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 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课 时 1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能够懂得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行者和践行者。【道德修养】:通过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健全人格】: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初步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法治观念】:理解法治意识的内涵以及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从而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我们与法律同行”,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本课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要求。对应课标是“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本课既是对本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内容的延伸、升华和总结,又是全册书的高潮和结语,因而具有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同时,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重点 学会依法办事。教学难点 树立法治意识。教法学法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新授课基本流程:(学科思政)预学导学、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反馈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化调整导入新课(导入语新颖、别致等)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第100页的“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角度,感受法治的作用。2、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观看认真感悟,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对如何“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的思考,揭开学习本框内容的序幕通过常见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去深入的思考,感受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生活实际和名言警句结合学生的思考对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对人民、国家、法律、青少年方面感知“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名人名言感受树立法治意识的具体要求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然学生意识到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因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思考和回答问题中获取知识,即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视频中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学会依法办事。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让学生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互助探究分层提高(师生互动,体现教师导学、小组合作、学生主学等) 树立法治意识探究一 法治的含义思考一: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思考: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反映了社会生活中部分人缺乏对法律的认可与服从,缺乏法治意识探究二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重要性/意义)P101-102思考二:建设法治中国要靠谁 靠领导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就可以了吗?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对人民)思考三:观看视频问题: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宪法宣誓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树立宪法的权威,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增强宪法和法律意识。激励公职人员忠于法律、维护宪法,在内心深处尊崇法律,运用法律思维、法律理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遵守和捍卫法律。每年12月4日是我国的法制宣传日,到了这一天大街小巷都贴满了法律的相关标语。除此之外,还展开了法律进校园、法律进乡村的有关活动。在网上,举办了法律知识竞赛等。住在偏远落后地区的人则通过普法节目来了解法律知识。对此,全体社会成员都能随口说上几句标语,从而大家心中有法,遵从法律,服从法律,建设法治国家。为什么国家要开展这么多的法律宣传工作呢?教师总结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思考四: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 ——卢梭思考:从这段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教师总结③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法律)思考五: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共调查了2834名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员、410名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751名专门学校学生。“不懂法律”的占65%,“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的58.1%,“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占64.7%。你读出了什么信息?教师总结④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对青少年)思考五:青少年如何做到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4、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P101教师总结: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5.依法办事的要求?(怎样做到依法办事)P102-103思考;总结要求一:要树立法律意识(观看视频)广场舞噪音扰民纠纷思考:问题1:你怎么看待大爷大妈们跳广场舞的行为?问题2:你怎么看待施先生鸣枪放狗驱逐广场舞大爷大妈的行为?问题3:如果我们生活中遇到广场舞扰民问题,你会怎么办?总结要求二: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对欺凌者、助威者 对旁观者 对被欺凌者)对于校园欺凌,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总结要求三: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归纳总结★4.依法办事的要求(怎样做到依法办事?)拓展:青少年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做贡献?(1)学习法律方面: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基本内容,增强法律意识。(2)遵守法律方面: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3)依法维权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并积极运用法律帮助他人维权。 从学生常见的社会现象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树立法治意识的含义,分享结论。学生根据所学有关法律的知识进行思考,建设法治国家要靠谁?学生思考并根据课本知识进行总结。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阅读材料从国家层面思考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师生总结得出结论。学生认真阅读卢梭的名言并谈感悟。从法律的角度进行思考为什么树立法治意识?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中的信息,并从青少年的角度进行总结为什么树立法治意识。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学生思考想要依法办事前提要求是什么并回答。分成三组每组讨论交流一个问题,展示问题答案。思考依法办事的要求,师生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边总结边读。学生看课本P103页拓展空间,并根据自己所学所知进行总结完成。总结归纳(体现知识迁移、巩固提高) 展示本节课知识结构。让学生分享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归纳梳理知识点 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板书设计课后作业布置 必做题(基础题-人人过关) 整理笔记、能力培养与测试。 完成总时间 10选做题(能力提升) 材料分析题 完成总时间 10教学反思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感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如在课文的讲授中,用课本中“探究与分享”广场舞扰民现象的视频,让学生去观看和比较,并提出一些问题:视频当中人的行为你怎样看待,你遇到类似情况你会怎么办?这样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2、讲授法。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基本事实、概念性问题、和学生比较难懂的一些问题,我主要采用讲授法的形式,通过自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己去理解体会一些道理。3、启发法。在整堂课的始终,我都尽量用一种启发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在智育方面发育不是很成熟,很多的现象虽然见过,但可能就缺乏一种辨别的能力,盲目性和从众心理较强,所以,要让他们培养自己的正义感,需要不停地启发教育他们。课后,回头反思整节课,也发现存在有一些不足的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讲授法的把握还不到位。应该在什么时候讲?讲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讲得过程中怎么去引导启发学生?在这些方面把握不是很好。2、利用多媒体上课时,学生对于出示的视频图片很感兴趣,但对于怎么引导他们回到上课的轨道上来还是缺乏一定的准备,在上课中的讨论、合作互动过程显得不活跃,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应该要从以下方面加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