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说 课 稿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3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它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场景,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介绍几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知识。全文共有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极富童趣,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素材。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能力。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语文重在“读中感悟”,所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是本课的重点。2、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因此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学法由于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采用情境教学法、诵读体验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观察对比、知识迁移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三、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设置情境,导入课题1、游戏导入:在黑板上做手印板画游戏,师小结引出课题并板书。(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感悟课文作了铺垫。)2、学生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因为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所以我从一年级就培养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抓文章的主要内容。)品析课文,指导朗读。1、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比较差,指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播放课件,创设情景,以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进文本,让学生自然流露出高兴、激动的心情,跟随雪地里的小朋友一起喊:“下雪啦,下雪啦!”并引导学生从“啦”字和感叹号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本课要认的生字都让学生借助拼音随课文自主识字。(师读、齐读、男、女生读。)2、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播放课件,(听叫声,猜动物),引出小画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指导学生高兴的朗读第2句话,并引导学生理解“一群”的意思。3、由于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又少,我就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脚印,并与实物进行对比,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能直观的发现四种动物脚的形状各不相同,而且知道动物的脚印与实物非常相似,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我还补充了问:他们的脚印还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再引导学生用赞赏、夸奖的语气读第三句话(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4、课中轻松活动(听歌曲、律动)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5、同学们平时画画要用什么工具?而小画家呢?学生通过对比就能读出轻松、得意的语气。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我还补充问:他们都是用脚画画,可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呢?(表演读、指名读第4句)6、过渡语导入第5句话,引导学生从“为什么”和问号体会奇怪的,疑问的语气。(这堂课两处这样安排,都是为了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和标点培养语感,同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标点。7、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轻且慢地读第6句话。合作读,表演读5、6句。(渗透青蛙冬眠的知识)。复习巩固,拓展延伸1、做找脚印的游戏,既补充了板书,又完成了课后的练习。2、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他们会画什么呢?还有谁也没参加?(学生分小组讨论,仿照课文编儿歌,同学们可以选一项或几项来说,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学生学习第3句话时已经进行了知识迁移的练习,因此学生能编的比较丰富有趣。这一环节即加深了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又将学习延伸到文本以外,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自编动作读全文。(四)、师小结、布置作业1、查找资料: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2、背诵课文四、说板书设计3、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青蛙冬眠)(我的板书主要抓住文中四个小动物以及青蛙冬眠来设计,板书设计新颖、美观,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五、说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精悍短小,为了适合低年级的认知特点,我利用信息技术等教育资源,把整篇课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的展示给学生,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阅读为主线”的原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力求打造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及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出现在细读深究、理解课文,朗读感悟这一环节,由于学生小,理解能力有限,语言积累不够,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情感把握的不是很到位,有的同学虽然能够模仿老师去读,但还是缺少由内而外的情感流露,此时我们应该耐心的加以引导,示范。我想这是慢慢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