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散步》教学设计
一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品味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的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逻辑思维和 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亲情之美、生命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和创造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悟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和民 族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亲情的温暖。
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细节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生命意义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设想
以朗读感悟为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 章的情感。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文章 的内容和主题。结合多媒体资源,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增 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 美。
2.问题引导法
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 等方面的内容。
3.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培 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文章的配乐朗读、相关图片等。
2.预习任务单,让学生提前预习文章,查找生字词,了 解作者信息。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个温馨的家庭图片,展示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
2.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个图片,你们想到了什 么 你们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最难忘的时光是什么呢 ”引 出课题《散步》。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
1.介绍作者莫怀戚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
2.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 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读 音和词义问题。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文章讲述了一家三代 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文中出现了“我”、“我的 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四个人物。“我”和 妻子是夫妻关系,“我”和母亲是母子关系,妻子和儿子是 母子关系,“我”和儿子是父子关系。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20分钟)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 点。
描写“我”的语句:“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 大路。’”分析: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孝顺、 有责任感的人。
描写母亲的语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 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 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分析: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母亲 是一个慈祥、善良的人。
描写妻子的语句:“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分析: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妻子是一个温柔、贤惠的人。
描写儿子的语句:“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 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 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分析: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儿 子是一个天真、活泼的人。
2.小组讨论: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 他们是 如何解决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在散步过程中,母亲要走大路,因为 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 屈儿子,走大路。但是母亲又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分歧体现了三代人之间的不同 需求和价值观。最终的解决方式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相互理 解、尊重和关爱。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 形象和散步过程中的分歧及解决方式。
2.布置作业: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亲情的语句,进 行赏析。
第二课时
(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提问学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散步》,谁能说一 说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 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 他们是如何解决的 ”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赏析语言特色(15分钟)
1.选取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进行赏析。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 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 着水泡。”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景物描写,描绘了南方初春 田野的美丽景色,为一家人的散步营造了温馨的氛围。同时, 也暗示了生命的蓬勃和希望。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
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
她总是听我的。”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
调了一家人之间的关系和家庭的和谐。同时,也体现了“我” 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
2.小组讨论: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文章的语言清新质朴,没有华丽的辞 藻,却能打动人心。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景物描写、人物 对话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亲情和生活的美好。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表现力。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
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作者也善于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 气氛,表达情感。
(三)深入理解主题(20分钟)
1.提问学生: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你从中学到了什
么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是通过一 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表达了对亲情的赞美、 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从中学到了要珍惜亲情,关 爱家人;要尊重老人,孝顺父母;要理解他人,相互关爱; 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拓展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家庭关 系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和价值观,学会处理家庭矛盾,营造 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语言特色、主题 思想和拓展思考。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要求运用细节描 写和景物描写,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受。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感悟、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学生在课堂 上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但在教学中也 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文章中蕴含的生命意义和人 生哲理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 生思考和感悟。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学 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