能”。 指导书写 1.教师揭示方法。 一看:看范字的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左边的“禾”上撇短平,横短竖正,右边的“口”大小适中。 也:首笔横折钩略斜,末笔竖弯钩舒展。又:两笔写成,两笔都比较舒展。才:末笔是长撇,不要写成提。 二记:记生字的笔顺、笔画。 三描:学生在范字上描一描。 四写:学生动笔练习。 2.同桌之间互相评改。 细读课文 1. 齐读第一节,思考: (1)人的两件宝是什么?(双手、大脑) (2)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做工、思考)2.发散思维:手的用处可大了,不信,我们来看: 妈妈用手打扫卫生,小学生用手做手工,教师用手批改作业,医生用手做手术,交警用手指挥交通。 3.这两件珍宝的用处真大。假如我们做事情时只使用一件珍宝,可以吗?为什么?我们来演示看: 状况一(用脑不用手):(1)给小树、花儿浇水;(2)写字;(3)做题。 状况二(用手不用脑):(1)想做个好孩子;(2)想当科学家。 小结: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办不到”。(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学生边看边读。)这下,同学们对我们的“双手”和“大脑”这两件珍宝该怎样正确使用,已经知道了吧。(课件出示“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4.师解释创造:想办法做出自己或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来。举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或举学校中一些小发明的事例,重点说说他们怎样思考、怎样做的,使学生知道手脑并用与创造发明的关系。 5.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课堂练习巩固提高(6分钟)课堂小结课后作业(4分钟) 小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明白了:一个人只要爱劳动,肯动脑,一定会有所创造。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好好利用双手和大脑,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作业: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我们的双手和大脑都帮助我们做了哪些事情。教学板书教学反思 本堂课在处理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同时,学生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以及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